蔡格尼克效應|一個人對行為上癮的認知,決定了是否能過好這一生

2021-01-21 遇見子魚

離開享樂的溫床,把我們的眼睛從各種屏幕上抬起來。

人類的目標應該是廣闊的宇宙,而不是眼前的虛擬世界。

——劉慈欣。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明明知道明天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可還是想把這一集的劇追完,接著又追了一集……

看看時間都十一點了,告訴自己要休息了,可是刷完了微博,又去刷微信,刷頭條……

本來想去搜索一個新聞素材,可窗口推薦了一個更有吸引力的標題,看完後又發現一個標題更有意思……

這就是行為上癮,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經歷。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甚至在回過頭來反思自己的時候,還有一種深深的罪惡感,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個笨蛋,為什麼拿得起,卻放不下,戰勝不了自己內心的「小惡魔」。

直到我遇到《行為上癮:拿得起,放得下的心理學秘密》這本書,我找到了答案。

01.我們為什麼會行為上癮

美國的著名生理學家奧爾茲和精神學家羅伯特.希斯通過實驗證明,當我們對某種行為上癮的時候,就會刺激到我們的中樞神經,就會產生一種快感。

比如我們每天在讀網絡小說,看電視劇,刷短視頻,看新聞,打遊戲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大腦特別爽,爽到不想停下來。

因為行為上癮而導致太多的悲劇,比如某些明星或者公眾人物的吸毒行為。毒品進入人的身體以後,人的大腦就會分泌一種叫內啡肽的物質,這種物質呢就會給人帶來一種快感。

還有賭癮,原來的人人網負責人,16歲就考入清華大學的80後天才少年許朝軍,同樣因為賭博於2017年7月被捕,被網友戲稱為「一個前半生就把運氣用完了的人。」

還有我們身邊那些痴迷於網路遊戲而荒廢了學業的案例,所以才有了很多的網友發問:到底是我們在玩遊戲,還是遊戲在玩我們?

所有這些上癮的行為,讓我們迷失了自己,甚至有時候知道這樣是錯誤的,可就是改變不了自己。

李開復說「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藉口。對自己嚴格一點,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加完美。

美國心裡學家麥格尼格爾說:要成功做到自控,你必須知道自己為何失敗。

02.蔡格尼克效應與行為上癮

20世紀20年代,立陶宛的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做過一個心理實驗:在一張白紙上畫一個並不閉還的圓,然後你觀察下你的大腦,你接下來最想做的動作,是不是就想拿筆把這個圓給畫閉合。

蔡格尼克把這種對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事情的印象更為深刻的現象命名為蔡格尼克效應。

這是一種對未競之事的緊張感,是一種對閉環和圓滿的追求,也是人們對好奇事物渴望,得到解答的強烈訴求。

當你在讀一本你喜歡的小說,正看得過癮時,被另外一件事情打斷,你是不是會著急把這件事情結束,然後趕緊去接著讀小說。

簡單的來說就是對未竟之事,更讓人深刻印象,且令人回味無窮。理解了蔡格尼克效應,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行為上癮。

比如我們在追一部電視劇的時候,追了一集又一集,越追越上癮,因為非常著急想知道大結局的內容。

再比如你在聽網絡小說的時候,在這一集要結束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懸念的部分產生,接著自動就會播放下一集,然後呢,自然就會一聽再聽。

這種未完成感,被稱為來自蔡格尼克的詛咒,因為沒有完成,所以對它念念不忘,印象深刻,就容易被這種情緒所綁架。

如果我們持續被這種力量所控制,我們自己就會失去方向,該做的事情沒有做,時間全部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我們需要改變。

馬斯洛說: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03.利用習慣的力量,擺脫行為上癮

當我們知道自己的上癮行為不好,可是放下手機,卻又習慣性的不自覺地拿起來,在焦慮中左右滑動屏幕,最終還是點開的那個魂牽夢繞的APP。

可是當放下手機的時候,那種負罪感又油然而生,高興過後接著就是更深的焦慮如此循環往復,一邊會抱怨自己的意志力不強,一邊又禁不住習慣的誘惑。

耶魯大學學士,哈佛大學學士查爾斯都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有一種方法能有效的幫助行為上癮者徹底改掉上癮習慣,他把這個方法稱為改變習慣的黃金方法。

那就是讓一個好習慣代謝掉另一個壞習慣,利用習慣的力量,心理醫生把這種方法稱為相反習慣療法。

相反習慣療法是一種能有效的幫助人們改變行為習慣上癮的方法。通過使用這種療法,大量的臨床案例改變了原先用意志力無法改變的壞習慣,擺脫了行為上癮的詛咒。

些人就在這裡找到了答案,他們通過一個新的好習慣,代替了以往的壞習慣。

比如當你又想看一部網絡小說的時候,你可以去嘗試著,去尋找一些經典書籍去看,很多經典,都已經流傳千年百年,必定有它存在的價值。

當你在刷視頻抖音的時候,你可以嘗試著研究一下,自己怎麼能做出這樣的視頻來,成為內容創作者,這種成就感不是錢能換來的。

一個釘子擠掉另一個釘子,習慣要由習慣來取代。——伊拉斯謨

能夠把劣勢變成強勢,這才是最牛的翻盤。

下面的幾個方法,可以幫助到你,如果堅持下來,你會收穫一個不一樣的你。

一.微習慣的力量

微習慣,之所以用「微」來形容,是因為這種習慣的養成方法非常微小,是一種簡單到不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責。

諸如:每天跑100米,每天寫50個字,每月看一本書……如果這些微小的目標每天都能堅持下來,過了一段時間,你就會不知不覺中,每天跑500米甚至更多,每天寫100個字,每月讀了一本以上的書。

微習慣之所以能夠湊效,是因為這些微小的目標不會讓人產生「想想就害怕」的消極情緒,也因為做起來簡單,每天都能按時完成,這樣,自己就能看到自己的改變,也能讓我們對自己產生很好的評價。

二.環境的力量

如果你的身邊有一個「吃貨」,你想瘦身的計劃註定會艱難,如果你的身邊有一個健身達人,就會隨時隨地產生鍛鍊的衝動。

同樣,如果你的身邊有個人天天玩遊戲,可你想讀書,或許不會那麼有效果。如果你身邊有位讀書會成員,她就會邀請你共讀一本書,然後分析拆解,那你就會最大限度地吸收一本書的精華。

當你覺得自己還做不到能夠去影響別人,反過來會被別人影響,那麼就要為自己自創一種環境,遠離誘惑,因為人的本性就是趨樂避苦,這也決定了積極向上的人和環境總是少數。

如果你理性地認知自己決定要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就去向這些學習型組織靠攏,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自己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中去。

三.善用番茄工作法,持續堅持。

番茄工作法是瑞典作家史蒂夫.諾特伯格發現的,這種工作法最核心的作用就是能夠幫助你解決注意力無法集中和拖延症兩大問題。

番茄工作法的要素,就是把要做的任務列出清單,同時將工作的時間按照30分鐘一個時間段分成若干個小塊,其中有25分鐘用來專注地做清單上的任務,而後5分鐘都是做一次徹底的休息。

這樣一個由25分鐘的時間+5分鐘休息時間組成的30分鐘,就叫番茄鍾。25分鐘的高挑戰和高技巧地投入,左腦運動,加上5分鐘的休息,右腦活躍,這樣的一張一弛,不僅科學而且高效。

番茄工作法通過列計劃,執行,記錄,處理。復盤這五個步驟練習,人的大腦就會逐漸適應這種充滿儀式感的方法,並且養成了習慣,同時適當地運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習慣這個東西,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堅持去做,就能勝過那些艱難的大事。——著名小說家安東尼·特羅洛普

04.總結

如同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行為上癮也有正反兩面。

如果我們把行為上癮的正面效應為我們所用,把它們運用在一些具體的場景中,那麼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將會變得更美好,更高效。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

當我們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不斷精進,越走越遠,我們會為自己的改變而竊喜,會為自己的成績而驕傲,從而對自己的正確行為會更加上癮,會為自己加分,由此而產生的效果會更明顯,複利也會越來越多。

通過對蔡格尼克效應的引導,讓我們對一切向上的,積極的,美好事物懷有一種未競的追求,在遇見最好的自己這條路上,活得更加綻放。

我們把被動變成主動,我們的行為習慣被我們自己所把控,真正的做到了拿得起放得下,從思想認知到行為認知都有了正確的方向,並且有正確的實施方法,我們還能過不好我們的人生嗎?

因為成長,終究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蔡格尼克效應:什麼樣的感情讓人上癮?
    漂亮的女生遍地都是,能讓人念念不忘的女生卻是少之又少。比如你在看視頻的時候,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覺得她就是你心目中的完美女神,但是過了不久,你卻怎麼樣都想不起她的模樣,慢慢忘記關於她的一切,基因留下來的美貌並無法讓人記憶深刻,心理學的技巧更能讓對方引起好奇。
  • 讓男人不舍的秘訣:蔡格尼克效應
    雙方以浪漫的相遇開始,到厭倦後的分開結束,當一個人感覺愛情走遠了,決定狠下心,徹底忘掉對方的時候,殊不知考驗才剛剛開始。 於是,在這份感情裡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越想放下,卻越難放下。
  •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為什麼初戀總是難以忘懷
    蔡格尼克讓參與者完成部分任務,並對另外一些還沒有完成的任務進行幹擾。隨後,讓受試者回憶自己做過的任務,結果數據顯示,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憶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憶43%。記得的未完成任務,是已完成任務的兩倍。
  • 50個高效學習技巧之七——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20世紀20年代,蘇聯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在柏林大學發現並描述了這個記憶效應,雖然它不是很著名,但如果能較好地運用,我們的大腦會更容易記住所學的知識。結論是:受試者對未完成的工作的記憶程度比對已完成的明顯高很多平均記憶效果好一倍。這一現象可以這樣解釋:工作任務的中斷似乎造成了一種特殊的精神上的緊張,大腦不由自主地繼續整合分析各種信息,從而使這些信息更好地保留在了大腦中。然而,蔡格尼克記憶效應是否能發揮作用還取決於其他很多影響因素,因此它的作用時面明顯,時面不明顯。
  • 讓男人放不下你的秘訣:「蔡格尼克效應」
    對此,或許會有不少人產生疑問「為什麼很多人心裡都很清楚兩個人沒什麼好的結局,但還是放不下,忘不掉呢?」或許心理學上的蔡格尼克效應會是最好的解釋。用我們日常的生活經驗來分析,就是說還未曾擁有的東西都值得等待,在印象中也都是美好的。
  • 心理學:放不下一個人,也許只是「蔡格尼克記憶效應」在作祟
    這就好比,自己心裡有座墳,而裡面埋著一個未亡人。這個未亡人,能讓自己觸景傷情,魂牽夢縈,久久不能忘懷。事實上,這種情緒,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蔡格尼克記憶效應」。它指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所以才會戀戀不忘。
  • 追女人「成本最低」的方法:蔡格尼克效應
    不過,這不是關鍵。 最重要的是,在你們看來,追女人的成本如果太高了,自己也沒太大把握,那麼不能一直追下去,因為時間也是成本。 當然,我現在有解決方案,也就是追女人「成本最低」的方法:蔡格尼克效應。
  • 心理學:契可尼效應告訴你,憑什麼有些女人就能讓男人「上癮」
    契可尼效應告訴你,憑什麼有些女人就能讓男人「上癮」在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那些你輕易得到的東西,你反而不會珍惜,但那些你費盡心思,明明靠的很近,但依舊得不到的,往往讓人心生眷戀。在男女交往上也是如此,一個人對你百依百順,你不一定看得上他,但一個人對你愛答不理,你一定會注意到它,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契可尼效應。01朋友路寶妮是個名副其實的大美女,身邊的追求者無數,幾乎每周都能看見有新的男生送她上班。
  • 讓男人對你念念不忘的「上策」:蔡格尼克效應
    但是,並不是每個女人都能讓男人念念不忘,走到哪裡都心都牽掛著。有太多的女人,在愛情裡總是失望而歸。其實,這不過是人生的常態,感情不是你把真心交給對方,就能得到對方的真情。要想讓男人深愛你,你就得在生活中運用一些策略,用正確的方法來獲得男人的心。
  • 父母巧用「蔡格尼克效應」,給孩子制定合理目標,學習輕鬆完成
    很多家長對孩子成才心裡特別急切,孩子在完成家長制定的目標時,由於內心渴望達到家長的要求,內心驅動力過強,導致心理不完成就得不到解脫,所以變成壓力,壓力上升時無法靜下來,過多的精力就會被分散,注意力不能夠集中,注意力越不能集中,孩子壓力越大,這就相當於一種空耗。
  • 蔡格尼克效應:一分鐘讀完,提升學習效率,擺脫拖延
    但是,你這一整天都會惦念著,我還有什麼沒有完成。這就是著名的蔡格尼克效應。蔡格尼克效應也叫做契可尼效應,是指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力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那麼,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這件事情充滿深刻印象。
  • 其實,高段位的男人,都用「蔡格尼克效應」追女人,事半功倍
    不過,這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在你們看來,追女人的成本如果太高了,自己也沒太大把握,那麼不能一直追下去,因為時間也是成本。其實,高段位的男人,都用「蔡格尼克效應」追女人,事半功倍。再問你們一個問題:是不是對自己沒得到的女人,總是念念不忘。
  • 「行為」上癮模型:為什麼有些東西你總是戒不掉?
    這些刷朋友圈,玩遊戲的行為看起來是我們主動的行為,而事實上,是「陷入被設計好的一個又一個行為習慣。別慌張,經過專家調研認為,這不是一個人的感覺,數據顯示,這是中國多數人的行為,網際網路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便利,讓我們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面能夠隨時聯機,娛樂等。當時同樣的這種方面也會給我們帶來各種「行為」上的上癮行為,面對這樣的行為,我們到底該怎麼控制自己呢?
  • 人這一生,是否會有好的運氣,取決於一個人
    每個人都毫無例外地希望得到上天的眷顧,希望能擁有好的運氣。當人們懷揣著美好的期待為自己許下一個又一個心願時,其實就是在為自己求好運。但其實,人這一生,是否會擁有好的運氣,不在於別人,只取決於一個人,那就是你自己。你的路靠自己走,你的好運靠自己積攢。從天而降的好運並不存在,你為你積攢了多少的好運,你自然就會得到多少的好運。
  • 面對死亡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怎樣活好這一生
    我們面對死亡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怎樣活好這一生。在我們的傳統思維習慣當中,死亡,我們是儘量避而不談的話題。可是,不談死亡,難道死亡就不會來臨嗎?不談死亡,人就不會死嗎?那麼人們為什麼極力去迴避這個話題呢?根本原因,其實是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害怕死亡的未知。
  •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高,一生的福氣也越多
    這幾種毛病用一個書名來說就是「傲慢與偏見」,用佛家用語來講就是:「貪嗔痴」,執著於對外物的喜好厭惡,是非不明,善惡不分,容易殘害身心,是為萬惡之源。歸根結底,這些毛病都是因為一個人的認知層面偏低而造成的!一個人越是表現地固執自負,越是表明其認知水平越低!認知低的人,其想法就越單一,越缺乏判斷力,人就會表現得越固執。
  • 認知水平低,是一個人最致命的短板
    有人問:為什麼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一是,「懂道理」和「過好這一生」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想要好的人生,就需要努力奮鬥,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不能做到,做到什麼程度,這才是決定著你有著怎樣的人生。就好像你能看懂菜譜,但不一定就能成為好廚子是一樣的。
  • 留住一個人的有效方法:「契可尼效應」
    愛情亦是如此,即便是天然契合的感情也需要雙方用心的維持和經營;而留住一個人的關鍵自然是留住對方的心,而想要達成這一目標,離不開我今天的要闡述的心理學效應——契可尼效應。契可尼效應: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契可尼效應是心理學家蔡格尼克通過一次實驗提出來的,因而又稱作「蔡格尼克效應」。實驗中,他要求測試者們完成二十件工作,他的實驗操作便是:給予充足的時間讓測試者們完成前十個任務,而在測試者著手後十件工作的時候則有意派人施加幹擾和阻攔。
  • 讓男人對你上癮的最佳方式:掌握霍桑效應
    所謂「霍桑效應」,就是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被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通俗來說,就是關注者的意願,可以改變被關注者的一些行為和言語。你可能不知道,這個效應適用於大多數人,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僅有工作方面、人際交往方面,還有愛情方面。
  • 童年創傷,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下)
    所以,這裡的問題並不在於你是否受到過虐待,或者童年創傷,而在於你是如何看待這種經歷的,你的反應決定了你是否會延續這種童年創傷。很多正常個體的某些特定行為,也會追溯到童年的創傷。所以說,對個體童年創傷的撫慰是決定個體是否會受到影響的關鍵,而創傷如何發展,則是個體跟成長經歷互動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