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納入體檢,確診抑鬱症、雙相障礙的孩子很可能會激增!

2021-01-13 精神心理學專家何日輝

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下簡稱《抑鬱症防治方案》),提出了四個重點任務:對於抑鬱症,必須加強防治知識宣教、開展篩查評估、提高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能力、加大重點人群幹預力度。

比如,具體來說,到2022年:

- 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要達到80%;

- 學生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5%;

- 抑鬱症就診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年復發率降低30%;

- 非精神專科醫院的醫師對抑鬱症的識別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規範治療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20%。

- 各類體檢中心在體檢項目中應納入情緒狀態評估,供體檢人員選用。

相信這樣的消息令國內每一位精神心理障礙診療從業人員都備受鼓舞!抑鬱症是最常見、危害也是最大精神心理障礙之一,終於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進一步重視。

直到現在,很多人仍對抑鬱症抱有誤解,對患者及其家庭帶有歧視眼光,患者及其家人的病恥感仍比較強烈。

而且抑鬱症的自殺率極高,每年經媒體報導的、因抑鬱症而自殺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患者的死亡給家庭、親朋好友帶來巨大的痛苦,也給社會帶來了損失。

在剛過去的9·10「世界預防自殺日」中,已有不少分析抑鬱症自殺的文章引起大眾重視。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抑鬱症防治方案》的出臺是意義重大的。其尤其強調了大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並要求絕大部分非精神科醫生也要懂得識別抑鬱症的專業知識,將這視為臨床基本技能。可想而知抑鬱症的患病率有多高。

到底該如何防範抑鬱症呢?醫學中有一級、二級、三級預防的概念。

一級預防指的是病因預防,在疾病發生之前重視危險因素,採取預防措施。

二級預防指的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在疾病的形成初期及時幹預,控制疾病的發展。

三級預防指的是對已患病者採取有效的治療,防止惡化和傷殘。

對於抑鬱症的一級預防,目前仍不太成熟。

主流精神科一般認為抑鬱症與大腦組織和結構異常、遺傳等生物學層面的因素有關;另外也有心理社會因素,但處於次要關係。

那具體病因到底是什麼?主流精神科認為涉及的因素太多,目前沒有明確的答案,那麼一級預防也無從談起。

當然,我們根據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尤其是基於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TPMIH)技術,發現抑鬱症的主要病因是心理社會因素,具體來說是遭受疊加性心理創傷。若要有效地防治抑鬱症,父母、老師必須注意教育方式,儘量少地對孩子造成疊加性的心理創傷。

可是,目前我們的臨床心理幹預技術難以普及,臨床規模小,所發出的聲音和見解也比較微弱,暫時未能形成較大的影響力。這也是我們後續需不斷努力的方向。

所以,基於以上的現實情況,抑鬱症二級預防是目前最迫切、最重要的。也就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更有可能高效化地康復。這對青少年群體猶為重要。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強對各類人群的常規心理體檢和篩查。這就是《抑鬱症防治方案》中要求各體檢中心要增加情緒狀態評估的主要原因。

換言之,以後的入職體檢、員工體檢、學生體檢、兒童保健體檢等項目中,除了已有的軀體檢查之外,很可能還會有心理體檢,識別個體是否有罹患抑鬱症的跡象。

據報導,浙江省在去年年底已經把心理健康納入了體檢項目,率先走在全國前列。《浙江省精神衛生條例》第13條中明確要求: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將心理健康評估納入居民健康體檢項目範圍,城鄉居民參加常規健康體檢,可以自願選擇進行心理健康評估。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重大的、體現社會進步的民生措施,不但有助於提高大眾對抑鬱症的認知,還推動了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抑鬱症防治工作。

如果能通過體檢儘早識別抑鬱症患者,儘快提供專業幹預,抑鬱症的預後就越良好。這對任何一種疾病都是如此。

當越來越多抑鬱症輕症患者被發現、被治癒,「抑鬱症難以治癒、轉歸不良」這樣的錯誤認知也就會不攻自破,抑鬱症不再令人談之色變,患者的心理壓力會大大降低。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過,「心理體檢」這項措施在推進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細節問題,對患者造成一定隱患。以下結合我們在臨床中總結的經驗提供一些個人看法:

第一,若通過心理體檢篩查出抑鬱症、雙相障礙等疾病,一定要引導患者理性、正確對待,消除病恥感,緩解心理壓力。

目前,國內外主流的精神醫學界認為抑鬱症的病因尚未明確,研究焦點仍停留在神經遞質、大腦海馬、炎症因子、遺傳等生物學因素上。比如臨床指南指出,「雙相障礙遺傳度高達80%」、「抑鬱症遺傳度40%」。

患者和家屬可能從網際網路、醫生、護士口中得知這些信息,並且往往會災難化思維,擔心疾病遺傳給下一代,部分患者還會責怪是父母害了自己,惡化親子關係。

關於這個遺傳的問題,我們已經多次解釋過。常見精神心理障礙的「遺傳度」來源於家系調查,只能表明「家族聚集度」,而並不是我們大眾所說的基因遺傳。

已經證實,抑鬱症並非單基因遺傳疾病;多基因遺傳的假說目前未被證實。越來越多學者認為抑鬱症是靠表觀遺傳學機制進行遺傳的,也就是先天因素和後天環境的共同作用所致。

另外,國內多個權威精神科專家已經公開表示,經過規範的、專業的治療,抑鬱症可以治癒;雙相障礙也並非不治之症,不一定需要終身服藥。

所以,基層醫生、非精神科醫生、體檢中心保健人員等相關人士一定要注意學習先進的、與時俱進的、科學的精神心理知識,並向大眾普及。

若在體檢時識別出抑鬱症、雙相障礙患者,應客觀地向他們解釋疾病特點,切勿向他們傳遞該病無法治癒、遺傳率高等錯誤的、消極的信息。這會增大患者群體壓力,毫不利於康復,勿將早識別、早幹預變成了傳播焦慮甚至恐慌。

第二,應注意保護體檢者的疾病和隱私信息,以免給患者求職、求學帶來不便。

若心理體檢得以普及,很可能會成為員工、學生體檢中的常規項目。在抑鬱症仍未得到大眾理性對待的背景下,體檢中心和相關知情人員一定要對體檢結果嚴格保密。

目前,部分大眾、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對抑鬱症、雙相障礙沒有正確的認知,認為這類患者「腦子有病」,擔心他們情緒失控時會作出極端行為,傷及無辜,因此避而遠之。部分青少年、兒童在這類家長的影響下,也會形成錯誤認知,對身邊的抑鬱症同齡人患者指指點點,甚至嘲笑、捉弄。

另一方面,絕大部分抑鬱症、雙相障礙患者非常敏感,他們會敏銳地感覺到外界的異樣目光。甚至有可能別人只是表達關心,不敢刺激他們,他們也會將此理解為蔑視和揶揄。

總之,這些都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容易形成二次傷害。尤其對於青少年患者而言,他們的情感需求更加強烈,長期在學校遭受到同學們的冷落、歧視,很容易令病情惡化,學習障礙進一步加重,形成惡性循環。

而對於成年人而言,一張不完美的心理體檢報告,很可能成為職場的絆腳石,部分缺乏人文關懷的企業可能會拒收精神心理問題的人員。

因此,心理健康列入體檢項目後,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得細緻,保護體檢者的隱私,讓他們得到應有的尊重。

第三,患者父母要加強對精神心理知識的學習,免於恐懼,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幫助孩子加快康復。

很多青少年、兒童在初中、甚至小學已露出心理問題端倪,但父母渾然不覺,直到高中、大學,孩子出現自殘、自殺或拒絕上學時,父母才後知後覺。

所以,如果心理體檢納入學生體檢中,被檢出有嚴重心理問題甚至抑鬱症的青少年、兒童患者可能會激增。

隨之而來的便是他們父母的焦慮和彷徨,他們也成了半個精神心理障礙的病人。

父母們通常對科學心理學知識了解甚少,缺乏對抑鬱症的正確認知。而國內優質的醫療資源又十分匱乏,父母在病急之下帶著孩子亂投醫,很容易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孩子變得抗拒治療,自暴自棄,康覆信心越來越弱。

如果要避免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掌握科學的精神心理學知識,在家庭教育中加強應用,引導孩子心身健康地成長,防患於未然。

即使孩子在體檢中被發現可能已經罹患了精神心理障礙,即使後續被精神科大夫確診,父母也不用感到絕望。學習永遠不會遲,父母若能具備自我反省和學習的意識,這就是一大進步,也給孩子的康復帶來了希望。

只要父母后續加強自我反省、改變及提升,意識到孩子患病背後根源是遭受大量疊加性心理創傷,並有意識地改善親子關係及家庭關係,耐心地引導,往往可以實現加快康復,並預防復發。父母甚至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培養孩子的逆商,令孩子更加心身健康地成長。

在某個角度來看,兒童、青少年的心理體檢也是對於他們父母的一次「家庭教育體檢」。心身健康的孩子,背後離不開父母的努力和智慧;而心身出現健康隱患的孩子,其背後也有父母不當的家庭教育。

希望廣大父母能積極面對,積極應對,在有條件的前提下帶孩子定期接受心理體檢,甚至自己也可接受定期心理體檢,加強自我覺察和心理保健,像重視身體健康一樣地重視心理健康!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導致厭學該怎麼辦?
    對於抑鬱症和其他心理疾病,醫學界和心理學界也同樣分為兩種觀點:一類觀點認為: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完全可以治癒,經過醫學治療和心理疏導,打開心結,改變思維模式,學會應對誘發因素,就會完全康復,不再復發。另一類觀點則認為: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根本就不可能治癒,只是因為間歇期比較長,有些可以多年不復發,但是,如果誘發因素出現,仍然會復發。這是遺傳因素決定的,無法改變。
  • 雙相情感障礙症是什麼
    雙相情感障礙症是什麼,有這樣一個人群,他們在一段時間內會情緒低落,悶悶不樂,喪失了快樂的能力,對什麼都沒有興趣,整天愁眉苦臉的,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他們會出現動作緩慢,不願跟人交往逃避社會等等反應。等過了一段時間卻又變得情緒高漲,熱情樂觀,興奮又話多,講話的時候滔滔不絕,參加的各種活動增多,整天忙忙碌碌等。
  • 研究人員評估了磁痙攣治療雙相患者抑鬱症的益處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在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領導的一項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正在評估磁痙攣療法(MST)是否有助於緩解雙相患者的難治性抑鬱症。
  • ​中國抑鬱症患者近億,以後體檢也要篩查抑鬱症了?|WEEKLY
    原創 簡單心理 簡單心理朋友們,周六好(今天推薦的音樂來自美國黑泡歌手Lil Peep)。在本期「簡單心理WEEKLY」,你可以看到:中國抑鬱症患者近億,體檢要篩抑鬱症?
  • 重度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的犬尿氨酸途徑
    這一發現可以幫助醫生更準確地診斷和治療幾種主要的精神健康障礙,文章最近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上。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徑的代謝及其與精神障礙的關係是精神病學的一個新興領域。研究者進行了一項薈萃分析,以檢查重度抑鬱症(MDD)、雙相情感障礙(BD)和精神分裂症(SZ)中犬尿氨酸代謝產物的差異。
  • 科學網—抑鬱症篩查:時與度的把控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將「抑鬱症篩查」工作納入重點人群的體檢項目,其中要求各高中及高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 鑑於患病人數逐年上升的趨勢,如何把好抑鬱症篩查這第一道「關卡」,是高校必須面對的問題。
  • 【2016BAP指南】雙相障礙診療備忘
    日前,英國精神藥理協會(BAP)發布了最新版雙相障礙治療指南建議,全文於3月15日在線發表於
  • 抑鬱症低齡化 如何讓孩子遠離「少年的煩惱」?
    如何使青少年遠離抑鬱,已成為家長、學校、社會不可迴避的話題,這需要教育相關部門統籌社會資源,防患於未然,為兒童青少年創造一個寬鬆、溫馨、快樂的成長空間,孩子們才能遠離心結,向陽而生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富東燕  近期,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你可能不是抑鬱症
    我甚至還想過,是不是以死相逼,看看有沒有複合的可能,最後沒下得去手。朋友說我這是抑鬱症的症狀,讓我去看心理醫生。他還說這種情況很普遍,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那個誰,王自健,一個說相聲的都重度抑鬱過,最後是吃藥吃好的。我現在很糾結,你覺得我應該去看心理醫生嗎?開心不起來的小喪
  •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信念更新,可預測復發時間
    相比之下,抑鬱症患者在學習中沒有表現出積極的偏向。這些患者對積極信息的反應較少更新其信念,而對消極信息的反應更多,導致悲觀的觀點,可能加劇症狀。研究評述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義大利帕爾馬大學醫學與外科系研究員Paolo Ossola解釋說:「我們已經知道,抑鬱症患者傾向於給予消極信息的權重大於積極信息,導致他們產生悲觀的看法,這可能會使症狀惡化。」
  • 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丨這被稱為自殺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你知道嗎?
    雙相情感障礙在國外也被叫做「天才病」,據相關報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19世紀印象派藝術大師梵谷在37歲時用手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死後被診斷可能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為了紀念這位大師,國際上將他的誕辰——3月30日,定為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讓更多人了解並關注這被稱為自殺率最高的精神疾病。
  • 艾爾建Vraylar(卡利拉嗪)治療雙相I型障礙抑鬱發作...
    在所有這些研究中,與安慰劑相比,Vraylar使蒙哥馬利和阿斯伯格抑鬱症等級量表(MADRS)總評分從基線至治療第6周實現了統計學意義的顯著更大改善。1.5mg劑量和3mg劑量Vraylar在減少雙相I型抑鬱症相關的抑鬱症狀方面均優於安慰劑。
  • 雙相情感障礙在漢族人群中有什麼遺傳基礎?
    ,取材自我國大陸地區的雙相情感障礙遺傳學研究極少。因此,在我國人群中開展雙相情感障礙的遺傳學研究十分必要。(GWAS)分析,並隨後在958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和2050個健康對照中進行了重複驗證實驗。該研究也對我國人群和已發表歐洲人群該疾病的遺傳風險進行了薈萃分析和多基因風險評分分析,進一步鑑定出多個與雙相情感障礙顯著相關的基因,同時也證實雙相情感障礙在我國人群和歐洲人群中共享許多重要的遺傳風險。
  • PNSA: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產生的機理研究
    induces mania-like behavioral abnormalities through attenuating GluN2B activity)的研究論文,闡述了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 BD)躁狂情緒產生的機理研究進展。
  • 這些人體檢將篩查抑鬱症!一個驚人數據上熱搜
    這些人體檢將篩查抑鬱症!作為一種常見的疾病抑鬱症已經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9月11日據國家衛健委官網消息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有關要求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
  • 女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絕登機,患者出行到底該怎麼做?
    所以,畢敏的診斷有可能不是單純的抑鬱症,而是雙相情感障礙,又或者被大夫懷疑是雙相障礙。很多人對精神心理障礙的知識不太了解,總將抑鬱症與雙相障礙(又稱為「雙相抑鬱」)混為一談,認為雙相障礙是抑鬱症的一種。其實,兩者是不同的疾病,不要把所有的「鍋」都甩給抑鬱症。
  • 心理創傷可能會「遺傳」給後代,但幸好,它也能夠被後天逆轉
    越來越多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童年的創傷的確會對個體產生極大的影響。《南方周末》最近一篇文章指出,童年生活中的創傷事件會令大腦無法有效地處理外界的威脅和痛苦的情緒,其殘餘影響會持續到成年,影響後續健康。比如,一個人積累的童年創傷越多,後續罹患精神心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越高。
  • 抑鬱症的治癒標準是什麼?催眠治療心理障礙效果怎麼樣?
    抑鬱症是目前發病率比較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抑鬱症的治癒標準是什麼呢?如何才算痊癒?抑鬱症治癒的標準大致有以下幾項,第一,是經過系統的抗抑鬱劑治療,患者的抑鬱症狀全部消失或者是漢密爾頓抑鬱量表評分值在7分以下。
  • 14歲女生多次自殘,竟患「雙相情感障礙」
    在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倩倩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在患抑鬱症的同時還患狂躁症。同時患上抑鬱症與狂躁症的倩倩將自己的胳膊劃的傷痕累累。(院方供圖)據倩倩母親介紹,倩倩自從讀初中後,情緒變化很大,變得難以琢磨,平時在家時而正常,時而莫名地不開心。最近兩個月,總是動不動就跟父母發脾氣,經不得一點批評,一說就生氣,動輒摔門而出。
  • 雙相情感障礙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鑑別診斷「臨床必備 」
    精神病理學和社會人口統計學相關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慢性和嚴重的精神疾病,它是根據躁狂、輕躁狂和抑鬱的一系列症狀來分類的。它是全球十大致殘原因之一,在急性情感性發作和亞急性狀態中發病率很高。數據顯示,BD的終生患病率為2.1%,亞閾值形式可能影響會影響另外2.4%的美國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