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電影《寄生蟲》:父母的「信念感」,直接影響孩子的世界觀

2020-12-05 蔡宇舒開心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到處可見焦慮,特別是父母和孩子的焦慮引起了整個社會的焦慮。

今日不同往日,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父母很多都忙於工作沒法陪伴和教育孩子,因此就把孩子委託到各種補習機構、午託晚託班,想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讓孩子上各種培訓班、提升班。

但卻不知道孩子的成長進度到了哪一步,回過頭來看孩子,卻不知道孩子心理的需要,甚至對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感到不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缺席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影響,但同時,不同的"信念"的父母也會造就不同思想的孩子。

一、《寄生蟲》:父母的"信念感"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今天的話題我想用一部特別火、也是一部特別優秀的電影《寄生蟲》來引出。

《寄生蟲》是一部荒誕喜劇,但又極具社會現實感,講的是主角一家四口原本一直只在黑暗潮溼且逼仄的半地下室,他們靠著疊披薩盒來度日,弟弟四次高考都失敗了,而姐姐想要考美院,也沒有成功。

都說從孩子的成長就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在這一家四口裡也是一樣,母親雖然能幹,但是也沒有工作;父親就更不用說了,混混度日,好吃懶做。

在這樣的環境下,即便由於各種社會原因一家四口無法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是父母兩人都沒有想要改變這樣環境的心。

父親告訴孩子:"我們永遠也不要有計劃。"

似乎就在告訴孩子:我們努力也沒有用,聽天由命吧。

但是上天也給過這一家子眷顧,弟弟通過朋友的介紹到一個富人家裡做家教,他似乎看到了賺錢的途徑,費盡心機將一家人都到這個大房子裡做工,卻為了不被主人識破而裝作不認識彼此。

父母的及時行樂以及無法看的長遠的劣根性也影響到了孩子,一家人趁富人一家外出露營的時候,在不屬於他們的大房子裡大吃大喝、用遍家裡所有的乾淨、奢華的設施,沒想到卻被一聲門鈴,打破了所有美好的夢境。

故事的結局自然是悲劇性的,即便在最後,男主人公,也就是弟弟,他唯一的願望就是掙很多錢,讓爸爸能走在陽光下,但這最終也只是幻想。

有人說這真實地反映了韓國階級問題,但我想這也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父母的信念,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所謂信念,是對自身所相信事情的堅定。

而父母的信念感就是應該用真實的態度面對人生、面對孩子,用積極的心態努力奮鬥,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但是在《寄生蟲》裡,就像一家四口坐在客廳縱情聲色後的一段經典對話:

父親說"有錢人本來就很單純,沒煩惱。看,有錢人家的小孩,連衣服都沒有褶皺。"

這時候母親回應道:"錢就是熨鬥,把一切都燙平了,所有褶皺都被燙的平平的。"

父母認為金錢是一切,所以孩子的潛意識裡也會將金錢作為自己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的東西。

金錢固然很重要,這也很現實,但是人生也有除金錢之外的,更加重要的東西。

而且如果我們看完整部電影的結局,就會知道這樣錯誤的信念感帶來的,只會毀滅性的災難和打擊。

至聖孔子曾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在知乎上曾經有一個熱門的話題:"父母對孩子三觀的形成究竟有多大的影響?"

一個熱門回答說:"20歲時候的我,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和神態,都跟我家人一模一樣時,我感到深深的無奈。"

同時也有很多人認為,自己長大後會發現父母的價值觀對自己的影響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格不健全、價值觀混亂的父母,即便他們比普通家庭付出更多金錢、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孩子,但孩子的成長卻一定是充滿缺陷的。

他們越長大,錯誤的三觀都會通過行為舉止、待人接物中顯現出來。

就如心理學家所說:父母是孩子人格的底片。

《寄生蟲》裡,父母沒有努力掙錢改變現狀,反而變成富人家庭裡的"寄生蟲",甚至在事情崩盤後,父親還殺死了富人家的男主人,兩個家庭隨之破碎,孩子的精神狀態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由此可見,父母扭曲的價值觀真的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生活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裡,每個人都需要有信仰、信念的支撐,才能最快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同時不斷進步,而為人父母,更是要有積極正面的信念感,就算是身在黑暗的地下室裡,也要告訴孩子,在低的塵埃下也會開出花來,只有通過努力,才能活的更好。

三、構建孩子正確的三觀,還需要父母言傳身教

父母三觀不正,便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甚至會讓孩子悲劇一生,相反,父母三觀正,能夠帶給孩子一生的財富。

1.家長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有時候我們不需要和孩子說"要努力""要樂觀""要堅強",我們的一言一行、態度表情,都能夠給孩子潛移默化地傳遞這樣的信息。

父母的信念感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因此,父母保持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每天愁眉苦臉,回到家後抱怨公司、抱怨社會,以為孩子聽不懂,但其實這些都會存儲進孩子的腦子裡,他們也會因此變得厭世。

我們不要低估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能夠捕捉我們最細微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做好模範作用,給孩子呈現出一個積極的狀態。

2.在童年時期就引導孩子的思想觀念

人的思維一般是14歲後開始獨立,18歲時初步成型,所以我們最好在孩子童年時期就注意引導孩子的三觀。

比如當我們發現孩子看到受傷的動物,卻表現不出一點同情心時,我們就要注意引導了;或者當我們看到孩子對人不尊重時,也要警惕,及時教育和引導孩子。

這些其實都需要父母平時生活中多觀察、多花時間陪伴孩子,這就是為什麼父母不能缺席孩子的生活,如果我們錯過了孩子三觀形成和建立的最佳時間,那麼之後孩子就更可能改正了。

3.在處理問題上表達自己的觀念

孩子在生活中一定會犯錯,也一定會面臨很多困難的處理,這時候父母的幫助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我們發現孩子想要玩火玩電,教育就一定不能心軟,要堅定地向孩子表達生命的重要性,同時危險的事情不要輕易嘗試;

或者在生活中孩子故意搗亂、偷竊時,我們也要強調底線,當然,需要配合合適的方式(不要暴力解決),孩子會對此記憶猶新,同時也會對底線規則和正確的觀念更加銘記於心。

父母的信念感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將所有的責任推給孩子,很多時候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要反問自己是不是哪裡出錯了,這樣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我是蔡宇舒開心育兒,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怎樣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父母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怎麼樣,直接影響著孩子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萌芽和形成。所以父母要多讀書、多交流、多思考、多感悟,特別是注意在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父母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提升了,能正確回答孩子提出的各類問題,能通過一言一行給孩子傳遞正能量,促進正成長。2、因材施教。
  • 電影《寄生蟲》全新精彩解讀,深入了解真正的「寄生蟲」
    《寄生蟲》這部影片在去年上映,我個人也比較喜歡這部影片,在我看來它是看似平凡卻含深意的一部巨作,當然它獲得了8.7的豆瓣高分,更是在去年坎城國際電影節中摘金奪銀拿到了金棕櫚獎,可謂是當之無愧。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這部影片,對這部片子也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就我個人理解就為大家解析一下這部影片。
  • 為什麼「寄生蟲」被禁播?
    最近在奧斯卡上連拿四個大獎的『寄生蟲』被大家所熱議,『寄生蟲』也被大家所知道,在多國掀起了觀影熱潮,不過據韓聯社15日報導,這部電影卻無法在大韓航空、韓亞航空等韓國航空公司的飛機上看到,主要原因是不利於韓國形象。那麼「寄生蟲」究竟講述了什麼遭此待遇?
  • 電影《寄生蟲》:附著於富人獲取生存養料的人生,終將是曇花一現
    導演奉俊昊執導的電影《寄生蟲》,不僅為韓國拿下了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首個金棕櫚大獎,還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和最佳國際影片4項大獎。作為一部國際影片(非英語電影),能夠獲得如此多的獎項,實屬不易。奉俊昊之前執導的作品《漢江怪物》和《雪國列車》,都充滿了想像的色彩。
  • 韓國電影《寄生蟲》:窮的味道
    奉俊昊電影《寄生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本片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獎。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寄生蟲》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並且創造歷史成為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
  • 想讓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聰明的父母都掌握了兩個關鍵詞
    文|雅雅媽媽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作為父母,誰不希望孩子成才、做出一番大成就?
  • 解析《寄生蟲》中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
    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這其中有非常多的細節值得我們推敲和分析,今天小影給大家解析一下《寄生蟲》中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細節1、石頭電影中說道石頭是學長給兒子的幸運寶石。而現實中石頭因為是空心石頭,漂浮在水面上。
  • 最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的十部經典電影,您陪孩子看了幾部?
    最近,燃爆整個春節的假期的電影,相信大家已經都看過,不管是《唐人街探案2》還是《紅海行動》和《捉妖記2》,那麼在寒暑假期,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看的經典電影有哪些呢,小編今天給您總結了一下,看一下您陪孩子看了幾部。
  • 「不去觀世界哪來世界觀」?看過世界的孩子,格局和層次大不一樣
    為什麼說「不去觀世界,哪來世界觀」?世界觀是一個人對世界的本質看法,作為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多看看這個不一樣的世界。不要把孩子時刻困在學校跟家裡兩點一線的生活,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其實也是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
  • 《寄生蟲》:誰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寄生蟲」?
    電影《寄生蟲》講述的是金家騙進富裕的樸家的故事,那到底誰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寄生蟲」呢?奉俊昊執導的這部驚心動魄、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黑色喜劇《寄生蟲》,一開始是窮人智勝富人的虛張聲勢和幽默詼諧,但在可怕的結局中,卻突然出現了一個猛烈的下潛。這個結局到底意味著什麼,金家又將面臨怎樣的命運?
  • 韓國電影寄生蟲講的什麼劇情介紹,電影寄生蟲結局彩蛋什麼意思?
    電影寄生蟲劇情介紹小的事情引發的人性討論,影片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游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起了變化。
  • 父母不管多累,都不能把負能量傳給孩子,會讓他一生自卑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教育孩子,不僅僅在於把孩子健康平安地養大,更要為孩子建立一個健全的人格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法。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千萬不要把負能量傳給孩子。
  • 適合父母陪孩子一起欣賞的5部教育題材電影,父母必看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在自己的人生當中,尋找教育孩子的真實目的,這個過程艱辛而多變。隨著閱歷、知識的不斷增加,價值觀的不斷重塑,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斷改變,意義也更多維屬於正常現象。在別人的故事裡總結自己的經驗也是一種捷徑。
  • 為什麼說《恐龍王》是值得父母帶著孩子觀看的電影?
    導讀:大家好,我是小編啦,很高興和大家相聚在這裡,下面給大家來聊聊影視劇中的那些事吧,下面給大家來說一部適合父母帶孩子觀看的電影了,這部電影不是熊出沒大電影而是《恐龍王》,這部電影雖然是講的恐龍故事,但是影片沒有血腥的地方,還是很適合小朋友看的
  • 紀錄電影《零零後》:觀世界而有世界觀
    在此番景象下,那部名為《小人國》的紀錄電影,顯得有點「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幼年領著一群孩子口齒不清唱國歌的他,作為中國隊主力隊員在賽場上唱起國歌。 柔柔的幼年則正好相反,經常被一群玩伴欺負。進入小學的她展現出藝術天份,擅長繪畫、音樂、舞蹈,夢想成為赫本那樣的「公主」。在和父母商量過後,她從高中就選擇了去美國求學。成績優秀、多才多藝、長於社交,柔柔一度在學校春風得意,但幾個家庭卻先後都拒絕再讓她寄宿。
  • 孩子臉上長白斑 當心是長寄生蟲
    ,兒科醫生檢查後稱,這樣的白斑很可能是體內寄生蟲導致。醫生同時建議,兩歲以上從來沒有打過蟲的孩子可以考慮打下蟲。    打蟲對於現在很多70後、80後父母來說,是兒時的一場噩夢。五顏六色的寶塔糖,看起來誘人,吃起來香甜,吃下去後卻是膽戰心驚,輾轉反側,痛苦不堪。現在70後、80後大部分都當了父母,媽媽們開始擔心:孩子常喊肚子痛,臉上出現白斑,晚上睡覺時磨牙,是不是蛔蟲呢?孩子吃的又多,但老是面黃肌瘦,是不是身體內有蟲呢?
  • 電影大揭秘,撕破亞洲困惑的韓國電影,如何將《寄生蟲》送上神壇
    我們不得不承認,今天的韓國電影早已再次甩開我們國產電影一大截,這其中自然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寄生蟲》的成功便是印證這些的最好證據。所以對於這部電影,我們必須好好聊聊,試圖找出那些值得我們學習、探討的精髓所在。
  • 《寄生蟲》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爆冷門,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魔力?
    首先,我給大家一個電影列表:《拆彈部隊》/《國王的演講》/《藝術家》/《逃離德黑蘭》/《為奴十二年》/《鳥人》/《聚焦》/《月光男孩》/《水形物語》/《綠皮書》/《寄生蟲》這,是奧斯卡近十年來的最佳電影獎項獲獎的電影。
  • 提到韓國電影,你只知道《寄生蟲》麼?
    近年來韓國電影飛速發展,成為亞洲電影領域的佼佼者,特別是2019年《寄生蟲》脫穎而出,在坎城國際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韓國電影青龍獎、金球獎以及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頒獎典禮上斬獲多個重要獎項,成為韓國電影年度神話。其實,包括《寄生蟲》這部現象級作品在內,韓國近幾年拍攝了很多廣受好評的高分電影。
  • 孩子眼睛裡竟有十幾條寄生蟲!
    原標題:孩子眼睛裡竟有十幾條寄生蟲! 乳白色小蟲1釐米長 2歲男童小超(化名)最近幾天總覺得眼睛痒痒的,父母仔細察看後發現,兒子眼睛裡竟有數條白色「細絲」在遊動 被嚇壞了的父母趕緊將孩子送到兒童醫院眼科。主治醫生檢查發現,小超雙眼眼球結膜裡竟是有線狀蟲體。 醫生立即用專用鑷子夾蟲子,竟連續夾出了十幾條,小蟲呈乳白色,長約1釐米。 醫生病理檢查發現,這種小蟲就是兒童體內常見的寄生蟲——蟯蟲。醫生介紹,蟯蟲已經引起患兒結膜炎,將主要採取藥物治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