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雅媽媽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作為父母,誰不希望孩子成才、做出一番大成就?但是孩子的人生軌跡卻並非我們的意願可以操控,有些孩子功成名就,有些孩子功敗垂成。
無論孩子最後是成功人士還是普通人,我們才發現其實自己最想要的,還是讓他們健康快樂地長大。
"我家孩子暑假做了376張卷子!"
正在我們為孩子的學習壓力而煩惱的時候,一位畫風與眾不同的媽媽登場了。她非但不覺得現在的孩子壓力大,反而主動給自家兒子增加了更大的學習壓力,是"雞娃教育"的典型。
這位媽媽就是《親愛的小課桌》中,徐敬凱的媽媽。
據了解,7歲的小凱,寒假總共完成了300多張卷子。平均下來,他每天要寫的卷子數量讓人咋舌。
看到這個數字,我已經感到要窒息了。別的孩子平時就算壓力再大,爸爸媽媽也會在假期帶他休息和玩耍,而小凱僅有7歲,卻每天跟作業、卷子為伴。
就像徐媽媽說的一樣,孩子確實需要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但她的做法在我看來,卻是"矯枉過正"了。孩子寫題不仔細,加試卷;孩子錯了三道題,加試卷,這究竟是在培養孩子,還是在培養寫題機器?
節目中,傅首爾、其他家長以及教育專家,都對這種教育方式表達了不贊同,但徐媽媽卻絲毫聽不進去,反而振振有詞地說:"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學習,你不心慌嗎?不焦慮嗎?"
徐媽媽為自己的鐵腕做法感到自豪,稱孩子最大的願望是"把書店裡的試卷全部買回來做完"。但是,你相信這是孩子的真實願望嗎?媽媽說,孩子寫卷子很有成就感,傅首爾卻一針見血地指出:"是你很有成就感!"
而事實也證明,小凱是抗拒這種讓人喘不過氣的教育方式的。雖然沒有明顯地表達不滿,但他卻被稱為"書呆子"。其他孩子高興地聊天,小凱不知所措;其他孩子自信地表達自己,他卻選擇退縮,不敢說出自己的看法。
看到小凱的表現,我們沒辦法說出"他真的愛寫試卷"這句話。
也許在這樣的教育下,小凱以後確實會成為尖子生,但是他失去了快樂和自我。也許將來他會很成功,但內心會比尋常人更加苦。
快樂和教育,從來不是對立的關係
看到這句話,有的朋友可能會認為我要灌雞湯了,朋友們,先別著急。
"快樂教育"是西方傳過來的教育理念,但很多家長實施後卻發現:這個方法根本行不通!孩子是快樂了,但啥都沒學會,簡直就是誤人子弟!
最後我們發現,孩子還是得管教,而管教也意味著,孩子不能隨心所欲地快樂。
這話沒錯,但並不能說明"快樂"和"教育"是水火不容的。一方面,孩子可以在學習中找到意義和樂趣;另一方面,孩子在學習之餘,有發展自己興趣愛好的權利。
我們可以看到,在教育孩子時,很多家長跟徐媽媽走上了另一種極端:只有管教,毫無快樂可言。家長以為孩子很有成就感,其實是以這種方式自我滿足罷了。
快樂和教育,從來不是對立的關係,不然如何去解釋,同樣是上課、寫試卷,有些孩子卻能樂在其中?不是因為他們足夠聰明、覺得試卷簡單,而是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不同。
而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取決於我們是如何教育的。對待孩子的成績,你越是如臨大敵,孩子反而越容易產生抗拒和反感;如果你學會去引導孩子端正學習的態度,那麼不用逼迫,他自己會去學習。
在引導孩子學習方面,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鼓勵"和信念感兩個關鍵詞。
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家長的鼓勵是上策
學習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痛苦的,很多孩子之所以討厭學習,是因為學習與那些讓他們討厭的事情掛鈎,比如家長無止境的念叨和指責。
很久之前我去過一所農村的小學,在一個四年級的班級了,有幾個孩子在課間休息的時候背課文,而且他們背誦的還不是課本要求背誦的內容。
幾個孩子爭先恐後地將自己記住的內容說出來,記不住的就翻翻課本回憶,這簡直就是一大奇景。我問孩子們為什麼要去背這些課文,他們給出的答案是:覺得好玩、想比同學懂得更多。
同樣是學習,有的孩子樂在其中,有的孩子卻避之不及。這背後,家長的教育態度相當重要。
我看到有些學霸,不僅不害怕考試,反而能將其看成是對自己所學知識的一個檢驗;在上課時,他們也認真聽講。
想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家長的鼓勵是上策。比如孩子本來的水平能考60分,我們不妨帶他們制定階段性的目標:下次爭取考70分。孩子達成目標後,我們再及時給予鼓勵,這樣孩子就會嘗到甜頭,產生成就感。
在保持這樣的進度後,我們再引導他制定進一步的目標,這樣孩子才真正有動力去學習。
信念感驅使孩子不斷進步
現在很多孩子都缺乏信念感,不知道學習對自己的意義,感到茫然。
信念感很重要,它可以驅使孩子不斷進步,並享受努力的過程。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使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這個學科值得學習。"
被稱為"博士老爹"的蔡笑晚,孩子個個都是高材生,五個博士一個碩士。其中女兒是哈佛大學的學生,蔡笑晚說到,女兒小時候就立志要當中國的居裡夫人,並把"哈佛"作為目標院校。
這份信念,對女兒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幫助。而女兒信念的由來,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蔡笑晚家裡掛有許多科學家的畫像,他也提倡孩子"從小立志",一家人還經常圍在一起讀書。
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正面的教育理念,讓孩子有了目標和信念,學習對於他們來說便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每日話題:你對孩子的成績感到焦慮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