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lasker foundation
撰文 | 葉水送
● ● ●
每年9月初,拉斯克獎網站推送的獲獎消息如同時鐘一樣精準。然而,今年當我們打開網站,上面赫然顯示:今年不發獎了。
這應該是拉斯克獎自創立的第75年來第一次停發獎項。至於拉斯克獎為何今年不頒發,想必大家都知道答案: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由於每年拉斯克獎都是在9月初公布,比諾貝爾獎提前大半個月,因此被譽為「諾獎風向標」。不過,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科學家看來,這個美譽有些低估了它,拉斯克獎的分量在他們眼中並不亞於諾貝爾獎。在以往的拉斯克獎獲得者中,有91名獲獎者同樣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
1946年,美國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創立拉斯克基金會,並設立拉斯克獎,以表彰在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為此,拉斯克獎項設立了三個獎項:基礎醫學研究獎、臨床醫學研究獎和公共服務獎,以及特殊貢獻獎。每個獎項的獲獎者將會獲得25萬美元的獎金。
2011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拉斯克獎,極大地提升了國際科學界對她在青蒿素這一領域工作的認識,「風向標獎」 為日後諾貝爾委員會 「指明」 了方向,也讓屠呦呦成為中國本土科學家接連獲得這兩個獎項的 「第一人」。
今年拉斯克獎停發,令人不無遺憾。此前,知識分子每年都會跟進拉斯克獎,如2019年拉斯克獎揭曉,T細胞、B細胞及赫賽汀的發現者獲獎;2018年拉斯克獎公布,三個關鍵詞:組蛋白修飾、麻醉以及RNA研究;諾獎風向標:2017年拉斯克獎公布;2016拉斯克獎花落誰家?
拉斯克獎停發也讓我們意識到:在疾病面前,我們可選擇的武器仍非常少。
實際上,早在今年5月20日,拉斯克獎官方就已發出通知,稱由於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今年拉斯克獎獎不會頒發。新的一輪提名工作,即2021年的提名工作將於2020年11月啟動,2020年的拉斯克獎提名者將會自動進入到2021年的獲獎提名名單中。
為此,拉斯克獎基金會主席克萊爾·波默羅伊(Claire Pomeroy)不無沉重地表示,「非常遺憾,我們必須取消今年的獎項,它旨在獎勵那些闡釋生物醫學領域基礎生物學問題,以及為人類健康帶來強大的、新的治療方案的研究者。」
要知道,波默羅伊做出這一判斷是在今年5月。4個月後,這一判斷顯示了他當時對美國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準確判斷,以及美國新冠疫情未來走向持有的悲觀態度。目前,美國是全球新冠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累計確診人數為675萬人左右(截至9月15日),死亡人數近20萬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也像波默羅伊那樣進行科學地預見的話,美國民眾或許能更早地脫離新冠疫情的泥淖。然而,時至今日川普仍在堅信:美國新冠肺炎死亡率全球最低。
在過去的75年裡,拉斯克獎雖然獎勵了數百個生物醫學領域的頂尖學者,但在面對新冠肺炎大流行時,我們仍束手無策。正如波默羅伊表示的那樣,「由於新冠疫情,在未來的世界中,我們對生物醫學領域的持續投資從未顯得如此重要。我也對當下諸多學者孜孜不倦地尋找控制新冠疫情的良方而感到無比的敬意」。
參考資料
http://www.laskerfoundation.org/new-noteworthy/articles/2020-lasker-awards/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multiple/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