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荷蘭又獲獎,今年的另類諾貝爾獎有什麼新玩意?

2020-09-18 一網荷蘭

咂嘴聲、打噴嚏、打鼻鼾或其他使人變得好鬥的聲音,有時會產生致命的傾向,這就是所謂的恐音症misofonie,對這種精神疾病進行了多年研究的阿姆斯特丹大學醫院(Amsterdam UMC)的精神病學教授達米亞·丹尼斯(),昨晚獲得了一年一度的另類諾貝爾獎(Ig Nobelprijs)。

「另類諾貝爾獎」是模仿諾貝爾獎的一個獎項,每年頒發一次,約在諾貝爾獎頒獎前一或二周舉行,主辦者為科學幽默雜誌,旨在通過獎勵各種稀奇古怪的研究成果,使人們走近科學以及各種有趣的研究,並獲得快樂。

不過,這也是些真實的研究,而且成果必須在公認的科學期刊上發表。



被打噴嚏激怒

在阿姆斯特丹大學醫院的一段視頻中丹尼斯說,大約十年前,他開始了這項研究,當時他的一位患者說,有人聽到他人打噴嚏時會非常生氣。 「我患有花粉症,是在春天,所以我希望我不要打噴嚏,因為前一天有人把房間裡的電視機扔掉,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幾年後,又有另一位女士來到找他,說聽到丈夫打鼻鼾時就想勒死他,丹尼斯和他的團隊繼續了進一步的調查研究。 「經過更多這樣的案例,我們認為我們發現了精神病學尚未描述的某些東西,最終得到了恐音症misofonie的名稱,和現有的名稱相匹配。」

不過,這個名稱據說是美國神經學家帕維爾·賈斯特波夫(PawelJastreboff)及瑪格麗特·賈斯特波夫(MargaretJastreboff)於2000年提出來的,是對特定的聲音所觸發負面情緒、思想和身體反應的狀況,不同於聽覺過敏和聲音恐懼症,目前對其研究甚少。

丹尼斯對獲獎感到滿意。 「但是我們也有些困惑,因為另類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實際上是在開玩笑。不過,我們還是這麼做了,因為我們認為這種情況引起關注很重要。」


糞便刀、蜘蛛和鱷魚

獲獎者之一是一位科學家,他研究了一個來自加拿大的因紐特人(Inuit)的古老故事,據說有人把自己的糞便變成了刀,研究人員想找出是否有可能模仿。

科學家使用了真正的人類排洩物,將其凍結到零下50攝氏度,然後將邊緣削成銳利的邊緣,並試圖用來切肉。 「不幸的是,糞便刀失敗了。」通過他的研究,他想證明許多正在流傳的故事,是基於虛假或沒有科學依據的基礎上的。

此外,一項使用氦氣(helium)的研究表明,一些鱷魚類的動物相互吼叫,以顯示它們的體型。這主要發生在交配季節。

一項研究表明昆蟲學家和研究昆蟲的科學家會害怕蜘蛛,這項研究也獲得了獎項。儘管科學家多年來每天都在與昆蟲打交道,但他們仍可能對蜘蛛產生極大的恐懼,部分原因是蜘蛛有八隻腳,而一般昆蟲有六隻腳。

通常,另類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也充滿了奇怪之處,允許觀眾將紙飛機從會場扔到舞臺上,而獲勝者通常會獲得象徵性的10萬億辛巴威元。

由於疫情危機,該儀式預先錄製,並在網上發布。

據稱這是第30屆另類諾貝爾獎頒獎。(資料來源:NOS)

相關焦點

  • 另類諾貝爾獎在美評出 可樂殺精子等獲獎
    由美國幽默科技雜誌《不可能的研究紀錄》評出的2008年「另類諾貝爾獎」2日在哈佛大學頒出。世界各國科學家再次用新奇搞怪的研究課題讓人們「笑,而後思考」。「另類諾貝爾獎」已經創立18年,通常在每年正版諾貝爾獎頒獎前後頒發。美國以外的獲獎者需自掏腰包赴美領獎。
  •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居然有中國人獲獎了!哈哈哈哈哈哈……
    話說,全世界的學者都以獲得諾貝爾獎為榮,而另一部分不太正經的,靠獲得「搞笑諾貝爾獎」出名。9月17日,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頒獎儀式在網上舉行。「搞笑諾貝爾獎」聽起來就是個不太正經的獎項,它於1991年由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主辦,今年已經是第30屆,每年9月將獎項頒給「乍看一本搞笑,細看引人深思」的十項成就。
  •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居然有中國人獲獎了!哈哈哈哈哈哈...
    「搞笑諾貝爾獎」聽起來就是個不太正經的獎項,它於1991年由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主辦,今年已經是第30屆,每年9月將獎項頒給「乍看一本搞笑,細看引人深思「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有一個主題,今年的主題是「蟲子」(bugs),按照這個主題,今年的獎盃是這樣的:由6片紙製成,可以拼成一個6面體獎盃,6個面上分別印著蟑螂、跳蚤、諾如胃蟲(一種能讓人腹瀉的病毒)、大眾甲殼蟲汽車(?)、電腦bug(??)以及粘貼製作指南。
  • 搞笑諾貝爾獎2018獲獎名單 搞笑諾貝爾獎是什麼獎
    ­  影視界有評選年度爛片的金酸莓獎、金掃帚獎,傳媒界有失敗新聞攝影展,科學界的笑料擔當必須屬於「搞笑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要正裝出席,向瑞典王室敬禮;搞笑諾貝爾獎則是愛穿啥穿啥,(還有人打扮成蜜蜂),但需向瑞典傳統肉丸子敬禮。
  • 盤點奇葩諾貝爾獎得主:沒手機不知獲獎(名單事跡)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扒一扒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諾獎小知識:諾貝爾獎通常並不授予已故人士,由於評選委員會不知曉斯坦曼逝世,誤向已故者授獎,諾貝爾基金會認為這種情況類同於獲獎者在頒獎前逝世,因此決定不取消斯坦曼所獲獎項。)  最「另類」的諾獎得主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著名、學術聲望最高的獎項。如果有人通知你,你獲得了諾貝爾獎,你是什麼反應?
  • 諾貝爾獎早就對你的生活下手了!盤點今年獲獎都是啥?
    Rice)三人獲獎獲獎理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說起C肝病毒,大家表示似乎很少聽說,而它的兄弟A肝和B肝倒是耳熟能詳。那麼發現它,有什麼了不起?其實,對於醫學科研來說,有時候明明知道哪裡不對勁,但是在找到確鑿證據前,就是無法突破現有認知,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來。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之旅就是如此。
  • 2016諾貝爾獎得主及獲獎原因一覽
    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於10月3日起陸續舉行10月13日揭曉了最後一位得主鮑勃·迪倫今日已正式落下帷幕
  • 2019諾貝爾獎從今日起陸續揭曉 今年很有看頭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2019諾貝爾獎從今日起陸續揭曉,今年很有看頭今年文學獎將史無前例地揭曉2位得主,因為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停止評選,頒獎順延到了今年。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來了。文學獎和和平獎通常最會引發猜測和爭議,今年尤其引人注目,因為文學獎將頒發去年和今年兩個年份的獎項,而和平獎將揭曉川普是否能如願以償。關於科學類獎項,每一年的獲獎成果都會激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並帶動相關領域的投資。在今年第一個諾獎頒發之前,一睹獎項看點。
  • 諾貝爾獎趣知識;美國是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
    三,1901年12月10日具有國際性的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發(創立者諾貝爾逝世五周年時)。 四,從1901年截至到2018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904位個人和24個團體,這其中4位個人以及1個團體(聯合國難民署)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1個團體(紅十字會)曾三次獲得諾貝爾獎,故總計908次授予個人、27次授予團體。
  • 團隊功勞結果一人獲獎 諾貝爾獎背後有啥不公平?
    (原標題:團隊功勞結果一人獲獎 諾貝爾獎背後有啥不公平?)每年,諾貝爾獎預言者都會在10月初結果正式揭曉前對誰會獲獎做出預言。今年的預言逐漸演變成了爭議性的問題。一些人認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是潛在獲獎贏家,該技術提供了相對便捷的基因編輯方法。
  •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 屎殼郎靠銀河系導航研究獲獎
    中新社北京9月13日電 綜合消息:醉酒的人會認為自己更有魅力?屎殼郎靠銀河系定位回家?這些看來匪夷所思的想法,卻引發一些科學家們煞有介事的研究,並最終「術業有所成」,摘走12日出爐的「搞笑諾貝爾獎」。  與諾貝爾獎一樣,「搞笑諾貝爾獎」也是主要面向科研人員的一個科學獎,至今已頒發23屆。該獎頒獎地點是著名的哈佛大學,由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頒發。
  • 2020年諾貝爾獎獲獎名單簡介
    諾貝爾獎是由諾貝爾獎基金會主辦的綜合類獎項,共設置6類獎項。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諾貝爾獎基金會目前掌管著約18億瑞典克朗(約合13.7億元人民幣)的基金。由於今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諾貝爾基金會決定取消原定於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獲獎者將不會按慣例被邀請至斯德哥爾摩,而是在各自國家獲頒相關獎項。
  • 2019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又有中國科學家獲獎
    韓曙宇 趙雨曦供稿 美國東部時間2019年9月12日5下午6點,第29屆搞笑諾貝爾獎(IgNobelPrize)在美國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學揭曉,今年的主題是:「習慣」,獎盃是一個裝滿了習慣——香菸、咖啡、手機、牙刷、零錢袋—
  • 搞笑諾貝爾獎即將頒獎,別小瞧了這個獎,裡面有掃地僧般的存在!
    今年的諾貝爾獎將於10月7日至10月14日期間頒獎,不過小編今天不說這個諾貝爾獎,咱們看看一個另類的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雖然獎項被冠名搞笑,且獲獎原因也正如其宗旨一樣是令人發笑的研究,不過可不要小看的了這個搞笑諾貝爾獎,裡面可不乏大佬出沒。負責頒發搞笑諾貝爾獎的人都是貨真價實的諾貝爾獎得主,甚至在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中也有位後來獲得真正諾貝爾獎的人。
  • 第 30 次搞笑諾獎公布,今年有 5 個中國老哥獲獎……
    2020 年的(搞笑)諾貝爾獎(The Ig Nobel Prize)。學霸菌帶大家先睹為快,看看究竟有哪些幸運兒得到了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聲學獎 今年的聲學獎由澳大利亞、瑞典、日本、美國和瑞士的聯合團隊獲得。
  • 疫情年的科學力量:今年諾貝爾獎有何看點?
    中新網報導,今年的頒獎形式與往年大不一樣。傳統上,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舉行的諾貝爾獎會有宴會,獲獎者也會被邀請參加明年的頒獎典禮和宴會。但今年將通過電視臺和網站進行直播,現場觀眾人數會有所減少。隨著頒獎日期臨近,許多博彩機構、民調機構開始預測今年這六大獎項的獲獎人到底會是誰。 北京《新京報》報導,一般認為,預測生理醫學、物理、化學、經濟學獎項是比較困難的,這些獎項一般都會頒給那些在自己的領域內非常突出,一般是高度專業、突出的個人或團隊。此外,諾貝爾獎提名人的信息保密期為50年,想要提前對比所有提名人幾乎不可能。
  •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又來了
    隨著第三十屆即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名單的揭曉,我們又見識到了一批腦洞大開的研究者。可別把諾貝爾獎與搞笑諾貝爾獎搞混了。前者是名利雙收的正牌獎項,後者讚揚的則是 「 初看惹人捧腹大笑,再看卻發人深思 」 的研究。
  • 哈哈!這所高校今年拿下2個諾貝爾獎!卻把校長愁壞了
    因為伯克利大學為諾貝爾獎獲得者留有專門的NL預留車位(Nobel Laureate,諾貝爾獲獎者預留車位),現在,因為獲獎的人太多,車位已經快不夠用了!是什麼讓伯克利大學得此傲人的成績?說出來也非常的有趣。很多人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伯克利大學的NL預留車位。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伯克利到斯坦福的距離,而是伯克利停車場之間的距離;最難的事情也不是考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而是在這所學校找到一個停車位。
  • 科學家的幽默:搞笑諾貝爾獎
    科學是有力的,但內部也有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還是科學家們自我反省時公之於眾的,甚至有科學家會把這些問題當做課題來研究。這讓科學看上去沒有那麼完美,但這正是科學不斷自我否定與完善的過程。你覺得主流科學家會怎麼看待那些做另類的科學研究,獲得搞笑諾貝爾科學獎的科學家呢?
  • 中國有2人獲過諾貝爾獎,日本則有28人,美國獲獎人數有多少呢?
    一個國家的教育資源好不好,不是他們的學校有多大,硬體有多好,拼的其實是軟實力。什麼是軟實力,就是他們有多少的專家,有多少的大師,這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為何說美國、英國教育資源上有壓倒性的優勢呢?其實看看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就知道了。諾貝爾獎是瑞典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成立的獎項,是全球影響力的最大的獎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