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最孤獨的三個時期,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2020-12-06 你的身邊有我

赫胥黎說:「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

從小到大,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孤獨的,我們要面對孤獨,接受孤獨。實際上,我們並不青睞孤獨,很多時候我們是牴觸孤獨的,覺得它是一種負面消極的情緒。但事實上,孤獨是我們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可以是溫暖的正面的,孤獨能塑造人生。從古至今,那些有著巨大成就的人,無一不是經歷孤獨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面對困難,能夠忍受孤獨奮力前行的人往往能獲得成功。下面的三種情景,如果能利用好這些孤獨,你的人生一定是豐盈的。

一、 成長之路

人在成長時總是這樣的,只有學會忍受孤獨,才能真正長大。每個人都是從一個小不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一天天長大,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所以我們都能感受到,小孩子最怕孤獨了。小時候爸爸媽媽去上班,留自己一個人在家時,心裡是孤獨的害怕的;

後來剛開始上學,對周圍的一切都不熟悉時,心裡是孤獨的緊張的;

再大一點有了喜歡的小男生小女生,內心羞澀卻又無處訴說時,內心也是孤獨的焦灼的。這段時間是我們塑造三觀的重要時期,由於內心的不成熟,我們往往會感到迷茫,這時候也是我們最需要引導的時候。

父母與老師的幫助,是我們能夠克服孤獨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他們的引導下,我們才能正確地對待這段時光,細細品味它帶給我們的成長。

其實家裡並沒有鬼怪,安靜的讀書就能讓你忘記孤獨;學校是我們人生進階的開始,熟悉了環境就不會再有孤獨;多與父母溝通,青春期的來臨總會伴隨著美麗的心境,趕走孤獨。

有句話說,孤獨是生命的常態,所以陪伴才顯得格外珍貴。把這句話放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有陪伴與孤獨相比較,更能突出孤獨帶給我們的成長。珍惜陪伴,體會孤獨,定能收穫滿滿!

二、 成功道路

有一句勵志名言送給所有人:既然夢想成為那個別人無法企及的自我,就應該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付出別人無法企及的努力。

通往成功的道路從來都是荊棘滿布的。每一個努力想要成功的人,都可能面對別人的質疑、嘲諷、不理解甚至阻礙。這時候,我們是孤獨的,甚至會感到難過,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是不是真的是正確的。

這時候如果我們能享受這份孤獨,放平心態審視自我,問問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自己所追求的是否值得自己去經受這份孤獨,那你所得到的答案,一定能讓你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你選擇的道路當中。

林徽因和她的丈夫梁思成,在許多人都還沒有認識到古建築的重要性的時候,就已經投入到對古建築的考察當中,為古建築的保護奔走效力。

同時他們還忍受著生活上的貧窮與身體上疾病的折磨。外人覺得他們是孤獨的,但實際上他們享受著這份孤獨,樂在其中並成就了更好的自我,也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通往成功的路是艱難的,只要享受這份孤獨,即便受挫,也感到無限光榮。

三、晚年生活

雨果說:「孤獨可以使人能幹,也可以使人笨拙。」當我們步入晚年生活,很多人的心態都會發生變化。這時候我們往往將孤獨與孤單、寂寞混淆。但實際上這是有差別的。

人到晚年,因為兒女不在身邊,往往會覺得寂寞,而他們消遣的辦法大多是喝喝茶溜溜鳥,逛逛公園跳跳舞。他們想用各種各樣的活動塞滿自己空閒的時間,安慰自己寂寞的靈魂。

這種做法一定是明智的嗎?答案是否定的。真正的智者會利用這段時間,活到老學到老,多讀幾本書或者學習一項技能,提高自己,升華靈魂。

毫無疑問,當我們的時間被塞滿,我們就不會感到空虛寂寞,但浮在表面的膚淺的快樂,永遠比不上內心的豐盈與充實。利用好這段看似孤獨實則暗藏潛力的時間,你學到的東西一定比你想像的要多。只有內心充實,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只要擁有一顆年輕的心,雖人到晚年,但仍可以前進不停。紀伯倫說,孤獨,是憂愁的伴侶,也是精神活動的密友。

一枚硬幣總有兩面,所以孤獨也可以被賦予不同的意義。你是消極的,孤獨就會打敗你;你是積極的,孤獨就會被打敗,還會成為你人生的墊腳石。調整好心態,擁有強大的內心,堅韌的精神世界,享受孤獨,使人生更上層樓!所以你,利用好這三種孤獨了嗎?

相關焦點

  • 最孤獨的一首唐詩,短短的四句,寫下了最孤獨的人生境遇!
    有人說唐詩它寫的就是一種心情,可能每個詩人在創作時,由於他的心情不一樣,寫出來的作品也自然不同,可能孤獨的人,他所創作出來的作品,那自然詩作裡也透露出無限的孤獨,譬如柳宗元的這首《江雪》,更是被公認為唐詩裡最孤獨的一首詩。其實這首詩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的熟悉,它也是詩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且這首詩收錄在了《唐詩三百首》,以及我們的小學課本。
  • 諾貝爾獎得主羅素:是童年時期的孤獨,成就了後來的我
    祖父家的物質條件極好,貴族的生活方式,奠定了羅素優雅而平和的人生底色。然而,童年歲月留給羅素最深的印象卻是:孤獨。長大後,羅素說,自己從未體驗過童年交友的樂趣,甚至連想都不敢想。為了排遣寂寞,羅素常去花園玩耍。和大自然的接觸中,他的智慧也被一點點開啟。
  • 吃過了這「三苦」,人生就會苦盡甘來,基本不會錯
    苦,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快催化劑,終究可以使人破繭成蝶,成就更好的自己,成就更輝煌的人生。 人,只有能承受得住低谷中的落魄,吃得了低谷中的苦,能扛得住種種考驗與磨難,方能走出低谷,成就更輝煌的人生。 不灰心,不喪氣,才是一個成功的關鍵與法寶。 把苦當作是一種磨難與考驗,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咬緊牙關堅持,方能成為人上人。
  • 人,越優秀,越孤獨
    越是優秀的人,越是孤獨,通向成功的路都是無比的艱難晦澀,大多數人是不會選擇這樣寂寞的道路,因為通往夢想的道路上,註定與孤獨相伴,在通過優秀的路上,所有的苦與累,都只能自己獨自去承受和體驗,你有多優秀,就讓自己有多孤獨。生活中,那些有所成就,有所作為的人,都是用孤獨,成就自己的人生。越孤獨的人,內心越豐盈。
  • 《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20個字,卻深刻地寫盡人生孤獨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中有一句話,一共16個字:「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這是本書最扎心的一句話,顛覆了我們固有的認知,寫盡了人生的孤獨。步入職場,同事們每天聚會,卻從來沒有叫過自己。年邁了,子女幾乎沒有來看過自己。所以每個年齡段的我們,做的最努力的事情,一定是嘗試擺脫孤獨。但讓人苦惱的是,似乎無論在哪個年齡段,孤獨都如影子般跟隨著我們,怎麼也擺脫不了,常常讓我們精疲力盡。
  • 成長路上,學會自我療傷,把自己哄開心最重要!
    我們總是想著滿足別人的要求,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難受的時候,為何不去學會哄自己開心?因為除了我們自己以外,沒有人能永遠被我們依賴,生我們養我們的人,會老,疼我們愛我們的人,會走。從始至終面對這個世界榮辱悲歡的,只有我們自己,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只能我們自己體會。
  • 人生路上,所有的磨難,都是註定的
    而有的人,卻能很快通過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的考驗,不斷開啟新的人生。磨難重重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行者。不管未來如何,風雨不歇,我們都要做好風雨兼程的打算。人生路上,總會有重重考驗。需要我們有一往無前的勇氣,也需要我們有披荊斬棘的決心。面對考驗,面對困局,弱者選擇自暴自棄,放棄自我。而強者,則選擇靠自己的能力,咬牙撐下去,不斷突破難關。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中: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顯示,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馬爾克斯寫的是加勒比海岸馬孔多小鎮布恩迪亞家族一百年來的興衰,這是小說中所描述的實際上隱喻了拉丁美洲人民遭受西方殖民入侵時期一百年來的歷史。
  • 人生的道路分為三個階段:愛自己,愛他人,終極目標是什麼?
    它主要包括三個方向:有神論的存在主義、無神論的存在主義、人道主義的存在主義。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是一種人本主義思想學說。人雖然生活在無意義的宇宙中,但人可以通過自主的選擇,來進行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獲得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 心理學:層次越高的人,越「孤獨」
    從心理學上講,越能夠享受孤獨的人,他們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會為了定下的目標而捨棄一切,這遠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孤獨」的人,才能抓住時間在生活中,一個人總是讓自己身處喧囂,難免會為了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浪費時間和精力,甚至因此而停止自己前行的腳步。
  • 情感——質數的孤獨
    我們每個人在人生裡越過山谷崎嶇,棲息在暮色裡,在不確定的飛行軌道裡,慌張而又漫無目的的飛行著,留下的是成為琥珀的那部分,它是內心最為細膩的,是最為秘密的,它不允許自己輕易去觸碰,更不允許別人把它揭開,所以便一直留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並沒有人知道那一部分是孤獨的,是無言的,也是微小的。
  • 《百年孤獨》濃縮成僅僅8個字,卻寫盡了世間的所有的人生孤獨
    《百年孤獨》濃縮成僅僅8個字,卻寫盡了世間的所有的人生孤獨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入勝;百年的孤獨之旅令人心碎;埋藏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悲憤之歌使人振奮。
  • 錢學森的妻子蔣英,成就學生李雙江!她如何成就自己的人生傳奇?
    蔣英,人所共知的「美女歌唱家」,她嫁給了錢學森,後來成就了自己的學生,著名歌唱家李雙江。那麼,蔣英如何成就自己的人生傳奇?第一,蔣英的家庭出身是非常優秀的。要知道,能在民國時期買得起鋼琴的人家絕對是大戶人家。在鋼琴動聽的樂曲聲中,蔣英步入了自己的「音樂殿堂。」第二,蔣穎個人是相當努力的。在求學的道路上,她做得非常認真。到了1935年,16歲的蔣英跟著父母來到了歐洲。她的父親有意將蔣英留在了德國柏林的一個學校學習。2年後,她考上了大學,大學時光成了她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
  • 爺爺提醒我:人生的這三個臨界點,能夠順利通關的人,會很有福氣
    爺爺說,命好的人,往往會在關鍵的時候,克服難關,順利通關,接下來,他們的人生,就像開掛了一樣,會一帆風順,時來運轉。特別是人生的這三個轉運點,也就是福禍的臨界點,很多人難於逾越,所以,他們難以得到更理想的生活。而命大福大之人,他們往往會在這三個的人生臨界點,通過自己的努力,攻克突破,破繭而出,從而順利通關,自己的人生,也會迎來福報連連的景象。
  • 最火的英文「喪句」:人生最好的三個詞:「久別重逢,失而復得,虛驚...
    人生最好的三個詞:「久別重逢,失而復得,虛驚一場」。 2.We always practice smiling, and finally become the person who can't cry. 我們始終都在練習微笑,終於變成不敢哭的人。
  • 《美麗心靈》:即便在困境中,你也能有所成就!
    想法泉湧而至,於是,他順利推翻了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理論,並提出了自己的理論:「最好的結果,是團體中的每個人,都做對本身和團體最有利的事。」20多頁的博士論文,讓納什如願以償地進入了惠普研究室工作。
  • 人生成功的三大定律,你能吃得了這個苦嗎?
    人生在世,起起伏伏,人的失敗是輸給了自己,不是輸給了別人,也不是輸給了很多人喜歡歸罪的命運。而那些走向人生成功的人,背後都有著這三個定律。1、心存希望,強者自渡。美國史學家卡維特·羅伯特曾提出,「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特不能沒有希望。沒有人因倒下而失敗,除非他們一直倒下或消極」。這就是在成功學領域中被稱做的羅伯特法則。
  • 那些能「心智突圍」的人,都掌控了人生的選擇權
    實際上,自我成長的路上,最大的阻力和機會都來自於我們心內的心智模式。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決定了他看問題和做事的角度,它是由家庭、教育、閱歷、人際等隨著時間逐漸積累形成的,是你身體裡「看不見」實際操控著,要想完成人生的躍遷,我們需要突破局限的心智模式,從內二外地重構自己。否則,無法突破自己的心智模式,你得成長也只是止步於現在。
  • 人生最好的升華方式,莫過於學會沉澱自己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大抵是過著虛偽的生活,還麻木不仁的沉迷其中。要知道,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為自己而活才是真理。別人怎麼看你,或者你自己如何探測生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用一種最真實的方式,度過在指縫滑過如滴水一樣無法停止下落的時間。要直面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該如何生活。
  • 在最孤獨的時光裡,學習,或是思考,做一個與眾不同的思想者。
    在最孤獨的時光裡,塑造出最好的自己。學習,或是思考,做一個與眾不同的思想者。未曾孤獨人迷茫,孤獨來時是深思,孤獨時光人成長。孤獨過後心智熟。世上鮮有人會拒絕成長,誰都希望自己在大家眼裡是一個睿智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