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百年孤獨》中有一句話,一共16個字:「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這是本書最扎心的一句話,顛覆了我們固有的認知,寫盡了人生的孤獨。
01從出生到死亡,孤獨如影子般跟隨著我們
對大部分人來說,孤獨是一件讓人難受的事情,無關年齡。
小時候身邊沒夥伴,會非常失落。讀書了,大家都在一起討論問題,而自己只有一個人,很難過。步入職場,同事們每天聚會,卻從來沒有叫過自己。年邁了,子女幾乎沒有來看過自己。所以每個年齡段的我們,做的最努力的事情,一定是嘗試擺脫孤獨。
但讓人苦惱的是,似乎無論在哪個年齡段,孤獨都如影子般跟隨著我們,怎麼也擺脫不了,常常讓我們精疲力盡。
讀了《百年孤獨》這本書之後,我終於明白了應該怎樣面對孤獨了。
02生命從不曾離開孤獨,我們只能愛上孤獨
正如《百年孤獨》中說的那樣,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面對孤獨,我們能做的只有愛上他,並且享受他。
要真正做到不孤獨,需要有一個與自己心心相印的人才行,但沒有誰是誰肚子裡的蛔蟲,這個世界上,懂你心裡想什麼的人只有你自己。
所以在你小的時候,努力的去和小夥伴們玩,可能會開心一時,但更多的時間你還是會感到失落與不解。
讀書了之後,你努力的在與小夥伴們討論問題,但卻很可能因為一些爭執而鬧的不開心,心裡暗自吐槽:「你太不懂我了」
步入職場,你與同事們在酒桌上相談甚歡,可在回家的路上卻難過的吐了一地,你覺得他們很虛偽,就沒有一句真話。
年邁了,子女好不容易回來看自己一次,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吃著飯,到了晚上,最終還是只有你一個人在這空蕩蕩的房子裡睡覺。
生命與孤獨如影隨形,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從一個場景,到另一個場景,你面臨的只是從一個孤獨變成另外一個孤獨罷了。
但要愛上孤獨,享受孤獨談何容易呀,很多人最多就做到短期忍受孤獨這件事,其他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都在努力擺脫孤獨,最終碌碌無為。
那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夠與孤獨和平共處,甚至愛上孤獨呢?
03如果你覺得孤獨,該如何做才能和孤獨和平共處,甚至愛上孤獨?
你一定要去讀讀《百年孤獨》這本書,「孤獨」是這本書的永恆主題,書中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
作者加西亞也因為《百年孤獨》,在198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世界級的文學大師。
我讀完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有太多浮躁的期待,那些最終只不過是一個個的轉瞬即逝,唯有孤獨是永恆的,想到這,我反而十分祥和平靜,再也不懼怕孤獨了。
這本世界名著,從1967年出版以來,被翻譯成了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5000萬冊,並且還在不斷增長中。
三毛曾說過:我的看法是除了中國的《紅樓夢》之外,在西方作品裡,《百年孤獨》是這百年來極有趣的一本書,它可以讓每個人閱讀、了解和欣賞,讀他這本書,如入幻境,痴迷忘返茅盾獎獲得者麥家曾說:「二十世紀後半葉,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馬爾克斯;如果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紐約時報》曾報導過:《百年孤獨》是「繼《 創世記 》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如果你現在正在不停的躲避著孤獨,就快要在孤獨裡撐不下去了,一定要去讀讀《百年孤獨》這本書,讀完之後你會能夠平靜的對待孤獨,把它看做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再因為孤獨而焦慮、煩惱,而是全身心的去享受孤獨。
很多我們熟悉的作家,餘華,莫言等等,也都非常崇拜這本書。
很多人都說:《百年孤獨》是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書。
沒有哪部外國名著可以像《百年孤獨》一樣影響中國一整代的作家
1984年,當莫言第一次在王府井書店看到盜版《百年孤獨》時,他說,"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活著》的作者餘華說:"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李誕說看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自己就一個字也不想再寫了……
如果你覺得這個星球上書太平庸了,那就去看《百年孤獨》吧。
30多年來,沒有哪部外國名著可以像《百年孤獨》一樣影響中國一整代的作家。
作家王蒙也曾說,對新時期中國文學的影響,沒有比加西亞·馬爾克斯更甚者了。
百年孤獨告訴我們,孤獨是每個人身體的一部分,你要做的不是擺脫它,而是和它和平相處,只有那樣,你才會明白你其實一無所有,也就不再害怕失去。
馬爾克斯他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閱歷,讓我們看到極致的孤獨之後不再因為自己的一點無助感而顧影自憐,讓我們看到生死的邊界之後更加珍惜生命。
書中說,生命中所有燦爛終將需要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讀完這本書書你會覺得:我們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過是一個個轉瞬即逝的環境,唯有孤獨永恆,反而擁有祥和和平靜。
喜歡這套書的朋友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儘快把它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