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的天才構思與偉大孤獨

2021-01-09 伴卿長路

《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加西亞·馬爾克斯,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將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小鎮的百年興衰榮辱展現出來,代代相傳的命運如同被詛咒一樣,相似的名字代表著相似性格,最終都難逃那羊皮卷上的孤獨。每一部偉大的著作都有其獨特的地方,下面是小卿對本書的見解,望喜歡。

情節荒誕,構思精巧

第一,馬爾克斯將百年故事僅僅定格在馬孔多小鎮,看似荒誕,實則想以空間上的隔離輝映出時間上的孤獨,以空間襯時間,更將這孤獨之深,孤獨之久刻畫的淋漓盡致。

第二,《百年孤獨》中又以相似的名字來表現相似的人物,讀者看來可能感到複雜混淆,但正是這種手法,將人物的性格,命運躍然紙上,看似一成不變的寫法,卻又不得不引人猜想,那命運究竟會不會在某一代上做出改變呢?激發著讀者的興趣,為此,馬爾克斯也想要突出這一點,在書中故意將一對孿生兄弟身份互換,而他們的命運也自然而然地改變了,從生至死,人們也一直沒有認清這兩兄弟究竟誰是誰。

第三,就是馬爾克斯用那些預言式的構思,使全書情節首尾呼應,完美呈現。全書突出在兩處,一處是家族中的第一代人近親結婚,害怕像姨母與叔父結婚後那樣生出長著豬尾巴的孩子,結果,他們的生出的孩子十分健康,這個詛咒並沒有落在他們身上,但是,當家族第六代男人愛上了自己的姨母,並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最後生下了一個帶著豬尾巴的男孩,這時,又讓我們想起了第一代族人最擔憂的事,達到了首尾呼應的效果。另一處是面對羊皮卷,家族中的第一個人物為破解其中的秘密,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最後臨死也未解開藏在其中的秘密,當家族中第六代人也被這羊皮卷吸引後,經過很長時間,終於解開那個藏在裡面的秘密,那秘密就是: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當他破譯出的那一刻,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馬孔多小鎮颳走,從此永遠消失。羊皮卷上記載的正是家族的百年史,而羊皮卷也是全書的線索,馬爾克斯用這種寫法,構思之精巧,令人拍案叫絕。

偉大的孤獨,高深的格局

再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寫作意圖。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刻畫的是一個落後的馬孔多,正如馬爾克斯落後的國家,在馬孔多發生的一切,都是為映襯現實的狀況。在馬孔多,有外來事物的衝擊,有戰爭的打鬥,有外族的入侵,也有革命的浪潮……這些都是馬爾克斯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接受新生事物,能夠發動革命進行鬥爭,結束這被壓迫、被欺辱的歷史,真正的實現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

我們再來分析馬爾克斯為何命名此書為《百年孤獨》,書中各代人有各自的孤獨,有的是為整個鄉村發展而孤獨,有的是為革命看不到希望而孤獨,還有的是為愛情而孤獨……但作者的孤獨更加沉痛,他看到了國家的落後,民族的自閉,作為一名有血性的男兒,卻不得不面對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悽涼,單單僅靠他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這現狀,他的孤獨是偉大的,格局是高深的,但又是不甘的,馬爾克斯想運用知識分子的筆作為利器,來警醒世人看看這多災多難的國家吧,喚起更多人的良知,但這並不能一下子讓國人理解,這需要時間的推動,需要人們在現實中領悟,故又以「百年」喻時間之長。因此,馬爾克斯雖然孤獨,但更相信在「百年」之後,他會活在了那些有良知的人心中,看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緬懷前輩,吾輩自強

加西亞·馬爾克斯就像是中國的魯迅,他們是時代的先驅者,是祖國的脊梁,他們都以清醒的靈魂、沉痛的筆觸發出來自心中的吶喊,號召著國人睜眼看世界,推動著國家的富強與民族的進步。從前輩中我們領悟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要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走好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路,答好時代對我們的考卷,讓青春在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我是小卿,喜歡寫想寫的文字,走想走的路,過想過的生活。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我死後150年不授權中國《百年孤獨》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被加西亞馬爾克斯摘得,他憑藉《百年孤獨》這一巨著,直接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百年孤獨》究竟多偉大?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上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李誕說:「看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自己就一個字也不想寫了」。
  • 在一群女人身後寫出諾獎的馬爾克斯:沒有她就寫不成《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作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也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這本書也讓本默默無名的西亞·馬爾克斯聲名威震拉丁美洲。然而在這本書獲獎的時候,馬爾克斯卻說:「沒有梅賽德斯,我永遠也寫不成這本書」。
  • 《百年孤獨》:百年瞬間即逝,生命的永恆是在輪迴中體味孤獨
    詩人巴勃羅·聶魯達則從馬爾克斯入手,稱他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莫言把它當做是引路人,他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
  • 《百年孤獨》:百年瞬息即逝,無盡輪迴中體味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
    《百年孤獨》出版,在阿根廷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儘管馬爾克斯生前佳作很多,但《百年孤獨》在今天仍佔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作家餘華曾這樣評價:在那些剛出版就暢銷的文學作品裡,有些與世長存,比如《百年孤獨》;另一些則銷聲匿跡,也就沒有比如了。
  • 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種語言,《百年孤獨》預言式結尾太精妙
    豆瓣評分9.2,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這部治癒了無數孤獨患者的小說,講述的卻是全人類的故事。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說:《百年孤獨》乃是過去五十年來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傑作。這部《百年孤獨》便是馬爾克斯在1967年發表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全書用了26萬字的篇幅,將時間跨度設置為一百年,講述了住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興衰榮辱。有人說這本書太過深奧,而它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
  • 《百年孤獨》濃縮成僅僅8個字,卻寫盡了世間的所有的人生孤獨
    1982年,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著馬孔多的世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因而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百年孤獨》濃縮成僅僅8個字,卻寫盡了世間的所有的人生孤獨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入勝;百年的孤獨之旅令人心碎;埋藏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悲憤之歌使人振奮。
  • 《百年孤獨》濃縮成經典10句話,看清孤獨本質,值得反覆回味!
    如果你沒有看過《百年孤獨》這本書,那一定聽過這本書的名字。這本書被紐約時報稱為「繼《創世紀》之後,首部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作者馬爾克斯也因此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據不完全統計,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至少已被翻譯為35種語言,累積出版總量更無從計數,按作者自己的說法,"如果把讀過此書的人聚攏在一個國家,那它的人口排名可以位居全球前二十。"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
  • 《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20個字,卻深刻地寫盡人生孤獨
    你一定要去讀讀《百年孤獨》這本書,「孤獨」是這本書的永恆主題,書中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者加西亞也因為《百年孤獨》,在198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世界級的文學大師。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我的答案是《百年孤獨》。《百年孤獨》是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醞釀十幾年,用2年時間寫出的作品,1967年作品一發出,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轟動。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社會歷史圖景的鴻篇巨著」、「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馬爾克斯的成名作,代表了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的文學巨著。
  • 100本世界經典名著-《百年孤獨》
    在《百年孤獨》發表之前,馬爾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百年孤獨》剛一面世即震驚拉丁美洲文壇及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並很快被翻譯為多種語言,馬爾克斯也一躍成為名噪一時的世界級作家,並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有多偉大?凝結成10句話,句句都是人生
    人人都知道《百年孤獨》是一生必須要讀一次的經典好書,但很多人在先開第一頁看到相似而又複雜的外國人名時,被嚇退了,用來「壓箱底」了。但身邊的朋友有總跟你提起《百年孤獨》有多麼經典,寫的有多好,勾起了你的好奇心,但又沒有勇氣去讀,真是「甜蜜的折磨」。
  • 馬爾克斯影響過的中國作家_網易新聞
    「1984年我第一次讀到《百年孤獨》時非常驚訝,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莫言說,「那之後十幾年,我一直在和馬爾克斯『搏鬥』。」據說莫言當年翻開《百年孤獨》,剛剛讀完開頭,當即大叫「我知道怎麼寫小說了」,此後他的創作便如井噴。想想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想想他的「我爺爺」、「我奶奶」的敘述方式,誰也不能否認裡面有《百年孤獨》的滋養。
  • 《百年孤獨》:一本讓莫言解讀了20年的小說,好書1本勝過100本
    莫言曾經在正式授權的《百年孤獨》發布會上講,他花了二十年時間才把《百年孤獨》讀完,而且這二十年來,「始終在跟馬爾克斯搏鬥,很痛苦」。畢竟,作為馬爾克斯的忠實粉絲,莫言的小說風格啟蒙於馬爾克斯,經過馬爾克斯文學作品的滋養,才形成了他現在的風格,並被稱為「中國的馬爾克斯」。著名作家餘華也曾經講:《百年孤獨》非常的震撼人心,他曾將馬爾克斯評價為「」在世作家中最偉大的作家。」
  • 為何金庸小說通宵讀,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網友回答哭笑不得
    《百年孤獨》人物關係圖範曄譯版其實,人名只是代號,馬爾克斯是在《百年孤獨》中搭建了一個龐大而瑰麗的世界。這是一部荒唐而孤獨的百年史詩,當那一座蜃景之城被颶風抹去,當羊皮卷上所記載的一切消失在這片大地,一切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這個荒涼孤獨的故事好像存在過,又好像只存在於想像之中,這場貫穿百年的輪迴在颶風來臨的那一刻終於寫下了結局。
  • 《百年孤獨》最辛辣10句,句句震撼人心,莫言: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詩人巴勃羅·聶魯達則從馬爾克斯入手,稱他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而在網上,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如果這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選《百年孤獨》。《百年孤獨》到底偉大在哪?有人說,長大最可怕的地方在於,我們終將被環境改變,成為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我們都是天生稜角,橫衝直撞,卻被現實的衝擊一點點磨圓。每當夜深人靜,輾轉反側,我們總愛回想,究竟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了呢?
  • 讀《百年孤獨》一個關於文明進程的寓言,也是一個關懷人類的預言
    在沒讀這本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之前,看過一些書評,大致就是說這本書的故事與孤獨相關,要不是家族成員沒有情感交流,要不就是孤獨是毀滅的根源,然後如何如何的引起大家的共鳴,再有人便是列出排遣孤獨的種種方式,或者出來一個反方說我們應該學會與孤獨為伍,我帶著這些印象去嘗試的閱讀這本比較難讀的小說
  •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作家|孤獨|加夫列爾·加西亞...
    馬爾克斯的作品,薈聚著超乎凡人所能觸達的非凡創造性和想像力,非常值得閱讀:《枯枝敗葉》1955第一部出版的處女作,一首G大調的「百年孤獨」序曲,由此開始構建一個專屬於馬爾克斯風格的氣勢恢宏的孤獨家園。馬爾克斯最中意的《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所有歷史中的片段,都可以發展成一段蝕骨的記憶,為未來百年孤獨的奏響醞釀情緒。《禮拜二午睡時刻》1962短篇小說集。《禮拜二午睡時刻》對未來的馬孔多小鎮的衰敗勾畫了一幅悽涼的預言畫。作為壓軸的一場《格蘭德大媽的葬禮》,揭示了西方政權制度的荒謬,為《百年孤獨》布恩迪亞家族的最終滅亡點燃了火引子。
  • 《百年孤獨》:燦爛終將寂寞償還,十句話概括一生,寫盡人生孤獨
    人生,是一場孤獨的單程旅行。孤獨,是旅行中的點頭之交。除了自己,你什麼都帶不走。但,你的閱歷,經驗,所見所聞都是你的。為什麼偉大的人都喜歡看書,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書是排解孤獨最好的方式。知識是永恆的,像一瓶「82年的拉菲」,口感色澤都是上乘,越久遠的知識,越讓人感興趣。同樣你積累的知識越多,整個人就越厚重,看起來就很有「味道」。
  • 《百年孤獨》十句話概括一生,書中第一句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開場白
    這是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白,其偉大之處在於他創造了一種近乎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在敘事開始把想要描述的故事放到了多年以後。這樣的句式,受到了後世許許多多作家的模仿。這個開頭被文學評論家認為在小說寫作中極富挑戰性,好比一場足球賽,解說員一上來就告訴了觀眾本場比賽的結果。
  • 《百年孤獨》:孤獨文字穿越過去、現在和未來,超越時空感懷萬千
    《百年孤獨》就是這樣一本神奇的書。記得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它的文章寫道:有人從《百年孤獨》中領悟到孤獨;有人從《百年孤獨》那裡學習到了寫作技巧;有人從書中讀到了歷史;有人透過每個人的人生,感受到歲月的無常……也許,此時此刻,我在書中標註了些許感悟,時隔多年之後,重新閱讀這本書,自然也會有不同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