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可以將一切衝洗殆盡,過去的痕跡也終將在風沙中抹去。一切都將瞬息即逝,留下的卻是永恆的孤獨……
《百年孤獨》是一本神奇的書,每次閱讀,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也能收穫不同的感悟。連續多個寂靜的夜晚,沉下心閱讀此書。最初,你會覺得晦澀乏味,但是,如果你沉下心抱著棄之不舍的態度堅持讀下去,漸會發現:這是一本好書。你也會驚喜地發現:書中的內容越往後越精彩,甚至當你閱讀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依然會有不同的感悟。
《百年孤獨》就是這樣一本神奇的書。記得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它的文章寫道:
有人從《百年孤獨》中領悟到孤獨;有人從《百年孤獨》那裡學習到了寫作技巧;有人從書中讀到了歷史;有人透過每個人的人生,感受到歲月的無常……
也許,此時此刻,我在書中標註了些許感悟,時隔多年之後,重新閱讀這本書,自然也會有不同的感悟。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相信,無數人讀到底蘊深厚的書,都會對人生擁有不同的領悟。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打算細細品讀這本《百年孤獨》。雖然,作為一位普通讀者,我在閱讀的時候不會做過多學術性的研究,卻希望站在普通人的視角,將字裡行間感動過的文字分享給大家。
哪怕是雞湯般膚淺的文字,也打算在閱讀過程中細細記錄下來。
有些書,適合細細品味,雖然乍讀起來顯得「無用」,卻能在你的內心深處紮根,孕育出強大的共鳴感。
很多人研究過《百年孤獨》中的各種細節和寓意:
他們談到:上校的「小金魚」預示著死亡,每當小金魚出現的時候,自然夾雜著悲劇的降臨。
黃色蝴蝶也有著別樣的意味。無數符號暗藏其中,就像《百年孤獨》整本書裡的7代人的宿命一般。
書中每一代人物的姓名多與他們上一代的姓名相似。而每一代中,沿襲相似姓名的人,似乎也繼承了相似的性格,承載著看似不同卻又相似的命運。
漸漸地,你一邊讀著,一邊被他們各自不同的經歷著迷。卻又在熟悉感中,漸漸感到親切,愈發熟悉他們。就好像他們似乎未曾真的離開,也未曾有太多改變。
他們經歷著看似不同的人生,隨性地生活著,留下了不同的後代,卻又難以真正擁有愛情,最終在孤獨中安靜地離去。
隨著每一代若干人的經歷與最終離去,我們也漸漸伴隨馬爾克斯細膩的文筆,跟隨他們共同經歷,共同走完了寂寞而充滿傳奇色彩的無數人生。
每個人都經歷了,他們有著獨特的個性,擁有不同的選擇,敢愛敢恨,大膽地表達著自己的情感。透過字裡行間,你會漸漸發現: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立體飽滿,獨特且令人著迷。
也許,我們無法經歷所有的人生,卻能從故事中感受到他們的存在。伴隨著馬爾克斯神奇的文字,宛若跟隨他們,按照他們的選擇,共同度過了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
《百年孤獨》的細節把握得也如此恰到好處。
還記得未曾翻開這本書的很久以前,很多寫作的書時常提煉出書中些許片段進行分析,為此,我很久以前就記住了《百年孤獨》中非常獨特的開頭: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寥寥幾筆竟然將時間濃縮至過去、現在和未來,如此奇妙的開頭,靈動的文字貫穿於正本小說。
莫言在讀到開頭之後,當即大叫:「我知道怎樣寫小說了!」
在莫言的《紅高粱》、《檀香刑》等作品之中,都能尋找到《百年孤獨》的影子,據說,他把這本《百年孤獨》讀了至少20多遍。
面對浮躁的世界,很多人來去匆匆,難以放慢自己的步伐。實際上,很多書都是值得慢慢讀的,也許,在一遍遍閱讀與品味之中,每一遍都會擁有不同的感悟。
在捧起《百年孤獨》的那一刻,伴隨著漸入佳境,慢慢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在品讀第二遍的時候,嘗試在書上做標記,慢慢思考,慢慢品味書中的各種細節,逐漸又產生了全新的閱讀體驗。
也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卡爾維諾曾經說過:經典是值得重讀的那些書。
三年前,我嘗試學習寫書評,通過速讀訓練,快速瀏覽過數百本書。可惜的是:如今回想起來,竟然閱讀的經典寥寥。讀過的大多數書,當時看似收穫很豐富,卻隨著時間推移,主題閱讀同類書籍之後,竟然發現:書中的觀點大多重複,時隔數月,竟然沒有幾本書想要重新閱讀。而讀完一遍立刻想要重讀的書,更是少之又少。
如今,沉下心來默默品讀,才漸漸感受到閱讀經典的好處。果然是:寧願花長時間細讀一本經典,也勝過在短時間速度幾十本快餐讀物。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打算分享自己在讀《百年孤獨》過程中的一些小感悟。也許,有些想法會比較私人化,也打算嘗試分享出來,留下一些記錄,也方便能和有緣人進行探討。
也許,多年以後,重讀這本書,我也將回想起此時此刻初次閱讀的感受。說不定,未來的我也會和過去的思想產生新的碰撞,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