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夜醬關注長夜醬,為您帶來更多精彩!
時勢造英雄,同樣時代的大背景也成就了多篇不朽的世界經典。
《百年孤獨》作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史上的鴻篇巨著,藝術化再現了拉丁美洲一百年間的重重苦難與社會巨大動蕩,展現了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像力。
如果讀過莫言,會對魔幻現實主義有一定的感受。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營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布恩迪亞家族的七代人普遍缺乏愛與被愛的能力,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他們要麼是徹底地「自我囚禁」,離群索居,與自己以外的人和事劃清界限,將所有的生命活動完全封閉在一個狹小空間之內;要麼瘋狂地「對外侵略」,追求踐踏道德倫理的「情慾」和凌駕於人之上的「權欲」和虛名,對他人的生命自由造成極大的傷害。
在大環境下如此極端的生存方式,其結局也是可想而知。布恩迪亞家族雖然同在一篇屋簷下,但每個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島。
對於這百年間生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上的人來說,孤獨與生俱來,儘管他們孤獨的具體表現並不相同,但在時代的背景下殊途同歸,不同的生命軌跡全部歸於孤獨,時代讓孤獨成了永恆。
那麼一定有人很奇怪,為什麼孤獨能夠成為《百年孤獨》中的普遍境況?為什麼每個人都成為一座孤島?
一、文明的落後
在整個故事中,布恩迪亞家族經歷了從淳樸的鄉村生活到戰爭、革命,接著殖民入侵後的西方思潮的侵蝕。拉丁美洲的人民在這樣的背景下過著混亂、盲目的生活。
巫術、佔卜、神秘術充斥在所有人的生活中,傳統落後的習俗並沒有得到變革,虛擬的神話、腐朽與糟粕還顯著影響著世人,哪怕是成年人也沉浸在虛幻之中。
如同生活在沒有帆的木船上,船員不知道有指南針、船槳的存在,只能在風浪中漂泊,命運完全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敬畏神明、祈求禱告便成了他們的生活信仰,無知與愚昧讓一些人如瘋牛般亂撞,痛苦成為心中的常態。
二、殖民者與資本家的壓榨
在充滿衝突、形式混亂的拉丁美洲,帝國主義的掃蕩與掠奪、資本家的壓榨與剝削,貧窮與匱乏成為底層人民的共同寫照。
可以參照我國清朝時候,西方列強的殖民與掃蕩、國內封建主義與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給當時的國家以及民眾帶來的沉重影響。拉丁美洲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拉丁美洲人民沒有更多的選擇,為了生存、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走極端的路線,偷搶、淫亂不免成為當時社會的常態,虛幻與想像成為活下去的精神寄託。尤其是在無知的革命者帶領下,生活不會向上,暴力與混亂不斷循環。
三、苦難的不斷循環
當拉丁美洲的人民意識到自己所處的卑劣時代,總是會產生脫離現實的目標,嚮往美好與自由。但輪船沒有燈塔與指南針,該如何前行?拉美的人民沒有科學的思想指導,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走向失敗。
失敗並不是終點,不斷失敗後的人民看不到光明與希望,沒有心靈的治癒與救贖,生活進入苦難的死循環,革命者也倒在了黑暗中。
所以我們在《百年孤獨》裡看到了這樣的一個世界,落後與不幸的重疊讓生活不得不走向孤獨,每個人都活成一座孤島。
無論是選擇作為失敗者的後退,將自己封鎖,逃離現實生活的苦難與無奈,步入自己心中虛幻的美好夢境;
還是選擇向侵略者與剝削者的靠近,選擇追求道德敗壞的情慾、追求權力與虛名,都是極端現實背景下的無知、愚昧人民的痛苦掙扎,時代造就了孤獨並在無數人的百年間成為永恆,也讓孤獨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大包袱。
在今天,大部分人是幸運的,生命的局限被文字所打破,腳步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百年孤獨》讓後來的無數人能夠了解到拉丁美洲的歷史與困境,也對後世的人類起到了警醒作用。
且不說是否幫助人類找到了前行的明燈,但至少「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百年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