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百年孤獨》: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時代讓孤獨永恆

2020-12-06 長夜醬

文|長夜醬關注長夜醬,為您帶來更多精彩!

時勢造英雄,同樣時代的大背景也成就了多篇不朽的世界經典。

《百年孤獨》作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史上的鴻篇巨著,藝術化再現了拉丁美洲一百年間的重重苦難與社會巨大動蕩,展現了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像力。

如果讀過莫言,會對魔幻現實主義有一定的感受。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營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布恩迪亞家族的七代人普遍缺乏愛與被愛的能力,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他們要麼是徹底地「自我囚禁」,離群索居,與自己以外的人和事劃清界限,將所有的生命活動完全封閉在一個狹小空間之內;要麼瘋狂地「對外侵略」,追求踐踏道德倫理的「情慾」和凌駕於人之上的「權欲」和虛名,對他人的生命自由造成極大的傷害。

在大環境下如此極端的生存方式,其結局也是可想而知。布恩迪亞家族雖然同在一篇屋簷下,但每個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島

對於這百年間生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上的人來說,孤獨與生俱來,儘管他們孤獨的具體表現並不相同,但在時代的背景下殊途同歸,不同的生命軌跡全部歸於孤獨時代讓孤獨成了永恆

那麼一定有人很奇怪,為什麼孤獨能夠成為《百年孤獨》中的普遍境況?為什麼每個人都成為一座孤島?

一、文明的落後

在整個故事中,布恩迪亞家族經歷了從淳樸的鄉村生活到戰爭、革命,接著殖民入侵後的西方思潮的侵蝕。拉丁美洲的人民在這樣的背景下過著混亂、盲目的生活。

巫術、佔卜、神秘術充斥在所有人的生活中,傳統落後的習俗並沒有得到變革,虛擬的神話、腐朽與糟粕還顯著影響著世人,哪怕是成年人也沉浸在虛幻之中。

如同生活在沒有帆的木船上,船員不知道有指南針、船槳的存在,只能在風浪中漂泊,命運完全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敬畏神明、祈求禱告便成了他們的生活信仰,無知與愚昧讓一些人如瘋牛般亂撞,痛苦成為心中的常態。

二、殖民者與資本家的壓榨

在充滿衝突、形式混亂的拉丁美洲,帝國主義的掃蕩與掠奪、資本家的壓榨與剝削,貧窮與匱乏成為底層人民的共同寫照。

可以參照我國清朝時候,西方列強的殖民與掃蕩、國內封建主義與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給當時的國家以及民眾帶來的沉重影響。拉丁美洲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拉丁美洲人民沒有更多的選擇,為了生存、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走極端的路線,偷搶、淫亂不免成為當時社會的常態,虛幻與想像成為活下去的精神寄託。尤其是在無知的革命者帶領下,生活不會向上,暴力與混亂不斷循環。

三、苦難的不斷循環

當拉丁美洲的人民意識到自己所處的卑劣時代,總是會產生脫離現實的目標,嚮往美好與自由。但輪船沒有燈塔與指南針,該如何前行?拉美的人民沒有科學的思想指導,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走向失敗。

失敗並不是終點,不斷失敗後的人民看不到光明與希望,沒有心靈的治癒與救贖,生活進入苦難的死循環,革命者也倒在了黑暗中。

所以我們在《百年孤獨》裡看到了這樣的一個世界,落後與不幸的重疊讓生活不得不走向孤獨,每個人都活成一座孤島。

無論是選擇作為失敗者的後退,將自己封鎖,逃離現實生活的苦難與無奈,步入自己心中虛幻的美好夢境;

還是選擇向侵略者與剝削者的靠近,選擇追求道德敗壞的情慾、追求權力與虛名,都是極端現實背景下的無知、愚昧人民的痛苦掙扎,時代造就了孤獨並在無數人的百年間成為永恆,也讓孤獨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大包袱。

在今天,大部分人是幸運的,生命的局限被文字所打破,腳步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百年孤獨》讓後來的無數人能夠了解到拉丁美洲的歷史與困境,也對後世的人類起到了警醒作用。

且不說是否幫助人類找到了前行的明燈,但至少「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百年孤獨#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百年瞬間即逝,生命的永恆是在輪迴中體味孤獨
    《百年孤獨》對於大家來說一定不陌生,喜歡它的人有很多彩虹屁要講,而不喜歡它的人一看到書的封面就開始進入自閉模式。《百年孤獨》讓文學的其他表現形式顯得蒼白而浮淺,因為人類永恆的孤獨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也只有永恆的孤獨,讓我們感受到轉瞬即逝的現實引起的刺痛和沉重。馬爾克斯的成名之作,代表了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的文學巨著。
  • 《百年孤獨》:百年瞬息即逝,無盡輪迴中體味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
    一、故事主題:百年瞬息即逝,無盡輪迴中體味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百年孤獨》講述的是跨越了百年的布恩迪亞家族,歷經7代人,在光怪陸離、虛無的馬孔多小鎮上崛起和衰落的故事。百年裡,家族在神話和科學的交織中,演繹著永不枯竭的情慾,一代又一代人被推上命運的輪盤,不斷地帶來希望又不斷地絕望。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
    編者按:有人說,新冠肺炎疫情,將世界劃分為前新冠時代和後新冠時代,它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也極大改變了世界的秩序和格局。歷史將怎樣記錄2020?澎湃評論部推出年終策劃《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記錄和書寫這特殊的一年。聖誕節的下午,我在一家超市買東西。
  • 一條發出52赫茲的鯨魚,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Alice
    沃特金斯博士是發現並跟蹤Alice長達12年的海洋學家,當他逝世以後,他的同事陸續收到了關於他們發表的論文的信;這些信件與過去的學術信件截然不同,都是來自普通人:有悲傷的人、心碎的人、孤獨的人,他們在52Hz的歌裡聽見了自己的聲音,Alice發出了人們共同的孤獨頻率,我們每個人都是Alice。
  • 《普通人normal people》:有時,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黛西·埃德加-瓊斯飾演孤獨、易受驚嚇的瑪麗安娜,新人保羅·梅斯卡爾飾演外向、受歡迎的康納爾。01從殘缺到健全關於人格關於心理關於情感成長 幾乎沒有人擁有完美的人格,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點「毛病」,我們該如何自我成長
  • 心理學:90%的社交都是無用的,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一場疫情,讓無數人悶在家裡,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而90%的社交都是無用的。那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社交?遠離無效社交,孤獨才是你人生的常態每個人都是一座孤獨,孤獨才是你人生的常態。很多人看似有所意識,但骨子裡卻是害怕獨處,當他一個人呆著的時候,就仿佛有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這類人,內心缺失安全感。
  • 《通天塔》: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通天塔(也叫巴別塔)的典故出於聖經,當時世界人們都說同一種語言,他們想修建一棟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為了阻止人類,將人類的語言打亂,使他們互相不能理解,於是通天塔的修建失敗了,人類散亂於世界各地。這部電影也是一樣的,人與人之間不能互相理解,不僅是語言的隔閡,即使說著同樣的語言,人與人之間也不能好好的溝通,甚至不能好好聽對方講完話。摩洛哥的牧羊人一家,墨西哥的傭人與美國孩子,美國的夫妻,日本的啞女,以一桿槍為線索,一個故事的網拉開了。簡單說一下劇情。
  • 化身孤島的鯨,孤獨中自由
    沙丁魚般躁動卻又安穩,置身於鐵皮罐頭中,隨著時代列車轟然前行。戴著耳機聽歌,《化身孤島的鯨》旋律緩緩響起「我有著太冷太清的天性/對天上的她動過情/而雲朵太遠太輕/輾轉之後各安天命。」內心一動,一顆石子落入心湖,是月出驚飛鳥。熱鬧喧囂中,心靜得可以聽到落花流水聲。
  • 《百年孤獨》濃縮成僅僅8個字,卻寫盡了世間的所有的人生孤獨
    在《百年孤獨》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僅僅只有8個字,但是卻被奉為經典,寫進了人生的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的人——生未百年,死不孤獨。書中包括了人類一切可以抵抗孤獨的辦法這是一本沒有愛情卻非常浪漫的書。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獨特的辦法抵抗孤獨,參加革命也好,反覆地做手工活也好,沉迷於情慾也好,讀書翻譯也好……這裡面包括了人類一切可以抵抗孤獨的辦法。
  • 《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20個字,卻深刻地寫盡人生孤獨
    01從出生到死亡,孤獨如影子般跟隨著我們對大部分人來說,孤獨是一件讓人難受的事情,無關年齡。小時候身邊沒夥伴,會非常失落。讀書了,大家都在一起討論問題,而自己只有一個人,很難過。所以每個年齡段的我們,做的最努力的事情,一定是嘗試擺脫孤獨。但讓人苦惱的是,似乎無論在哪個年齡段,孤獨都如影子般跟隨著我們,怎麼也擺脫不了,常常讓我們精疲力盡。讀了《百年孤獨》這本書之後,我終於明白了應該怎樣面對孤獨了。
  •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離得再近也無法連成一片陸地……
    這是個心無處安放的時代,不只是抑鬱的人感到孤獨,幾乎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孤島,是沒有被任何人登陸過的地方。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結構,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思維模式。即使是針對同一事物也會產生不一樣的視角,所以人與人之間的融合就一定要有犧牲的一方。之所以感覺孤獨,因為你希望犧牲的一方不是自己。
  • 時間的謎語 || 永恆的孤獨、死亡與真相
    繼上一期《百年宿命:孤獨家族的人物群像》為大家著重介紹了小說中幾個經典人物之後,今天這一期是《百年孤獨》第2話,樹上書將圍繞「時間」、「孤獨」、「死亡」和「真相」這幾個核心主題,為大家介紹馬爾克斯在小說中運用的獨特時空觀,解讀小說中「孤獨」二字的豐富內涵,並嘗試從審美角度看待書中所描述的「死亡」,最後,小小地探討一下文學作品與歷史真相之間的關係
  • 《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的天才構思與偉大孤獨
    《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加西亞·馬爾克斯,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將布恩迪亞家族在馬孔多小鎮的百年興衰榮辱展現出來,代代相傳的命運如同被詛咒一樣,相似的名字代表著相似性格,最終都難逃那羊皮卷上的孤獨。
  • 《百年孤獨》:燦爛終將寂寞償還,十句話概括一生,寫盡人生孤獨
    人生,是一場孤獨的單程旅行。孤獨,是旅行中的點頭之交。除了自己,你什麼都帶不走。但,你的閱歷,經驗,所見所聞都是你的。為什麼偉大的人都喜歡看書,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書是排解孤獨最好的方式。知識是永恆的,像一瓶「82年的拉菲」,口感色澤都是上乘,越久遠的知識,越讓人感興趣。同樣你積累的知識越多,整個人就越厚重,看起來就很有「味道」。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馬爾克斯獨創「回憶式」倒敘寫法,結局業已註定,布恩迪亞家族中的每個人的所作出抗爭還是放縱,都不過是為了去契合他們自身無法知曉但是又難以逃脫的宿命。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 《百年孤獨》濃縮成經典10句話,看清孤獨本質,值得反覆回味!
    據不完全統計,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至少已被翻譯為35種語言,累積出版總量更無從計數,按作者自己的說法,"如果把讀過此書的人聚攏在一個國家,那它的人口排名可以位居全球前二十。"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
  • 《百年孤獨》:孤獨文字穿越過去、現在和未來,超越時空感懷萬千
    一切都將瞬息即逝,留下的卻是永恆的孤獨……《百年孤獨》是一本神奇的書,每次閱讀,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也能收穫不同的感悟。連續多個寂靜的夜晚,沉下心閱讀此書。最初,你會覺得晦澀乏味,但是,如果你沉下心抱著棄之不舍的態度堅持讀下去,漸會發現:這是一本好書。你也會驚喜地發現:書中的內容越往後越精彩,甚至當你閱讀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依然會有不同的感悟。
  • 《百年孤獨》:「我們都是水做的。」是什麼意思?象徵了3樣東西
    《百年孤獨》裡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都是水做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在生活中我們常說女人都是水做的,不光是女人,所有人體內的含水量都是非常高的。那我們看一下書裡有哪些地方涉及到水,馬爾克斯寫這句話有沒有更深層的意思。
  • 唯有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
    孤獨的靈魂,才是一種對生命純粹的尊重,強大的內心,才可以應對外界所有的狂風驟雨。無需介懷你的反常,這只是一個生命發出的最真摯的呼喚。所謂成長,就是經歷了很多事以後把一個人變得麻木不仁,一副什麼都無所謂的樣子,往往還大言不慚的說,嗯,這個人社會經驗相當豐富。
  • 我是化身孤島的藍鯨,孤獨是海,雖然有盡頭我卻從來遊不出去
    我問海:孤獨是什麼?我問魚:孤獨是什麼?我問海鷗:孤獨是什麼?我問海龜:孤獨是什麼?孤獨是什麼?一望無際,遊不到邊。城市是一座無形的孤島,這裡的人,活得都是透明的。所有的人,都是擦肩而過,彼此卻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