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謎語 || 永恆的孤獨、死亡與真相

2020-12-05 騰訊網

這是一條通向經典文學花園的小徑

一部經典,

是一本重讀像是初讀、初讀像是重溫的書,

它向你傾訴無盡的可能和一切的真實,

樹上書,帶你漂流於經典文學的瑰麗世界。

繼上一期《百年宿命:孤獨家族的人物群像》為大家著重介紹了小說中幾個經典人物之後,今天這一期是《百年孤獨》第2話,樹上書將圍繞「時間」、「孤獨」、「死亡」和「真相」這幾個核心主題,為大家介紹馬爾克斯在小說中運用的獨特時空觀,解讀小說中「孤獨」二字的豐富內涵,並嘗試從審美角度看待書中所描述的「死亡」,最後,小小地探討一下文學作品與歷史真相之間的關係。

1.凝滯的時

2019年4月,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自19世紀90年代起,受現代主義作家,如英國伍爾芙、愛爾蘭喬伊斯、奧地利卡夫卡等人影響,文學創作開始關注「心理時間」,即所謂的時間不應該是「經驗世界的時間」,而是「意識進程的內在時間」。根據德國哲學家、現象學鼻祖胡塞爾的觀點,我們主觀的內在意識所真切感覺到的運行時間,才是我們充分認識、把握時間的根據。

《百年孤獨》所表現的時空觀充分體現了上述觀點,時間缺失了物理空間坐標,沒有起點亦沒有終點,現在、將來、過去相互交疊,「如同一架歷經百年的大風車,故事像大風車上的葉片,輪番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時間像是流逝的,又像是停滯的,凝在那兒,絲毫未動。」

《百年孤獨》一開頭:「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短短的一句話為這部書奠定了一個精妙的時空觀,從「現在」——「多年以後」的將來——過去「那個遙遠的下午」,將讀者從現在拉到將來,再回到過去,仿佛在時空中穿梭。小說中多處有這樣的敘述方式,如「多年以後,在臨終的床榻上,奧雷裡亞諾第二將會回想那個陰雨綿綿的六月午後,他走進臥室裡去看自己的頭生子。

正常看來,時間本應是做線性運動的,只能前進不能後退,而《百年孤獨》開篇就為我們呈現了一種類似圓周循環的時間形態,時間成了一個怪圈,一切又都回去從前,布恩迪亞家族相同的姓名,類似的命運,一百年中不斷的輪迴,像驢拉磨一樣,一圈又一圈,始終在原地打轉,一百年的時光仿佛凝滯在了宇宙的某一點上。或許,在整個宇宙視域下,拉美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命運也同百年孤獨家族一樣,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唯有永恆的孤獨相伴。

2.亙古不變的「孤獨」

畢卡索,1903年,《彈吉他的老人》

在《百年孤獨》中,時間的輪迴猶如遮天蔽日的上帝之手,均勻地碾壓過了在這片土地之上存在過的一切事物,無論是人抑或村莊,都不曾倖免於這樣的一份「碾壓」與「洗禮」。停止流逝的時間,繁華落盡的空間,偏執苛刻的行為,刻畫出一幅幅曠世孤寂的圖景。就像書中描述的那樣:「他夢見自己從床上起來,打開房門,走進另一間一模一樣的房間,裡面有同樣鑄鐵床頭的床,同樣的藤椅和後牆上同樣的救難聖母像。從這一間又進入另一間一模一樣的,如此循環,無窮無盡。

《百年孤獨》中,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也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也是全世界後殖民統治的一個倒影。拉丁美洲和馬孔多一樣,地理環境的封閉,最初像是一片烏託邦式的樂土,風景如畫,安寧祥和。但西方文明的衝擊、經濟的侵略,戰爭與獨裁,像刀子一樣切入了這片沃土,人們開始喪失了自己的文化,家園和心靈一樣變得荒蕪。

如同布恩迪亞家族對孤獨和宿命採取徒勞無功的抗爭,最終在世界上徹底消失一樣,「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註定要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

裡爾克說:「人存在於萬物之中,是無限的孤獨……使人和萬物產生關聯的任何一樣事物都有助於人的精神成長。對於至始至終處在孤獨無助中的馬孔多人,馬爾克斯意味深長地給出這樣的解釋:「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愛情,布恩迪亞整個家族的人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秘密;缺乏愛情便不能團結一致,各人都各行其是,其結果便是加倍的孤獨」。孤獨的反面就是「團結」,布恩迪亞家族的悲劇源於愛的缺失,唯有愛可以超越孤獨。

3.「向死而生」的死亡美學

席勒,1916年,死神與少女

康德在《批判力批判》上卷中寫道:「它(死亡)經歷著一個瞬間的生命力的阻滯,而立刻繼之以生命力的更加強烈的噴射,崇高的感覺(美感)產生了。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表明:「美在什麼地方?在我必須以全意志去意欲的地方;在我願意愛和死、使意象不再是意象的地方。愛和死:永久相伴。求愛的意志,這也就是求死的意願。」死亡與愛相伴而存,是審美的源泉所在。

在諾貝爾文學授獎典禮上,評委拉爾斯·吉連斯頓曾對馬爾克斯的作品做出如下評價:「死亡在加西亞·馬爾克斯所創造和發現的世界中,也許是置身幕後的最重要的導演;他的故事往往圍繞一個死人——一個已經死亡,正在死亡或即將死亡的人;他作品的特點體現了一種生命的悲劇意識——一種命運至高無上和歷史殘酷無情的意識;但是這種死亡的意識和生命的悲劇意識被敘述的無限而機智巧妙的活力衝破了,這種活力代表了現實與生命本身那既使人驚恐又給人啟迪的生氣勃勃的力量。

書中與「死亡」有關的畫面或是充滿了悽婉與唯美,或是散發著黑色幽默。家族第一代何塞 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死後,「窗外下起了細微的黃花雨,漸而越下越大,紛紛揚揚一夜未停歇,漫天的黃花落滿房屋街道,填塞了溝壑,覆蓋了馬廄,淹沒了露天的生物。直到第二天清晨送葬時,整個馬孔多裹了一層黃色的裝束,人們不得不用鏟子清除鋪在道路上密實的黃花來為送葬隊通行。

這種詩化後的唯美意象,消解了死亡的恐怖,黃花雨如同從天際落下的金色悼詞,散發著空靈靜穆之美。死亡不再是對生命的否定,轉而成為對生命的美學肯定。

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中談到:「小說並非誕生於理論精神,而是誕生於幽默精神」。「黑色幽默」(black humour)是帶著淚的幽默,是迎著死亡的微笑,它聯結著生命的荒謬,呈現出帶有悲劇色彩的喜劇效果。

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榮耀一生,最後卻毫無尊嚴地在樹下小便時如小雞啄米般倒頭而去,荒誕又悽涼地離開了人世。「他如雛鳥般縮著脖子,腦門猛地砸到了樹幹上,就一動不動了。直到第二天中午家裡人去後院倒垃圾,發現盤旋在慄樹上空的禿鷹才知道上校出事了」。

4.小說與「真相」

威廉·透納,1839年,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

「文學的一個職能,便是力圖揭開被『官方的謊言』所覆蓋、被『集體記憶』所保存的那個過去,使它聽到自己發出的聲音,某種意義上說,文學就是現實的原告。1928年,哥倫比亞因香蕉熱引發的工人罷工大屠殺事件真實地還原在《百年孤獨》中。作者以倖存者的視角向我們展現了令人震驚的大屠殺的全過程。從政府如何用謊言召集罷工群眾,又在人們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開槍射殺數千工人,最後連夜將屍體裝進火車車廂運到遙遠的海邊拋屍,再到利用一切傳播渠道千百遍反覆宣傳,使官方說法最終成為定論,歷史真相被永遠掩蓋。

大屠殺過後,就像《聖經》裡的末日洪水一樣,馬孔多經歷了一場持續多年的大雨,仿佛要洗刷一切罪惡和汙濁。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將自己關在房中幽閉了6個月,當他哥哥打開門鎖,他鬚髮蓬亂形容難辨,身上卻閃耀著天使般的光芒。「有三千多人」,他只說了一句話,「現在我能確定車站裡所有的人都死了」。此後,他矢志不渝把這一真相傳遞下去,雖然所有人都不相信,但奧雷裡亞諾·巴比倫仍繼承了他的遺志,在不同場合揭示著歷史的本來面目,無視他人的質疑和反駁。

如同小說是虛構的一般,歷史也總是被人裝扮後才呈現於眾。而掀開被歷史掩埋的真相,需要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英雄,一次次無畏黑暗的堅守。每一個時代都需要這樣的英雄。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唯有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
    孤獨的靈魂,才是一種對生命純粹的尊重,強大的內心,才可以應對外界所有的狂風驟雨。無需介懷你的反常,這只是一個生命發出的最真摯的呼喚。所謂成長,就是經歷了很多事以後把一個人變得麻木不仁,一副什麼都無所謂的樣子,往往還大言不慚的說,嗯,這個人社會經驗相當豐富。
  • 「四本永恆小說」不成永恆始終會化為灰燼消失在這時間,永恆!
    「四本永恆小說」不成永恆始終會化為灰燼消失在這時間,永恆!1,永恆國度。作者「孤獨漂流」。簡評:把世界永恆,那麼生存的人才能永恆!第一本集萬物為一體,成就永恆的世界。故事講述主角所在的世界面臨末日降臨,大時代的輪換,開始修真時代!主角依靠自己金手指的便利走在世人之前,引領這個世界!慢慢走.....慢慢走。
  • 《百年孤獨》:百年瞬間即逝,生命的永恆是在輪迴中體味孤獨
    《百年孤獨》讓文學的其他表現形式顯得蒼白而浮淺,因為人類永恆的孤獨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也只有永恆的孤獨,讓我們感受到轉瞬即逝的現實引起的刺痛和沉重。馬爾克斯的成名之作,代表了20世紀魔幻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的文學巨著。
  • 《百年孤獨》:百年瞬息即逝,無盡輪迴中體味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
    同一時間,全世界的書迷都因損失這一文壇巨匠而嘆息。儘管馬爾克斯生前佳作很多,但《百年孤獨》在今天仍佔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他解開了很多"未解之謎",卻始終未能得到別人的理解,最後瘋瘋癲癲地被綁在樹上孤獨地等待死亡來臨。家族中活得最久的烏爾蘇拉,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妻子,她見證了6代人的命運,跟丈夫一樣,曾是家中最堅強的頂梁柱,也是家族宿命輪迴的見證者。
  • 謎語人和貝恩:我不同意!
    但在漫畫中,小丑卻不止一次被除老爺以外的人所擊敗,無論是謎語人還是貝恩都曾經擊敗過他。例如蝙蝠俠漫畫中,謎語人和小丑曾經發動過一場戰爭,各自劃分陣營的他們以哥譚為棋盤對敵人發動攻擊,而這場笑謎之戰爆發的原因,則是源於失去笑容的小丑。對於小丑而言,不能在臉上掛著滲人的微笑向他的敵人講個笑話是非常絕望的一件事。
  • 深度解讀《百年孤獨》: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時代讓孤獨永恆
    《百年孤獨》作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史上的鴻篇巨著,藝術化再現了拉丁美洲一百年間的重重苦難與社會巨大動蕩,展現了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像力。如果讀過莫言,會對魔幻現實主義有一定的感受。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營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 我們的時間是短暫的,永恆卻很長...
    不僅這個世界是有限的,我們每個人在世上的時間更是短暫。正如雅各所提醒我們的那樣,我們的生命就像「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事實上,聖經一再地讓我們面對我們有限的現實。但是聖經提到我們生命的短暫,並不是為了讓我們多愁善感,或者病態地專注於死亡,或者搶奪生命的意義。事實恰恰相反。
  • 《蝙蝠俠》新電影中的謎語人究竟是敵是友?
    《蝙蝠俠》新片中出現了幾個經典的反派角色,包括保羅·達諾扮演的謎語人。在這部風格神似《沉默的羔羊》的電影中,我們會在剛開始看到蝙蝠俠和謎語人之間的相互較量,且謎語人在不斷催促著蝙蝠俠去追查這場致命陰謀背後的真相。不過,預告片中的謎語人會是那位戴著面具的殺手兇手嗎?
  • 2011年元宵節謎語:地名謎語大全及地名謎語答案
    元宵節猜謎語(資料圖)2011年元宵節謎語地名謎語大全及地名謎語答案18、藍色海洋 (打一地名) 青海19、大江東去 (打一地名) 上海20、千裡戈壁 (打一地名) 長沙相關閱讀:2011年元宵節燈謎大全及答案品元宵猜燈謎 2011年元宵節燈謎及答案大全元宵節猜謎樂 2011兔年趣味燈謎大全(附燈謎答案)2011年元宵節謎語
  • 謎語人大戰小丑,整個哥譚市一片混亂,蝙蝠俠徹底的怒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吾即哥譚》之後,也正是謎語人和小丑的戰爭,促成了蝙蝠俠對貓女的求婚。因為在他們的戰爭中,蝙蝠俠第一次感受到了無奈和恐懼。小丑是一個天才,而謎語人也是,但是小丑更是一個瘋子,他根本不講道理。謎語人有一個很大膽的想法,他決定和小丑聯合,這樣就能徹底的打敗蝙蝠俠,讓他萬劫不復。
  • 《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20個字,卻深刻地寫盡人生孤獨
    01從出生到死亡,孤獨如影子般跟隨著我們對大部分人來說,孤獨是一件讓人難受的事情,無關年齡。小時候身邊沒夥伴,會非常失落。讀書了,大家都在一起討論問題,而自己只有一個人,很難過。要真正做到不孤獨,需要有一個與自己心心相印的人才行,但沒有誰是誰肚子裡的蛔蟲,這個世界上,懂你心裡想什麼的人只有你自己。所以在你小的時候,努力的去和小夥伴們玩,可能會開心一時,但更多的時間你還是會感到失落與不解。
  • 生命是一場虛空,死亡才是唯一的真相,擺脫虛無人生的四種方法
    人類是所有生物中唯一能夠認識到自己無法避免死亡的,這也就使人類的文明都建立在了對死亡的恐懼上。早在1973年,文化人類學家Ernest Becker就提出過人類是這個世間唯一能夠意識到自己無法避免死亡的生物,生命的短暫是讓人類一直生活在恐懼中的原因。人類為了逃避對死亡的恐懼,做出各種各樣的事情,其中一項就是建立文明。
  • 生命是一場虛空,死亡是唯一的真相,擺脫虛無人生有四種方法
    這世間唯一確定的事就是死亡,而死亡,就是唯一的真相。所以總有一天你會明白,這場虛空中,人的一生這個過程,十分值得被敬仰。他曾這樣說過: 「我碌碌無為地活,兜兜轉轉地過,不經意間進入一個深淵並且清楚地看到,除了死亡,我前面什麼都沒有。可悲的是我不能停下腳步,不能回頭,更無法閉上雙眼不看前面的深淵與萬劫不復。除了生活和幸福這些永恆的幻覺和幻象,除了真正讓人無法規避的苦難和死亡,人生的前方的確是什麼都沒有。」
  • 誰也不能槍斃孤獨——評《質數的孤獨》
    孤獨是附麗於浩茫宇宙而存在的永恆命題,從人類誕生伊始,織成一張細密的羅網,覆蓋在萬物之上,直至世界終點。千人千面,而一千種人便有一千種孤獨。對於布考斯基來說「一天不獨處,我就會變得虛弱。我不以孤獨為榮,但以此為生。」而茨威格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寫到「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置身於人群之中,卻又得孤獨生活更可怕的事了。」
  • 趣味謎語5則
    謎語1:加班(打一漢代人名)。謎語2:財政分家(打一個字)。謎語3:大雨改變了月色(打一字)。謎語4:有種植物真奇怪,葉若翡翠又如玉;家家餐桌都常見,大人小孩都喜歡。(打一蔬菜)。謎語5:兩個王爺一起讀文章(打一字)。
  • 如何做到不害怕孤獨和死亡?科學認識是關鍵
    有的人時常被孤獨包圍,感覺沒有釋放的出口,想打電話跟朋友聊聊,翻了一遍號碼簿卻不知該打給誰,深感無聊。有的人試圖尋找一切辦法來延長自己的生命,尤其是一想到遲早要面對死亡就變得不寒而慄。如果你也被人生中遇到的這些問題所困擾,推薦你看《好的孤獨》這本書,書中告訴我們:孤獨和死亡並不可怕,之所以會害怕,原因在於對它們的認識出現了偏差。作者陳果是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副教授。從2010年起,她的課堂視頻《關於愛情》以及《孤獨與寂寞》等被學生上傳到網絡,迅速傳播開來,廣受好評。
  • 《永恆和一日》,解讀安哲羅普洛斯對永恆的理解以及生命的價值
    《永恆和一日》是他1998年對現實與歷史、時間與生命、人性與救贖思考的結晶,榮獲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安哲羅普洛斯將其豐富的人生經歷融入到希臘獨有的地理位置和人物角色心理之中,不斷用詩歌的形式探尋生命的內涵和外延,啟發觀眾反思生命的意義。
  • 自我和孤獨--喬治馬丁《萊安娜之歌》
    當地的聖克人有一種奇怪的宗教:在四十歲左右他們讓一種寄生蟲寄居在體內,而在五十歲左右完成跟這種蟲的「最終結合」,也就是死亡。很多移民到該星球上的地球人也加入了這一宗教選擇死亡。主人公就是要調查這一情況。
  • 150條小學生謎語大全及答案
    猜謎是眾多小學生非常喜歡的文娛活動,它可以培養機智,形式活潑多樣,陶冶情操,下面是老師精心為學生們整理150條一些字謎、數學謎語、植物謎語等各類有趣的謎語。 【小學生謎語大全1】、上邊少一半,下邊加一半。
  • 《時間旅行者的妻子》|解構主義文字魅力下,對愛情的永恆追逐
    同時,現實時間裡的亨利也即將步入死亡。起初過去的死亡到現實時間裡的死亡,奧德麗.尼芬格將時間最終的指向是死亡,同時又是新生的這一矛盾主體通過碎片式的場景重複再現,最終又將這些碎片回溯到小數內部的矛盾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