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大可不必太看重自己,只一個物種而已,萬物與自然界奇妙之處太多了,實在不用自我尊貴到無法無天。
比如你知道這些嗎:
某種魚30°的時候是公的,28°時就是母的。
研究發現鼴鼠是不得癌症的,大象也可以不得癌症。
有些蜥蜴是可以處女生殖的,它想著想著就自己懷孕了。蜥蜴可以通過自己的卵子進行孤雌生殖——這在植物界是太普通不過的現象,而在動物界目前就只有這一個例子。
知道這些以後,我們應該有所領悟,那就是,人越來越渺小,人就是一個物種,非常簡單,真別把自己想得那麼高深。
所以儘管生命是唯一的,其實也是一場虛空。生命是一場偷渡,更是一場負熵。
這世間唯一確定的事就是死亡,而死亡,就是唯一的真相。所以總有一天你會明白,這場虛空中,人的一生這個過程,十分值得被敬仰。
叔本華說過:「生命本身就是罪惡,它什麼都不是,唯有向虛無轉化才是生命唯一的幸福。」
受叔本華等哲學家的思想影響,偉大的文學泰鬥託爾斯泰也堅持認為,人生本身就是虛無的。他曾這樣說過:
「我碌碌無為地活,兜兜轉轉地過,不經意間進入一個深淵並且清楚地看到,除了死亡,我前面什麼都沒有。可悲的是我不能停下腳步,不能回頭,更無法閉上雙眼不看前面的深淵與萬劫不復。除了生活和幸福這些永恆的幻覺和幻象,除了真正讓人無法規避的苦難和死亡,人生的前方的確是什麼都沒有。」
一個人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的永恆意義呢?關於這一點,託爾斯泰斬釘截鐵地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他堅持認為,人生在世,根本就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我的那些所謂文學事業,無論將來它們是成功還是失敗,在時間的長河裡都會被忘記,或早或晚。而那時我也早已不在人世。」
託爾斯泰不斷向國外遊歷,並向眾多知識、學科、行業去尋找人生的答案,結果至死也未能如願。
在託翁尋求幫助的那些學科裡,知識結構可以給出遙遠星體的化學成分,可給出太陽朝武仙座的運動軌跡,可以給出人類和自然萬物起源的緣由,給出無限象微小原子的形狀等。
但是,對於託翁所追尋的「生命的意義」,卻無一能給出答案。
正如哲學家維根斯坦所指出的那樣:「儘管當前一切有意義的科學問題已被回答出來,但是關於人生的諸多問題與真相,卻仍然沒有被觸及。」(《邏輯哲學論》)
無論是作家託爾斯泰還是維根斯坦、叔本華等哲學家,對於人生和生命的認知都是無法全面和深入的。
因為時代局限性已經限制住了哲人們的雙眼,蒙蔽住了他們探索的心靈,束縛住了他們向前探索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腳步。
這可能是每一代人的可悲之處,也是每一代人的成長空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回穿梭千年,才逐一看懂了人生與生命的輪迴中,人在其中的渺小與微弱。
而關於這一點,擺脫人生困局的方法,託爾斯泰也曾經嘗試著給出答案。
託翁總結出四種擺脫虛無人生結局的方法:
無知
享樂
藉助力量和能量
懦弱
第一種方法,一個人如果完全沒有意識到生命的毫無意義、空洞和罪惡感,然後就這樣渾噩著死去,也是極好的。
第二種方法則似乎是完全按照生活現有狀況去存活,完全不去考慮未來。因為只有陷於世俗生活中才能專注於苟且偷生,醉夢人生。
第三種方法是人自身如果知道生命的罪惡和荒謬,並停止生活然後自殺,就會是最好最乾淨的解脫。
第四種方法就是像所羅門和叔本華一樣地存活著。即:哪怕是知道了人的生命就是造物主拿人開的一個愚蠢荒謬的玩笑,卻依然非常自信而快活地活著。
在今天,除了少部分人在痛苦中思索,並且也陷入如託翁、叔本華等人的理念中之外,城市裡,全球各地,依然有數以億萬計的人蠅營狗苟忙於生計,卻從來不曾懷疑過生命的意義。
而最為難得是,生活在19世紀的託翁明智地承認,人生也許並非他所認為和理解的那樣,是虛妄的,也許自己受制於認知的局限,或許人生本來不是虛無的,只因自己認識有限。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sychological bulle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