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場虛空,死亡是唯一的真相,擺脫虛無人生有四種方法

2021-01-10 騰訊網

作為人類,大可不必太看重自己,只一個物種而已,萬物與自然界奇妙之處太多了,實在不用自我尊貴到無法無天。

比如你知道這些嗎:

某種魚30°的時候是公的,28°時就是母的。

研究發現鼴鼠是不得癌症的,大象也可以不得癌症。

有些蜥蜴是可以處女生殖的,它想著想著就自己懷孕了。蜥蜴可以通過自己的卵子進行孤雌生殖——這在植物界是太普通不過的現象,而在動物界目前就只有這一個例子。

知道這些以後,我們應該有所領悟,那就是,人越來越渺小,人就是一個物種,非常簡單,真別把自己想得那麼高深。

所以儘管生命是唯一的,其實也是一場虛空。生命是一場偷渡,更是一場負熵。

這世間唯一確定的事就是死亡,而死亡,就是唯一的真相。所以總有一天你會明白,這場虛空中,人的一生這個過程,十分值得被敬仰。

叔本華說過:「生命本身就是罪惡,它什麼都不是,唯有向虛無轉化才是生命唯一的幸福。」

受叔本華等哲學家的思想影響,偉大的文學泰鬥託爾斯泰也堅持認為,人生本身就是虛無的。他曾這樣說過:

「我碌碌無為地活,兜兜轉轉地過,不經意間進入一個深淵並且清楚地看到,除了死亡,我前面什麼都沒有。可悲的是我不能停下腳步,不能回頭,更無法閉上雙眼不看前面的深淵與萬劫不復。除了生活和幸福這些永恆的幻覺和幻象,除了真正讓人無法規避的苦難和死亡,人生的前方的確是什麼都沒有。」

一個人的生命是否具有超越死亡的永恆意義呢?關於這一點,託爾斯泰斬釘截鐵地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他堅持認為,人生在世,根本就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我的那些所謂文學事業,無論將來它們是成功還是失敗,在時間的長河裡都會被忘記,或早或晚。而那時我也早已不在人世。」

託爾斯泰不斷向國外遊歷,並向眾多知識、學科、行業去尋找人生的答案,結果至死也未能如願。

在託翁尋求幫助的那些學科裡,知識結構可以給出遙遠星體的化學成分,可給出太陽朝武仙座的運動軌跡,可以給出人類和自然萬物起源的緣由,給出無限象微小原子的形狀等。

但是,對於託翁所追尋的「生命的意義」,卻無一能給出答案。

正如哲學家維根斯坦所指出的那樣:「儘管當前一切有意義的科學問題已被回答出來,但是關於人生的諸多問題與真相,卻仍然沒有被觸及。」(《邏輯哲學論》)

無論是作家託爾斯泰還是維根斯坦、叔本華等哲學家,對於人生和生命的認知都是無法全面和深入的。

因為時代局限性已經限制住了哲人們的雙眼,蒙蔽住了他們探索的心靈,束縛住了他們向前探索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腳步。

這可能是每一代人的可悲之處,也是每一代人的成長空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回穿梭千年,才逐一看懂了人生與生命的輪迴中,人在其中的渺小與微弱。

而關於這一點,擺脫人生困局的方法,託爾斯泰也曾經嘗試著給出答案。

託翁總結出四種擺脫虛無人生結局的方法:

無知

享樂

藉助力量和能量

懦弱

第一種方法,一個人如果完全沒有意識到生命的毫無意義、空洞和罪惡感,然後就這樣渾噩著死去,也是極好的。

第二種方法則似乎是完全按照生活現有狀況去存活,完全不去考慮未來。因為只有陷於世俗生活中才能專注於苟且偷生,醉夢人生。

第三種方法是人自身如果知道生命的罪惡和荒謬,並停止生活然後自殺,就會是最好最乾淨的解脫。

第四種方法就是像所羅門和叔本華一樣地存活著。即:哪怕是知道了人的生命就是造物主拿人開的一個愚蠢荒謬的玩笑,卻依然非常自信而快活地活著。

在今天,除了少部分人在痛苦中思索,並且也陷入如託翁、叔本華等人的理念中之外,城市裡,全球各地,依然有數以億萬計的人蠅營狗苟忙於生計,卻從來不曾懷疑過生命的意義。

而最為難得是,生活在19世紀的託翁明智地承認,人生也許並非他所認為和理解的那樣,是虛妄的,也許自己受制於認知的局限,或許人生本來不是虛無的,只因自己認識有限。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sychological bulletin》

相關焦點

  • 生命是一場虛空,死亡才是唯一的真相,擺脫虛無人生的四種方法
    根據他的觀點,整個現代文明都是人類為了逃避死亡恐懼而建立的。弗洛伊德認為人的首要驅動力是性,Becker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人類行為的基礎是由於恐懼死亡。死亡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死亡,就是唯一的真相。所以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人的一生這個過程,是十分偉大的。叔本華說過:「生命本身就是罪惡,它什麼都不是,唯有向虛無轉化才是生命唯一的幸福。」
  • 愛是對抗虛無的唯一法則.
    愛是唯一能對抗虛無的,我是這樣想的。
  • 尼採的「鐵錘哲學」與「超人理論」-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的人生?
    既然形上學是虛假的,上帝也已經死了,這也就意味著人類的精神處境的真相是一片虛無。那麼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呢?今天來看看尼採的「超人理論」。人類面對虛無的途徑是找到真實,那麼什麼是真實的呢?尼採認為:生命本身的強健力量是人類唯一真實的東西,也是人類唯一能夠戰勝虛無的途徑,掌握這種力量的人,就是尼採眼中的「超人」。尼採的思想可以概括為:人生虛無、理論虛假、生命強健,前兩者是問題,後一者是解決方案。
  • 人生是一場向死而生的旅程,每個人都要學會坦然地面對死亡
    01人生充滿各種誘惑,看清真相才能活出自在哲學認為,人生有三個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其中,「我是誰」最為重要。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各種誘惑不斷,當我們遊走在名利場時,很容易忘記初心,迷失自我。這時候,我們需要停下腳步,好好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搞清楚「我是誰」,就能明白人生的意義。
  • 博特斯虛空,跨越2.5億光年的虛無空間,沒人知道它為何存在
    ,它位於牧夫座方向,距離我們大約有7億光年。,它們其實是位於該區域的「前面」和「後面」)按照宇宙中星系的平均密度來計算,像博特斯虛空這樣大的一個球體空間內,至少應該存在10000個星系,但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博特斯虛空內的星係數量卻僅僅只有大約60個(最初只發現了8個),除此之外,就是幾乎什麼都沒有的一片虛無。
  • 傳道書,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傳1:1-11中心思想:人生旅程的無意義中心句:3節,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1人生旅程的虛空作者在失去神之後,陷入了悲觀主義的世界裡。他看到什麼都是虛無的。江河和日頭原本是述說神的榮耀的,但是在作者的視野裡卻變得毫無意義。江河的不滿,與日頭的很快落下,代表著作者心裡的不滿足和灰暗的色彩。
  • 博特斯虛空,一個跨越2.5億光年的虛無空間沒人知道它為何存在
    2.5億光年的虛無空間,它位於牧夫座方向,距離我們大約有7億光年。60個(最初只發現了8個),除此之外,就是幾乎什麼都沒有的一片虛無。,要知道這是一個跨越2.5億光年的虛無空間,其尺度已經佔到了整個可觀測宇宙的0.26%,而宇宙的年齡卻只有大約138億年,不管怎麼推演,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都不可能形成一個規模如此巨大的虛空。
  • 張首晟:人生就是一場反熵增,但死亡是永恆的!
    而避免熵死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耗散結構。所以任正非在華為強調開放、妥協和灰度,他指出,華為公司長期推行的管理結構就是一個耗散結構,我們有能量一定要把它耗散掉,通過耗散,使我們自己獲得一個新生。什麼是耗散結構?你每天去鍛鍊身體跑步,就是耗散結構。為什麼呢?你身體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變成肌肉了,就變成了堅強的血液循環了。
  • 博特斯虛空,一個跨越2.5億光年的虛無空間,沒人知道它為何存在
    博特斯虛空可以說是一個跨越2.5億光年的虛無空間,它位於牧夫座方向,距離我們大約有7億光年。」) 按照宇宙中星系的平均密度來計算,像博特斯虛空這樣大的一個球體空間內,至少應該存在10000個星系,但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博特斯虛空內的星係數量卻僅僅只有大約60個(最初只發現了8個),除此之外,就是幾乎什麼都沒有的一片虛無。
  • 生命、信仰、愛與死亡,電影《遺願清單》隱含的人生終極奧義
    兩人在病房相遇,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惺惺相惜,成為了交心摯友。卡特的「遺願清單」,加上愛德華的財力,實現了一場夢境般的環遊世界之旅。雖然是絕症老人做主角,但影片全程洋溢著積極樂觀的活力,對白中獨特的美式幽默,衝淡了死亡的黑暗,體現出一種奇異的豁達。兩位主角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病痛中建立深厚友誼,追隨自己本心,完成了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
  • 《別告訴她》:在死亡真相的背後,探討親情和生命的意義
    奶奶操辦了一場如此帶有土味的婚禮,是奶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贈給孫子浩浩的一份禮物,也是對他人生的一種祝福。這可能也是奶奶在生命最後,和自己最親的人告別,死亡一定回來,那也要好好告別再走。3、真相、謊言背後,是親情的感念和生命的敬畏家人應不應該告訴癌症病人,真實病情呢?到底是堅守親人的責任,還是讓她享受人權呢?
  • 我的世界虛無世界:世人所遺忘的虛空之地,神靈所守護的遠古神殿
    而獲取遠古純寶石的方法是在晶體世界30秒內擊殺五種不同的概念晶體,說真的這個任務難度很大,龍魂嘗試了幾次,都以失敗告終,所以也沒有找到什麼簡便方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個30秒是從玩家擊殺第一個概念晶體開始計算的。
  •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但是,我們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小我,物質的層面。一個是真我,意識的層面。小我層面就是物質身體,以及以滿足物質身體為主的信念系統。真我是永恆的,不會因為肉體的死亡而消失。我們所謂的死亡,主要是指物質身體的死亡。但是你的意識不會死亡。死亡,是誰意識到死亡?
  • 感悟人生——人生虛空,投靠基督,擁抱永恆
    親愛的朋友,不知不覺之間已是一年將盡時,有朋友說,不,你這想法有點悲觀,應該是又是一年來到時,也不無道理,對嗎?你看人本身是何等的豐富,視角萬千,看到的東西也不盡相同。也有人會說哦,不是因為看到的不同才產生了不同的視角,不管怎麼樣的說法,一種叫座人生感悟的東西出現了。
  • 人生存在處境之無意義
    存在主義取向認為人類最大的衝突,來自與生俱來的關於存在的最終意義:死亡,孤獨,自由及虛無。人類的基本焦慮來自於這些領域的基本衝突:        -- 我們希望繼續生存,然而知道死亡不可避免;       -- 每個人都希望與人接觸,被保護,融入整體,卻體驗到人我之間無可跨越的鴻溝。
  • 揭開人間世界的蓋子:曝光生命與死亡的真相!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120)《生命與死亡的事實真相》沒有人會否認生命與死亡是發生的事實,但生命與死亡為什麼會存在?這就是千古難題了,我們只知道事實的存在,不知道事實的真相。我們以為眼見為實的事實就是真相,我們不知道這是主觀的假象,主觀的假象仍然是確鑿的事實,只不過它僅僅有一個事實的外殼。事實的解釋和事實的意義是我們賦予的,我們賦予表象事實以主觀涵義,扭曲了事實的存在本意,使事實的性質與目的全然改變。這時的事實就是我們主觀作用力下的假象,這種假象的欺騙性足以讓人永遠迷惑其間,不能自拔,生命與死亡就是這樣的事實。
  • 《等待戈多》,等待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是一種虛無
    這便是人生。他們說,等待戈多寫的是戰爭時期人們的心境。其實戰不戰爭,人心都是亂的。有了欲望便有了等待,即使不知道等待的是什麼,也會執著地等待,這是很沒有意義的。劇中人物的思想始終混沌著,不知道時間,不知道彼此。我們呢?我們做計劃寫安排恨不得日程本能精細到秒,但實際上,沒有人知道時間到底意味著什麼。
  • 虛空之下的人生智慧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 我們用神所賜之福來榮耀祂,並有耶穌基督作救主及生命的主,生命就有意義,生活就令人興奮而不沉悶。 02其次來說工作(勞碌)。 自從亞當犯罪後,地受咒詛,他要終身勞苦,汗流滿面,才得餬口(創世記三章17-19節)。
  • 朱清時院士:「人生的真相」
    人類對宇宙萬有的認識,最終都要歸結為人生的真相。佛法的「五蘊皆空」 、「萬法唯識」和「心物一元」思想,都圍繞著人的生死及解脫等問題。「四聖諦」提出了苦、集、滅、道,其中最基本的問題是為什麼說人生是苦?南懷瑾講過一個故事。抗戰時期的四川成都,有個銀行老闆很有錢,每天晚上都要看報表和帳本到凌晨,十分辛苦。
  • 我的世界虛無世界:一個充滿魔力和符文的藍色世界——幻之符文
    符境純寶石獲取方法在作者的介紹中,符境是一個充滿奇怪生物和魔法結構的世界。這裡也是唯一可以找到符文守護者的地方。光靈幽牢:光靈巫師可以在這裡被找到。符文地下室:符文聖殿小遊戲可以在這遊玩。它們產生於地下(大約y=5),而且有四種顏色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