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的「鐵錘哲學」與「超人理論」-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的人生?

2020-12-05 王庶文講壇

按照「王庶文講壇」以往的風格,一個主題的文章一周內只會更新一篇,不過關於尼採我覺得很有必要一次性將他講完,才能體現其邏輯性,所以今天的文章可以與昨天的接上,歡迎大家擴展閱讀昨天關於尼採的「上帝之死」。

我們先進行簡單的複習:第一、尼採沉痛的宣告「上帝之死」,並不是在歡呼新世界的到來,而是在感嘆人們用自己編造的虛假思想殺死了上帝;第二、尼採認為西方自古流傳的形上學也屬於虛假思想。

既然形上學是虛假的,上帝也已經死了,這也就意味著人類的精神處境的真相是一片虛無。那麼人應該怎樣面對虛無呢?今天來看看尼採的「超人理論」。

人類面對虛無的途徑是找到真實,那麼什麼是真實的呢?尼採認為:生命本身的強健力量是人類唯一真實的東西,也是人類唯一能夠戰勝虛無的途徑,掌握這種力量的人,就是尼採眼中的「超人」。

尼採的思想可以概括為:人生虛無、理論虛假、生命強健,前兩者是問題,後一者是解決方案。

01鐵錘哲學

尼採認為:人生是虛無的,人生本來沒有任何意義,所有的意義都是人為製造或者賦予的。比如:我們從小到大總會有人告訴我們,在終點盡頭會有一顆糖果,人生的意義就是要到努力獲得這顆糖。

在現實生活中,這顆糖是不存在的。自從蘇格拉底以後,理論學家們發明出各種各樣的概念、真理、信仰、信念來說明現實世界之上有一顆糖的存在,就是超脫人類更偉大的意義。比如:基督教說的天國;佛教說的涅槃;道教說的成仙成聖等等。

在尼採看來這些理論掩蓋了人生虛無的真相,讓人們陷入虛假安慰的幻覺。尼採要揭露這種虛假,於是他將《偶像的黃昏》一書的副標題定為「如何用鐵錘來進行哲學思考」,他決定要用批判的鐵錘將以前的理論所創造的意義全部砸碎,讓人赤裸裸地無依無靠、無牽無掛、一無所有,直面虛無的絕境。

關於這一點我們當代中國人似乎很有體會,一切的理論和信仰都被無情的推翻,人們還是渴望尋求一絲慰藉,所以金錢主義大行其道,不過在尼採看來金錢同樣是靠不住的,是虛無的。

02積極的應對

當人們赤裸裸的站在虛無面前時,人類應該怎麼辦呢?糖果是假的,生命沒有了意義,人類一直信奉的真理成為了幻覺,人們惶恐不安,開始各自尋找自己的慰藉。當然,所謂的慰藉都是虛幻的。

唯一真實地東西只有人強健的生命力,這就是「超人學說」的起點。有了這個「起點」,那麼人類也將從消極的虛無主義轉變為積極的虛無主義。在消極的虛無主義看來,沒有了上帝,沒有了真理,沒有那顆「糖」會使得人會陷入悲觀和絕望。

這種認知是虛幻的信念導致的惡果,他們認為:在世界的表象背後還存在一個更深刻的本質,認為人生必須依靠這個本質才能找到價值和意義。如果對這種信念深信不疑,那麼尼採的鐵錘是具有毀滅性的,一旦虛幻的外衣被砸碎,人生難免陷入消極。

但是如果人能夠從這種破滅中覺醒過來,認識到世界本無意義,這恰恰能夠帶來自由。在尼採看來,價值不是固定在那裡一層不變等你發現的,而是要由人自己主觀去創造出來,生命活動的標誌就是能夠自己確立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生命的強健力量。

所以在無意義的世界與與意義的生命面前,人必須立足於現實,直接面對荒誕的世界,用強健的生命力創造出價值,用尼採的原話說就是「成為你自己」,這樣一來那些真理、信仰、信念的破滅就不會讓人感到絕望,反而能夠成就一個人的創造意義,這就是積極的虛無主義。

03西西弗斯的荒誕

如果要在積極的虛無主義身上找一個很好的例子,那麼應該是加繆筆下的西西弗斯和中國的孟子,前者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國王,後者是戰國時期的儒學先哲,表面上看兩人怎麼都不可能扯上關係,但是如果套用積極的虛無主義模板,這兩人是高度的相似。

西西弗斯本是一個國王,為了避免人間的悲慘他綁架了死神,這件事情被宙斯得知後,宙斯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讓他把一塊巨石從一座大山的山腳推到山頂,但是在抵達山頂這一剎那,這塊巨石就會滾回山腳。

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西西弗斯並沒有沮喪和絕望,而是積極的面對慘澹的人生,不停的把巨石推到山頂,就算失敗多少次也不在乎,關鍵在於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西西弗斯用強健的生命力創造出的意義。所以加繆寫道:「登上頂峰的鬥爭本身足以充實人的心靈。應該設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中國的孟子也是類似的人物,戰國時代「禮崩樂壞」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可是孟夫子依舊不畏艱難喊出那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人生格言,這句話也正是孟子創造出來的意義。不可否認,他們都是尼採眼中的「超人」。

孟夫子與孔夫子有著本質區別,孔子並不是一個思想家,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原創性的思想,所有的行為都在致力於「周禮」的復興;孟子則不同,他抱著自己的學說周遊列國,雖然吃得好穿的好,但是儒學在戰國已經流於迂腐,不被待見;這份信念他始終沒有放棄,一直推行儒學,雖然在當時成為荒誕的笑話,不過在元朝的時候統治者被其那份勇氣所折服,將孟子列為了儒家「亞聖」。

孟子也是一個找到自我人生意義的人,所以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04超人理論

有了以上基礎,我們也就不難推斷出尼採的「超人理論」,他認為:人類的高貴在於自身有決定和創造價值的能力,不需要別人同意,他懂得自己給事物以榮耀。在中國莊子也說:「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誇獎我,我也不因此而感到高興,全世界的人對我進行指責,我也不為此而難過,我就是我,我有我的立場,我的是非觀,我的人生意義,並不拘泥於世俗的真理、信仰、信念。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成為西西弗斯和孟子的權利,面對虛無的人生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有兩條,一條是奴隸道德,一條是主人道德。

奴隸道德說的是放棄自己的生命激情,用虛假思想來約束自己,人生寄托在妄念之中;主人道德則完全相反,主張放棄一切幻覺,直接面對虛無和荒誕,用生命的激情去創造自己的人生意義。

我們在現實中生活,後者實在太難,所以尼採才說「難道我們不能成為自己的上帝嗎?」這是一種呼喚,尼採把這種人叫做「超人」。也就是在「上帝死後」,自己成為自己主人的人,這種人用自己強健的生命力去創造生命的意義。

05尼採也不可信

如果一個人深讀尼採,難免會產生一種懷疑,既然一切別人賦予的真理和理論都是虛假的思想,那麼尼採的學說會不會也是一種虛假的思想呢?如果我們相信尼採的理論,不也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理論之上嗎?

尼採在《扎拉斯圖拉如是說》中這樣寫道,引用如下:

「你們說相信扎拉斯圖拉,但扎拉斯圖拉算什麼?你們說是我的信徒,但所有的信徒又算得了什麼?你們沒有探索自己,卻發現了我……現在我要你們丟開我去發現自己,只有當你們全部否定我的時候,我才會回到你們身邊。」

尼採的意思是,如果你相信尼採,那麼就不應該對尼採盲從,因為尼採希望你能夠用自己的強健生命力去探索人生的意義。如果一個人宣稱自己是「尼採主義者」,那麼根本上來說是「反尼採」的。

尼採的虛無主義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但是會帶來一個巨大的道德問題:如果人生的價值是以自己的方式去創造一個意義,那麼我們的創造是否也存在好與壞?這是今天留給您的思考題,也是「王庶文講壇」明天的內容,歡迎關注。

好了,關於「尼採的超人理論」就到此結束吧,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學完了尼採的「上帝已死」與「超人理論」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今天的內容您只需記住兩點:第一、超人理論指的是人們能夠直面破碎的真理、信仰、信念等虛假的思想,用自己強健的生命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第二、一個人如果宣稱自己是「尼採主義者」,其根本上是「反尼採」的。

謝謝賞閱,您的關注是對「王庶文講壇」最大的鼓勵。「王庶文講壇」致力於中西方文化、歷史、美文、詩詞創作,謝謝您的支持。#哲學#

相關焦點

  • 佛陀與尼採,兩者的哲學歸宿為什麼不同?
    尼採認為一些哲學家(有所指)心理觀察和分析的水平不夠,指出了謬誤和原因。尼採並沒有說怎樣的心理觀察和分析才是精準無誤的,雖然他自己有一套方法。比如「不少人,也許是大多數人,為了在自己身上維持自尊和某種行為的功效,無論如何都必須在觀念中藐視和貶低他們認識的所有人。」
  • 孫周興:尼採與哲學的未來性
    科學批判是尼採從《悲劇的誕生》時期就已經開始的一項工作,他反對以「因果說明」為主體的科學-理論方式對人類生活的日益侵佔,和對人文科學的全面擠壓。所以在尼採看來,未來哲學的思考必須有一個批判性的前提,就是對傳統哲學和傳統宗教的解構。尼採後來也把它叫做「柏拉圖主義批判」,在哲學上是對「理性世界」和「理論人」的質疑,在宗教上是對「神性世界」和「宗教人」的否定。
  • 《都靈之馬》,絕境人生隱喻尼採哲學,折射基督教徒對信仰的堅守
    ,而由此引申出對尼採哲學的思考,才是全篇的重中之重。,而深層的原因則是尼採對於生命意義的探究與人生經歷的悲傷。尼採生來體弱多病,眼疾嚴重,不能在白天活動,只能默默承受黑夜的孤獨,他一生都致力於生命意義的研究,提出了「權力意志」、「超人哲學」等概念,深遠影響著後世對於易逝生命的反思。
  • 高人對尼採4個哲學要點的深度提煉,超給力,做英雄不做庸眾
    在西方哲學史中,尼採是一位飽受爭議的哲學家,作為西方哲學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的人物,從打破傳統的形上學到後期否定基督教,尼採通過宣告上帝死亡而摧毀傳統的精神哲學,建立起一種現世的和個體本位的生存哲學,這在當時簡直是顛覆式的,在一定意義上他是那個時代的叛逆者,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哲學思想對現代西方的主流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從教育的意義上也對人生產生積極作用。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尼採指出,要醫治現代疾病,必須恢復人的生命本能,並賦予它一個新的靈魂,對人生意義做出新的解釋。他從叔本華那裡受到啟示,也指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意志。從這樣來說,尼採比叔本華積極多了,但他的「超人」概念是帶有歇斯底裡的吶喊和病態。我個人認為和他本人的經歷肯定是分不開的。尼採說:「藝術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
  • 哲學大師尼採的十句經典名言,充滿哲理,啟迪人生,值得牢記收藏
    在人類思想史上,尼採的影響力恐怕要排名前十。在道德、現代文化、哲學、科學等領域,尼採影響著一代代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德國偉大的哲學家、語言學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的十句至理名言,句句啟迪人生,值得銘記。
  • 尼採:病態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學
    所以在讀尼採的時候,一定要把他的哲學跟人生結合在一起讀,他的哲學就是他的人生,他的人生就是他的哲學。如果你不能體驗他的體驗,不能設想他的狂想,那就很難真正進入他的哲學。病態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學尼採無疑是一個病人。他的病態首先體現在生理上,他有很嚴重的頭痛症,他的胃腸功能不好,眼睛也有問題。
  • 海德格爾的《尼採》:形上學的終結者與強者的悲觀主義
    尼採宣告「上帝死了」終結了形上學,在海德格爾眼中,尼採的「超人」是超越形上學的嘗試,是強者的悲觀主義。在海德格爾那裡,尼採哲學屬於強者的悲觀主義。他看到了哲學的問題,並積極地尋找出路。悲觀是因為看到了世界的虛無,一切價值都沒有了意義。所以尼採在《權力意志》裡把悲觀主義稱為「虛無主義的預備形式」。
  • 尼採逝世120周年|他如何影響了戰後的法國哲學?
    這位思想史上的巨人在1900年去世,其思想遺產深刻地影響了二十世紀的的哲學思潮,並引發社會深刻變革。許多人都知道,尼採的妹妹伊莉莎白曾篡改尼採的文章,使得尼採思想成為第三帝國的重要思想。在二戰後,在法國知識分子圈裡,尼採開始被「重新發現」。德勒茲所寫的《尼採與哲學》,成為了尼採思想在法國哲學史上的轉折點。尼採的思想從此深刻地改造了法國「後現代」哲學甚至人文學科的面貌。
  • 尼採誕辰|尼採在著作中如何談論女性
    2020年10月15日是尼採誕辰176周年。作為十九世紀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文風深刻而又極具顛覆性,也往往發常人所不能發之語,「上帝死了」、「重估一切價值」等著名論斷影響深遠。其中,他關於女性的諸多論述也極富爭議性,許多表述都讓人覺得,尼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厭女者。那麼,從尼採的哲學著作中看,他如何理解女性?以及他對於女性的態度究竟如何?
  • 康德哲學的現代意義
    簡言之,就康德面臨的哲學問題而論,一方面是經驗論與唯理論關於科學知識的普遍必然性問題的爭論陷入了困境,理性的有限性問題「浮出水面」。另一方面,盧梭以標新立異的方式突出了自然、自由與文明、進步之間的矛盾,促使啟蒙主義開始了自我反思。與此同時,作為哲學核心部門的形上學面對休謨的懷疑論和法國唯物主義的攻擊而名存實亡。
  • 尼採逝世120周年 | 他如何影響了戰後的法國哲學? - 新京報 - 好...
    許多人都知道,尼採的妹妹伊莉莎白曾篡改尼採的文章,使得尼採思想成為第三帝國的重要思想。在二戰後,在法國知識分子圈裡,尼採開始被「重新發現」。德勒茲所寫的《尼採與哲學》,成為了尼採思想在法國哲學史上的轉折點。尼採的思想從此深刻地改造了法國「後現代」哲學甚至人文學科的面貌。
  • 尼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所謂勇敢,就是敢於超越
    人生與憤怒尼採寫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時候,正遭遇人生重大變故,可謂事業、身體、友情、愛情,皆為不順。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有的不是悲憫,而是憤怒,是猛烈的攻擊,還有驕傲與蔑視。精神與世界天才總是不被世人理解。在《瑞克和莫蒂》中,擁有天才大腦的瑞克,穿梭於不同宇宙之中,襯得普通人的價值觀俗不可耐,這也讓瑞克無法處理自身的感情生活,無法面對家人。聰明的人總是不幸福,懂得太多本身是一種詛咒,其做出的事情又總被誤解。
  • 哲學入門書單:沒有哲學,人生是盲目的
    哲學是什麼?哲學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指導人們生活的藝術和智慧;是對於人生道路的系統的反思;是美好的、有意義的生活的嚮導;是我們正不斷地行進於其上的生活道路;是愛智慧以及對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學。
  • 尼採:意志是生命的本質
    哲學與心理系列之二十九:感謝您持續的關注!尼採(1844年至1900年)承襲了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認為基督教和傳統哲學已經脫離了真實世界,人們過去認為真實的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偽世界,尼採認為上帝已死。他認為基督教壓抑了人的本能,要解放心靈必須去除上帝,建立以人的意志為主的價值觀,這樣才能展現出人的意志。尼採反對黑格爾的哲學,他認為我們應該重視生命本身,不必對歷史過於注意,所以他批判所有的理性哲學,他說他的哲學就是要對所有的價值觀進行重新評價,使強者的生命力不會受到弱者的拖累。但強者與弱者的劃分帶有明顯的對立性,尼採剛剛否定了基督教的偽世界,馬上就親手建立了一個新的對立世界。
  • 豆瓣8.8《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一本受崔健等人熱捧的哲學書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即使表面裝作無所謂,這個問題其實一直都潛伏在我們心裡。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沒有什麼人或者理論給我們指明方向,我們很可能就會被一些世俗的觀念帶偏,平庸甚至錯誤地走完一生。周國平老師的著作《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完成於1985年。
  • 為什麼會受到自傲的尼採喜愛
    說到這樣一本書,人們把它譽為「萬經之王」,那就是包含了,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等的《道德經》。《道德經》對於我國的哲學,科學,宗教這些都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同時,它也體現了我國的古代人對於世界和人生的態度。
  • 尼採「振聾發聵」的10句話,越品越有味,不愧是哲學狂人
    在平原看風景,人會被周邊的障礙物擋住,無法窺見全貌;在山頂看風景,雖然看遍美景,卻陷入不過如此,再也沒有更好的境地。在半山腰看風景,除了可以看到萬裡河山,還可以憧憬登頂之後的美景。人生也是如此,問幸福感比較強的人群,大多數人都會說中產階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既不像勞苦大眾那麼苦累,也不必像頭部富豪勞累一生。
  • 譚立東:解析拒絕接受諾貝爾獎的奇人薩特的哲學靈魂
    薩特一、背景薩特生活在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時代,二次大戰中黑格爾的國家至上主義和尼採的超人哲學都體現得淋漓盡致,人們對於戰爭的殘酷已經相當厭倦。薩特還積極投身到法國抵抗運動中,當過德軍的戰俘。應該說人們不可能再熱愛那種為戰勝者準備的貴族哲學,但是對於一個追求生存的反抗者來說,倒是很需要一種哲學來鼓舞他們的勇氣。
  • 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為什麼尼採:凡殺不死我的,都使我更強大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著名的哲學家、語言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採。叔本華的哲學思想是極度悲觀主義的,人生的本質就是痛苦,而這種痛苦的根源是無盡的我們無法擺脫的欲望。而尼採早年也是叔本華的忠實信徒,甚至可以說是叔本華點燃了尼採的哲學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