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榜首小說《普通人》(Normal People)改編。小說由薩莉·魯尼撰寫,故事圍繞著主人公瑪麗安娜與康奈爾在愛爾蘭西部小鎮最後的學校時光,到兩人前往聖三一學院讀書的複雜生活展開。黛西·埃德加-瓊斯飾演孤獨、易受驚嚇的瑪麗安娜,新人保羅·梅斯卡爾飾演外向、受歡迎的康納爾。
01從殘缺到健全
關於人格
關於心理
關於情感成長
幾乎沒有人擁有完美的人格,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點「毛病」,我們該如何自我成長、自我救贖。
影片的主題不光局限於男女主人公的青春和成長,在青春和成長的表面下更蘊藏著對自我認同,對心理和人格,對人與人的關係,以及精神貧瘠和物質貧瘠的思考。
男女主自卑而孤獨,相愛又疏離,男孩自卑於窘迫的物質條件和人際關係,在自我糾結中懦弱逃避,女主在缺愛的原生家庭和不如意的情感生活中不斷地自我否定以至於傷痕累累。他們在環境中迷茫,在愛裡掙扎,在經歷中成長,慢慢化解,彼此治癒,互相救贖。
每個人都能從男女主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許有相似的情感、相似的經歷、相似的心理感受,這是一部共情力很強的作品。
沒有被家人愛過的人,也許永遠也感受不到愛是什麼。
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奇特的自卑點。
我們掙扎著只是想過正常人的生活。
唯有愛能治癒人心。
02細膩而濃烈
鏡頭語言
敘事
風格
演技
影片鏡頭語言表現力很強,注重人物心理具象化的
刻畫,情感刻畫細膩,恰到好處,根據劇情時而克制時而激烈,可謂收放自如。
非流水帳的敘事結構,劇情其實有一點像《one day》,但整體敘事更加克制,題材其實司空見慣,每個人都有類似經歷過,但影片沒有刻意說教或強加給觀眾,而是一種不緊不慢、娓娓道來的節奏,情緒和心理的醞釀和鋪墊比較到位,使得整部劇都非常容易共情。原著作者加盟編劇,讓這部劇的高度還原成為可能。
霧霾藍色調、北歐冷淡風格,冷峻而不失溫柔的美感。也有一點歐陸文藝片的氣質。
劇中有一幕是男女主在義大利鄉間騎車,這一幕有點類似《call me by your name》,個人認為,後者更有典型的美國片的風格,而這部劇這個場景的真實感和情感的細膩感上更為突出,所以《normal people》雖然是電視劇,但其質感很高。
兩位演員的演技都很在線,人物的內心情感的變化通過男女主角面部微表情體現出來,既微妙又自然流暢。
原著書樣及作者
03黑暗裡的光
有時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這是一部有著治癒氣質的劇集,表面上它仿佛在說,「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可是當那種突破自己,也治癒彼此的時刻突然來臨,就尤其讓人感動,讓熒幕前的眼淚奪眶而出……
我們只是有時孤獨、有時迷茫、有時抑鬱,也許只是因為我們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