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羅素:漢字有三大「缺陷」,他是指哪三個方面?為什麼?

2021-01-09 婷觀環宇

中國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是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並且中國的科技實力也是相當不錯的,畢竟中國是從一開始的幾乎科技實力為零發展起來的,到如今中國的科技實力已經成長為世界頂級的存在。

網絡上經常說中國已經是崛起了,然而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中國不是崛起,而是復甦。縱觀整個歷史,只有中國這一個國家統治世界時間最長,古代中國的實力一直都是世界第一的,這也是因為中國一路發展過來,已經是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文化傳承體系。

諾獎得主羅素:漢字有三大「缺陷」,他是指哪三個方面?為什麼?為什麼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羅素要說中國漢字有三大「缺陷」呢?究竟是哪三大缺陷?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其實此前就連大文豪魯迅等人都認為漢字是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

羅素,這位西方著名的哲學家,他曾經在中國處於歷史最低點,而西方處於歷史最高峰時訪問過中國,並在中國任教了一年時間,他認為漢字的第一個缺陷是不能有效地表達外來詞的含義。因為當時中國很多東西都要進口國外的,因此將外語翻譯成中文成為了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第二個缺點是太複雜。這點羅素所說的其實是非常正確的,漢字的「複雜性」是一把雙刃劍。對於我們而言,尚且很難吃透漢字的深層意思,更別說其他國家的人,因此,漢字的傳播和學習的困難性極大。當然,這也是演變為現代簡體字的重要原因。

第三個缺陷他認為漢字的排序太複雜,這點也算是技術缺陷,要知道在中國發明拼音之前,如果要用印表機列印漢子的話,恐怕是很難完成。當然,那是那個時代的羅素的觀念,如今漢字的這幾個缺陷都不復存在了,並且如今世界各國也是越來越多的使用中國的漢字,可見中國漢字的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大。

相關焦點

  • 英國諾獎得主羅素:中國漢字有三大「缺陷」,究竟是哪三個方面?
    天文、地理,可以說是漢字最早的形式了。為什麼叫「天文」呢?因為天上的星星,就是一種「文」;為什麼叫「地理」呢?因為地上的山河就是一種「理」。人們模仿大自然的「紋理(文理)」,就創造出了我們自己的「文理」,這就是文化;文化的載體,則是漢字。所以漢字是充滿了文化味道的文字。
  • 漢字有缺陷?英國諾獎得主羅素:有3大「缺陷」,他指哪三方面?
    漢字乃是 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這每一個漢字的背後 ,都承載著不一樣的歷史故事,有傳承,也有演變,它們就像是一個個歷史的訴說著一般,一橫一豎間都是故事。在整個的世界歷史上,漢字是持續使用的時間最長的一種文字,被歷朝歷代當作是官方文字,從未斷裂。
  • 大哲學家羅素為什麼會說:「漢字有一個重大缺陷,也有一個顯著優點」
    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大哲學家羅素來到中國,根據他的所見所聞寫下了著名的《中國問題》一書,書中斷言了漢字的一個重大缺陷和一個顯著優點!羅素眼中,漢字的「重大缺陷」 在羅素的《中國問題》書中,他認為中國有三個重要的特點,這些特點都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是決定中國文化獨特性的核心因素,其中第一點就與漢字有關,「文字由表意符號組合而成,而不是用字母。」在羅素眼裡,這個顯著的特點是一把雙刃劍,首先就帶來了一些明顯的「不方便」之處。
  • 得了諾獎卻不想領?這些諾獎得主的傳奇事跡也太可愛了吧
    提到諾獎得主,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些光輝的形象,他們代表了人類智識的最高水準,非常高大上。但其實,在諾貝爾獎的光環背後,很多諾獎得主也有著奇奇怪怪的一面——但也可可愛愛的。得獎卻不想領的諾貝爾獎得主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天才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獲得了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那時他只有31歲,是個非常害羞的小夥子,特別討厭出風頭,一想到去領獎時得上臺演講,還要參加宴會,成為輿論焦點,他就掙扎不已,於是他去問也得到過諾貝爾獎的歐內斯特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五問諾貝爾獎為什麼,拒領諾獎的大咖都有誰?
    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於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於是我終於答應他也做文章了,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記》。從此以後,便一發而不可收,每寫些小說模樣的文章,以敷衍朋友們的囑託,積久就有了十餘篇。另外一個距離諾獎很近的是沈從文。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接著,整理收集完所有的提名後,諾獎委員會會從中選出300個提名候選人。 這300個候選人不會被通知,他們的名字將會被保存50年。 就像是一場全球性的聖誕節卻只能給1個小朋友聖誕禮物一樣,諾貝爾獎每一年也只會頒發給1個發現,有的時候一年內都沒有獲獎者。 這樣層層篩選出來的發現和完成這些發現的科學家都是神一樣的存在,他們改變著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 諾獎得主失格?
  • 諾獎得主有話說
    阿爾特發現,大多數輸血後引起的肝炎,既不是由A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也不是B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他進一步通過對黑猩猩的實驗,證明了導致這種肝炎的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C型肝炎病毒,經由血液接觸而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C肝疫苗、HIV疫苗與流感病毒疫苗,被認為是疫苗開發失敗的三大典型。疫苗開發失敗使得科研人員不得不嘗試治療藥物的開發,但也並不順利。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其實,各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著作中都有非常好的科普性作品,理論有趣,深入淺出,可以簡單高效地了解經濟學中的前沿知識。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如果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身邊而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那諾獎歷史上最令人遺憾的事情莫過於,諾獎來了,而你卻在三天前離開了。  最「另類」的諾獎得主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著名、學術聲望最高的獎項。如果有人通知你,你獲得了諾貝爾獎,你是什麼反應?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_讀書_澎湃...
    其實,各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著作中都有非常好的科普性作品,理論有趣,深入淺出,可以簡單高效地了解經濟學中的前沿知識。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來源:格隆匯作者 | 諾勒圖吉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上周,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頒發給三位得主:德國的John·B·Goodenough、英國的M·Stanley·Whittingham、以及日本的吉野彰(Akira Joshino)。
  •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2020-11-06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2020年10月宣布的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其中病毒學家Michael Houghton是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全職教授,同時他也是阿爾伯塔大學李嘉誠病毒學研究所下屬應用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從2010年開始就在阿爾伯塔大學任職了。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他在數學物理方面的工作擁有高度評價,特別是對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方面的貢獻。羅傑·彭羅斯先進入倫敦大學的附屬中學,而後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UCL)。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平分秋色,各自擁有兩名諾獎得主
  • 2018年諾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高中差點「肄業」
    原標題:高中差點「肄業」 努力奪得「諾獎」   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的主題演講於12月7日~8日在瑞典舉行,並面向公眾開放。每場正式演講開始前,諾爾貝基金會的相關委員會都會向公眾分享獲獎者的一些小故事。這堪比學術演講主餐前一道美味前菜。
  • 諾獎得主是個愛開跑車的拉風漢子?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你知道這次諾獎得主之一,是個喜歡圍著紅圍巾開跑車的拉風漢子嗎?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近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成果——美國物理學家阿瑟· 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物理學家熱拉爾·穆魯(Gérard Mourou)及加拿大物理學家唐納·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三位,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貢獻。
  • 16歲女生研究獲得諾獎得主青睞,3歲就羨煞旁人,網友質惹爭議
    16歲女生的研究諾獎得主青睞,3歲能做的事羨煞旁人,網友質疑惹爭議16歲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吃飯睡覺打豆豆嗎?16歲的時候我還在上初中,上學上的晚,普通的孩子16歲上高一吧。今天就要介紹的這位主人公,這位16歲的女生,16歲就能夠和眾多的諾獎得主共同探討科學話題,而且她的研究獲得諾獎得主的青睞。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Barry Sharpless)被認為最有可能再度獲得諾獎。憑藉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方面的貢獻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後,夏普萊斯開拓了一個全新領域——點擊化學。也是在那年,他關於點擊化學的論文被《德國應用化學》的三位審稿人一致退回,但總編力排眾議,終於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