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諾獎得主羅素:中國漢字有三大「缺陷」,究竟是哪三個方面?

2020-12-04 悲秋憶文

中國漢字,是一種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文字,它最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往上則可以追溯到黃帝命令倉頡造字,如果還要往上追溯,則能夠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結繩記事。不過,由於外國的文字發展歷史比較「特殊」,很多外國人對於中國的文字和文化都不是特別的理解。《周易》上說: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天文、地理,可以說是漢字最早的形式了。為什麼叫「天文」呢?因為天上的星星,就是一種「文」;為什麼叫「地理」呢?因為地上的山河就是一種「理」。人們模仿大自然的「紋理(文理)」,就創造出了我們自己的「文理」,這就是文化;文化的載體,則是漢字。所以漢字是充滿了文化味道的文字。

隨便一個字,一個偏旁部首,都可以在真正懂得漢字的人手上變成一個故事,乃至一部史書。不過,西方的文字發展歷史很「特殊」,所以他們不理解漢字的這種特點。英國諾獎得主羅素直言:漢字有三大「缺陷」,他指的是哪三方面?像羅素這樣的西方學者很多,他們看起來很「熱愛」中國文化,但是卻根本不可能走進真正的中國文化。

因為他們始終是拿自己的文化來考量中國的文化,最終得到的都是被他們的文化加工、修飾(或者說扭曲)之後的中國文化,這是由於他們自身的文化出身導致的。就像我們大多數熱愛西方文化的中國人也不懂真正的西方文化,只是學著他們的樣子在那裡「裝模做樣」,本質上是一種「以己度人」的行為。

那麼,羅素認為中國的漢字有哪三大缺陷呢?羅素是這樣認為的:首先,漢字具有書寫複雜的缺陷,它不如英語只有24個字母那樣簡單,漢字的複雜程度遠超世界其他各種文字;其次,漢字不方便排序,新式的萊諾機根本無法使用,這使得字典都無法對漢字進行正常排序;最後,則是漢字無法準確地表達外來詞彙的意思,不方便與國際接軌。

這三條缺陷當中,最起碼有2條是根本站不住腳的。那就是第二條和第三條。為什麼說這兩條缺陷根本站不住腳呢?首先看第二條:漢字不方便字典的排序?真的存在這個問題嗎?很明顯是不存在的。中國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字典了,這漢字字典的歷史比西方許多文字都要早,比如《說文解字》、《爾雅》。

其中,《說文解字》產生於漢朝,而《爾雅》的歷史更為久遠,它是作為原始的儒家《十三經》之一的,至於它具體的創作時間,現在是沒有定論的。因為它被收藏於《漢書》當中,所以它的成文時間最晚不會晚於漢代,或者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或者更早。所以我們是有自己的字典的,怎麼可能無法排序呢?

至於羅素說的那個什麼機器不能排序,這很正常,機器理解不了高級文字。再看第三條,說漢字不能準確地表達外來詞彙的意思,我們先不來反駁他這一條對與不對,而是先看一看這一條在理論上是否成立呢?或者說,不能準確地表達外來詞彙的意思,是漢字獨有的「缺陷」嗎?

顯然不是的,相反,絕大多數文字都不能準確地表達漢字的意思,比如漢字的「陰陽」、「道」,西方用什麼文字來表達比較準確呢?顯然是沒有合適的詞語表達的。這至少說明,無法準確表達外來詞語的意思,是世界各種文字所共有的缺陷,而不是漢字獨有的缺陷。其次,不能與國際接軌成立嗎?

顯然也是不成立的,要知道漢字的國際化可是比英語或者西方其他的什麼語言要早得多的,早在公元前202年建立的漢朝,我們的使者就到達了歐洲,我們的文化至少影響到了中亞;而在公元618年建立的唐朝,我們更是幾乎成了整個亞洲的文明中心;後來1368年建立的明朝,我們的鄭和下西洋到達了紅海,這時候難道不需要用漢字來接軌嗎?

顯然是需要的,但是我們接軌的很好啊,沒有問題。至於說第一條:漢字太複雜。這得看是從哪個角度看了,如果單看每個漢字當然是複雜了點兒,但是如果看整篇文章,相同內容的文章一定是漢字寫得最簡單的。這一點在聯合國的文件當中就看得出來:相同的文件,漢字版本的是最薄的。

那麼,原滋原味的漢字解釋是怎樣的呢?這就要去看古老的典籍,而不能看現在的新華字典。比如一個「卜」字,你翻字典,它會告訴你這是佔卜,是一種迷信活動。但是古老一些的典籍解釋就會不一樣:什麼是「卜」呢?就是一根棍子上面刻上刻度,這跟棍子的影子則會隨著太陽而移動。

所以「卜」字的本來意思應該是一種天文觀測儀器,因為古代的聖人通過觀測天文可以預測一年的天氣變化,乃至于吉兇禍福,所以後來就變成了「未卜先知」的「卜」,變成了後面所謂的「佔卜」。諸如此類,每一個漢字都是一部史書,也是一個故事,只有真正地去看古代典籍,才能明白其中的妙處。

《說文解字》是東漢文字學家許慎按照古老的文字原意創作的一部古代「字典」,對每個字都進行了非常深刻的解釋,並且會對每一個追溯它的最早起源,因此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本《說文解字》還配上了圖片,原價98元,現在只要65元,買一本來研究非常不錯!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羅素:漢字有三大「缺陷」,他是指哪三個方面?為什麼?
    中國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是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並且中國的科技實力也是相當不錯的,畢竟中國是從一開始的幾乎科技實力為零發展起來的,到如今中國的科技實力已經成長為世界頂級的存在。網絡上經常說中國已經是崛起了,然而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中國不是崛起,而是復甦。
  • 漢字有缺陷?英國諾獎得主羅素:有3大「缺陷」,他指哪三方面?
    漢字乃是 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經有6000多年的歷史。這每一個漢字的背後 ,都承載著不一樣的歷史故事,有傳承,也有演變,它們就像是一個個歷史的訴說著一般,一橫一豎間都是故事。在整個的世界歷史上,漢字是持續使用的時間最長的一種文字,被歷朝歷代當作是官方文字,從未斷裂。
  • 大哲學家羅素為什麼會說:「漢字有一個重大缺陷,也有一個顯著優點」
    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大哲學家羅素來到中國,根據他的所見所聞寫下了著名的《中國問題》一書,書中斷言了漢字的一個重大缺陷和一個顯著優點!羅素眼中,漢字的「重大缺陷」 在羅素的《中國問題》書中,他認為中國有三個重要的特點,這些特點都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是決定中國文化獨特性的核心因素,其中第一點就與漢字有關,「文字由表意符號組合而成,而不是用字母。」在羅素眼裡,這個顯著的特點是一把雙刃劍,首先就帶來了一些明顯的「不方便」之處。
  • 得了諾獎卻不想領?這些諾獎得主的傳奇事跡也太可愛了吧
    提到諾獎得主,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些光輝的形象,他們代表了人類智識的最高水準,非常高大上。但其實,在諾貝爾獎的光環背後,很多諾獎得主也有著奇奇怪怪的一面——但也可可愛愛的。薩特在晚年解釋自己為何會拒絕諾貝爾獎時說道:「這獎意味著現在你屬於某一個等級。我們把文學變成了一種有等級的實在,在這種文學中你處於這種或那種地位。我拒絕這樣做,所以我拒絕一切榮譽。」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2020年的諾獎,中國再次落空。代表人物:恩斯特·魯斯卡4不被卡脖子,中國需要諾獎得主可見,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諾獎是科學最高獎項,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科研競爭力,是中國必須競逐的目標。這方面要向日本學習,日本19年有19位諾獎得主!從2001年開始,日本人成為「諾獎收割機」。那麼日本如何成為諾獎「大贏家」?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他在數學物理方面的工作擁有高度評價,特別是對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方面的貢獻。羅傑·彭羅斯先進入倫敦大學的附屬中學,而後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UCL)。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平分秋色,各自擁有兩名諾獎得主
  • 聚焦諾獎!諾貝爾經濟學獎與中國,十年4獲獎者關注樓市
    在過去十年間,樓市是中國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關於中國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議長久沒有定論。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2020-11-06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來源:格隆匯作者 | 諾勒圖吉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上周,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頒發給三位得主:德國的John·B·Goodenough、英國的M·Stanley·Whittingham、以及日本的吉野彰(Akira Joshino)。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為什麼窮人逃不出「貧窮陷阱」?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可天道酬勤,哪有那麼多佔了便宜又賣乖的好事。又有單位在說「要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清單」,知道這需要多麼堅定的意志嗎?痛定不思痛,老想「大躍進」。中國在這方面被卡得死死的,作為資訊時代核心基石,離開晶片世界將無法運轉。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接著,整理收集完所有的提名後,諾獎委員會會從中選出300個提名候選人。 這300個候選人不會被通知,他們的名字將會被保存50年。
  • 全球奪得「諾獎」最多的6所大學,中國這2所大學各出1諾獎得主
    他一生沒有妻子和孩子,他將自己的遺產全部捐出來,以自己的名字創立了「諾貝爾獎」,用來鼓勵世界上為人類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很多人都以能得他的獎為榮。 縱觀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是獲得諾貝爾最多的國家,一共有377個人,但今天要說的不是哪個國家獲得諾貝爾獎最多,而是哪6個學校是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_讀書_澎湃...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為什麼窮人逃不出「貧窮陷阱」?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咋舌的家族
    目前,他是是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數學學院教授。1994年還因對科學的貢獻被授予英國爵位。在諾獎之前,羅傑·彭羅斯教授還跟霍金教授有過多次同臺獲獎的經歷,比如倫敦皇家天文學會艾丁頓獎、沃爾夫物理學獎,二人也有合著:《時空的本質》。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咂舌的家族
    10月6日,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烈婭·蓋茲(Andrea Ghez)共同加冕科學最高榮譽,表彰他們黑洞方面的研究貢獻。
  • 五問諾貝爾獎為什麼,拒領諾獎的大咖都有誰?
    像上個世紀中國著名的文學家茅盾、老舍、巴金,他們完全有實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只是茅盾因為政治問題自殺了,老舍與巴金命裡沒有那個弦,據說都已經準備頒發了,可惜他們先走一步。截止上個世紀,人類在數學經歷了三次危機以後,卻很難有大的突破,這個時候設立一個諾貝爾數學獎豈不正當時?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咂舌的家族
    在諾獎之前,羅傑·彭羅斯教授還跟霍金教授有過多次同臺獲獎的經歷,比如倫敦皇家天文學會艾丁頓獎、沃爾夫物理學獎,二人也有合著:《時空的本質》。是英國知名的遺傳學專家、精神病學專家、兒科醫生、數學家,1960年拉斯克醫學獎得主——該獎也有諾貝爾風向標之稱,2020年諾獎醫學獎獲獎者就都有拉斯克獲獎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