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相輕,復旦博士郭威怒懟科普一哥李永樂老師這件事,目前並不只是文人相輕的學術爭論了。人身攻擊,自媒體狂歡討論,專業精神與科普行為的討論,各種利益的驅動讓這原本簡單的事件越來越變得像是名利場的角逐了。
中庸之道,各打五十大板,這不是我的風格,可是現實就是現實,好多社會事件和爭論的焦點人物本來就是有對有錯,不同的出發點,不同的立場也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司法實踐領域都有**必勝客,**常勝將,何況我們普通社會生活事件了。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

對於李永樂和郭威,我更喜歡李永樂,畢竟李的科普視頻多,講述清晰,通俗易懂,各個群體都能接受,人緣也好。(李永樂,高中數學、物理老師,西瓜視頻創作者,北京大學物理與經濟雙學士,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研究生。現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物理教師,物理競賽教練。著名教育自媒體達人。偶然的機會在網絡上開始了自媒體創作,目前已經是近千萬粉絲的大V。)
郭威(目前公開資料顯示他是復旦大學物理系的博士,在此之前並沒有多少網友認識他,現在教育圈比較知名)這個人,學術研究能力不清楚,在傳道授業解惑這方面真的是能力欠佳,表達和敘述能力有待加強。另外從為人師表這一方面講,郭威的確不合格,在郭威視頻裡「李永樂媽咪」「這個李永樂就是不懂裝懂、不學無術、投機取巧","要是跟著他這樣的話就完蛋了。","李永樂這個人可能有問題。","物理沒入門。"等侮辱性的詞語很能體現出其價值觀。郭博士長的得也不帥,個頭也不高,如果有人拍視頻對他「武大郎**」,「土行孫**」,把知道郭博士會做何感想?

單從專業知識的角度出發,我是站郭威博士這一邊的,教育是嚴謹和嚴肅的一件事情。李永樂老師是全國最好中學的老師,教學知識,教學方法和專業知識毋庸置疑,而其在線科普,更是讓很多人接觸到了科學,擴充了自己的知識面,收穫大量粉絲的同時,讓自己也有了比較豐厚的經濟方面的回報,這也讓更多老師或教育從業者看到了分享,可能帶來的回報,更多人加入到了教育分享和科普之中來。從教育角度來講,李永樂老師的行為是郭威博士遠不可相提並論的。但目的正義就代表所有的錯誤都可以被容忍嗎?教育和科學是嚴謹的嚴肅的,為了讓你有學習的興趣,為了讓你了解更多,我把一些錯誤的內容教給你,這是不能接受的,不可取的。我的目的是好的,我講錯了,不是我有意為之,但錯誤終歸是錯誤。

有很多人會認為,郭威博士之所以怒懟李永樂老師,本身就是蹭熱點蹭流量,有目的有所求的一種行為。這個觀點每個人都能想到,也沒必要去否認。比如我們好多不知名的老師,不知名的自媒體人,幾千個粉絲甚至幾百個粉絲,你求郭威來懟你,他也不會來。一方面他認為懟你完全浪費時間精力不夠,另一方面懟你完全沒有任何收益(影響力和經濟方面)。但我們不能因為郭博士可能是有目的,有企圖,就否定他所做的一切,不能因為動機可能不純而否定行為的正確。不論出於什麼樣的動機,我更希望郭威博士能把這種學術批判的行為持續下去,我更樂於看到,他能夠指出網絡上的好多錯誤的知識,展示給廣大網友更多正確的知識。其實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網絡上不論是視頻形式的還是文字形式的錯誤知識還是非常多的。需要有郭威這樣較真兒的人來糾正。

最後呢,我想給郭威博士一點建議。大家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有一定的邏輯知識。對於知識的討論,我們討論知識就好了,沒有必要進行人身攻擊,更沒有必要因為一個錯誤而否定一個人的全部,另外在學術批評的同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辭用語,注意師德,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還要注意品德的養成。
對於我們廣大的自媒體博主或者教育從業者,我們也沒有必要假清高,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錯誤,講錯題,講錯知識不稀罕,過而能改之,善莫大焉。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承認錯誤,沒有什麼可丟人的。我在講題的時候,在極少數情況下甚至把基本的加減法搞錯,但這不影響我講的內容的傳遞,有網友給我指出,我也非常高興,立馬改正,只是在以後的備課和錄製過程中,更加注意細節。誠宜開張聖聽,不宜妄自菲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雖然我們從傳統上就不太尊重邏輯,不怎麼講邏輯。但現在不論公職類考試還是我們大學本科的教育,好多學校都已經開設了邏輯學導論或邏輯基礎這樣的一些基礎邏輯課程,讓我們在辯論的時候更能夠集中到論題之上,避免人身攻擊,訴諸權威,訴諸大眾,訴諸無知這樣一些常見的邏輯謬誤。
郭威大戰李永樂老師
還有人戲稱郭威博士的視頻和李永樂老師的視頻的事件,屬於神仙打架。其實作為普通的教育從業者或普通學校的老師,完全沒有必要認為他們就是神仙,他們也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他們也是普通的人,可能是上的學比我們多一些,學校比我們好一些,學的知識比我們多一點。沒有必要去神化誰,也沒有必要去醜誰。客觀地看待這一事件就好了。做更好的自己,所有有教育從業者,教育自媒體的小夥伴們加油。所有的學生們,考生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