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樂老師講錯的知識點:人類有幾種味覺?

2020-12-04 耳鼻喉遲醫生

最近,有個復旦大學的博士郭威老師發視頻,罵清華才子、人大附中教師@李永樂老師,說他的科普不懂裝懂,漏洞百出,誤人子弟。

我還是挺喜歡李永樂老師的,也沒覺得那些錯誤有多嚴重。不過,我仍然想在我的專業領域之內,指出一個李永樂老師曾犯過的一個小錯誤。

2020年1月8日,李永樂老師在《屁為什麼是臭的?》的視頻中,他說:「人的舌頭靈敏度是非常差的。它只能分辨5種味道,酸、甜、苦、辣、鹹。」

我們舌頭上的味蕾,的確能分辨5種味覺,分別是酸、甜、苦、鹹、(被李老師落下了)。李老師提到的辣,並非通過味覺來感受的,而是通過溫度感覺。所以說,人的味覺一共有5種,我們的舌頭能夠嘗出6類味道——5種味覺,加上溫度感覺辣。

人類為什麼要識別這些味道?

每一種味覺,對應著一類化學物質,誘發人的一種情感,喜愛或者厭惡。這種情感,反應的是該物質對於人體有益還是有害。

酸味,本質是氫離子的味道,我們能夠接受一定程度的酸味,但特別酸的東西可能腐蝕消化道黏膜,我們不喜歡。

甜味,本質是多羥基酮或多羥基醛的味道,存在於部分碳水化合物中。碳水化合物是人類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我們追求甜味的動力,源於對於能量的渴望。

苦味,本質是多種生物鹼的味道,意味著有毒。所以,我們天生有「不愛吃苦」的本能。

鹹味,本質是食鹽,即氯化鈉的味道。人類是為數不多的,需要在正常飲食基礎上額外補充食鹽的陸生哺乳動物。這源於非洲草原上的早期人類,需要憑藉超常的長跑能力追趕、捕捉、累死獵物——是的,那時候的人還不太聰明,無法製造複雜工具;短跑能力又遠不如獵豹、獅子;只要靠耐力取勝。動物長時間劇烈運動,最大的障礙是散熱。所以,我們褪去了體表的毛髮,進化出了發達的汗腺便於散熱。但出汗不光會帶走體內的水分,還會排除鹽分。所以,人類進化出了對於氯化鈉的特殊嗜好。

鮮味,本質是幾種胺基酸的味道,其中穀氨酸的鮮味最明顯。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蛋白質又是構成人體的最主要物質。所以,我們的味蕾通過鮮味識別高蛋白飲食,並進化出了對它的熱愛。東亞人自古以來,食譜中的肉類比重較低。所以,我們的祖先找到了一種蛋白含量很高的糧食作物——大豆(黃豆、毛豆),將其發酵,製成黃醬和醬油,用於日常烹調。

辣味,本質是辣椒素,刺激舌頭上感知熱的溫度感覺細胞,發生和受熱一模一樣的反應,讓大腦誤以為我們的舌頭被燙傷了。一些頭頸部腫瘤患者,放療後傳導味覺的神經受損,味覺減退,但依舊可以嘗到辣味。我們在吃麻辣火鍋時,願意喝一些冰鎮飲料或者冷酸奶解辣,絕不會想喝熱水,也是這個道理。

當我們的軀體受到傷害,大腦會釋放一些能夠產生欣快感的物質,比如多巴胺,安撫我們受傷的情緒。辣椒素,相當於欺騙了大腦,明明舌頭沒被燙傷,卻從大腦騙來了多巴胺。所以,有些人不吃辣,因為他不喜歡舌頭被燙傷的感覺;有些人喜歡吃辣,因為他愛上了多巴胺釋放的感覺。

近年來,有日本學者認為,除了酸、甜、苦、鹹、鮮之外,我們還存在第六種味覺——油脂的味道。但目前,該學說尚未獲得學術界廣泛認同。

就物理學專業水平來說,郭博士可能真的在李永樂老師之上。但郭的講解技巧、個人魅力,尚不如李。我不認為,科普工作者的幾個小錯誤,需要用這種對待敵我矛盾的方式加以批判。但這些批評,對於李老師以後能做出更加嚴謹的作品,應該會有幫助。

相關焦點

  • 李永樂與郭威之爭:科普豈能出錯,糾正何必惡言!
    近日,復旦大學郭威博士在網上「怒懟」科普老師李永樂,除了指出李永樂在講課中犯的一些知識上的錯誤外,還夾雜著「李永樂就是不懂裝懂、不學無術、投機取巧」、「物理沒有入門」、「李永樂這個人可能有問題」等等這些言論。
  • 「網紅」老師李永樂:「足球有很多科學」
    截至6月26日22時43分,該視頻播放量接近2000萬次,轉發及評論均過萬,有近三萬名網友為之點讚。其實,李永樂早在去年底就開始錄製類似教學視頻,每個視頻的時間在10分鐘左右。目前已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網紅」老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李永樂表示,自己錄製這些教學視頻旨在科普。
  • 理性看待覆旦博士郭威怒懟科普一哥李永樂老師
    李永樂老師是全國最好中學的老師,教學知識,教學方法和專業知識毋庸置疑,而其在線科普,更是讓很多人接觸到了科學,擴充了自己的知識面,收穫大量粉絲的同時,讓自己也有了比較豐厚的經濟方面的回報,這也讓更多老師或教育從業者看到了分享,可能帶來的回報,更多人加入到了教育分享和科普之中來。從教育角度來講,李永樂老師的行為是郭威博士遠不可相提並論的。但目的正義就代表所有的錯誤都可以被容忍嗎?
  • 國民老師李永樂帶來的物理啟蒙課,讓孩子吃透每個知識點!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鳳凰周刊)他的視頻開場白總是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李永樂老師」 「最近有小朋友問我......"可以說,李永樂老師的科普短視頻確實老少鹹宜,畢竟要「活到老學到老」嘛。不過要說到教育,自然還是要從娃娃抓起。這不,李老師動真格的了,和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合作,前後花了3年時間,給5—12歲的小朋友們精心創作了一套系統全面的物理啟蒙書——《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並且隨書免費贈送10堂李永樂老師原聲錄製的動畫視頻課!
  • 物理老師李永樂,從西瓜紅出圈
    :從 40 米大砍刀下逃跑需要幾秒時間、股市中的散戶為什麼容易虧損、在北京搖號和上清華哪個更難……一切的玄學問題,在李永樂老師筆下都是數學物理問題。依託西瓜視頻,像李永樂一樣的寶藏老師不再是人大附中學生的專利資源,每天都有更多的普通人刷到並點開李永樂老師的視頻,用十分鐘的時間把「還給老師的知識點」再次撿回來
  • 李永樂老師回歸課堂,郭威老師語氣減緩,教育本身也需要建立三觀
    前一段時間,郭威老師」懟「李永樂老師的事情,一時成為熱點。李永樂老師和郭威老師李永樂老師,全網有有上千萬的粉絲,吸引了很多人,也有很多忠實的粉絲。突然間,有位名不經傳的老師出來講李永樂老師這裡不對、那裡不對,並且語氣還非常的嚴厲:從「拉黑」開始,到「低級錯誤」,到「不懂裝懂」,到「不學無術」,到「誤人子弟」,到「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等等。於是很多網友便發起了熱議,李永樂老師把科學的道理講得這麼通俗易懂,你這老師還說得那麼刻薄,還不是想蹭熱點。
  • 復旦博士郭威PK清華碩士李永樂,這是最客觀的分析
    有人認為,李永樂老師做的是科普,並不是嚴格的學術研究,即使有錯誤也不必追究。這樣的看法是不對的。李永樂的千萬粉絲中,有相當多的中小學生。我們都知道,學習知識也存在先入為主的特點,小學老師教錯一個知識點,如果沒有人後來專門做出針對性的糾正,很可能就會錯一輩子。
  • 做知識的「搬運工」 物理老師李永樂火了
    做知識的「搬運工」 讓大家愛上科學物理老師李永樂火了《我不是藥神》裡的格列衛為什麼這麼貴?星際旅行可能嗎?世界盃上韓國隊為什麼能戰勝德國隊?考清華和中500萬哪個更難?李永樂火了,這位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師如今成為網絡上不折不扣的科普紅人。網友們紛紛感慨,「當年聽起來昏昏欲睡的知識點,現在熬夜看得津津有味。從某個方面也說明了,並不是我們不好學,只是少了一位這樣的好老師。」
  • 復旦博士郭威物理方面比李永樂更專業,為何網友大多支持李永樂?
    對於很多做科普的自媒體,都會涉及多個專業和領域,李永樂老師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對於的科普內容中被找出錯誤我是不意外的。媽咪說的作者媽咪叔(有點繞)是我最喜歡的視頻科普作者,他被懟我是非常意外的(他這麼萌O(∩_∩)O~),因為他的科普視頻我感興趣的題目一般都會看或聽,畢竟他跟李永樂老師一樣做得太雜了,好些內容我並不感興趣……在我印象中他的科普(我看過的那些)灰常專業,印象中好像我還沒發現過有錯誤(也可能我比較渣看不出來吧……),而正好這位復旦博士郭威懟的雙生子佯謬我有看過,雖然具體內容記不清了,但印象中看的時候是沒有發現什麼錯誤的
  • 復旦郭威博士「手撕」網紅老師李永樂:蹭熱度?沒那麼簡單!
    網紅李永樂老師現教高中數學/物理的,清華大學物理與經濟學雙學士(本科),清華大學電子系碩士(研究生),數學和物理領域可能不是拔尖的,但是基礎還是比較紮實的,李永樂老師以通俗易懂,有趣的視頻方式讓我們了解科學,從而愛上科學,他科普的知識點也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即使沒有很專業方面的知識儲備,當然他對科普方面的貢獻非常大的,讓全國上千萬人了解科學
  • 物理老師李永樂:不想要人設,想撕掉「網紅「標籤
    思索再三,李永樂又換成手寫板,內容也從講題的模式變成講解知識點、做歷屆競賽題解析、系統的競賽課。   一個月前,看完兩期李永樂講解比特幣的視頻後,張揚大呼過癮。「這就是李老師一如既往的授課風格。他的知識點是活的,能信手拈來。經常從一個話題自然地談到另一個話題,善於將一個生疏的知識點與另一個學科的看似無關的知識點聯繫起來,知識歸納與授課表達能力了得。」   去年5月,「鵲橋號」上天,發射到地月軌道的拉格朗日點L2上。
  • 如果讓李永樂老師參加2020年高考,物理學科能獲得滿分嗎?
    說到李永樂老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一位經常在網絡上傳播科普知識的物理老師,經常以生動幽默的語言講解物理知識,讓很多人慢慢喜歡上了這位老師。李永樂老師是北京大學物理與經濟雙學士,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研究生,擁有很高的學歷,知識非常淵博。
  • 人大附中物理老師李永樂:積累近千萬粉絲也想撕掉「網紅「標籤
    思索再三,李永樂又換成手寫板,內容也從講題的模式變成講解知識點、做歷屆競賽題解析、系統的競賽課。「這就是李老師一如既往的授課風格。他的知識點是活的,能信手拈來。經常從一個話題自然地談到另一個話題,善於將一個生疏的知識點與另一個學科的看似無關的知識點聯繫起來,知識歸納與授課表達能力了得。」   去年5月,「鵲橋號」上天,發射到地月軌道的拉格朗日點L2上。課堂上,李永樂靈機一動,問學生「L2在哪,怎麼計算?」
  • 糾正李永樂老師的數學錯誤,講講真正的羅素悖論是什麼?
    備受全網千萬粉絲喜愛的知名網絡科普大咖李永樂老師,居然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講錯了第三次數學危機中的羅素悖論,也就是說,你從李永樂那裡聽到的羅素悖論,居然是假的,也許你就是被李永樂誤導的百萬觀眾中的一員。我自從揭發李永樂講了假羅素悖論之後,有很多網友向我詢問,真正的羅素悖論又是什麼?所以在這裡給網友們答疑解惑,講講真正的羅素悖論究竟是什麼?
  • 西瓜視頻李永樂老師詳解,人類為何看不到外星文明
    僅僅是在地球上的生物就有那麼多,雞鴨魚狗兔貓,在野生的森林裡甚至有上千萬種生物。而且地球只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第五個,除了地球之外,宇宙中還有那麼多天體,就算地球上誕生生命的概和買中彩票的概率一樣,那麼在這麼多天體裡肯定還有別的星球有生命體。那為什麼我們從來都沒有見過外星人呢?
  • 人大附中李永樂老師最害怕哪一個學科?網友:這不是你擅長的嗎?
    因為他經常給我們講一些物理和數學上面的原理,同時我們也非常好奇,李永樂老師在上學的時候每一個學科都非常優秀嗎?在一次節目當中,李永樂老師也坦誠地告訴了大家,他非常喜歡的學科和自己最害怕的學科,接下來咱們就一起來聊一下。大家都知道,李永樂老師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在物理方面有很多的理解和認識。
  • 人大附中「網紅」物理老師李永樂的理想與現實
    競賽題難,並且內容無窮無盡,李永樂覺得自己「一下掉進深淵了」,最忙的時候每天只能休息3個小時。如今第三輪就要接近尾聲了,李永樂才覺得「好像是差不多了」。課堂教學越來越得心應手,競賽上也拿了些成績。前不久,人大附中的學生拿了20個全國物理競賽的北京市一等獎,理論第一、實驗第一和總成績第一都是李永樂的學生。李永樂在人大附中開始有了名氣。時不時有老師到他的課堂上「取經」。
  • 李永樂 想要撕掉「網紅」標籤
    李永樂 1983年生於吉林,科普視頻網紅博主,人大附中物理老師。3月26日,「網紅」物理老師李永樂在錄製視頻節目。一個名校傳統教師,在網際網路時代能做什麼?一個月前,看完兩期李永樂講比特幣的視頻後,人大附中畢業生張揚(化名)大呼過癮。「這就是李老師一如既往的授課風格。從一個知識點到另一個知識點,能信手拈來,一點也不晦澀。加上他極強的演講功底,課堂特別有魅力。」談起李永樂的走紅,張揚覺得是情理之中。
  • 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第九集:相對論
    這是我的新書《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的配套動畫片第九集,本書共十冊,內容涵蓋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 、原子物理、振動與波、流體力學、光學史、相對論、量子力學等內容,是專門為3-10歲孩子打造的物理啟蒙讀物,用最淺顯的語言和精美的繪畫,為孩子們展示一個宏大的物理世界。
  • 李永樂老師對21考研考生的一些建議
    不知道今年考研數學降低線性代數比例後,有沒有影響李永樂老師在備考同學們心中的地位。但是在往年,李永樂老師是當之無愧的「救世主」。李永樂老師被稱為「線代王」,是無冕之王。李老師在線性代數的地位,就相當於肖秀榮老師在考研政治的地位一樣,無可替代。李老師從事考研數學輔導已經十多年,主編的複習全書,相信考數學的考生一定熟知。本人當年也使用過該書,用著非常順手。李永樂老師是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教授,曾任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北京地區數學閱卷組組長。並多次參加考研數學大綱修訂和全國性數學考試命題工作,經驗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