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老師李永樂:「足球有很多科學」

2020-12-05 新京報

李永樂 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學學士,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光電子學碩士,現任北京人大附中物理教師。受訪者供圖

用物理知識分析C羅進球走紅,人大附中物理教師李永樂錄製科普視頻「想把社會科普氛圍做起來」

6月25日,人大附中教師李永樂上傳了一條講解C羅任意球物理原理的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李永樂分析了C羅發出任意球的特點:速度快,上升後突然下墜,具有電梯球的特點。但同時球本身發生旋轉,也符合香蕉球和落葉球的部分特徵。

截至6月26日22時43分,該視頻播放量接近2000萬次,轉發及評論均過萬,有近三萬名網友為之點讚。

其實,李永樂早在去年底就開始錄製類似教學視頻,每個視頻的時間在10分鐘左右。目前已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網紅」老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李永樂表示,自己錄製這些教學視頻旨在科普。但作為一名教師,網絡世界很複雜,現在的他也是如履薄冰。

「足球的不確定性要大得多」

新京報:何時開始關注起足球中的物理原理?

李永樂:這是初二年級的教學內容,講到氣壓和流速,涉及伯努利原理的內容。只不過這次我把它更加細化。所以我又去查找了足球方面的相關資料,如《足球的科學》,裡面講了很多足球,包括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內容。

新京報:這次C羅任意球的講解準備了多久?

李永樂:其實我也不算球迷,這次世界盃看到C羅踢出的任意球直接得分。解說員喊出「這是經典的電梯球。」當時我就在想,為什麼叫它是電梯球?當時我也不是很清楚,就去查資料,開始研究。後來終於搞明白了,前後差不多花了三四天的時間。

新京報:這個視頻發布後網友的反饋如何?

李永樂:C羅的這一腳球,大部分人還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原理。其實剛開始,我也不是很明白,只是最近通過查資料才知道,這不是一個嚴格的結論。從物理上講,足球的運動是取決於它的初速度和受力。如果不旋轉,只受空氣阻力,那就是電梯球。但事實上,足球在運動的過程中,不僅只受空氣阻力,到底屬於香蕉球還是電梯球,要考慮哪個佔主要部分而已。

其實足球在運動中涉及流體力學,而流體力學的很多問題都是沒有定論的。足球在運動過程中產生湍流,便很難說清楚它的運動軌跡到底是什麼。也正因為如此,足球的軌跡才飄忽不定,不確定性要大得多。

新京報:一個是嚴謹的科學,一個是不確定性很大的體育運動,將兩者結合在一起你認為意義何在?

李永樂:比如隊醫可以幫助運動員調節身體狀態,營養學家幫助運動員營養配餐。數學家通過研究統計規律,研究如何排布陣型最有利。科學就是通過計算,來指導方向。

以足球為例。我個人認為,排在第一位肯定是天賦和身體素質,其次是智商,再則便是科學的指導。它可以在運動員個人素質的基礎上,發揮提升的作用。比如通過科學研究,發現規律和原理,運動員則會節約時間和成本,著重展開訓練,而不是瞎踢。

「我的視頻內容必須是科學的」

新京報:何時開始自己錄視頻普及科學知識的?

李永樂:這其實不是我第一個教學形式的網絡視頻。一切都很偶然。很多年前,我在一個培訓學校做兼職,當時他們會把上課的內容進行網絡直播。後來被人盜版,把教學視頻切成小段,發布在網上。起初我沒怎麼關注。當時我也在給自己的學生錄製教學視頻,比如講一個知識點或者講一道題,作為課堂補充教學。

2017年底,有人把我講「閏年是怎麼一回事」的視頻發布在網上,點擊量很大,我這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對一些中學的知識點並沒有完全搞清楚。便想著大家既然喜歡科學,我就努力多做一些。從2018年初到現在,就一直在錄。

新京報:錄像中使用的場地是哪裡?你有沒有團隊支持?

李永樂:場地就是學校裡一個沒有人用的教室。倒是設備方面,是一個逐漸更新的過程。起初我買了一個幾十塊錢的架子,把手機放在上面錄,然後自己編輯壓縮,也沒有字幕。後來有人提建議,說畫質能不能好一點,我就買了個照相機。然後有人說我聲音也不行,就又買了一個麥克。後來又有一個粉絲義務幫忙加字幕,就是現在的樣子了。要說團隊支持,還真沒有,就我一個,算上幫忙加字幕的粉絲也就兩個人。

新京報:每期視頻的製作周期是多少?

李永樂:錄製的話一般是半個小時左右。一開始要擦黑板,有時候錄了一遍覺得不行,就要再重新來一遍。另一方面前期還要準備。

目前錄製的視頻中,有三分之一的內容屬於一些課堂上的知識點,是我本人平時備課就已經很熟悉的內容,不需要特別複雜計算的,大家接受起來比較容易,這種內容直接就可以開始講。

還有三分之二的視頻內容就需要特別準備一下。比如講黑洞,這種大學物理專業方面的知識,怎麼能夠講得比較清楚,讓不了解這方面內容的人很快能聽懂,就需要好好準備一下。有時遇到自己也沒有把握的,就要去查資料,可能需要兩三個小時。但最後視頻呈現的也就在十分鐘左右。

新京報:C羅的這段是所有視頻中點擊量最高的嗎?

李永樂:跟我第一個討論閏年的視頻點擊量差不多,都在兩千萬左右。我的這些視頻跟生活和熱點相關的題目,點擊量就會比較高,在尋找選題時我也會往這方面靠。

新京報:如何協調自己的本職教學工作和錄製視頻的時間?

李永樂:我現在在人大附中教高二物理,3個班,一周12個課時左右。但實際上,學校還會安排選修課,比如競賽研究課,一節課就要半天時間。因為很難,考的是大學的知識,而這部分內容是無窮無盡的,以前所有的休息時間都用來備競賽課。

將近十年教學,說實話,我到現在都沒有完全掌握,估計我的水平也就差不多到頂了,只能說稍微熟練了一點,這樣的話就空出了一點時間。比如周末,或者有一天沒事了,就幹兩三個小時。或者突然想到一個問題,講得很快,可能半小時就做完了。

新京報:對自己的視頻選題有具體的要求嗎?

李永樂:現在就是隨便想,看到有微博熱搜,有想法了就去做。

但我有一些原則,首先這個內容必須是科學的。涉及人的主觀判斷的內容。比如對於美的判斷,人生經驗的總結。如何學習就能考第一名,怎麼去努力就能賺到錢。這些我一般不做。我只講大家公認的科學理論。

此外,科學理論上有爭議沒有關係,比如地球磁場是怎麼形成的,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理論,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現在都有哪幾種理論以及成因是什麼。

我現在也想做點改進,比如說專門連續三期就只說一個問題,說清楚,系統化。目前涉及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數學、物理和經濟學,然後可能還會有一點天文地理化學生物等等。

新京報:目前這些視頻給你的學生們看嗎?

李永樂:他們不會關注,在學校裡都已經學得頭大了。目前我了解到的,大部分看視頻的人其實是已經結束學業走向社會的人,懷念課堂的。或是還沒有上高中,課餘時間比較多,培養科學興趣的學生。

對於目前學校學生,我額外開了一個公眾號,教學視頻、參考答案以及其他資料都會上傳到裡面。算是一種新的嘗試,一來可以節約時間和紙張成本,二來集中度也比較好,便於資料留存,學生隨時可以查閱。

「希望為社會科普貢獻一點力量」

新京報:目前視頻的點擊量會給你帶來一些收入嗎?

李永樂:目前發布視頻的平臺,會按照流量分成,達到一定程度會有一定的收入,好像跟內容、時長、粉絲數量、播放量還有廣告都有關係。說實在的,到現在我也沒有搞清楚他們是怎麼算的這個錢。

新京報:現在有接廣告嗎?

李永樂:有廣告找我,但有些我覺得不是很合適,就比如有一些飲水機什麼的,我就覺得不太搭。具體事宜還在討論之中,但其實也無所謂。現在有出版書籍的人也找我,想讓我幫忙出科普類的書,我覺得這個倒是可以。

新京報:作為一名在職教師,是否擔心會受到爭議?

李永樂:目前我受到的網絡攻擊主要還集中在內容上,或是說我講得沒用,或是說講錯了。前者,我覺得就屬於純噴了。如果覺得沒用可以選擇不聽,但如果是講錯了,比如之前真的有口誤,把藍色說成綠色,那就得承認。畢竟現在我只有一個人,沒有校對。

對於有些抨擊,我要麼就不理,要麼就回懟說「你可以不來嘛」。倒是會有些網友看不過去,替我懟回去,結果對方就認為是我僱人罵他,便發私信,或者發帖。

新京報:你的這些視頻,你所在的學校有什麼聲音嗎?

李永樂:學校在這方面還是比較開放的,首先沒有限制我,我也沒有做違法和有損學校聲譽的事情。不過在今年高考後,倒是有計劃跟領導具體討論此事。畢竟網絡世界很複雜,我現在也是如履薄冰,一些事情能避免就避免了。

新京報:出名之後,接下來自己有具體的計劃嗎?

李永樂:其實這十年來,我還是挺喜歡當老師的,就是有時會感覺有點累。之所以錄視頻,剛開始也是為了避免一遍遍重複地講同一個問題。雖說錄製視頻更累,但弄完之後就可以一直用。現在將視頻上網,受眾面就更廣闊了,感覺現在通過網際網路,價值得以體現。其實我現在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社會科普的氛圍做起來,貢獻一點力量。沒想到有這麼多人喜歡看,現在全平臺的粉絲可能有400萬左右,感覺是有人認可我的。有人看過視頻,覺得科學還真有意思,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採寫/新京報記者 潘佳錕

相關焦點

  • 人大附中「網紅」物理老師李永樂的理想與現實
    這天,他在黑色衛衣外套了一件墨綠色衝鋒衣,往返於視頻裡和講臺上,也往返於「網紅」和「李老師」之間。物理老師李永樂李永樂的一天從早上八點鐘開始,這學期他帶兩個畢業班,高考複習已經開始,他的教案上寫滿了物理動量知識。
  • 復旦郭威博士「手撕」網紅老師李永樂:蹭熱度?沒那麼簡單!
    網紅李永樂老師現教高中數學/物理的,清華大學物理與經濟學雙學士(本科),清華大學電子系碩士(研究生),數學和物理領域可能不是拔尖的,但是基礎還是比較紮實的,李永樂老師以通俗易懂,有趣的視頻方式讓我們了解科學,從而愛上科學,他科普的知識點也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即使沒有很專業方面的知識儲備,當然他對科普方面的貢獻非常大的,讓全國上千萬人了解科學
  • 物理老師李永樂:不想要人設,想撕掉「網紅「標籤
    ,1983年生於遼寧瀋陽,科普視頻網紅博主,人大附中物理老師。   自帶流量的話題背後,是鮮有人知的科學知識。因為內容深入淺出,時常被網友調侃:當年聽起來昏昏欲睡的知識點,現在熬夜看得津津有味。   做科普視頻以來,李永樂已積累了近千萬粉絲,成為泛文化領域現象級的網紅代表。一個名校傳統教師在網際網路時代能做什麼?李永樂的走紅拋出了一種可能——掀起一場硬核科普風。
  • 李永樂 想要撕掉「網紅」標籤
    李永樂 1983年生於吉林,科普視頻網紅博主,人大附中物理老師。3月26日,「網紅」物理老師李永樂在錄製視頻節目。一個名校傳統教師,在網際網路時代能做什麼?名校老師和網紅老師間,李永樂希望能夠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個人價值被網際網路放大」「朝天開槍,子彈掉下來會打中自己嗎?」
  • 人大附中物理老師李永樂:積累近千萬粉絲也想撕掉「網紅「標籤
    自帶流量的話題背後,是鮮有人知的科學知識。因為內容深入淺出,時常被網友調侃:當年聽起來昏昏欲睡的知識點,現在熬夜看得津津有味。   做科普視頻以來,李永樂已積累了近千萬粉絲,成為泛文化領域現象級的網紅代表。一個名校傳統教師在網際網路時代能做什麼?李永樂的走紅拋出了一種可能——掀起一場硬核科普風。
  • 人大附中物理教師李永樂的網紅之路
    只是偶然的網紅之路,將李永樂漸漸推向了現在的理想。網紅身份帶給他的不是流量,而是推動科普與教育公平化的責任。記者|李雋仁 張雨鵑 戴汀嶼 王鶴立 彭博編輯|謝欣玥 張卓輝2017年4月,高中物理老師李永樂突然在人民日報官微上看到了自己的教學視頻。
  • 物理老師李永樂,從西瓜紅出圈
    依託西瓜視頻,像李永樂一樣的寶藏老師不再是人大附中學生的專利資源,每天都有更多的普通人刷到並點開李永樂老師的視頻,用十分鐘的時間把「還給老師的知識點」再次撿回來李永樂說,「但是想好之後,兩個小時就能錄完。」在籤約西瓜視頻後,身上的擔子一下輕了很多。西瓜視頻給了李永樂專業的後期團隊支持,從抓熱點找選題到做字幕、後期剪輯,李永樂不再是一個人在戰鬥。來自西瓜的幫助讓李永樂解放了創作力,在教學工作之餘有更多的精力打磨自己的視頻,保證產出的頻率和質量。更何況在未來,李永樂老師還有更宏大的計劃,而西瓜視頻也是這個計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網紅」老師:用實用主義實現理想
    新京報記者 王雙興 攝「官宣」變成流行語刷屏的這些天,「網紅」李永樂決定蹭個熱點,講講「如何戀愛才能找到真命天子」——用數學的方法。李永樂在人大附中裡找了一間空教室,架起三腳架,打開錄像機。鏡頭裡,他戴了一副黑框眼鏡,垂著胳膊,除了講話和板書,表情不多,動作也不多。
  • 大學博士怒懟李永樂老師,「不懂裝懂」,網友仍支持李老師
    千萬網紅李永樂老師最近被郭威博士痛批,相信每個人都看到了。究竟什麼原因引起了這場爭論?很多網友都覺得有「碰瓷」的跡象。相信大家對李永樂老師都很熟悉,他是北京大學物理與經濟雙學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物理教師、物理競賽教練。
  • 做知識的「搬運工」 物理老師李永樂火了
    做知識的「搬運工」 讓大家愛上科學物理老師李永樂火了《我不是藥神》裡的格列衛為什麼這麼貴?星際旅行可能嗎?世界盃上韓國隊為什麼能戰勝德國隊?考清華和中500萬哪個更難?……一個人、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天文地理,侃侃而談;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十幾分鐘就能把一個看起來很難的科學問題講清講透。李永樂火了,這位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師如今成為網絡上不折不扣的科普紅人。網友們紛紛感慨,「當年聽起來昏昏欲睡的知識點,現在熬夜看得津津有味。從某個方面也說明了,並不是我們不好學,只是少了一位這樣的好老師。」
  • 網紅老師李永樂直播首秀 用泊松分布帶你預測世界盃冠軍
    在預測決賽結果時,有沒有更為科學的方式?答案是有的!西瓜視頻創作者李永樂老師,在繼上次科學分析了「中500萬和考清華哪個容易」之後,此次又將在7月15日晚18:00,帶你一起科學預測兩隊誰將能手捧大力神杯。
  • 李永樂老師回歸課堂,郭威老師語氣減緩,教育本身也需要建立三觀
    李永樂老師和郭威老師李永樂老師,全網有有上千萬的粉絲,吸引了很多人,也有很多忠實的粉絲。突然間,有位名不經傳的老師出來講李永樂老師這裡不對、那裡不對,並且語氣還非常的嚴厲:從「拉黑」開始,到「低級錯誤」,到「不懂裝懂」,到「不學無術」,到「誤人子弟」,到「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等等。於是很多網友便發起了熱議,李永樂老師把科學的道理講得這麼通俗易懂,你這老師還說得那麼刻薄,還不是想蹭熱點。
  • 上西瓜視頻看李永樂老師,今夜我們一起熬夜追科普
    ▼與西瓜視頻合作3年李永樂老師話題頻出圈作為人大附中的一名物理老師,李永樂老師觸網走紅完全是個意外。2017年4月,一條十年前錄製的「閏年」視頻爆紅網絡,視頻當天的播放量過千萬。原來這條視頻是他清華讀研期間,在一家培訓機構做兼職時錄的視頻課。後來這些視頻課程被打包在鄉縣地區以很便宜的價格出售。
  • 李永樂老師揭秘:虎門大橋渦振與錢學森老師有什麼關係?照片曝光
    他的工作大大促進了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科學的發展。錢常喜歡到我家做客。由於他饒有風趣的見解和誠摯率直的風度,我的妹妹總是很歡迎他的到來。他的豐富的想像力和各種新穎的思想,使我們為之傾心。」除了專家和官方進行解讀外,各路網紅老師們也紛紛上線科普,網紅「物理雷老師」用動畫演示了阻流體(橋)如何導致流體左右剝離,由於細微的差異而使阻流體左右兩邊的瞬間速度不同,瞬間收穫了1569萬的播放量。而網紅李永樂老師也發布視頻表示:「專家分析是虎門大橋抖動是特定的風環境下發生的橋梁渦振現象。建築與風發生共振是一個必須充分考慮的問題!」
  • 國民老師李永樂帶來的物理啟蒙課,讓孩子吃透每個知識點!
    (李永樂用顯微鏡拍到的蝴蝶角和酵母菌)與靠博眼球出位的「網紅」不同,李永樂老師的背景可是非常硬核的~他是北大數學與經濟學雙學士、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在國內頂級名校人大附中講授物理可以說,李永樂老師的科普短視頻確實老少鹹宜,畢竟要「活到老學到老」嘛。不過要說到教育,自然還是要從娃娃抓起。這不,李老師動真格的了,和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合作,前後花了3年時間,給5—12歲的小朋友們精心創作了一套系統全面的物理啟蒙書——《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並且隨書免費贈送10堂李永樂老師原聲錄製的動畫視頻課!
  • 「高中有這樣的老師, 我就不至於成學渣了」
    一次理髮被剪傷耳朵的經歷,讓李永樂老師想到可以講講墨菲定律。這種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究精神深植於李永樂的骨子裡。生於1983年的李永樂自稱「小時候接觸的東西非常有限」,因此他非常珍惜並習慣了反覆咀嚼僅有的信息源。
  • 李永樂老師與郭威博士的學術風波持續上演
    關於李永樂老師和郭威博士的學術風波持續中,上期郭威博士視頻結束時彩蛋,講述學術性問題時故意埋了硬傷,給李永樂老師24小時的準備時間,如果李永樂發現錯誤並指出,郭威博士承諾以後再不對李永樂進行言論攻擊。這兩天關於李永樂老師反擊回復郭威博士的話題層出不窮,可能是李永樂老師教學任務繁重,沒時間回應,還有言論說李永樂老師發現不出博士的伏筆,更有言論說郭威不應該質疑李永樂老師,說做了那麼多科普視頻,讓大家豐富了知識視野,關於學術質疑,應該有一種在包容中創新的心態,當年年輕的伽利略就是備受質疑,但他依然堅定地推翻一個又一個人們認為經典的亞里斯多德理論,開創了近代實驗物理
  • 李永樂問好廣州日報讀者,他說:為小朋友們寫了一套書!
    國民老師李永樂送給孩子的第一套物理啟蒙書名為:《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出發,該系列圖書從核心物理知識點著手,共十大物理主題。可以啟發孩子科學思維,讓孩子3歲後開始愛上物理。人送外號「全能型理科生」「永樂大典」「科普一哥」的李永樂老師以化繁就簡的講課方式、八核大腦反應能力以及無所不知的淵博迅速成為現象級的網紅。
  • 理性看待覆旦博士郭威怒懟科普一哥李永樂老師
    李永樂大戰郭威中庸之道,各打五十大板,這不是我的風格,可是現實就是現實,好多社會事件和爭論的焦點人物本來就是有對有錯,不同的出發點,不同的立場也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司法實踐領域都有**必勝客,**常勝將,何況我們普通社會生活事件了。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
  • 李永樂觀學院2019年演講:科普讓我成為網紅,而我的初衷是為普通人...
    ——李永樂 2019年2月23日,中國人大附中物理教師李永樂在觀學院做「科普與生活」主題演講,圍繞流浪地球中的bug、自己成為科普網紅的經歷等話題,李永樂表示,科學是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自己做的科普視頻可以使一些原本不怎麼了解科學的網友產生「原來我也可以了解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