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樂老師揭秘:虎門大橋渦振與錢學森老師有什麼關係?照片曝光

2020-12-06 娛樂星聞精選
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

小編的話: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登上熱搜,部分專家認為:「對虎門大橋進行維護時安裝了水馬,影響了風的運動,才讓大橋發生了渦振。」渦振是渦激振動的簡稱。100年前,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的導師馮.卡門發現了流體通過阻流體時,會形成交替漩渦的現象,稱為「卡門渦街」,「卡門渦街」激發阻流體的振動,這就是渦振。渦振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人們利用渦振可以製造風弦琴、流速計,但是持續強烈的渦振也會影響建築物安全,例如1940年,美國「塔科馬大橋」經過4個月的渦振之後,大橋發生顫振並最終倒塌!

錢學森(中)、馮·卡門(右)

這張照片上的三個人,從左至右分別是德國科學家路德維希·普朗特、錢學森、西奧多·馮·卡門,普朗特是馮·卡門的博士生導師,馮·卡門又是錢學森的博士生導師。馮·卡門教授曾如此評價學生錢學森:「他36歲時已是無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進了高速空氣動力學和噴氣推進科學的發展。錢常喜歡到我家做客。由於他饒有風趣的見解和誠摯率直的風度,我的妹妹總是很歡迎他的到來。他的豐富的想像力和各種新穎的思想,使我們為之傾心。」

錢學森教授與家人

5月5日下午,正值「五一」假期返程高峰,作為珠江口東西兩岸交通咽喉要道的「虎門大橋」發生大幅度抖動,根據現場監控和車友提供視頻,「虎門大橋」橋面如波浪般上下起伏,對行車安全產生不良影響,這一現象經網絡傳播,立即引發廣泛關注,人們都很關心事發時橋面車輛和人員是否安全。而在前不久的4月26日下午,「武漢鸚鵡洲大橋」也出同樣出現了橋梁渦振,引發公眾對「橋梁渦振現象」的關注,橋梁渦振現象的背後,是「卡門渦街效應」在作祟。「卡門渦街效應」由美籍匈牙利裔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發現,美國「塔科馬海峽大橋倒塌事故」調查是「卡門渦街效應」經典應用和體現。

夜色中美麗的虎門大橋

「美國宇航局」2009年5月公布了自1959年8月14日拍攝第一張衛星照片以來,所選出的「50年十佳地球衛星照片」,排為十佳照片第一張的就是「馮·卡門渦街」。馮·卡門是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郭永懷以及美籍華人科學家林家翹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時的導師。「卡門渦街」是流體力學中重要的現象,在自然界中常可遇到。在一定條件下的定常來流繞過某些物體時,物體兩側會周期性地脫落出旋轉方向相反、排列規則的雙列線渦,經過非線性作用後,形成「卡門渦街」,如水流過橋墩,風吹過高層樓廈、電視塔、煙囪、電線等都會形成「卡門渦街」。

馮·卡門渦街圖片

「虎門大橋」的虎軀一震,讓無數第一時間在現場記錄的小視頻在網際網路上快速傳播,驚動了全國網友的心。除了專家和官方進行解讀外,各路網紅老師們也紛紛上線科普,網紅「物理雷老師」用動畫演示了阻流體(橋)如何導致流體左右剝離,由於細微的差異而使阻流體左右兩邊的瞬間速度不同,瞬間收穫了1569萬的播放量。而網紅李永樂老師也發布視頻表示:「專家分析是虎門大橋抖動是特定的風環境下發生的橋梁渦振現象。建築與風發生共振是一個必須充分考慮的問題!」

李永樂老師解讀虎門大橋抖動

相關焦點

  • 虎門大橋簡介建成時間哪一年 虎門大橋渦振是什麼意思
    在綜合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柳成蔭、肖儀清和顧磊等老師意見後,專家分析認為,現場風速達到8米/秒左右,引發橋梁限幅渦振(橋梁渦振是一種兼有自激振動和強迫振動特性的有限振幅振動,其有限振幅計算是一個十分重要但又異常困難的問題)。
  • 虎門大橋的「渦振」是什麼?為什麼會持續抖動?
    昨天虎門大橋上了熱搜,大橋監控視頻中可以看到,橋面猶如小編隔離後長出的肉肉肚皮般一起一伏,十分規律。  等等,大橋都抖成這個樣子了,會塌嗎?  仔細一想,虎門大橋連前年的「風王」颱風山竹都扛過去了,這也不是啥厲害的風,咋就抖得這麼明顯?  以及,好奇一問:在上面開車是種什麼體驗?
  • 讓虎門大橋持續抖動的渦振到底是什麼鬼?
    仔細一想,虎門大橋連前年的「風王」颱風山竹都扛過去了,這也不是啥厲害的風,咋就抖得這麼明顯?以及,好奇一問:在上面開車是種什麼體驗?帶著以上疑問,小工扒拉著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決定今晚加更一篇,來給大家捋一捋,虎門大橋究竟咋回事。
  • 用數學物理科學揭秘虎門大橋的抖動渦振
    另據央視,虎門大橋大修辦公室副總工程師張鑫敏接受採訪時稱,抖動發生後,把橋面的水馬清理了,風速也減小了,渦振就小了很多,之所以仍有抖動,可能是慣性的原因,渦振會慢慢自動消除。
  • 專家分析虎門大橋渦振原因: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
    據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對於6日晚、7日上午專家組的開會研判情況,葛耀君表示,該事件的相關情況有專門的人發布,即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鑫敏,可向他聯繫。澎湃新聞多次聯繫張鑫敏,電話無人接聽,簡訊沒有回覆。澎湃新聞注意到,受抖動事件影響,虎門大橋水域於5月5日19時開始封航。5月7日16時30分開始,虎門大橋通航水域恢復通航。
  • 虎門大橋今早還在抖!卡門渦街是什麼?
    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6日凌晨,記者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 另據新京報,截至6日上午11時,渦振仍未停止。
  • 渦振到底是什麼?怎麼會讓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式振動?
    相信不少傳粉都刷到了「虎門大橋出現強烈振動」這則新聞,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據了解,橋梁主體結構未受損,原因是渦振造成的橋梁振動。
  • 虎門大橋為何渦振?專家:水馬是誘因,大橋結構安全
    穿 透 力 才 是 影 響 力據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廣東虎門大橋公司5日發布通告稱,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
  • 虎門大橋異常振動背後的原理:什麼是渦振和顫振?
    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的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橋梁專家稱:本次橋梁振動屬於「渦振」現象,渦振是渦激振動的簡稱。是由於流體經過障礙物後的渦流周期性脫落而引發的橋梁共振現象。
  • 虎門大橋渦振持續超20小時,拆除水馬後為何仍振動?專家回應熱點問題
    虎門大橋的主跨是880米,L/250就是3.5米。目前測算出的虎門大橋振動峰值是50釐米左右,遠小於3.5米。據悉,當時虎門大橋在修吊杆和主纜,橋梁兩邊放置了臨時擋牆(俗稱「水馬」)防止車撞。原來橋梁結構是非常流線型的,加了「水馬」後,把橋上通風的部分堵住了,形成了一堵牆,造成了渦振的現象。歷史上美國塔科馬大橋也出現過振動,造成橋梁倒塌。
  • 專家公布虎門大橋渦振原因:水馬是誘因
    據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5.5」虎門大橋振動事件,初步結果表明,虎門大橋箱梁主體結構在本次事件中未受到明顯影響。廣東省地震局布設在虎門大橋上的強震動監測系統完整記錄到此次振動事件中大橋加速度值的變化情況。該局隨後迅速組織行業相關單位整理強震動監測系統觀測數據,從加速度、位移和結構頻譜三個方面,開展大橋地震安全與健康狀況分析評估。
  • 虎門大橋激動得發抖?專家說:是橋梁渦振現象
    5月5日14時左右,廣東東莞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橋面抖動厲害,橋上的汽車也隨著搖擺,好像波浪一樣,看著畫面讓人心驚膽戰。虎門大橋目前在封閉中。有網友開玩笑說:5月6號全國高速開始收費,虎門大橋很激動,顫抖不止。
  • 卡門渦街是什麼?80年前震塌塔科馬大橋,如今讓虎門大橋多次抖動
    5月5日下午至6日中午,長達20個小時的時間裡,廣東省虎門大橋多次發生抖動。雖然沒有達到搖搖欲墜的程度,但不合常理的抖動還是讓不少人擔驚受怕。虎門大橋位於珠江獅子洋之上,是一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虎門大橋於1992年動工建設,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車。
  • 虎門大橋什麼時候通車?等風來吧!
    近日,有媒體稱虎門大橋或將在未來兩天內通車。5月13日,記者從虎門大橋管理方獲悉,目前虎門大橋仍處於封閉狀態,將採取抑振措施提高行車舒適性,大橋開通時間尚未確定。5月12日,虎門大橋管理方公布了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評估報告評審會的結果。
  • 怎樣使虎門大橋產生波浪式振動的?
    據了解,橋梁主體結構未受損,原因是渦振造成的橋梁振動。 渦振到底是什麼?又是怎樣使虎門大橋產生波浪式振動的?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渦振 從流體的角度來分析,任何非流線型物體,在一定的恆定流速下,都會在物體兩側交替地產生脫離結構物表面的旋渦。相似的有卡門渦街效應。
  • 從虎門大橋事件到交易共振現象
    小明(問):原學老師,5月5號虎門大橋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的,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嗎?
  • 虎門大橋振動原因成謎?物理界福爾摩斯來了,看完視頻才恍然大悟
    5月初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擺動的新聞全網關注,相關資訊多達千萬條。民間神探們也沒閒著,有說是風太大吹的,還有說是橋上跑的車太多震的,甚至是超自然力量在惡作劇,外星人遙控的說法更是滿天飛。比如科普達人"物理雷老師"就特別製作了一個專題科普視頻,在西瓜視頻上的播放量近1765萬次,點讚量也已經突破四萬,更引發了三千多條評論,其現象級的程度,簡直要超過虎門大橋本尊了!雷老師開講,明白又清楚雖然雷老師的科普視頻放到網上已經快一個星期,但現在每天還有超一百萬次的播放量。
  • 人類與風的搏鬥:虎門大橋異常振動原因何在?
    在新聞報導畫面中,這座大型懸索橋的晃動幅度相當大,根據專家組初步判斷,這次振動是由風引起,「特定風環境,引發了橋梁渦振現象」。這讓不少人聯想起曾經發生過的幾起大型橋梁坍塌事故,不僅擔心起它的命運來。什麼是懸索橋,它為什麼風敏感?橋梁史上風造成的重大災害給了人類哪些啟示?渦振是如何產生的?我們需要為虎門大橋的命運感到擔憂嗎?
  • 廣東虎門大橋晃動是什麼原理?美國塔科馬大橋曾被微風摧毀
    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各大平臺均熱議。官方回應:虎門大橋晃動原因: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據風力數據,發現虎門大橋站15-17時基本都有6-7級大風維持。一般瞬時風6-7級比較常見,持續兩個小時,還是比較少見的。
  • 虎門大橋渦激共振——水馬到底是不是主因?
    專家組解釋本次渦激共振產生的原因是橋梁維修期間,橋面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橋梁氣動外形所致,然而公眾對這一說法存在疑問,覺得小小的水馬與大橋相比微不足道,是不是有甩鍋嫌疑?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觀點如下:氣動外形對橋梁渦激振動影響極大,水馬的作用不可小覷,引起虎門大橋渦激振動的主因就是連續設置的水馬改動了氣動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