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公布虎門大橋渦振原因:水馬是誘因

2021-01-10 福州新聞網

  據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

  相關報導:

  虎門大橋豎向位移最大達44.61釐米

  中新網北京5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8日從中國地震局獲悉,廣東省地震局利用強震動監測系統分析「5.5」虎門大橋振動事件,初步結果表明,虎門大橋箱梁主體結構在本次事件中未受到明顯影響。

  虎門大橋強震動監測系統測點位置示意圖。廣東省地震局 供圖

  5月5日下午,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當晚再次發生異常抖動。廣東省地震局布設在虎門大橋上的強震動監測系統完整記錄到此次振動事件中大橋加速度值的變化情況。該局隨後迅速組織行業相關單位整理強震動監測系統觀測數據,從加速度、位移和結構頻譜三個方面,開展大橋地震安全與健康狀況分析評估。

  強震動監測系統觀測數據顯示,從當日13時開始,大橋箱梁豎向加速度和位移監測數據出現較為顯著的變化,達到日常振動幅值約2-6倍,豎向位移最大達到44.61釐米,至當天19時後振動明顯減小;從加速度功率譜的變化情況看,大橋箱梁結構主要自振頻率在事件前後未發生明顯改變,事件過程中振動能量主要集中於0.362赫茲(Hz)。初步分析結果表明,大橋箱梁主體結構在此次振動事件中未受到明顯影響。

  強震動監測系統已應用於14項重點工程。廣東省地震局 供圖

  據了解,虎門大橋強震動監測系統是廣東省地震局下屬單位受廣東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委託,於2010年建成,共17測點36通道,測站分別位於橋墩基礎、橋塔、主梁等橋梁關鍵部位。強震動監測系統裝備有自主研發的重大工程地震安全監測與評估軟體系統,實現地震、撞擊、振動等突發事件的實時報警,並快速判斷大橋結構運行健康狀況,服務於重大工程的抗震研究、震(振)後快速評估和日常維護加固。目前,該強震動監測系統已在港珠澳大橋、虎門大橋、新豐江水庫大壩、深圳地王大廈等14項重大工程上示範應用。(完)

相關焦點

  • 專家分析虎門大橋渦振原因: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
    據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經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然而,抖動現象並未停止,至6日中午,大橋仍肉眼可見輕微的抖動。
  • 虎門大橋為何渦振?專家:水馬是誘因,大橋結構安全
    穿 透 力 才 是 影 響 力據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廣東虎門大橋公司5日發布通告稱,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
  • 虎門大橋渦振持續超20小時,拆除水馬後為何仍振動?專家回應熱點問題
    虎門大橋5日下午2點左右發生明顯振動,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交通運輸部專家工作組6日抵達現場開展調查研討。6日晚,專家工作組成員、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工、橋梁專家吳明遠和虎門大橋副總工程師張鑫敏接受採訪,對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 用數學物理科學揭秘虎門大橋的抖動渦振
    另據央視,虎門大橋大修辦公室副總工程師張鑫敏接受採訪時稱,抖動發生後,把橋面的水馬清理了,風速也減小了,渦振就小了很多,之所以仍有抖動,可能是慣性的原因,渦振會慢慢自動消除。
  • 虎門大橋渦激共振——水馬到底是不是主因?
    2020年5月5日下午,虎門大橋發生渦激共振,振幅較大,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所謂渦激共振,就是風吹過橋面時,受到橋面阻擋,在橋面上、下產生不對稱渦旋,當產生渦旋的頻率和橋梁的固有頻率相等時,即激發橋梁共振。關於卡門渦街的內容,國內多數網站內容都是引自參考文獻4和5,本文不再贅述。
  • 渦振到底是什麼?怎麼會讓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式振動?
    相信不少傳粉都刷到了「虎門大橋出現強烈振動」這則新聞,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據了解,橋梁主體結構未受損,原因是渦振造成的橋梁振動。
  • 武漢廣東兩大橋先後發生抖動,專家:以後出現渦振可能性會提高
    朱樂東認為,這次事件對橋梁的設計方法和內容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會使工程師對渦振問題更加重視,同時對橋梁的養護檢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振動主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
  • 虎門大橋的「渦振」是什麼?為什麼會持續抖動?
    帶著以上疑問,扒拉著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決定加更一篇,來給大家捋一捋,虎門大橋究竟咋回事。  虎門大橋當然沒有塌,而且如果你有關注這事,現在應該至少get到了一個名詞——渦振。  是的,這次虎門大橋持續又明顯的抖動學名叫渦振。它指橋梁在平均風作用下,有繞流通過實腹梁橋斷面後交替脫落的渦旋引起的振動。
  • 讓虎門大橋持續抖動的渦振到底是什麼鬼?
    虎門大橋當然沒有塌,而且如果你有關注這事,現在應該至少get到了一個名詞——渦振。是的,這次虎門大橋持續又明顯的抖動學名叫渦振。衛星雲圖裡的濟州島就相當於虎門大橋橫截面,被風吹著跑的雲就相當於吹拂虎門大橋的風,就形成了我們肉眼可見的排列規則的渦旋雲們。說到這裡,只是解釋了所有橋梁都會面臨的問題:卡門渦街。
  • 李永樂老師揭秘:虎門大橋渦振與錢學森老師有什麼關係?照片曝光
    >小編的話: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登上熱搜,部分專家認為:「對虎門大橋進行維護時安裝了水馬,影響了風的運動,才讓大橋發生了渦振。」100年前,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的導師馮.卡門發現了流體通過阻流體時,會形成交替漩渦的現象,稱為「卡門渦街」,「卡門渦街」激發阻流體的振動,這就是渦振。渦振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人們利用渦振可以製造風弦琴、流速計,但是持續強烈的渦振也會影響建築物安全,例如1940年,美國「塔科馬大橋」經過4個月的渦振之後,大橋發生顫振並最終倒塌!
  • 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震動主因:設置水馬改變氣動外形
    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
  • 怎樣使虎門大橋產生波浪式振動的?
    據了解,橋梁主體結構未受損,原因是渦振造成的橋梁振動。 渦振到底是什麼?又是怎樣使虎門大橋產生波浪式振動的?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渦振 從流體的角度來分析,任何非流線型物體,在一定的恆定流速下,都會在物體兩側交替地產生脫離結構物表面的旋渦。相似的有卡門渦街效應。
  • 搖啊搖,搖到虎門大橋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專家很快給出了調查結果,水馬是罪魁禍首。什麼是水馬?可以理解為一種塑料桶,高速公路上經常能看到,為了防止被風吹走,可以往裡面灌水或者灌沙子。它在路面或者橋面上主要起到路障的作用。如果是水馬的問題,那就把水馬拿掉,後來也確實拿掉了,但是振動並沒有停止。
  • 廣東虎門大橋抖動原因初步查明!網友找出一期《走近科學》……
    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據央視網消息,5月6日中午,從前方的直播畫面中可以看到,虎門大橋的抖動依然肉眼可見。
  • 人類與風的搏鬥:虎門大橋異常振動原因何在?
    5月5日下午兩點多,廣東省虎門大橋發生明顯振動,專家分析認為,振動由風引起,不會影響橋梁結構安全,只是影響行車體驗感和舒適性。有關單位正在對大橋進行全面檢測,計劃儘早開放交通。事故發生之後,調查委員會給出的一系列結論都認為風力載荷瞬間失穩至少是關鍵誘因之一。這場事故不止讓鮑什爵士奮鬥半生的名譽蒙羞,也讓他失去了自己的女婿——後者當時恰好在失事列車上。
  • 80年前震塌塔科馬大橋,如今讓虎門大橋多次抖動
    5月5日下午至6日中午,長達20個小時的時間裡,廣東省虎門大橋多次發生抖動。雖然沒有達到搖搖欲墜的程度,但不合常理的抖動還是讓不少人擔驚受怕。虎門大橋位於珠江獅子洋之上,是一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虎門大橋於1992年動工建設,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車。
  • 虎門大橋昨晚再次發生振動,12專家連夜會診解釋成因
    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據初步了解,橋梁主體結構未受損,原因是渦振造成的橋梁振動。
  • 虎門大橋激動得發抖?專家說:是橋梁渦振現象
    5月5日14時左右,廣東東莞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橋面抖動厲害,橋上的汽車也隨著搖擺,好像波浪一樣,看著畫面讓人心驚膽戰。虎門大橋目前在封閉中。有網友開玩笑說:5月6號全國高速開始收費,虎門大橋很激動,顫抖不止。
  • 虎門大橋簡介建成時間哪一年 虎門大橋渦振是什麼意思
    建成20多年,曾獲多項創新大獎  異常晃動的虎門大橋怎麼了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  據了解,相關領域專家已趕赴現場。
  • 虎門大橋橋面基本恢復 管養單位已緊急開始全面檢查
    原標題:虎門大橋橋面基本恢復 專家稱渦振或因橋護欄連續設水馬中新網廣州5月6日電(蔡敏婕)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稱,根據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