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小數說
2020年5月5日14時許,虎門大橋橋面發生起伏晃動,振幅較為明顯。之後,虎門大橋雙向車道全封閉。之後,虎門大橋兩側護欄的擋牆(水馬)隨後被拆除,但當晚及次日凌晨,橋面仍有抖動現象,引起外界關注。
圖1.以往的虎門大橋
2020年6日上午,廣東虎門大橋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因為恢復期比較長,所以還有抖動,正常來說,這樣的抖動對橋面結構無影響,具體還需專家進一步分析研究。
另據央視,虎門大橋大修辦公室副總工程師張鑫敏接受採訪時稱,抖動發生後,把橋面的水馬清理了,風速也減小了,渦振就小了很多,之所以仍有抖動,可能是慣性的原因,渦振會慢慢自動消除。
圖2.抖動中的虎門大橋
據央視報導,當晚9時50分左右,通過監控畫面看到,虎門大橋仍有一定的抖動。另據新華網報導,6日凌晨,記者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
1
問題背景
2020年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
2020年5月6日上午,廣東省交通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廣東交通集團」通報稱,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
圖3.往常的虎門大橋俯瞰圖
對於「虎門大橋連續出現抖動」的情況,6日上午,廣東虎門大橋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經拆了橋面上的水馬,因為恢復期比較長,所以還有抖動。正常來說,這樣的抖動對橋面結構無影響,具體還需專家進一步分析研究,有結果會對外公布。
為了分析虎門大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模小數基於有限元分析,模擬了在抖動中的虎門大橋受力情況,並進行了應力分析。
2
問題分析
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於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
圖4.往常的虎門大橋俯瞰圖
大跨徑懸索橋在較低風速下存在渦振現象,振動幅度較小不易察覺,僅在特殊條件下會產生較大振幅,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安全事故。
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3
模型的建立與求解
虎門大橋是懸索橋,屬於柔性結構,如果後續不再發生類似渦振的話,影響不大。沒有特別原因的話,理論上發生渦振的概率比較低。渦振的發生,不一定需要風特別大,低速風也有可能,主要是風速和橋梁結構的自振頻率剛好吻合。
虎門大橋懸索橋的設計圖紙如下圖所示:(詳細的設計圖紙見附錄)
圖5.虎門大橋懸索橋的設計圖紙
互動環節:請問虎門大橋的結構最接近於下面哪種橋梁結構?
圖6.常見的幾種橋梁結構
為了簡化問題,模小數首先對虎門大橋進行了粗略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圖如下圖所示:
圖7.虎門大橋進行了粗略的受力分析圖
維修橋梁時,橋面兩側放置擋牆(水馬)的現象並不常見,由於目前不知道現場的具體情況,為何要放置擋牆,不好判斷,可能是維修的時候,做臨時護欄用的。目前,虎門大橋橋面已基本恢復常態。為確保大橋交通安全萬無一失,虎門大橋管養單位已緊急開始對大橋進行全面檢查檢測,同時交通運輸部已組建專家工作組到現場指導,虎門大橋將繼續封閉雙向交通,有關單位正全力加快檢測,以爭取儘早開放交通。
然後,模小數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軟體,搭建了虎門大橋支撐鋼架的模型,如下圖所示:
圖8.虎門大橋支撐鋼架的模型
通過有限元分析FEM和數值迭代計算,模小數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軟體,繪製了虎門大橋底座的馮氏應力圖(軸側),如下圖所示:
圖9.虎門大橋底座的馮氏應力圖(軸側)
模小數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軟體,繪製了虎門大橋底座的馮氏應力圖(俯視),如下圖所示:
圖10.虎門大橋底座的馮氏應力圖(俯視)
虎門大橋大修辦公室副總工程師張鑫敏5日晚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大跨徑懸索橋,由於風的作用,會有顫振和渦振。簡單來說,顫振可能產生扭轉,對橋梁結構有破壞作用,而渦振對橋梁結構不會有影響,只會對行車舒適度有影響,其最明顯的特徵是,橋面上下振動。而渦振產生的原因是,風作用在橋面上,跟橋的自振頻率一致,產生共振,且是有限幅度的振動,一定範圍內的振動,在低風速的振動。風速的變化,如大小、方向等,渦振會慢慢消除。
對於為何後續還會發生抖動,張鑫敏表示,虎門大橋是大跨徑懸索橋,屬於柔性結構,抖動發生後,把橋面的水馬清理了,風速也減小了,渦振就小了很多,之所以仍有抖動,可能是慣性的原因,渦振會慢慢自動消除。
張鑫敏介紹說,虎門大橋顫振臨界風速為79m/s。經檢測,5日下午,橋面的風速為10-12m/s,約為5級風速;當晚,橋面風速大約9m/s。當前,工作人員正在對虎門大橋檢測,主要對風速、振幅、大橋結構物等進行檢測,同時也邀請了對業內權威專家開會研究,會對渦振的原因、大橋的抗風性等進行研究論證。
模小數通過有限元分析和仿真模擬,模擬得到了虎門大橋的應力情況三維分布圖,如下圖所示:
圖11.虎門大橋底座的總位移三維分布圖(cm)
圖12.虎門大橋底座的支架接觸面受力情況三維分布圖
圖13.虎門大橋底座的支架表面受力方向三維分布圖
圖14.虎門大橋底座的支架最大VonMises應力三維分布圖(MPa)
圖15.虎門大橋底座的支架VonMises應力三維分布圖(MPa)
圖16.虎門大橋底座的支架局部沿坐標軸方向應力三維分布圖(kN)
大跨徑懸索橋,由於風的作用,會有顫振和渦振。簡單來說,顫振可能產生扭轉,對橋梁結構有破壞作用,而渦振對橋梁結構不會有影響,只會對行車舒適度有影響,其最明顯的特徵是,橋面上下振動。而渦振產生的原因是,風作用在橋面上,跟橋的自振頻率一致,產生共振,且是有限幅度的振動,一定範圍內的振動,在低風速的振動。風速的變化,如大小、方向等,渦振會慢慢消除。
從上面的結果中模小數可以看出,由於虎門大橋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大風的影響,並進行了多項抗風性能測試,因此,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模擬結果的動態視頻如下所示:
4
結論
模小數通過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軟體,搭建了虎門大橋支撐鋼架的模型,模擬得到了虎門大橋的應力情況三維分布圖。大跨徑懸索橋在較低風速下存在渦振現象,振動幅度較小不易察覺,僅在特殊條件下會產生較大振幅,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會影響行車體驗感、舒適性,易誘發交通安全事故。
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觀測到的現象和有限元分析仿真模擬得到的結果進行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最後,祝願虎門大橋永遠堅固,永遠能夠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安全。
文末有彩蛋哦:附錄是虎門大橋的設計圖紙,也許看了虎門大橋的設計,你就知道為什麼虎門大橋如此安全了!
5
參考文獻
[1]錢稼茹,王際芝,邱法維,等.虎門大橋應變實時監測系統[C].//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木工程與高新技術.2002:159-163.
[2]鄭明珠,蘇善根,曾憲武.虎門大橋懸索橋設計[C].//中國公路學會.中國公路學會'2001學術交流論文集.2001:144-154.
[3]王迎軍,陳輝強.虎門大橋鋼橋面鋪裝防水體系的研究[C].//中國公路學會%廣東省公路學會.廣東省公路學會2007年公路養護技術交流會論文集.2007:202-207.
[4]過靜珺,李冬航,丁志剛,等.虎門大橋GPS位移監測系統[C].//中國公路學會.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2002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2002:453-465.
[5]楊學年,唐嘉衣.虎門大橋懸索橋施工的質量監控[C].//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程安全及耐久性.2000:224~227.
[6]章關永,朱樂東.虎門大橋主橋自振特性測定[C].//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1998:762~766.
[7]瞿國萬,謝遠光.虎門大橋懸索橋主纜施工測量[C].//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1998:785~789.
[8]劉陌生,王迎軍.虎門大橋懸索橋防腐塗裝工程簡介[C].//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1998:807~813.
[9]鄭明珠,林榮有.珠江虎門大橋的設計與施工[C].//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1998:217~224.
[10]王育清,賴錦紅.淺析虎門大橋鋼橋面瀝青鋪裝技術[C].//中國公路學會.中國公路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3:226-230.
[11]田碧峰.除溼防腐系統技術在虎門大橋中的應用[C].//中國公路學會.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一九九年橋梁學術論文集.1999:485~488.
[12]林榮有,劉陌生.虎門大橋懸索橋加勁鋼箱梁防腐工程簡介[C].//中國公路學會.中國公路學會98年橋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8:261~267.
[13]喻永平.頻譜分析在虎門大橋動態監測中的應用研究[C].//廣東省測繪學會%廣東省規劃協會.廣東省2010年度城市測量與測量工程學術經驗交流會論文集.2010:156-160.
[14]周廣華,喻永平,楊光.頻譜分析在虎門大橋安全監測中的應用研究[C].//全國測繪科技信息網中南分網.全國測繪科技信息網中南分網第二十二次學術信息交流會論文集.2008:145-148.
[15]張培芝,張超,黃雯華.虎門大橋施工中的減振試驗與微機應用技術[C].//華中理工大學.第一屆全國診斷工程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1998:518~524.
[16]郭志敏.虎門大橋主纜和吊索組裝件的力學性能[C].//中國力學學會.材料與結構之力學測試國際會議論文集.1998:179~182.
[17]陳獻南,吳光蓉.虎門大橋鋼橋面瀝青鋪裝層鋪築技術的研究[C].//中國公路學會.第三屆國際道路和機場路面技術大會論文集.1998:605~609.
[18]吳玉剛,吳明遠,代希華.13.虎門二橋工程總體設計[C].//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二十二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2016:87-99.
6
附錄
虎門大橋的設計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