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廣東兩大橋先後發生抖動,專家:以後出現渦振可能性會提高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以後我國橋梁出現渦振現象的可能性會提高,渦振不可能完全消除,就是大小的問題。」同濟大學橋梁與結構抗風研究室主任朱樂東昨天在接受央視新聞記者採訪時作出上述表態。

朱樂東解釋說,鋼結構的橋容易發生渦振,混凝土的橋不容易發生。早期我國橋梁大部分是混凝土的,所以沒有渦振。近幾年我國鋼結構的橋多了,尤其是大跨度的鋼結構橋,基數大了,以後出現渦振現象的可能性會提高。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廣東虎門大橋十天之內先後發生抖動事件,引發公眾對於橋梁安全問題的關注,即便分析認為渦振在安全範圍以內,其帶來的公眾憂慮和安全風險仍值得關注。

朱樂東認為,這次事件對橋梁的設計方法和內容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會使工程師對渦振問題更加重視,同時對橋梁的養護檢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振動主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而據虎門大橋有關負責人介紹,五一之前橋梁維修時,他們已經限制了大貨車和大客車的行駛,根據施工的規範,必須進行硬隔離,才放入了水馬,的確沒有想到產生渦振的問題。

對此,朱樂東建議,未來在制定橋梁維修養護方案時,儘量不去改變橋梁的外形,尤其是對大跨度橋梁的維修和養護。如不得不改變,則需事先諮詢風工程專家。

此前報導:

虎門大橋振動引熱議

虎門大橋5日下午2點左右發生明顯振動,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交通運輸部專家工作組6日抵達現場開展調查研討。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國內12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研判,最終明確: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

據悉,當時虎門大橋在修吊杆和主纜,橋梁兩邊放置了臨時擋牆(俗稱「水馬」)防止車撞。原來橋梁結構是非常流線型的,加了「水馬」後,把橋上通風的部分堵住了,形成了一堵牆,造成了渦振的現象。

專家工作組成員、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工、橋梁專家吳明遠吳明遠介紹,6日12時30分後,虎門大橋已基本恢復正常。專家組認為虎門大橋振動是渦振產生的,對橋梁結構不會產生大的影響。而且,這次振動時間不到20小時。他認為,橋梁安全性不會有問題,6日晚還會有專家對此繼續研判。

廣東海事局經報請上級部門核准,於5月7日16時30分開始,虎門大橋通航水域恢復通航。

虎門大橋鋼梁設計者:廣東、武漢兩座懸索橋相繼振動純屬偶然

值得注意的是,4月26日下午14時許,鸚鵡洲長江大橋雙向橋面出現可感知的上下波形晃動,管養單位武漢市城投集團公司立即通知橋梁設計單位和相關專家實地踏勘,分析異常震動產生的原因。目前專家研判認為,此次橋梁異常振動系特定風況引起,振幅在設計允許範圍內,橋梁結構運行正常,安全有保障。

不到10天,一連兩座懸索橋發生振動,這些振動是如何形成的?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紅星新聞記者專訪虎門大橋鋼梁的設計者之一,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鄭凱鋒。

鄭凱鋒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兩次振動純屬偶爾,沒有任何關聯。他稱鸚鵡洲長江大橋振動較輕,並表示兩者的區別在於,虎門大橋梁體是豎向彎曲振動,而鸚鵡洲長江大橋梁體是輕微扭轉。

據鄭凱鋒進一步分析,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梁體為開口截面組合梁,抗扭剛度較小,風致振動,出現的為輕微扭轉振動;而虎門懸索橋屬於閉口截面鋼箱梁,梁體扭轉剛度較大,發生扭轉振動的可能性小,同時梁很寬、橫向彎曲剛度大,也不可能發生橫向彎曲振動,但是其梁高小,豎向彎曲剛度較低,容易發生豎向彎曲振動,此次異常振動就是這種情況。

來源:綜合 央視新聞 澎湃新聞 紅星新聞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用數學物理科學揭秘虎門大橋的抖動渦振
    另據央視,虎門大橋大修辦公室副總工程師張鑫敏接受採訪時稱,抖動發生後,把橋面的水馬清理了,風速也減小了,渦振就小了很多,之所以仍有抖動,可能是慣性的原因,渦振會慢慢自動消除。
  • 專家分析虎門大橋渦振原因: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
    對於大橋何時恢復通車,5月9日上午,廣東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回復澎湃新聞,「還沒有最後確定。」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教授葛耀君是著名橋梁結構專家,也是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主席,他參與了此次虎門大橋抖動事件的研判工作。9日上午,葛耀君告訴澎湃新聞,繼5日晚專家組開會研究後,6日晚、7日上午,專家組又進行了開會研究,之後便沒有再組織開會研究。
  • 虎門大橋的「渦振」是什麼?為什麼會持續抖動?
    帶著以上疑問,扒拉著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決定加更一篇,來給大家捋一捋,虎門大橋究竟咋回事。  虎門大橋當然沒有塌,而且如果你有關注這事,現在應該至少get到了一個名詞——渦振。  是的,這次虎門大橋持續又明顯的抖動學名叫渦振。它指橋梁在平均風作用下,有繞流通過實腹梁橋斷面後交替脫落的渦旋引起的振動。
  • 80年前震塌塔科馬大橋,如今讓虎門大橋多次抖動
    5月5日下午至6日中午,長達20個小時的時間裡,廣東省虎門大橋多次發生抖動。雖然沒有達到搖搖欲墜的程度,但不合常理的抖動還是讓不少人擔驚受怕。虎門大橋位於珠江獅子洋之上,是一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虎門大橋於1992年動工建設,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車。
  • 虎門大橋激動得發抖?專家說:是橋梁渦振現象
    5月5日14時左右,廣東東莞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橋面抖動厲害,橋上的汽車也隨著搖擺,好像波浪一樣,看著畫面讓人心驚膽戰。虎門大橋目前在封閉中。有網友開玩笑說:5月6號全國高速開始收費,虎門大橋很激動,顫抖不止。
  • 讓虎門大橋持續抖動的渦振到底是什麼鬼?
    ,會塌嗎?虎門大橋當然沒有塌,而且如果你有關注這事,現在應該至少get到了一個名詞——渦振。是的,這次虎門大橋持續又明顯的抖動學名叫渦振。事實上,橋梁渦振可以說就是一種有限振幅的共振。虎門大橋辦公室副總工程師張鑫敏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渦振並非風大就能出現,5日發生第一次渦振時,虎門大橋上風力也只有5級左右;它是特定、穩定風速下,風吹過橋面時、與橋的自振頻率一致形成了的共振,才會出現的結果。
  • 我國多座知名懸索橋接連發生橋身「抖動」現象,究竟是何原因?專家...
    5月5日14時許,虎門大橋橋面發生起伏晃動,振幅較為明顯。經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不影響橋梁結構安全。6日凌晨,有媒體記者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近段時間,我國多座知名懸索橋接連發生橋身「抖動」現象,引起國內輿論廣泛關注。
  • 虎門大橋為何渦振?專家:水馬是誘因,大橋結構安全
    穿 透 力 才 是 影 響 力據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廣東虎門大橋公司5日發布通告稱,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
  • 東莞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形抖動,專家解釋抖動原因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學院教授方正表示,懸索橋在設計時會有一個抖動的安全範圍,「肉眼可見的上下起伏,也是正常的,只要在一定範圍內就不會影響行車安全」。全文542字,閱讀約需1分鐘新京報記者 孫釗 製作 徐明玥 編輯 陳哲 校對 李世輝5月5日,廣東東莞虎門大橋疑因風力影響發生抖動
  • 渦振到底是什麼?怎麼會讓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式振動?
    相信不少傳粉都刷到了「虎門大橋出現強烈振動」這則新聞,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據了解,橋梁主體結構未受損,原因是渦振造成的橋梁振動。
  • 李永樂老師揭秘:虎門大橋渦振與錢學森老師有什麼關係?照片曝光
    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小編的話: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登上熱搜,部分專家認為:「對虎門大橋進行維護時安裝了水馬,影響了風的運動,才讓大橋發生了渦振。」100年前,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的導師馮.卡門發現了流體通過阻流體時,會形成交替漩渦的現象,稱為「卡門渦街」,「卡門渦街」激發阻流體的振動,這就是渦振。渦振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人們利用渦振可以製造風弦琴、流速計,但是持續強烈的渦振也會影響建築物安全,例如1940年,美國「塔科馬大橋」經過4個月的渦振之後,大橋發生顫振並最終倒塌!
  • 虎門大橋渦振持續超20小時,拆除水馬後為何仍振動?專家回應熱點問題
    虎門大橋5日下午2點左右發生明顯振動,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交通運輸部專家工作組6日抵達現場開展調查研討。6日晚,專家工作組成員、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工、橋梁專家吳明遠和虎門大橋副總工程師張鑫敏接受採訪,對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 虎門大橋簡介建成時間哪一年 虎門大橋渦振是什麼意思
    建成20多年,曾獲多項創新大獎  異常晃動的虎門大橋怎麼了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  據了解,相關領域專家已趕赴現場。
  • 專家公布虎門大橋渦振原因:水馬是誘因
    據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5.5」虎門大橋振動事件,初步結果表明,虎門大橋箱梁主體結構在本次事件中未受到明顯影響。  虎門大橋強震動監測系統測點位置示意圖。廣東省地震局 供圖  5月5日下午,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當晚再次發生異常抖動。
  • 今天凌晨虎門大橋再次發生異常抖動!相關負責人回應,專家組赴現場...
    虎門大橋車流量大,常處於飽和狀態。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了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
  • 虎門大橋異常振動背後的原理:什麼是渦振和顫振?
    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的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橋梁專家稱:本次橋梁振動屬於「渦振」現象,渦振是渦激振動的簡稱。是由於流體經過障礙物後的渦流周期性脫落而引發的橋梁共振現象。
  • 虎門大橋為什麼會晃動?專家稱沒有安全風險,原因是橋面大量雜物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和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4月26日的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異常抖動時可能大家的關注度並不高,畢竟也不是特別嚴重,但5月5日虎門大橋的晃動就令人害怕了,筆者第一次看到虎門大橋那起伏波浪式的運動
  • 廣東虎門大橋抖動原因初步查明!網友找出一期《走近科學》……
    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據央視網消息,5月6日中午,從前方的直播畫面中可以看到,虎門大橋的抖動依然肉眼可見。
  • 虎門大橋昨晚再次發生振動,12專家連夜會診解釋成因
    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據初步了解,橋梁主體結構未受損,原因是渦振造成的橋梁振動。
  • 為什麼大橋會出現異常抖動?
    懸索橋的跨度可以很長,能夠跨過峽谷、大江、海峽,例如,橫跨300多米深峽谷的中國矮寨特大懸索橋;楊泗港長江大橋的主跨長度可達1.7公裡,這在世界懸索橋中位列第二,而在世界雙層懸索橋中位列第一。由於懸索橋的跨度長,這會帶來一些空氣動力學問題。當大風橫向吹過懸索橋,橋面有可能會出現波浪式的晃動,這會讓行經橋上的人感到非常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