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有一首詞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我也不止一次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那就是《賀新郎·別友》。
毛澤東總說,他對詩詞的興趣是「偏於豪放,不廢婉約」,而這首《賀新郎·別友》就是屬於他早年所寫的為數不多的婉約風格詩詞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然而,就是這麼一首大家都認為的詩詞中的精品,毛澤東對它卻並不是十分滿意。因此,在第一次向世人集中展示毛澤東詩詞的時候,這首《賀新郎·別友》並沒有收入其中。
但毛澤東個人對這首詩十分的珍視,一生中對其反覆修改,有跡可查的修改手稿就有三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最早的版本,全詞悲起悲收,更重兒女情長,可見他對妻子的深切情意
我們可以看見關於《賀新郎·別友》的最早的版本,是1937年,毛澤東將其抄錄在贈給丁玲的書中,全文如下: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慘然無緒。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曾不記,倚樓處?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我自精禽填恨海,願君為翠鳥巢珠樹。重感慨,淚如雨。
同年,著名的女記者史沫特萊訪問延安,與毛澤東交談的時候,毛澤東有時會低吟自己寫的詩,其中就包括這首「懷念他第一夫人的悼亡詩」,可見毛澤東對這首詞有多麼的重視,對他妻子的思念有多麼深。
我們著重看一下詩詞中標紅的字體,這是毛澤東在數次修改中所重點關注的詞句。
我們可以看到「慘然無緒」一句,與前一句「更那堪悽然相向」結合起來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那就是悽慘。
「曾不記,倚樓處」表達了毛澤東常常回憶起和妻子要開會的甜蜜過往,更加反襯出他對妻子的深切懷念和悲痛之情。
「我自精禽填恨海,願君為翠鳥巢珠樹」一句可以看出,此時毛澤東與妻子天人兩隔,他內心對妻子充滿了愧疚,但也無濟於事,唯有希望妻子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幸福美滿。
「重感慨,淚如雨」一句再次回應全文的感情主基調,表現出作者經常會想到犧牲的妻子,而且總是忍不住心中的悲痛,淚流滿面。
全詞起調悲涼,結尾悲戚,作者的感情始終在緬懷和痛苦中徘徊,無法自拔。這也是比較符合當時毛澤東感情狀況的。
毛澤東與楊開慧情投意合,婚姻生活甜蜜幸福。但因革命需要,他們不得不骨肉分離,最終楊開慧慘遭軍閥殺害。
如此,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感情無疑是在愛情、親情上更增添了敬重、愧疚和思念。所以這個時期毛澤東的這首《賀新郎·別友》更注重的是兒女情長,滲透出對妻子滿滿的思念與歉意,悲痛之情溢於言表。
第二個版本,情感趨於理性,毛澤東的政治屬性在覺醒
第二個版本是毛澤東的一份手書筆跡,刊登在1997年出版的《毛澤東詩詞手跡》中,全文為: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滿懷酸楚。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重感慨,淚如雨。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我自欲為江海客,再不為暱暱兒女語。山欲墮,雲橫翥。
我們著重看詩詞標紅的修改部分。
「滿懷酸楚」一句中悲憤的感情色彩明顯要比第一個版本中的「慘然無緒」弱得多,這樣一來全詞悲涼愁苦感情主基調就比之前版本淡化了。
這個版本的上闕用「重感慨,淚如雨」結尾,代替了之前版本的「曾不記,倚樓處」,也是將兒女之情隱匿了,這也更好的引出了該詞這個版本下闕中的「我自欲為江海客,再不為暱暱兒女語」。
這個版本的最後一句「山欲墮,雲橫翥」,個人感覺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但是這一句將全詞的意境和格調提升了一個檔次,一下扭轉了全詞酸楚的感情基調,有了一種高瞻遠矚、放眼未來的開闊感。
全詞雖然還是以悲戚為感情主基調,但是有了這幾句的改變,作者的情緒就趨於理性,從這首詞可以看出,此時的毛澤東思想正在發生轉變,他決心拋下兒女情長,向更高的思想境界進取,說明了毛澤東的政治屬性正在覺醒。
最終版本,情緒跌宕起伏,毛澤東的革命屬性和浪漫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賀新郎·別友》的最終版本,也就是我們現今所見的版本,最初發表在1978年的《人民日報》上,全詞內容如下: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象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這個版本中,用「苦情重訴」又把該詞起始的情感推向了悽苦,但作者的目的卻不是想把整詞感情基調重新拉回到「寒蟬悽切」的狀態,而是為後面情感的升華做鋪墊。
這個版本中上闋的末句「人有病,天知否」是在詞的上闕悽慘情感的鋪墊下,突然迸發出來的一聲吶喊,猶如平地驚雷乍響,振聾發聵。毛澤東向天責問,人間疾苦誰知道?
下闋中,「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象颱風掃寰宇」一句,比之上一個版本中的「我自欲為江海客,再不為暱暱兒女語」,表現出毛澤東對兒女之情的割捨更為堅決果斷,展現出了他義無反顧的革命精神和一心為民的高尚品格。
詞的最後一句「重比翼,和雲翥」表現出了毛澤東暢想革命勝利後,他和所愛的人能夠再次比翼雙飛,自由遨遊雲天外,表達了他無比樂觀的革命精神,以及唯美的浪漫主義情懷。
這個版本的《賀新郎·別友》,從情感上看,可謂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讓人讀來有盪氣迴腸之感。
同時,這首詞的意境和格調被巧妙地拔高了,不單只是反映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更給人以大氣磅礴之感,同時又充滿了浪漫的革命色彩,的確是精品中的精品。
對於這首詞,毛澤東仍不甚滿意,生前都沒有正式發表,但更讓我看到了毛澤東的偉大
這首《賀新郎·別友》是1923年,毛澤東與第一任妻子楊開慧分別時所寫。該詞伴隨著毛澤東一生,多次修改抄寫,並贈送給好友。
由此可見,毛澤東對這首詞是十分的重視和珍愛的。我們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毛澤東對他第一任妻子楊開慧的真情實感。
毛澤東「歷來不願意正式發表」他自己的詩詞,他自認為自己的詩詞「是舊體,怕謬種流傳,貽誤青年;再則詩味不多,沒有什麼特色。」
然而,1957年《詩刊》雜誌還是選錄刊登了18首毛澤東詩詞。
這是第一次集中向世人展示毛澤東的詩詞作品,但《賀新郎·別友》以及《虞美人·枕上》、《挽易昌陶》、《送縱宇一郎東行》等都不在其列。不僅如此,這四首詞在毛澤東有生之年都沒有公開發表過。
當然,當年《詩刊》發表的18首詞包括《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長徵》等等,無一不是大氣磅礴、高屋建瓴的奇作,相較之下《賀新郎·別友》在格調上的確要弱一些。
然而,我個人是十分喜愛這首《賀新郎·別友》,因為這首詞不僅讓我看到了一個情感豐富,對愛情充滿敬畏,對戀人滿懷柔情的毛澤東,更讓我看到了一個偉人思想升華的過程。
從這首詞三次修改的經歷來看,即使是在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支撐下,毛澤東的個人情感也是經歷了彷徨徘徊、痛苦自責、自我砥礪,堅定決心……這樣的崎嶇歷程。
從而我們可以想見,毛澤東如此堅決的革命意志,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千錘百鍊中磨練出來的。
毛澤東以及那些革命先輩們,能人所不能,他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捨棄自己的個人幸福和利益,私底下是忍受了多少的痛苦和悲憤,經歷了多少的磨難和自責。
即便痛苦不堪,毛澤東及革命先輩們卻依然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堅定的朝著為全中國人民的幸福而傾儘自己所有的道路上前行!
偉人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