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不願發表的一首詞,一生修改三次,展現了他思想的偉大升華

2020-11-29 獨到之言

毛澤東有一首詞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我也不止一次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那就是《賀新郎·別友》。

毛澤東總說,他對詩詞的興趣是「偏於豪放,不廢婉約」,而這首《賀新郎·別友》就是屬於他早年所寫的為數不多的婉約風格詩詞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毛澤東手書《賀新郎·別友》

然而,就是這麼一首大家都認為的詩詞中的精品,毛澤東對它卻並不是十分滿意。因此,在第一次向世人集中展示毛澤東詩詞的時候,這首《賀新郎·別友》並沒有收入其中。

但毛澤東個人對這首詩十分的珍視,一生中對其反覆修改,有跡可查的修改手稿就有三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最早的版本,全詞悲起悲收,更重兒女情長,可見他對妻子的深切情意

我們可以看見關於《賀新郎·別友》的最早的版本,是1937年,毛澤東將其抄錄在贈給丁玲的書中,全文如下: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慘然無緒。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曾不記,倚樓處?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我自精禽填恨海,願君為翠鳥巢珠樹。重感慨,淚如雨。

同年,著名的女記者史沫特萊訪問延安,與毛澤東交談的時候,毛澤東有時會低吟自己寫的詩,其中就包括這首「懷念他第一夫人的悼亡詩」,可見毛澤東對這首詞有多麼的重視,對他妻子的思念有多麼深。

毛澤東與楊開慧

我們著重看一下詩詞中標紅的字體,這是毛澤東在數次修改中所重點關注的詞句。

我們可以看到「慘然無緒」一句,與前一句「更那堪悽然相向」結合起來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那就是悽慘。

「曾不記,倚樓處」表達了毛澤東常常回憶起和妻子要開會的甜蜜過往,更加反襯出他對妻子的深切懷念和悲痛之情。

「我自精禽填恨海,願君為翠鳥巢珠樹」一句可以看出,此時毛澤東與妻子天人兩隔,他內心對妻子充滿了愧疚,但也無濟於事,唯有希望妻子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幸福美滿。

「重感慨,淚如雨」一句再次回應全文的感情主基調,表現出作者經常會想到犧牲的妻子,而且總是忍不住心中的悲痛,淚流滿面。

全詞起調悲涼,結尾悲戚,作者的感情始終在緬懷和痛苦中徘徊,無法自拔。這也是比較符合當時毛澤東感情狀況的。

毛澤東與楊開慧情投意合,婚姻生活甜蜜幸福。但因革命需要,他們不得不骨肉分離,最終楊開慧慘遭軍閥殺害。

如此,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感情無疑是在愛情、親情上更增添了敬重、愧疚和思念。所以這個時期毛澤東的這首《賀新郎·別友》更注重的是兒女情長,滲透出對妻子滿滿的思念與歉意,悲痛之情溢於言表。

楊開慧

第二個版本,情感趨於理性,毛澤東的政治屬性在覺醒

第二個版本是毛澤東的一份手書筆跡,刊登在1997年出版的《毛澤東詩詞手跡》中,全文為: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滿懷酸楚。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重感慨,淚如雨。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我自欲為江海客,再不為暱暱兒女語。山欲墮,雲橫翥。

毛澤東

我們著重看詩詞標紅的修改部分。

「滿懷酸楚」一句中悲憤的感情色彩明顯要比第一個版本中的「慘然無緒」弱得多,這樣一來全詞悲涼愁苦感情主基調就比之前版本淡化了。

這個版本的上闕用「重感慨,淚如雨」結尾,代替了之前版本的「曾不記,倚樓處」,也是將兒女之情隱匿了,這也更好的引出了該詞這個版本下闕中的「我自欲為江海客,再不為暱暱兒女語」。

這個版本的最後一句「山欲墮,雲橫翥」,個人感覺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但是這一句將全詞的意境和格調提升了一個檔次,一下扭轉了全詞酸楚的感情基調,有了一種高瞻遠矚、放眼未來的開闊感。

全詞雖然還是以悲戚為感情主基調,但是有了這幾句的改變,作者的情緒就趨於理性,從這首詞可以看出,此時的毛澤東思想正在發生轉變,他決心拋下兒女情長,向更高的思想境界進取,說明了毛澤東的政治屬性正在覺醒。

毛澤東

最終版本,情緒跌宕起伏,毛澤東的革命屬性和浪漫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賀新郎·別友》的最終版本,也就是我們現今所見的版本,最初發表在1978年的《人民日報》上,全詞內容如下: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象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毛澤東

這個版本中,用「苦情重訴」又把該詞起始的情感推向了悽苦,但作者的目的卻不是想把整詞感情基調重新拉回到「寒蟬悽切」的狀態,而是為後面情感的升華做鋪墊。

這個版本中上闋的末句「人有病,天知否」是在詞的上闕悽慘情感的鋪墊下,突然迸發出來的一聲吶喊,猶如平地驚雷乍響,振聾發聵。毛澤東向天責問,人間疾苦誰知道?

下闋中,「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象颱風掃寰宇」一句,比之上一個版本中的「我自欲為江海客,再不為暱暱兒女語」,表現出毛澤東對兒女之情的割捨更為堅決果斷,展現出了他義無反顧的革命精神和一心為民的高尚品格。

詞的最後一句「重比翼,和雲翥」表現出了毛澤東暢想革命勝利後,他和所愛的人能夠再次比翼雙飛,自由遨遊雲天外,表達了他無比樂觀的革命精神,以及唯美的浪漫主義情懷。

這個版本的《賀新郎·別友》,從情感上看,可謂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讓人讀來有盪氣迴腸之感。

同時,這首詞的意境和格調被巧妙地拔高了,不單只是反映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更給人以大氣磅礴之感,同時又充滿了浪漫的革命色彩,的確是精品中的精品。

毛澤東

對於這首詞,毛澤東仍不甚滿意,生前都沒有正式發表,但更讓我看到了毛澤東的偉大

這首《賀新郎·別友》是1923年,毛澤東與第一任妻子楊開慧分別時所寫。該詞伴隨著毛澤東一生,多次修改抄寫,並贈送給好友。

由此可見,毛澤東對這首詞是十分的重視和珍愛的。我們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毛澤東對他第一任妻子楊開慧的真情實感。

毛澤東「歷來不願意正式發表」他自己的詩詞,他自認為自己的詩詞「是舊體,怕謬種流傳,貽誤青年;再則詩味不多,沒有什麼特色。」

然而,1957年《詩刊》雜誌還是選錄刊登了18首毛澤東詩詞。

《詩刊》創刊號

這是第一次集中向世人展示毛澤東的詩詞作品,但《賀新郎·別友》以及《虞美人·枕上》、《挽易昌陶》、《送縱宇一郎東行》等都不在其列。不僅如此,這四首詞在毛澤東有生之年都沒有公開發表過。

當然,當年《詩刊》發表的18首詞包括《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長徵》等等,無一不是大氣磅礴、高屋建瓴的奇作,相較之下《賀新郎·別友》在格調上的確要弱一些。

然而,我個人是十分喜愛這首《賀新郎·別友》,因為這首詞不僅讓我看到了一個情感豐富,對愛情充滿敬畏,對戀人滿懷柔情的毛澤東,更讓我看到了一個偉人思想升華的過程。

從這首詞三次修改的經歷來看,即使是在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支撐下,毛澤東的個人情感也是經歷了彷徨徘徊、痛苦自責、自我砥礪,堅定決心……這樣的崎嶇歷程。

從而我們可以想見,毛澤東如此堅決的革命意志,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千錘百鍊中磨練出來的。

毛澤東以及那些革命先輩們,能人所不能,他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捨棄自己的個人幸福和利益,私底下是忍受了多少的痛苦和悲憤,經歷了多少的磨難和自責。

即便痛苦不堪,毛澤東及革命先輩們卻依然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堅定的朝著為全中國人民的幸福而傾儘自己所有的道路上前行!

偉人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緬懷!

毛澤東

相關焦點

  • 毛澤東對愚公移山精神的闡釋與升華
    在紀念毛澤東主席《愚公移山》發表75周年之際,撫今追昔,更加體悟到毛澤東主席對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期許和蘊意,更加體悟到愚公移山精神的雋永價值。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講述的是古代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懲於大山阻擋出入之迂,篳路藍縷,劈山開路,子孫相繼、久久功成的故事。列子把「愚」與「公」組合在一起,反映了他本人「愚公不愚」的價值取向和對愚公式人物的讚譽。
  • 宋代詩僧兩次入獄,寫下一首離別之詞,詩人的情感在詞中得到升華
    文/柿子 宋代詩僧兩次入獄,寫下一首離別之詞,詩人的情感在詞中得到升華詩詞的起源已經不可考究,但是在宋朝的時候,是詩詞發展的高峰時期,在這個時代中,可以說是湧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詩人,這個時期的詩歌佔據了一半詩歌領域
  • 毛澤東三讀《魯迅全集》 稱他是現代中國的聖人
    《論魯迅》引用了魯迅的三篇文章,其中,《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是早期的作品;《答託洛斯基派的信》是1936年7月才發表的;還有魯迅1934年11月17日寫給蕭軍的一封「痛斥變節者」的信,發表於1936年11月15日在上海出版的《作家》月刊,當時還沒有收進魯迅的集子,毛澤東也引用了。
  • 《指點江山》:毛澤東詩詞蘊藏民族擔當和中國夢
    毛澤東詩詞藝術地記錄了他一生的光輝足跡,生動地展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歷史畫卷,是一部中國人民的理想史、奮鬥史、創造史和建設史。他,就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和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毛澤東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光輝的一生,偉大的一生!是英雄的人民造就了他!是華夏大地造就了他! 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傑出的思想家、天才的軍事家,也是獨樹一幟、自成一體的書法家,更是一位才華橫溢、瀟灑浪漫的詩人!
  • 鮮為人知的話題:藏在毛澤東書信裡的「詩情」
    詩人毛澤東,一生寫過許多詩詞,他的詩詞,大氣而沉穩,雄渾而豪邁,又樸素而真實,細膩而婉轉。  一位外國友人曾這樣評價一代偉人毛澤東:「一個詩人贏得了一個新中國。」  有意思的是,從毛澤東書信的「詩情」當中,不僅能真實地讀到兼偉人與詩人於一身的毛澤東之偉大,而且還能真實地讀到偉人毛澤東私人交往過程中的真實思想和情感。  「詩情」之一,「贈詩」  1957年5月11日,毛澤東在致李淑一的信中寫到,「已指出『巫峽』,讀者已知所指何處,似不必再出現『三峽』字面。大作讀畢,感慨系之。開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寫了罷。
  • 閎中肆外 國爾忘家——毛澤東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編者的話:■毛澤東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而且是傑出的詩人。他一生共創作了100多首詩詞,詩詞中所呈現出的豪氣、正氣、大氣等,氣韻生動,獨具藝術魅力。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欣賞毛澤東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家國情懷。
  • 盤點毛澤東生命裡不尋常的「9月9日」
    1943年9月9日至10日,中央政治局連續三次舉行會議,批判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在會上作了長篇發言。這三次會議對於確立毛澤東在中共的領袖地位和毛澤東路線在中央的主導地位起了重要作用。此後直至1962年七千人大會,毛澤東的領袖地位再未受到任何嚴重挑戰。
  • 毛澤東最「狂」的詞,蔣介石讀罷嚇出冷汗,究竟是否「言過其實」
    如果說毛澤東是一個天生的「詩人」,我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在毛澤東一生創作的詩詞當中,有一首詞被譽為是毛詩創作的巔峰之作,影響力更是舉世公認,蔣介石的「推波助瀾」幾乎使得毛澤東的詩詞一躍而聞名全國,甚至在社會上激起巨大的波瀾,這首詞就是《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 詩人毛澤東的山水情懷
    詩人毛澤東一生之中既樂山又樂水,既是仁者,又是智者,具有強烈而深沉的山水情懷。 毛澤東是一位樂山的「仁者」。他出生於山區,從小就熟悉山,迷戀山,讚美山,山幾乎濃縮了毛澤東一生的足跡。山的深沉,山的堅韌,山的博大,與他的詩詞渾然一體。 毛澤東以「山」記史,以「山」言志,以「山」造境,他把山寫得瑰偉雄奇,儀態萬千,意境寥廓,神情飛揚。「驚回首,離天三尺三」「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山是他傲視萬物、戰天鬥地的徵服對象。「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山是他重整河山、造福桑梓的改造對象。「刺破青天鍔未殘。
  • 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汪建新認為,中國精神是毛澤東詩詞中的精髓,就像一根紅線貫穿其中。毛澤東詩詞字裡行間所洋溢的中國精神扣人心弦、催人奮進。「綜觀毛澤東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深深熱愛的祖國和人民。支撐他的最強大的精神力量,當屬蓄積於胸中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 汪建新說,毛澤東詩詞繼承了中國歷史上愛國主義文學作品的優秀傳統,又賦予具有時代意味的精神內涵。
  • 毛澤東反對別人為他做壽 12月26日常祝別人生日
    4月初,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何凱豐制定了一個「三宣傳」計劃,即宣傳領袖毛澤東,宣傳毛澤東的思想,宣傳毛澤東的體系。這一年,精力與智慧正如日中天的毛澤東迎來50大壽,黨內一些同志醞釀為他祝壽。何凱豐提出要借毛澤東50壽辰之際,來宣傳毛澤東的思想。4月22日,毛澤東覆信何凱豐,明確指出:「生日決定不做。做生的太多了,會生出不良影響。目前是內外困難的時候,時機也不好。
  • 張全景:毛澤東是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歷史巨人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理論家,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都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但就其思想理論內容的豐富和全面、理論體系的科學完整來說,無一人能與毛澤東相比。特別是他的思想代表了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並且躬行實踐,取得了勝利,這就更無一人可以企及。毛澤東思想不僅惠及當代,而且惠及後人;不僅惠及中國,而且惠及世界。
  • 理論學習丨開啟馬列主義統一戰線思想中國化的偉大實踐
    開啟馬列主義統一戰線思想中國化的偉大實踐——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在湖南起源的歷史脈絡和現實啟示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課題組作為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的起源地和最早實踐地,湖南在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過程中具有特殊地位。
  • 毛澤東在世界軍事史上的地位
    多年來一直從事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工作。參加編輯《毛澤東軍事文選》、《毛澤東軍事文集》等書,是宋時輪《毛澤東軍事思想初探》、《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及其發展》的撰稿人之一。著有《毛澤東軍事思想十一講》,發表論文、文章50餘篇。訪問人:我們曾聽到這樣一件事情,前幾年某部隊對戰士進行問卷調查,其中一項,當回答最崇拜的軍事家是誰時,結果不少戰士說,崇拜巴頓。
  • 學者談毛澤東:英雄氣質最鮮明 一生保持平民本色
    作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和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毛澤東的天資特別是他經過長期革命實踐的磨練,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同時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氣質,對指導中國革命的勝利起到了特殊作用,也影響和感染了幾代中國人。  對毛澤東的氣質可以作如下的探討:  一、英雄氣質。
  • 夏遠生:毛澤東的中國性格之實踐特色
    特別是他於1925年12月發表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從理論上對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和敵人作了分析。1925年到1927年,毛澤東全力以赴組織領導了湖南為中心的農村大革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為國民黨叛變革命後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繼續發展創造了社會基礎、群眾基礎、思想基礎和幹部基礎。 ----領導挽救中國革命的三次大轉兵,開闢了革命勝利的道路。
  • 毛澤東與紅中社
    關鍵詞:毛澤東;紅中社;根據地毛澤東曾被譽為新華社的「首席記者」,他一生為新華社撰寫、修改了大量的評論和消息,在駁斥敵人陰謀、剖析國內外時局發展趨勢、指揮作戰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體現了高超的宣傳藝術和策略。他對新華社事業的關心和支持,最早可追溯至其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簡稱紅中社)時期。
  • 霍金:一生最佩服這三個中國人,其中一個是全世界的偶像!
    霍金:一生最佩服這三個中國人,其中一個是全世界的偶像!2018年3月14日,對於全世界人民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偉大的科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去世,因為長期的病症,霍金的科學研究比旁人更加艱難,不過,他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一直堅持在科學領域之眾拓展創新,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觀點,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被盧伽雷氏症禁錮在輪椅上20年之久的情況下做出的,這是真正的空前絕後。
  • 二、向毛澤東學世界眼光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一首《念奴嬌?崑崙》,具有窮盡八荒、涵蓋環宇之氣魄,把中國願與世界各國交往、中華民族願與世界人民共享大自然和人類文明智慧成果的思想抒發得淋漓盡致,毛澤東的世界眼光在詩中展露無遺。
  • 龔育之:三次巨變和鄧小平理論的歷史由來
    十五大報告對20世紀中國歷史作了一個概括:「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從黨中央重要文獻來看,這是一個新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