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是毛澤東的生日。作為黨的領袖,毛澤東生前曾明確要求,不要做壽。偶爾有幾次,身邊的工作人員出於真情,為毛澤東慶祝生日,也只不過是在原來的夥食標準上加一兩個菜而已。黨內外同志提出為毛澤東祝壽,都被他謝絕了。毛澤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全黨樹立了榜樣。
葉子龍等人將公曆與農曆對照,核定毛澤東的生日為12月26日毛澤東的生日,據《韶山四修族譜》卷十五記載:「清光緒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辰時生。」即農曆十一月十九日生。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葉子龍等人,從曆書上查對,將公曆和農曆對照,核定毛澤東的生日為12月26日。毛澤東曾風趣地說:「哦,我的那碗麵條,此後不在陰曆十一月十九日吃,改在陽曆12月26日吃!」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逐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核心地位。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對書記處會議所討論的問題,有最後決定權。4月初,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何凱豐制定了一個「三宣傳」計劃,即宣傳領袖毛澤東,宣傳毛澤東的思想,宣傳毛澤東的體系。這一年,精力與智慧正如日中天的毛澤東迎來50大壽,黨內一些同志醞釀為他祝壽。何凱豐提出要借毛澤東50壽辰之際,來宣傳毛澤東的思想。4月22日,毛澤東覆信何凱豐,明確指出:「生日決定不做。做生的太多了,會生出不良影響。目前是內外困難的時候,時機也不好。我的思想(馬列)自覺沒有成熟,還是學習時候,不是鼓吹時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斷去鼓吹(例如整風文件中的幾件),不宜當作體系去鼓吹,因我的體系還沒有成熟。」
當時擔任中央書記處三人成員之一的任弼時,也曾鄭重地向蕭三囑咐:「寫一本毛澤東傳,以慶祝他的50大壽。」負責中央宣傳部工作的胡喬木也極力幫助蕭三集中精力寫好毛澤東傳記,免除了他的一些工作,希望蕭三在毛澤東50壽辰到來之際完成。但是毛澤東反對為他祝壽,更反對為他立傳,他主張活著的人都不寫傳,因而蕭三寫的《毛澤東的初期革命活動》,拖到1944年7月1日和2日才在《解放日報》副刊上發表。在毛澤東的堅持下,黨中央和邊區各界都沒有給毛澤東祝壽。
不過,黨內的同志還時常惦記著毛澤東的生日。1945年冬,葉子龍因病住進延安中央醫院。這時,毛澤東剛參加重慶談判回來不久,因身體不適也在醫院休養。賀龍、張聞天、王觀瀾等也住在這裡。一天,張聞天找到葉子龍,說:毛主席的生日快到了,是不是要給他寫一封祝壽信?後來,葉子龍跟毛澤東講起這件事,毛澤東說:「有時間寫什麼不好,寫這個沒啥子用嘛!」
1949年春夏之際,中國革命形勢已發展到一個歷史大轉折的關頭,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執政的考驗。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向全黨發出警告:「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規定和措施,約束中央,也約束他本人。1953年8月,在全國財經工作會議上,毛澤東又一次強調了這些規定;「一曰不做壽,做壽不會使人長壽,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二曰不送禮,至少黨內不要送。三曰少敬酒,一定場合可以。四曰少拍掌,不要禁止,出於群眾熱情,也不潑冷水。五曰不以人名做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平列。這是學生和先生的關係,應當如此。遵守這些規定,就是謙虛態度。」可見,毛澤東是把為自己做壽一事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聯繫在一起的。
1967年12月13日,湖南省革委會籌備小組就慶祝毛澤東塑像落成、韶山鐵路通車問題向中央文革小組並周恩來請示報告。報告中說:經過一年的努力奮鬥,在韶山建造毛主席塑像和修建通往韶山的鐵路這兩項工程即將竣工,廣大群眾要求在今年12月26日即毛主席74壽辰這天舉行隆重的通車典禮。方案中提出:請中央領導題字,並就大會的名稱提出兩種意見:大會名稱為毛澤東塑像落成暨韶山鐵路通車典禮大會;大會名稱為慶祝偉大領袖毛主席74壽辰大會。並建議用第一種意見。12月17日,毛澤東在報告上批示:「黨中央很早就禁止祝壽,應通知全國重申此種禁令」,「湖南的集會應另擇日期」,「我們不要題字」,「會議名稱,可同意湖南建議,用第一方案」。21日,中共中央轉發了毛澤東的批語和湖南省革委會籌備小組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