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紅中社

2021-01-08 中國軍網

提 要:紅中社,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最早通過無線電臺對外播發新聞的通訊社。它的誕生與紅軍無線電事業的最初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毛澤東作為當時紅一方面軍的最高領導人,對紅軍無線電事業的創立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關注。在他的領導、幫助和關懷下,紅中社才得以創建與發展。

關鍵詞:毛澤東;紅中社;根據地

毛澤東曾被譽為新華社的「首席記者」,他一生為新華社撰寫、修改了大量的評論和消息,在駁斥敵人陰謀、剖析國內外時局發展趨勢、指揮作戰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體現了高超的宣傳藝術和策略。他對新華社事業的關心和支持,最早可追溯至其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簡稱紅中社)時期。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江西瑞金舉行,選舉產生了同國民黨政權性質根本不同的工農民主專政的新型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11月7日,在大會開幕的當天,一個呼號為CSR的通訊社,開始通過無線電臺,向全世界播發來自蘇維埃中國紅色政權的新聞。這個通訊社,就是人們常說的紅中社,1937年初在延安更名為新華社。CSR,是中華蘇維埃無線電臺的英文縮寫,這個呼號一直被新華社沿用20多年,直到1956年改用漢字模寫廣播為止。紅中社與之後不久創刊的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是一個組織機構,同時承擔播發新聞和編輯出版報紙、參考刊物等職責。

紅中社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最早通過無線電臺對外播發新聞的通訊社。它的誕生與紅軍無線電事業的最初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毛澤東作為紅一方面軍的最高領導人,對紅軍無線電事業的創立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關注。

1930年12月30日,紅軍在第一次反「圍剿」鬥爭的龍崗戰役中殲滅了國民黨張輝瓚部。幾天後,剛剛從國民黨部隊加入紅軍的原電臺人員王諍、劉寅等,受到了毛澤東、朱德等紅軍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劉寅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回憶了這次見面的情景:「1931年1月3日下午,我們在一個祠堂裡見到了毛總政委和朱總司令。這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家祠,除了門衛之外,一點也看不出這就是紅軍的總司令部。我們進到祠堂裡面時,毛總政委、朱總司令、朱雲卿參謀長和其他同志正在一張擺著地圖的方桌周圍談問題。他們看過介紹信之後,都含笑向我們表示歡迎。毛澤東同志和藹而熱情地說:『好,歡迎你們,歡迎你們當紅軍。』在簡單地詢問了一下我們的經歷後,又接著說,『無線電還是個新技術,你們學了這一門很有用,也很難得。現在你們參加了紅軍,就要把你們這些技術用來為工人、農民服務。希望你們好好地為紅軍建立無線電通信努力工作。』」

毛澤東、朱德當時如此重視這批無線電技術人員,正是考慮到在紅軍部隊中創建無線電通信事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也是在此次龍崗戰役中,紅軍繳獲了第一部無線電臺,但由於紅軍戰士不懂它的用途,而把這部電臺的發報機部分砸壞了,只剩下收報機部分還可以用,從一部電臺變成了「半部」電臺。這件事情反映到毛澤東那裡,他覺得非常可惜,當即指示:各部隊打掃戰場時必須十分重視裝備和器材,對於不懂的東西不得自行拆毀,必須妥送總部。

不久,在追殲國民黨譚道源部的戰鬥中,紅軍又繳獲了一部15瓦的電臺和部分無線電器材。通過這兩次繳獲所得和技術人員的努力,紅軍有了「一部半電臺」的器材裝備,即一部發報機、兩部收訊機和兩套電源。雖然還不能建立起無線電通信,但可以抄收電訊供紅軍領導同志參考。毛澤東曾高興地對王諍說:「你們送來的材料太好了,讓我們開了眼界,這是沒有報紙的報紙啊!」

1931年5月,紅軍在第二次反「圍剿」戰鬥中繳獲了國民黨軍第二十八師師長公秉藩的指揮電臺,功率為100瓦。通過這部電臺,中央蘇區與上海黨中央建立了無線電聯繫。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期間,紅中社成立並開始對外播發新聞,當時使用的也正是這部電臺。

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後,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紅色中華社首任主筆由中央執行委員會內務人民委員周以慄兼任。他與毛澤東相識很早,曾協助毛澤東創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紅中社初創時期負責日常編輯工作的王觀瀾曾回憶:「毛澤東同志從開始就很關心紅色中華社的工作,他很信任周以慄同志,通過周以慄來領導報社工作。」當時紅軍電臺抄收到的中外通訊社新聞電訊每天一大卷都送到紅中社來,編印成「參考消息」供有關部門和領導參閱。毛澤東十分關心國內外時局發展情況,他常到紅中社查看新收到的無線電電訊稿,並指導工作。曾任紅中社編輯的李伯釗回憶,毛澤東對紅中社工作常親自過問,他每天都到編輯部來看消息,對工作要求很嚴格。「一天清晨,我打掃完《紅色中華》編輯室,毛主席身著灰布棉軍大衣,滿面笑容地走了進來,向我要國民黨統治區的明碼電報看。」

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多次刊登以毛澤東等名義發表的聲明、宣言、通電等。由毛澤東起草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對日作戰宣言》,刊於1932年4月21日出版的《紅色中華》報,發表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紅色中華》報也曾刊載過毛澤東撰寫的一些署名文章,如1933年7月29日刊登的《新的形勢與新的任務》等。此外,《紅色中華》還曾先後於1934年4月28日、1934年8月1日和1935年11月25日刊載過毛澤東就關乎時局發展的重要事件對紅中社記者發表的談話。這是毛澤東利用黨報和通訊社發表談話的較早史料,對於進一步研究毛澤東新聞思想和實踐具有相當珍貴的價值。

1934年4月17日,日本外務省情報部部長天羽英二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談話,拒絕國際社會對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的譴責,公開宣布中國為日本的勢力範圍,反對各國對中國的援助。這一聲明發表後,立即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反應。4月28日,《紅色中華》以約半個版的篇幅刊登了紅色中華社記者採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就此事發表的談話,標題為《毛澤東同志論日本帝國主義的陰謀》。毛澤東在這篇談話中分別剖析了日本發表聲明書的企圖和用心,揭露了國際帝國主義列強、國民黨發言人對日本聲明書的回應及其本質,並清楚表明了蘇維埃中央政府對於此事件的態度,指出「蘇維埃中央政府代表全國人民與工農紅軍,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獨佔中國的企圖。」毛澤東的這篇談話還曾經通過無線電臺對外播發,並在海外刊載。據查,1935年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蘇維埃中國》第二集上,曾以《毛澤東同志關於日本聲明書的談話》為題刊載了此稿,其中有一處缺少兩句,編者在括號中插注說:「此地缺少兩句,因無線電播音不清。」文末註明來源為「紅中社」。

1934年7月,蘇維埃中央政府與革命軍事委員會派遣了一支抗日先遣隊,準備經東部各省北上抗日。8月1日,《紅色中華》以大半個版的篇幅刊登了題為《毛澤東同志談目前時局與紅軍抗日先遣隊》的文章。這是毛澤東7月31日接受紅色中華社記者訪問時發表的談話。這篇談話揭露了國民黨不顧民族危亡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大舉進攻蘇區,阻撓紅軍北上抗日的事實,表達了紅軍將士徹底粉碎國民黨「圍剿」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1935年11月25日,紅中社在陝北瓦窯堡恢復因長徵而中斷的新聞文字廣播,《紅色中華》亦於同日復刊。在《紅色中華》復刊號第二版上用整整一個版的篇幅刊登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對紅中社記者發表的談話,題為《毛澤東同志斥蔣介石荒唐無恥的賣國辯》。毛澤東的這篇談話主要內容,是駁斥蔣介石在1935年11月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的關於對外方針的演說,分別從「蔣介石全力為日本帝國主義辯護」「蔣介石以為亡國滅種是中國人民自己不好」「蔣介石要全中國人民做日本帝國主義的恭順奴隸」與「蔣介石要賣國到底」4個方面揭露蔣介石是在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政策做辯護。

《紅色中華》上刊載的這3篇毛澤東對紅中社記者的談話,主要是以抗日反蔣為主題的,體現了毛澤東這一時期的基本戰略思想。這3篇文章已先後被選入《毛澤東軍事文集》和《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等書。

據目前掌握的史料,毛澤東對紅中社記者發表的關於時局的談話還不僅止於以上講到的3篇。1936年1月29日在法國巴黎出版的中文報紙《救國時報》上,曾刊登《中國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和人民外交委員會委員長王稼穡最近談話》,編者按語中指明是經由廣播無線電發表的與紅色中華社記者談話。另據《毛澤東年譜》記載,1936年6月8日,毛澤東對紅中社記者發表了關於西南「兩廣」事變的談話。但後面這兩篇談話都未見刊於《紅色中華》。

毛澤東對紅中社工作的關心還體現在其他一些具體的方面。據史料記載,1936年底至1937年1月中旬,《紅色中華》報曾經使用毛澤東題寫的報頭。另據廖承志、向仲華等同志的回憶,紅中社在陝北和改名新華社後的一段時間,毛澤東經常在夜裡過來查看新收到的國內外消息。

(作者系新華社新聞研究所新聞理論與新聞史研究室副主任)

相關焦點

  • 書海掣鯨毛澤東
    毛澤東愛讀書,讀了很多書,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讀了陳晉主編的 《毛澤東讀書筆記精講》,還是有振聾發聵、醍醐灌頂之感。一個忙於各種事務的黨的最高領導人,讀書多到如此地步,沒有想到。 《精講》 附錄列出毛澤東一生閱讀和推薦閱讀的 31 個書目,就佔用了 94頁篇幅 (而這當然不是他一生閱讀的全部),琳琅滿目、浩瀚汪洋,令人愕然肅然。
  • 毛澤東與槍的故事
    代表之一的龍超清參加此會後便在毛澤東和袁文才之間奔走傳遞雙方的想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繫溝通,袁文才終於同意在大蒼村林風和家裡與毛澤東會面。 10月6日,毛澤東一行七人來到大蒼村赴約。尚未完全放下戒備的袁文才備下了一席鴻門宴等待毛澤東到來,還預先在林家祠堂裡埋伏了20多個荷槍實彈的士兵。毛澤東深知此行兇險萬分,但為了部隊能夠在井岡山地區站住腳,明知有危險也要淡定赴會。
  • 毛澤東與「四星望月」
    毛澤東與中共興國縣負責人陳奇涵、胡燦等湊錢請毛澤東打牙祭,吃興國縣的蒸籠粉魚。  蒸籠粉魚是興國縣的客家家常菜,用竹編圓籠盛魚,包含「合家團圓、吉慶有餘」的寓意。做法簡單:先將鮮魚肉切成薄片,拌好油鹽料酒,芋片先入鍋蒸熟,再鋪上魚片,澆上一層生薑、辣椒、芝麻混成的糊汁,蓋好蒸透,和竹籠一起上桌。籠蓋一揭,熱氣騰騰,香、辣、鮮味撲鼻而來,令人口舌生津,食慾大開。
  • 詩人毛澤東的山水情懷
    詩人毛澤東一生之中既樂山又樂水,既是仁者,又是智者,具有強烈而深沉的山水情懷。 毛澤東是一位樂山的「仁者」。他出生於山區,從小就熟悉山,迷戀山,讚美山,山幾乎濃縮了毛澤東一生的足跡。 在毛澤東筆下,山巍峨,景遼闊,意深遠。毛澤東每一次登臨大山都有一段燦爛輝煌的歷史,都有一個曲折動人的故事。他寫下的每一行與山有關的詩句都是特定時代的藝術表現,都生動地表達了毛澤東與山的情與緣。毛澤東登山無數,但他對井岡山情有獨鍾。他有三首詩以「井岡山」為題,分別是《西江月·井岡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井岡山》。
  • 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與元九書》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詞之美,美在深情。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一句,迷倒了無數人,也難住了無數人。毛澤東一生讀詩、解詩、論詩、賦詩,箇中必有一個「情」字,深邃、豐富、厚重。毛澤東詩詞究竟抒發了一些怎樣的感情?
  • 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毛澤東詩詞涉及風、雲、雨、雪等意象的句子也不勝枚舉,這些意象既是自然物象的表現,又是時代風雲的象徵,體現了毛澤東對人生的細緻體悟,對時勢的敏銳洞察,對社會的深刻把握,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這些詩句或直抒胸臆,或深沉含蓄,或讚賞有加,或極力貶抑,生動形象地抒發了毛澤東的政治理念、奮鬥精神和英雄情懷。
  • 毛澤東的24個驚人預言
    而早在80多年前,毛澤東就開始憑藉自己超凡的洞察力,淵博的知識,縝密的分析判斷,準確預言中外歷史上的大事。學習、借鑑毛澤東的預言能力、預測方法、決策藝術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正確的領導,對未來應有科學的預見。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結論中說過:"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麼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
  • 毛澤東關於五四運動的論述
    原標題:毛澤東關於五四運動的論述   毛澤東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五四運動是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重溫毛澤東對五四運動的有關論述,對於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對於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很有意義。   毛澤東不僅是五四運動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我們黨早期的五四運動研究者。說參與,五四運動時期,毛澤東既到京直接參加五四運動,也是湖南五四運動的領導者。
  • 程美東: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
    1918年8月,毛澤東來到了北京,不久就職於北大圖書館。從此,毛澤東就與北大結下了歷史性的淵源關係。從北大走出來的毛澤東,已然成為一位胸有利器、眼界寬闊的有為之士,從這個意義上說,北大成就了毛澤東。  毛澤東在北大的經歷中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他在北大接觸、了解並最終信仰了馬克思主義!
  • 正確認識長徵與毛澤東的關係
    有人說,走的前一天晚上,周恩來和毛澤東長談一夜,毛澤東終於同意跟隨中央長徵,為中國共產黨立一大功,如果毛澤東留下,則生命安全難以保證。    正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在微信上又看見這樣說法的文章:「沒有周恩來,也許就沒有後來的毛澤東。
  • 毛澤東與中國農民問題
    土改過程中,毛澤東同志還召集我們各縣委書記開會,檢查工作,交流情況,總結經驗。    1928年12月,毛澤東同志總結了井岡山土地鬥爭經驗,主持制定了《井岡山土地法》,內容基本上如同上述。後來,毛澤東同志講:「這個土地法有幾個錯誤:(一)沒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沒收地主土地;(二)土地所有權屬政府而不是屬農民,農民只有使用權;(三)禁止土地買賣」。
  • 毛澤東在世界軍事史上的地位
    多年來一直從事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工作。參加編輯《毛澤東軍事文選》、《毛澤東軍事文集》等書,是宋時輪《毛澤東軍事思想初探》、《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及其發展》的撰稿人之一。著有《毛澤東軍事思想十一講》,發表論文、文章50餘篇。訪問人:我們曾聽到這樣一件事情,前幾年某部隊對戰士進行問卷調查,其中一項,當回答最崇拜的軍事家是誰時,結果不少戰士說,崇拜巴頓。
  • 毛澤東與麻雀的故事
    1955年,毛澤東收到農民的反映,說是麻雀禍害莊稼,於是指示:麻雀是害鳥,能不能消滅它們?農業部副部長劉瑞龍找到中科院前任動物所副所長錢燕文。錢回答,我們對麻雀的食性還沒有系統研究過,不敢肯定是否應當消滅麻雀。   但就在幾天後,毛澤東同14位省委書記商寫了農業40條,即《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其第27條規定:除四害。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
  • 毛澤東在「大躍進」中的真實心態
    梳理這一過程,對全面理解「大躍進」時期毛澤東的思想脈絡及其演變不無裨益。圖為1961年拍攝的毛澤東在廬山含鄱口的坐像。1958年3月由毛澤東主持召開的成都會議,是繼南寧會議後進一步在思想上為「大躍進」發動開路的重要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多次講話,號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要敢想、敢說、敢幹。但與此同時,他對浮誇、虛報和高指標等,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警覺。如,關於究竟多長時間完成十年農業計劃問題,毛澤東提出:「苦戰三年,基本改變本省面貌。七年內實現四十條。
  • 毛澤東與新中國農業機械化事業
    原標題:毛澤東與新中國農業機械化事業   農業機械化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一直對農業機械化事業給予高度關注,進行了深入思考和不懈探索。在他的推動下,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為改革開放後農業的穩步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 毛澤東「怒目金剛」 廬山會議與彭德懷對罵
    毛澤東說,不行,就是三七開。這時候就頂上牛了,互不相讓,不可開交,幾乎是對罵起來。  本文摘自《毛澤東詩詞的另一種解讀》,作者:朱向前,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前面談到比較有代表性的西方人的評價,現在我再介紹國內學界比較有影響的人物梁漱溟評價毛澤東的三句名言。
  • 黨史人物故事:毛澤東的眼淚
    【故事】毛澤東的眼淚  一代偉人毛澤東有鋼鐵般的意志,無論革命戰爭年代形勢有多麼嚴峻,他都從不曾有半點消沉,更不用說會掉淚了。他一共有6位親人為中國革命獻出了生命,毛澤東雖然十分悲痛,但都沒有掉淚。  是毛澤東天生就無情嗎?不!毛澤東感情十分豐富,而且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哪種情況下毛澤東最容易掉淚呢?
  • 毛澤東對愚公移山精神的闡釋與升華
    遵義會議開始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被後來稱為「決定中國之命運」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鞏固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歷史地選擇了毛澤東。濫觴於遠古的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正是因為毛澤東主席才完成精神層面上質的飛躍,真正成為一種中華民族精神、中國革命精神,甚至成為人類思想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 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原標題: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汪建新簡介: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著有《毛澤東詩傳》《毛澤東的詩人情懷》等,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閱盡人間春色》。2005年8月至今,致力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與研究。2017年11月,在人民網開設《汪建新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