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課》:讀詩的好處,在於培養一顆美好的活潑不死的心靈

2020-12-06 仁仁閱

小時候讀古詩,朗朗上口卻不解其中滋味。年歲漸長,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解,理解的也只是淺淺一層。成年後,隨著閱歷的增加,對古詩詞的妙處開始慢慢領悟。

但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瑣碎,常常把這片刻的感悟淹沒了。

今天推薦的《古詩詞課》,是一本送給現代人的禮物,它把古詩詞中蘊含的力量引出來,撞擊你的胸口,讓你獲得心靈上的滋養。這堂課的老師呢,是葉嘉瑩。

葉嘉瑩生在1924年,一生醉心於研究中國古典詩詞。上世紀80年代,葉老師在世界各地講學,非常受歡迎。

當她來到南開大學的時候,天津、北京很多學生慕名來旁聽。整個高校颳起了一股聽葉老師講古詩的風潮,出版社也紛紛約稿。

當年來南開大學旁聽的三位同學,應邀整理葉老師講課的錄音,執筆寫出了這本《古詩詞課》。

確實,這本書來自於課堂,是一位學界泰鬥的授課講義。

在葉嘉瑩眼裡,詩詞是什麼呢?對於詩,葉老師引用《毛詩序》所述:「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

她認為詩歌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蘊藏著一種強大的興發感動的力量。讀詩的人,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再觸及到自己。

王維我們都熟悉,在課堂上,葉老師是這樣講王維的:

王維是一個性格內向、感情深曲幽隱的人。他很少在作品中直白地吐露心聲,一方面他深受佛家文化的影響,追求超脫,另一方面,他又有一副渴求功名的心腸。

所以王維早期的作品,既呈現出藝術家的才華修養,又流露出世俗的逢迎之語。

說白點,就是說這個時候的王維,也免不了俗,寫了不少禮節上的客套話。

比如這首《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前兩句精妙無比,被喻為千古絕句。後兩句平淡無味,只為恭維塞上使君和鎮守邊關的將軍。

王維的詩雖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但是他的大半生都在這種矛盾人格的煎熬中度過。直到晚年入住輞川,他的詩才真正走向了恬淡空靈之境。

來看這首《欒家瀨》: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見,白鷺驚復下。

詩的大意是:颯颯秋雨,使山泉流動的速度加快,水花撞擊在突出的石頭上,驚起了一隻專心覓食的白鷺。

當白鷺意識到一切只不過是虛驚一場,索性展翅滑翔一圈,飛回原處,於是,山中的一切又恢復了靜寂的狀態。

在葉老師看來,這首詩帶給她的觸動相當大:

驚飛的水鳥飛回原處,你的心或許隨之一動。這一動,不分善惡,不分喜怒。

如果你具有一種能感知的本性,就會發覺,你的心沒有死,也沒有被喜怒哀樂這些情感所限制,這是一種很難言傳的感覺和境界。

而這種境界正是王維詩歌的最高成就,除他之外,很少有詩人能表現出這種意境來。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詞。對於詞,葉嘉瑩以《人間詞話》為例,認為「詞之要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不能言。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

通俗地講,詞總是傳達出作者一些幽微的言外之意。詞的雅致,不在於表象,而在於它所傳遞出的神韻。

溫庭筠有一首《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古時候的詞,是要給歌女拿去唱的。這首《菩薩蠻》,在電視劇《甄嬛傳》裡出現過,便是被唱出來的。

一個女子梳妝打扮,看她畫眉,看她裙子上的金鷓鴣,撲面而來一股深閨氣息,還帶著一個女子小小的落寞。那麼葉嘉瑩老師是怎麼說的呢?

這首詞從女子的起床、梳洗、畫眉,一直寫到梳妝完畢,敘寫口吻包含著活潑的生命力和充沛的感發力量。

比起《花間集》裡一般的浮豔淺俗之作,溫庭筠的詞總是有一種深遠含蘊的姿態。

這首詞的美感是如何產生的呢?首先,這首詞的句子長短錯綜,讀起來低回搖曳,與讀詩的感覺大不相同。

其次,溫庭筠所寫的內容乃是男女之情,這是人世間最熱烈、最容易引起感動的一種感情。

第三,這首詞暗合了中國文化中「美人」、「香草」以喻君子的傳統,可以把讀者的感發聯想,引向高潔美好的境界。

這三點,都涉及詞的特質。

葉老師講古詩詞,深入淺出、剖析深刻。

她說,讀王昌齡的絕句,一定要注意聲音、景物和感情,對它們有所體認。

看高適的詩,務必注意到它的上句與下句之間總有一種呼應,一種本質的相對,詩的現實用意非常明顯。

岑參呢,他喜歡做不平凡的事,喜歡有不平凡的表現,他所用的語言也不平凡,描寫的內容極為罕見,他的詩風矯健有力,特別適合拿來誦讀。

讀詩、品詩、學詩,多麼高雅的事情。如果你把《古詩詞課》裡的三十六課上完,便會理解,為何葉老師的課,往往會有萬人空巷之感。

學生在她的課堂上得到什麼了呢?她在書裡直白地說了:「讀詩的好處,在於培養一顆美好的活潑不死的心靈。」

相關焦點

  • 《詩的秘密:給孩子的28堂詩詞課》:上好28堂詩詞課,就能培養出...
    殷怡航的父母對她對於古詩詞興趣的培養方法特別值得我們學習:殷怡航的父親非常喜歡古詩,母親做過語文老師,但他們並不要求女兒背詩,只是出於興趣培養的目的,「能背出當然好,不背也無所謂。」  小時候,殷爸爸常用故事形式,給女兒講詩詞後面的故事,還陪她玩詩詞遊戲,帶她領略詩中自然之景、景中之情。比如,「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 四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一課《古詩詞三首》:這個字,很多人讀錯了
    四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解析+同步測試題跟我學課文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是南宋範大成的代表作,描寫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的前兩句寫出了梅子金黃,杏子肥,蕎麥花白,菜花稀,是靜態的美。
  • 兒童詩創作:尋找中國詩歌的童心
    成年詩人要想寫出好的兒童詩,須葆有一顆童心,這不僅是對兒童作家的要求,也是對所有作家特別是詩人的要求。詩歌教育在孩子的心靈中播下詩的種子,有助於整個民族人文精神的培養。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翻譯家樹才從2014年開始教5歲至10歲的孩子寫詩。
  • 如何陪孩子讀古詩詞?三位北大古代文學博士來教你
    如何陪孩子一起讀古詩詞呢?要不要給他們講解?需不需要他們背誦?這些問題難倒了不少父母。讓我們來看看三位北京大學古代文學博士們的說法。這套給孩子的古詩詞書讀來賞心悅目。他會不自覺地跟上你的節奏,跟著你一起走進詩詞。詩詞之美,美在畫境。陪孩子讀古詩詞,要儘可能給孩子以畫面感。「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無邊大漠中的一縷孤煙,長河映襯下的渾圓落日,這是何等壯闊?「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綺羅似的天邊晚霞,白練似的澄淨江水,這是何等寧靜?好的詩詞,總是能喚起生動鮮活的畫面,給人帶來心靈的觸動。
  • 以詩契心,以詞解情,讓心靈和真情共舞,唱響永恆的生命之歌!
    品讀詩詞,讓我們的心靈更加充盈,情感更加豐富,心性更加沉穩,思想更加厚重。以詩契心,以詞解情,只有汲取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滋養美好的心靈之樹;和詩以歌,精神和鳴,只有讓心靈和真情共舞,才能唱響永恆的生命之歌。
  • 用古詩詞餵大的孩子,長大必然出眾
    而這,正是「詩教」最大的意義。因此淘媽推薦《給孩子讀的中國古詩詞》,它是孩子「詩教的首選」,更堪稱兒童詩詞「天龍八部」。詩詞大會上有一個非常精彩的環節,看圖猜詩。簡單的沙畫卻能精確地表達出詩詞中所體現的意境,圖畫對古詩詞的理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給孩子讀的中國古詩詞》精選四百多張精美古風插圖,每一張都力求貼近古詩詞的意境。
  • 冬日讀詩,觸碰心靈,感悟生命!
    只要美好的心靈和感悟世界的眼睛還在,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詩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這個晴朗的冬日,讓我們一起讀詩吧,雖然不能禦寒,但卻能讓我們的內心平復,找回那個最真的年代,最純的自己。讀詩,感受不同人的心境,或抒情、或言志,抑或只是一瞬的相思。現代詩歌三首,送給大家!
  • 金波60年兒童詩創作回望與總結:為什麼讀童詩
    觸摸兒童心靈不俯視、不仰視    準確地觸摸和把握兒童的思想、心理特點並加以真切的表達,是兒童詩從心靈上真正走進廣大兒童的途徑。優秀的兒童詩人總是帶著孩童的心,透過兒童的目光,來打量這個世界,感悟這個世界,揭示兒童的內心世界,編織生動的兒童心理萬花筒。
  • 讀詩像是講段子,網紅教授戴建業魔性解讀李白杜甫,帶你重返盛唐
    早年鬱郁不得志,後期經歷了國破家亡,詩裡交集的都是悲歡離合,甚至是國恨。但看了戴教授的解讀,你會發現對杜甫有很大的誤解。「大學課堂裡,教授們喜歡拿一些西方術語,胡亂給我們的古人貼標籤,給杜甫貼上『現實主義詩人』,就好像杜甫永遠盯著腳下的土地,從未仰望過頭頂的星星空,和浪漫無緣,和狂放沾不上邊。其實,在放縱和疏狂上,年輕的杜甫從來是當仁不讓。
  • 「爸,以後罵我請用古詩詞」,被詩詞餵大的孩子,人生境界大不同
    「總是讓我來幫你,自己都不反省。你以後罵人,能不能用文化高一點的來罵人呢?」小女孩妙語連珠,並且條理清楚有理有據,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讓人忍俊不禁。總是讓我來幫你,自己都不反省!詩詞裡的美好、溫暖和感動,都將化為孩子前進的力量,塑造出他們挺立人間的風骨。讀詩的孩子,不要太出色!那些字句鏗鏘、音韻和諧、優雅美好的語言,記下來,就是在心裡生了根,日後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發芽、開花,甚至結出碩果。
  • 描寫關於七月的古詩詞唯美 形容7月美好寓意的古詩句子
    夏天給人的感覺就是酷熱難耐,盛夏燥蟬,在這美好的大自然裡,古代的詩人描寫了時值七月滾燙的詩句,傾聽來自盛夏的讚歌。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描寫關於七月的古詩詞句子欣賞。  描寫關於七月的古詩詞唯美  《即事黃州作》  唐·杜牧  因思上黨三年戰,閒詠周公七月詩。
  • 心靈美好——《美麗心靈》
    心靈美好——《美麗心靈》2019-07-20不知道為什麼,突然之間想到了《美麗心靈》。僅僅只是一味輿論的魅力,再一次把納什教授放上了神壇,所以我們才會想起吧!就像是喬幫主一樣,一輩子都沒有來過中國,但是在這裡卻有著他的神壇,我很可以肯定就算是喬幫主不死的話也不會來中國的,至少我是這樣肯定的,因為他會覺得這樣會讓蘋果沒有那麼的酷!言歸正傳,我第一次知道約翰·福布斯·納什的時候是在幾年前了,那是我要放棄我所愛的理科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找到了這樣的一部片子!
  • 吳其堯︱古詩詞中「處」字的理解與英譯
    有一次翻譯課,老師發現大家對他講的內容興趣不大,無奈而有些感慨地說:如果你們覺得我的課沒有什麼可聽之處,不妨去圖書館看看書或去其他系聽聽課,但不許回寢室睡覺或去城裡逛街。老師的由衷之言令人深為感動,作為學生的我覺得實在不能虛度青春,應該珍惜韶華,於是決定下次翻譯課去中文系聽聽古典文學課。當時覺得這樣做沒有什麼不妥,直到自己也做了多年老師之後,越想越覺得後怕和不安。
  • 薦書| 泰戈爾寫給孩子的詩:詩和遠方,滋養孩子,美到入魂
    他很多的詩也一直都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縱然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是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 門外漢說詩: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必須了解的問題
    「高爾基在《論文學》中說:」真正的詩,永遠是心靈的詩,永遠是心靈的歌。「。。。。。。從上述古今中外詩人和學者對詩的論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詩是文學藝術的驕子,抒發思想情感的極佳形式。它以特有的聲情韻律,感染千萬讀者,影響人們的精神世界。
  • 孩子背古詩詞沒用?錯,在古詩詞中徜徉的孩子,更明事理曉是非
    正是因為父母的這種崇洋媚外的思想,導致了父母在生活中認為孩子背古詩詞是沒有用的,只是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沒有一點好處,沒有一點優點。而且也認為孩子背古詩只會使得孩子變得悲情,變得悲苦一點,影響了孩子的心情。
  • 有一種讀詩的方法,掌握以下五點,讓你的孩子從骨子裡發出詩歌美
    幾季過後,我們都對古詩詞的魅力深感驚訝,看著臺上孩子們自信而從容地讀著詩,我們不禁想到:詩歌不僅僅是簡單的讀幾句就能有詩,有美感,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不斷提高、加深理解的過程,很多孩子讀詩歌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只需要背誦。很多孩子只知道詩歌的本質,卻不知道為什麼。自然,孩子們很難掌握詩歌的美感,也很難理解詩歌的意境。所以問題是,孩子們怎樣才能有淡定冷靜的氣質,雄辯的才華?
  • 孩子從小背古詩詞,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幫助」,學習成績差不了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魅力的展現,雖然短短幾十個字,但卻能描繪無數情感和風景,不過就是這樣的魅力,在一點點淡化,尤其在小孩子眼裡,更不理解古詩詞的深刻含義。為了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現在語文科目已經進行了改革,加大了古詩詞在試卷中的出題量,要想讓你家孩子提高語文成績,少不了學國學。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由此可見,這兩句詩是即事論理。與悠閒自在的牧童相比,拋出自己的觀點:人就應該有過悠閒自在的生活,不追求名利的情懷。古代的文人從小開始接觸傳統文化,他們的世界觀,還有人生觀,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家國情懷,與世無爭的態度。蘊含了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其實在歷史上,詩人不僅僅是蘇軾,李清照,李白等等,還有許多那些人不為人知,詩詞卻流傳千古的才子。
  • 童詩中國丨螢火蟲提著燈籠+鴿子花集——給孩子「為你讀詩07」
    詩人是上天派來的赤子童詩則是赤子心靈深處最真誠的呼喊本期讀詩的小朗讀者非常小一個6歲,一個8歲如此小的年紀即有了這麼強的表現力、堅不可摧……然而那隻不屈的「螢火蟲」,帶著微微光芒,不懼「夜霧」,不畏遙遠,衝破「夜霧」與夢相約,去尋找心中的自由,去奔向「遼闊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