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以下簡稱中少總社)聯合主辦的「呵護童心純美60年——金波兒童詩創作交流活動」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召開。
兒童文學作家、北京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曹文軒主持。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發來賀信。李敬澤、朱永新、謝冕、束沛德、金波、梁鴻鷹、王泉根、張之路、白冰、竇桂梅、湯銳、陳暉、葛冰、劉丙鈞、李東華、劉頲、劉秀娟、陳香、孫珏等嘉賓共同探討金波的兒童詩世界、中國兒童詩的走向、詩歌之於兒童教育的意義等話題。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兒童文學作家高洪波,中少總社黨委書記、社長孫柱,總編輯張曉楠,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梁飛,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納楊等也出席了此次活動。
60年,中國兒童詩逐漸走向繁榮
金波的詩是中國當代兒童文壇的一道靚麗風景,他的創作基本上貫穿了整個當代兒童詩歌的發展歷程。《金波60年兒童詩選》是金波近60年經典兒童詩歌的自選集,共3冊,每冊收錄詩歌60首,分別為《白天鵝之歌》(側重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展現),《螢火蟲之歌》(側重敘事,包含豐富的情節),《紅蜻蜓之歌》(側重抒情,蘊含著細膩的哲思)。詩集內的詩由金波親自挑選,插畫家欽吟之做了寫意又不失童趣的插畫詮釋,「世界最美書」設計師劉曉翔工作室進行了極具收藏價值的裝幀設計。金波、主持人小雨姐姐還為詩集配製了專業的音頻。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發來賀信:「呵護童心純美60年——金波兒童詩創作交流活動舉行,藉此機會向金波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問候。金波先生從1956年發表第一首兒童詩至今,奉獻了許多意韻悠長的詩歌、散文、童話。他的作品廣為流傳,幾代小讀者都記得金波叔叔或金波爺爺,從他那裡領悟了純真的美與善,他的多部作品在新時代的今天依然不斷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課,這是經典美文的魅力,亦是金波先生的魅力。
今年是新中國建國70周年,金波先生的文學生涯從建國初期開始,不斷堅持探索,發揮相當的精力提攜後進,致力於兒童文學的理論研究,為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的繁榮發展作出多方面的重要貢獻。茅盾先生曾說,兒童文學最難寫。的確,在最單純的形式中蘊含深層意韻,把沉重的打造為輕盈的,這是很難的,金波先生兒童詩主要面對的是幼兒,是還不能自己閱讀的孩子,既要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又要賦予意味,啟迪心智,尤其難寫。這麼難,這麼辛苦,金波先生樂此不疲地寫了60多年。因為他深愛著孩子,孩子們也深愛著金波先生。」
詩人賀敬之發來賀詞:「祝賀為培育祖國花朵,作出寶貴貢獻的、傑出的兒童文學大家金波同志創作六十周年。」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說:「金波老師對中國兒童文學來說是美好的。他對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像鐵凝主席講的,作了多方面的重要貢獻。但對我們個人來講,金波老師是一個慈祥的、寬厚的、心地明亮寬敞的長者。偶爾想起金波先生,我覺得我們心底不由地變得寬敞和明亮起來。
金波老師的名字還讓我想起《漢書·禮樂志》。書裡提到月亮的時候,叫『月穆穆以金波』。他的詩,詩如其名,詩如其詞,詩如月光。他的詩真是有魔力,真是美,真是好。這種好是能夠讓人過目一下就烙在心裡。」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兒童文學作家高洪波從詩教、幼教、身教與言教三個方面談了金波及其作品的意義。他認為,金波是一位學養深厚的教授,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都著述豐富的作家,還是從傳統文化汲取豐厚營養,並家國情懷深沉的歌者。他的一系列詩歌作品,以中少總社出版的《金波60年兒童詩選》為標誌,這是一個重要的文本依據,對中國兒童詩的總結與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是金波先生與小讀者的心靈對話,也是為孩子創作終生至今仍佳作迭出的一位長者的內心獨白。
他回憶三十年前與金波在研討會的相遇,五十多歲的金波微笑著聆聽自己發言。如今自己的年齡已超過當年的金波,但尊敬與欽佩依然未改。他說,金波用一個甲子六十年的詩意人生,鑄造了一個堪稱優秀楷模的坐標。尊重和珍惜金波,也是尊重和珍惜兒童文學的歷史以及為共和國文學事業貢獻畢生才華的前輩。
中少總社黨委書記、社長孫柱說,金波自1956年發表作品,至今已逾60年。作為著名的詩人、兒童文學作家,他一直筆耕不輟,為無數讀者創作了極為豐富的精神食糧。多年來,他用童心、愛心和詩心,始終關心和關注著少年兒童的閱讀,特別是詩歌方面的閱讀與薰陶。
金波在中少總社出版了詩歌、散文、童話及眾多獲得國際讚譽的優秀圖畫書。2018年,匯集其60年創作精華的《金波60年兒童詩選》出版。這套詩選汲取中國詩歌的營養,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金波以純真的童趣、誠摯的情感、純熟的技藝和充滿智慧的哲思,構建了獨特的藝術世界,用詩歌和孩子們一起體會母語的音樂性、拓展想像力,在潛移默化中幫助他們成長。感謝他為中少和幾代讀者創作了這麼多優秀作品,為我國詩歌發展與創新作出的巨大貢獻。
中少總社作為少兒出版的排頭兵,將一直秉承社效第一、雙效合一的理念。願與各位一起,為推動中國原創,為少年兒童講好中國故事,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打好精神底色而共同努力。
觸摸兒童心靈不俯視、不仰視
準確地觸摸和把握兒童的思想、心理特點並加以真切的表達,是兒童詩從心靈上真正走進廣大兒童的途徑。優秀的兒童詩人總是帶著孩童的心,透過兒童的目光,來打量這個世界,感悟這個世界,揭示兒童的內心世界,編織生動的兒童心理萬花筒。
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詩歌研究院院長謝冕在研討會上稱金波為「可親、可愛、可敬的永遠的大朋友」,並將其不老的心態稱為「特異功能」。《金波60年兒童詩選》每一首詩歌中都有美麗而稚樸的心境,用語淺近明快,易於上口,適合少兒朗讀和吟詠。在金波作品中,世間不美的事物、我們周圍的醜陋和不潔被神奇地「過濾」了,他給天真無瑕的心靈在想像中留下一片晴朗的天空。
童年、母愛、大自然,是超越時空、不分民族、國界的,是普天下少年兒童心靈能共同感受的東西。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原主任、評論家束沛德認為,金波的作品能夠經受住時間檢驗,具有永恆的藝術生命力,是因為他十分珍惜童年生活、自然萬物、母愛親情的饋贈。金波兒童詩富有音樂性,講究韻律美;他率先把十四行詩引入兒童詩領域;他傾情於創作詩化童話,豐富童話世界。這是金波對當代兒童文學的獨特貢獻。
中國電影家協會兒童電影委員會會長、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認為,金波的詩有一種魔力,能讓人返老還童。讀金波的詩,既像行走在布滿鮮花的小路上,又像走進溫暖的家。金波把對生活的熱愛和通曉帶到了創作中,他的詩歌洋溢著鬱鬱蔥蔥的盎然生機。他還通曉中國的童謠和兒歌,由他主編的大型相關書籍成為中國當代當之無愧的經典。他參與編寫的教材有關篇章也是少年兒童耳熟能詳的讀物。
兒童文學作家、出版人白冰談到,讀金波的作品,讀者能感受自然之美、自然之趣,永遠保持驚奇之心;能夠感悟情感的力量,提升愛世界萬物萬事的能力;能夠感受語言之美,提升母語的使用能力;能夠愛詩、讀詩,學會詩意地生活。金波的詩充滿了情感的力量,能讓我們的眼睛耳朵,在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和事物中發現詩意和美。
魯迅文學院副院長李東華深入分析了金波作品中深含的母愛。她說,金波是冰心之後,寫母愛寫得最動情,也最感染人、打動人的一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的作品無論是否直接寫到母愛,都有一股濃濃的母親的氣息氤氳其間。他的組詩《獻給母親的花環》用十四行詩這種格律謹嚴、形式整齊的詩歌形式,抒發了對母愛的無上感恩之情。金波讓母愛通過文字照亮了更多的人,他對於母愛執著的書寫,是他所有作品的靈魂。
兒童詩的藝術堅守與創新
中國兒童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與兒童詩人始終保有創作的初心和藝術堅守分不開,與他們持續探索兒童詩藝術的新趨向也分不開。就像十四行詩,在形式格律方面有著種種苛刻規範,被稱為「戴著鐐銬的舞蹈」。它如何與中國的兒童詩創作進行融合?金波為我們做出了典範。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評論家王泉根論述了金波及其作品的重要性:金波的兒童文學作品影響了三代人,是人生的第一顆鈕扣。他的兒童詩具有中國的氣派、味道,完全體現出中國文化背景,同時善於吸收西方營養,他的十四行詩非常經典。金波不僅創作詩歌,童話辨識度非常高,散文也與眾不同,因此很容易進小學課本。金波60年的創作實踐,在兒童文學與兒童世界之間架設起藝術美、幻想美、人性美的橋梁,成為中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金波是兒童文學的一張名片。
兒童文學理論家、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湯銳提到,金波創作了我國第一部十四行兒童詩集,這是一種向詩歌藝術形式極致的大膽探索。他把這種古典矜持的詩歌形式,與一顆純真活潑的童心親密無間地融合在了一起,特別是《獻給母親的花環》,使我們看到金波的詩歌創作在藝術上已達到了一個令人驚嘆的高峰。金波曾發表過一系列關於兒童詩歌的理論文章,形成一整套帶有濃厚中國特色的兒童詩歌理論框架,最為突出的是對於兒童詩文體本質音樂美的研究和探索。
對於金波的詩歌領域的藝術成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圖畫書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陳暉提到,金波的詩歌中蘊含了人生的哲思和童真的美,以及飽滿的情感和深切的愛。讀者可以從他的詩歌中看到他對中國詩歌傳統的繼承、發揚,以及對世界、對當代詩歌藝術的汲取和交匯。金波在創作態度,創作熱忱,以及對兒童文學詩歌及美學的堅守方面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給予我們的不僅是過去、現在,更多的是未來。
《文藝報》文學評論部主任劉頲認為,文學是對生命形態的表現,也是對各種關係的建構和表達。金波兒童詩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看取生命的姿態。金波曾說,兒童文學是關注兒童成長的文學,關注成長就是關注生命,生命是奇妙的、神秘的、美麗的,偉大生命的呈現表象各不相同,但規律是一致的。關注、尊重並呵護生命,與世間萬物的平等交流與理解,構成了金波詩歌的底色。
兒童文學作家、「藍皮鼠和大臉貓」之父葛冰談到了金波詩歌的影響力。金波創作於56年前的詩歌現在依然有人記得。金波的詩裡擁有了童話中最高級的東西,包括形象、情感和詩情畫意。葛冰現場朗誦了《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魚的幻想》,並對通過愛奇藝直播觀看活動的家長說,家長要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從小喜歡讀書,孩子將終生受益。在繪本和古詩之外還要讀詩歌,而金波老師的作品是最高級的兒歌,最高級的童話。
兒童文學作家劉丙鈞談到了他讀金波兒童詩的感受:一是自然之心,自然之語。金波的童詩總是以從容之態娓娓而道,給人親切感、親近感、親和感。二是流水行雲天籟音。金波童詩的節奏感和韻律感,輕盈而境美。三是淺吟低唱別有情。他作品中絕少大詞重句,即便是母愛親情的大材大題,也是從淺吟低唱別有情的形式和行文筆觸呈現。
「詩教」的傳統與當代價值
詩歌在小學教材中的佔比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話題。據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在光明日報社《教育家》雜誌2019年6月刊中介紹,「部編本」語文1~6年級12冊教材共選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約佔課文總數的30%。另據統計,現行語文教材共收錄課文(含略讀與選讀課文)369篇,現代詩29首,佔所有課文比例約為8%。(因小學語文4~6年級「部編本」教材未上市,統計教材為:1~3年級「部編本」,4~6年級「人教版」。)金波的《雨點兒》《陽光》《樹和喜鵲》《沙灘上的童話》《雨中的樹林》《我們去看海》6部作品入選教材。此外,在教育部2016年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中,小學類推薦書目3347本,涉及現代詩歌的作品19本。金波共有6部作品入選。
詩歌的薰陶與學習,應該從兒童開始。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認為,詩歌語言精煉、含蓄,富有韻律感、想像力和感染力,便於吟誦傳唱,是積累詞彙、淬鍊語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金波的童詩精美、豐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又充滿童趣。《新教育晨誦》選入16首金波的詩歌,正是因為他的詩歌離孩子們很近。
《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說,金波有很多作品通過孩子日常點滴,寫出了做人的道理。他作品感染人、啟迪人、教育人,最根本的原因是來自生活,是從兒童具體的生活中提煉的藝術真實,將生活的哲理明白如話地描寫出來。他還是寫大自然的聖手,《傾心》等作品還原了大自然的奇妙。《聽雨》《聽風》等通過抓取細微動作,描寫聲響、色彩,增強了表現力。金波所有作品從容、安詳,明白如話卻意味深長,不踮起腳尖,不用假嗓子說話,樸實、雋永,引人入勝,為現代漢語樹立了典範。
金波作品28次出現小學語文教材裡,清華附小為學生推薦的必讀書目中也有他的作品。全國特級教師、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用從教30多年的經歷,從三個方面論述金波對孩子的影響:為兒童創造出理想國的「兒童金波」;會用母語教書的「啟蒙金波」;有母性詩愛,更具父性醇厚的「爸爸金波」。詩歌中蘊含著美好的情感,教育性的意義都不必多說,將道理藏在美好的語言中,藏在美好的故事當中,這些正確的價值觀就是詩教的最好的材料。
中國作家網總編輯劉秀娟認為,對金波詩歌做出屬於今天的評價,能夠不斷釋放其豐富內涵,讓它繼續滋養一代代孩子的精神,喚起他們對世界和生活積極、美好的感受力。金波開放包容的創造態度一方面體現在他的創作上,我們能感受到其作品中有中國古典詩歌和民間童謠的因素,也有俄羅斯文學和歐洲十四行詩的影響;另一方面體現在他對兒童詩、詩歌教育、幼兒文學以及整個兒童文學的投入和推動。
優秀的兒童文學,不論童話還是兒童小說,都是以詩意為旨歸的。兒童文學評論家、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香從想像、音韻節奏、意象三方面分析了其作品中的「詩美」。《綠色的太陽》《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間》《林中月夜》《風中的樹》等作品都體現了深刻的審美價值。以極深沉的「愛」為基點,以創造性、韻律感和驚奇心為召喚,以「美」「善」為旨歸,這正是金波為中國當代童詩提供的重要的審美價值典範。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出版情諮中心副主任孫珏說,家裡孩子一連幾天回家哼唱:「藍天藍,像大海,白雲白,像帆船……帆船、帆船,你裝的什麼?」這首《雲》收錄在《金波60年兒童詩選·白天鵝之歌》首篇,寫於1961年,現在的孩子居然還在唱且毫無違和感,證明了童心跨越時空、溝通幾代人的魅力。兒童詩是看似小眾但極有潛力的市場,《金波60年兒童詩選》就是相當有市場號召力的作品。
兒童文學作家,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金波向發來賀詞、賀信的賀敬之、鐵凝以及所有與會嘉賓表示感謝。「親近兒童文學,親近孩子。我是幸福的。」他說,每一位嘉賓的發言,都是鼓勵和鞭策。他將把每一句表揚的話珍藏在心中,對照著自己的創作,找出不足,找出方向,繼續思考,繼續實踐。兒童文學的寫作意味著童年的回歸。這回歸不僅是童年的單純和樂趣,更是回歸童年的歷史和社會的變遷。向著童年做時間上的穿越是豐富的,厚重的。雖然他現在寫得很慢很少,但思考不會停止。思考是和生活和兒童作心靈的對話,而這種對話使生活豐富,使人進步。這次研討會給他許多啟發,許多思考的話題。這些都是他的精神寄託和精神營養。
交流活動最後,兒童文學作家、北京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曹文軒作了總結。
第一、詩人與哲人
金波用他的詩完美地詮釋了詩與哲學的天然關係,那些短小精緻的詩篇,向我們證明了詩以及全部文學存在的根本性的理由。這個領域隱藏著若干哲學性主題,其數量之多不少於柏拉圖、蘇格拉底、黑格爾、康德等哲學家們所論及的這些主題。他願意將更深刻的思考帶給那些看似平淡簡潔的文字,將中國的兒童詩帶到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
第二、兒童詩的抒情與敘事
金波是一個出色的抒情詩人,他對世界萬物情誼綿綿。天空、雲朵、月夜、螢火、蜻蜓、露珠、山林大海,無一不是他抒情的對象。他的每一個文字都有了抒情的意味,金波深深地懂得文學之善與日常之善的巨大差異。所謂「上善」,是看出了世界萬物的命運,需要人有悲憫情懷去觀照的。善良是第一才華。
第三、藝術的辯證法
無論從構思、立意、題旨、情景、意境,還是從結構、語調、意象、象徵、隱喻等方面去考察,我們都會感覺到金波詩歌所具有的藝術性。比如說輕與重的辯證法。
第四、兒童詩意境與對中國古典美學的鑑賞
中國兒童詩的源頭大約有三。其一為民間童謠。金波曾經明確說過,他的兒童詩與民間童謠的淵源關係。其二,西洋詩歌與兒童文學。金波將童心、童趣、童真,以及少年兒童的審美體驗與十四行詩完美結合在一起。十四行詩發現了金波,金波發現了十四行詩。我孤陋寡聞,還沒有讀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兒童詩用十四行詩的形式來寫,也許金波先生為天下第一人,這一點我們難以保證,我們只是一直證明金波兒童詩與西洋詩歌與俄羅斯的文學關係。三、中國古典詩歌。金波的所有兒童詩都是在意境中完成他的書寫。《雨後》《林中的鳥聲》《鳥巢》《會飛的花朵》《紅蜻蜓》等,分明讓我們感受到存在於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中的那種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意境。
最後一個論題,一個為文學史而寫作的詩人。60年如一日行走在經典化寫作的道路上,金波和他的作品註定會成為中國兒童文學史重要的篇章,隨著歲月的流逝,日益閃爍出特殊的光芒。共和國的兒童文學史因金波的存在,具有了沉重的分量。
(桂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