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捕捉孩子們脫口而出的詩?成長的秘密值得一探究竟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中國詩歌網去年在全國範圍徵集原創童詩和現代兒歌,共收到來稿近7000份,超過兩萬首詩。中國作協《詩刊》社近日主辦「當下兒童詩兒歌創作與傳播研討會」,對童詩現象進行集中研討,這在國內詩歌界相當罕見,童詩生長的秘密值得一探究竟。

孩子們聽詩人講詩歌
詩歌的大作者與小作者們在一起

兒童詩創作隊伍龐大

中國詩歌網的童詩徵集活動是2020年2月25日至10月31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大小朋友、新老詩人、詩歌愛好者都參與了進來。」《詩刊》副主編霍俊明說。

此次徵集活動來稿數量眾多,甚至讓中國詩歌網編輯部主任孤城有些意外,因為絕大多數來稿都是組詩,換算成首,至少得有兩萬首。「兒童詩創作隊伍的龐大,可見一斑。」

在此次童詩徵集活動中,小作者的作品佔了近50%,其年齡分布從兩三歲到十幾歲。據孤城介紹,最小的是《舒妤詩話》的作者舒妤,才2歲半。她的作品名為《禮物》,「等我長大了/飛到天上/摘下星星和月亮/送給每一個人/當作禮物」。小女孩的父親還發來一段文字:「都說孩子是天生的詩人。舒妤兩歲起開始牙牙學語,我零零散散為她記錄一些似詩非詩卻又頗具詩意的話語。」

寫生活,寫自然,寫動物,寫家人,這些小作者的詩作還以專輯的形式與讀者見面。4歲半的青果在《雨衣》裡寫道:「我穿上了雨衣,變得滑滑的/等我走累的時候/爸爸你來抱我,就像抱著/一條小魚」。門頭溝區京師實驗小學趙佳慧今年9歲,在《哭的樹葉》裡,這個小女孩寫道:「到處都是哭的樹葉/有的哭紅了眼/有的哭黃了臉/誰都不想離開大樹媽媽」。趙佳慧告訴記者,去年有一天,放學回來的路上,看見樹葉都變黃了或者變紅了,沒有一棵樹的樹葉是很快掉下來的,都是一點一點掉下來的,她想這些樹葉應該是不想掉下來,於是趕緊回家寫下這首詩。

9歲的隗雨杭和趙佳慧同為門頭溝區京師實驗小學「京京文學社」詩歌班的學員,小男孩在一首詩裡這樣寫的:「風吹動了河流/河流的聲音叫醒了鳥/鳥的鳴叫聲叫醒了孩子」,他說,寫詩可以展開想像力,很有意思。

記錄下孩子口中那1%的詩

「媽媽這是我得的稿費!」隗雨杭的媽媽說,去年年底,孩子興衝衝奔回了家,帶回來一個小紅包,這30元詩歌稿費是孩子有生以來掙的第一筆錢。

媽媽經常悄悄在一旁分享兒子和詩歌相伴的幸福時光。中國詩歌網舉辦的兒童詩空中朗誦會,去年12月28日吸引了7.2萬人觀看,「我兒子開始介紹自己的時候,有點要打磕巴的意思,有的該介紹的也忘了。」但細心的媽媽發現,一旦念起詩歌來,兒子很快進入了狀態,語氣、聲音都變得講究了。

隗雨杭的媽媽初中畢業,爸爸是公交司機,家人從未引導過孩子寫詩,但這位媽媽為孩子做過細心而漫長的鋪墊。這位媽媽相信「得語文者得天下」,從兒子嬰兒時代開始,就給孩子念書,如今孩子上三年級,她依然要求兒子每天晨讀半小時。她說,特別羨慕那些睡前捧一本書靠在床頭看,看累了再關燈睡下的人。「我想讓我兒子將來也有這樣的生活。」

蒙古族詩人娜仁琪琪格和女兒蘇笑嫣一直堅持創作童詩,她們一同參加了此次徵集活動。娜仁琪琪格至今還記得女兒3歲時,脫口而出的詩《小月亮》:「小月亮/彎彎的小月亮/我是個小月亮/小孩兒坐在我身上/和白雲去說話」。稚嫩童音剛剛落下,媽媽眼淚流了下來,「所有的美好,在她身上生長。」

「我從未規範她寫什麼。」娜仁琪琪格說,但她會堅持給女兒把自然的天氣變化編成小散文,把家裡的窗簾、門帘編成故事,然後孩子總會盯著那上面的細節看半天。結果,蘇笑嫣六七歲就開始自己編故事寫東西了。

兒童文學作家常立也帶來詩作參與徵集活動。談到如何捕捉孩子們脫口而出的詩時,他說:「孩子的話,30%是意義難解的外星語,30%是日常寒暄的內容,29%屬於顛三倒四的錯誤話,只有1%是詩歌的語言。」他提醒家長,要鼓勵孩子大膽地說,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說,並記錄下那1%的詩。詩人王士強回憶,她女兒兩三歲的時候,看見下雪了,外面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她很驚異地說:『大地沒了』。」王士強說,這句話作為詩是成立的,他為此專門建了一個文件夾,將女兒的妙言妙語一一記錄歸檔。

兒童詩教育少得可憐

儘管兒童詩數量眾多,但業界專家憂心忡忡,直指詩歌教育「問題嚴重」,甚至批評不少詩作「失去了天真」「太假」「空洞」。

「孩子們所受的詩歌教育過於陳舊,兒童詩教育更少得可憐。」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羅振亞直言,如今用傳統詩歌欣賞理論硬套新詩作品,按照背景、生平、段落大義、思想內涵的套路,會造成該教的沒教,不該教的亂教,久而久之新詩、兒童詩的美將慢慢被毀。

在羅振亞看來,對於兒童詩,人們存在著偏見。「詩歌的教育遠離詩歌現場,與詩歌的時代性遠遠跟不上。兒童詩不但沒有權威的選本,對它的研究幾乎是蟄伏在新詩史、兒童文學史的褶皺和間隙當中。」他批評道,不少人認為兒童詩純真得過於小兒科,根本不存在讀不懂的問題,也根本不需要詮釋,這種現狀要改變。

「老師自己不寫詩不懂詩,對詩缺乏判斷力,因此扼殺孩子們的愛好,這個情況很讓人憂慮。」《詩探索》主編、詩歌理論家吳思敬說,高考作文規定體裁不限,但會註明詩歌除外,這無形中形成心理暗示,讓孩子們認為詩歌和升學無關,和前途無關,這種暗示其實很糟糕,這種狀況亟待改變。

王士強則提醒道,兒童活潑自由的天性,以及想像力和獨特的表達,是非常可貴的,但這也是一種不自覺的,其中到底有多少藝術的獨創性,還需要時間來檢驗。他認為,「有時候沒有必要將孩子冠以詩人的名號,讓他去接觸很多文人體制,功利化的東西,這對孩子文學天分的保持、審美趣味的培養是有害的。」他同時提醒,把家長、老師的修改,越俎代庖的詩句,或者炒作的東西,強加在孩子身上,也需要警惕。

整個世界都要保護純真

面對詩歌教育不足的現狀,詩人們早已開始行動,有的學校、機構甚至已走出探索之路。

門頭溝京師實驗小學上詩歌課的孩子們

門頭溝區作協主席、詩人馬淑琴從2010年開始,就進入校園給孩子們講詩歌,近年每年進校園講課上百節。讓她特別感動的是,去年9月,她接到門頭溝京師實驗小學老師的那個來電:「孩子們來學校了,咱們把詩歌班恢復起來吧!」

在這所學校,包括隗雨杭在內的30個孩子跟著馬淑琴學寫詩歌。這些充滿靈性的孩子總能給馬淑琴帶來驚喜,有一節課是講詩歌分行的,「一個小女孩說,詩歌分行就像作文裡的標點一樣,分得好,就可以使詩歌品質得到升華。」馬淑琴說。

詩人樹才從2014年開始教孩子們寫詩,孩子們的年齡在五六歲到12歲之間,樹才說,他們的「話語」特別靈,常常出口就是詩句。迄今為止,樹才教過的孩子有近7000人。其足跡已遍布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國各地。「看上去是我教孩子們,其實是孩子們的童心啟發了我。」

改變詩歌教育現狀,詩人們還與相關部門一起進行著實驗性探索。詩人周瑟瑟最近受深圳福田區之邀,成為深圳福田區藝文兒童文學院執行院長,這家文學院位於深圳香蜜公園荔林深處,其打造的「少年作家班」面向全社會發現人才,並以免費公益課形式進行培養。

周瑟瑟說,他和同路人探索「開放式」的詩歌教育。在他看來,不應看重一定要讓孩子寫一首詩,更重要的是開發孩子的語言系統、思維系統、觀察才能,以及人和人、人和自然的互動才能,並讓孩子通過詩歌教育成為人格健全、富有創造性的人。「其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成為真實的人,而不是虛假的人。」周瑟瑟認為,詩歌教育不是在傳統教室裡讀、寫,不是只會死記硬背,而是要更多地讓孩子在自然、在美的環境裡感受,並和戲劇、語言表演結合在一起。

「整個世界都要保護純真。」在周瑟瑟看來,除了社會、學校詩歌教育觀念的改變,家長也要學會改變。他認為,家長首先要有平等意識,要認同每一個個體都是值得尊重的。其次,讓孩子成為真實的人,家長自己也要成為真實的人。

(原標題:童詩生長的秘密)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路豔霞 文並圖

流程編輯:L021

相關焦點

  • 「孩子們的詩」走紅網絡:我想到陽光裡洗洗手
    比如由果麥文化策劃主編、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詩集《孩子們的詩》,精選70多首3-13歲小朋友的詩,配以二十多位知名插畫家的精美插圖,於2017年8月編纂成冊進行銷售,短短幾個月內,在微博上、朋友圈、豆瓣上轉發、評論如潮。
  • 《詩的秘密:給孩子的28堂詩詞課》:上好28堂詩詞課,就能培養出...
    殷怡航印象很深的還有,當她讀完一首詩,好奇地問「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究竟是何感覺,媽媽竟然帶著她到鄉下騎一次黃牛,讓她真正領會「有詩有遠方」的意境。  這樣的家庭教養環境,難怪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她。讓孩子體會到古詩詞的美好,除了要「知其然」,還應該讓孩子「知其所以然」。  文字的美好,在乎傳情、達意。
  • 兒童詩創作:尋找中國詩歌的童心
    他說:「一開始,我有點擔心這麼小的孩子會不會寫詩,但幾年下來,我發現五六歲的孩子雖然自己不會直接寫詩,卻可以說出詩來,爸爸、媽媽幫他們記錄。孩子和詩的關係是靈感在孩子身上的自由發展,當孩子感受到審美衝動的時候,如果讓心裡的感覺脫口而出,一首詩就有了。這些年來,看上去是我在教孩子們,其實是孩子們的童心啟發了我。」
  • 星辰文藝︱孩子們的詩——「我在天上挑媽媽,覺得你特別好……」
    大人一本正經的說著大人的話,孩子們扭過頭去,嘴裡哼唱著孩子的詩歌,鬨笑著跑開了。你有些恍惚又有些驕傲,啊?!他們原來會寫詩啊!孩子們是天生的詩人,只要他們快樂著,他們便歌詠生活的一切。本期星辰文藝,我們來讀一讀孩子們的詩——
  • 紙人 遊戲介紹 最近大火的紙人到底怎麼樣 來一起一探究竟吧
    紙人 遊戲介紹 最近大火的紙人到底怎麼樣 來一起一探究竟吧 遊戲介紹紙人 遊戲介紹
  • 如何構建適宜於嬰幼兒的成長空間?這裡有一個樣板
    嚴格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標準下,如何構建適宜於嬰幼兒的成長空間?記者走訪了成都市高新區首家備案認證的託育機構-金蘋果吚呀學苑。「在規範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的政策指導下,吚呀學苑的籌建以構建適宜於嬰幼兒的成長空間為切入點,將建築與人、環境與教育、成人與孩子充分融合,一花一樹、一桌一椅、一物一景,都充分考慮0-3歲嬰幼兒生理、心理特點,使他們在託育中心的生活更安全、更舒適、更自如,以規範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為己任,在建築與環境的方寸之間,皆是對嬰幼兒照護滿滿的愛與責任。」
  • 一探究竟 《艾爾之光》機械村落厄泰拉村莊介紹
    作為一款以漫畫為主打的格鬥網遊,漫畫般的場景和劇情是其中的一大亮點。在《艾爾之光》的世界裡有著多種特色的地圖及副本,配合闖關劇情、任務等各個環節,使玩家在遊戲的同時也享受到如在看漫畫般的樂趣。目前測試已近兩周,玩家們對《艾爾之光》的熱情與日俱增。《艾爾之光》本周再度開放新版本,新增厄泰拉地區的地圖及部分副本。
  • 保衛童年:讓兒童成長在詩的宇宙裡
    ,也認識了一批創作兒童詩的作家、教授兒童詩的教師,以及鍾情兒童詩的編輯,當然還有熱愛兒童詩的孩子們。在自己的宇宙裡,兒童是哲學家,他們說出的話常常很像某些哲學家的言論;兒童是藝術家,他們的塗畫、他們自發性的歌唱與跳躍,常常令很多專業的成人藝術家稱道讚嘆;兒童是遊戲家,在他們眼裡世間萬物無一不是遊戲,他們「上天入地」,他們「駕船騎馬」,在遊戲的世界裡他們無所不能。兒童的話語方式,最是令成人驚訝和不解,因為兒童的語言常常是詩化的語言,甚至本身就是詩,因為兒童是天生的詩人。
  • 《樹的秘密語言》②丨樹木是大地寫上天空的詩,藏著成長的密碼
    《樹的秘密語言》樹木是大地寫上天空的詩。來,我們一起來聆聽!●樹幹大自然中,每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地位。樹幹代表著樹的地位,樹幹越粗大,地位越高。完美樹幹如何長成?曲高和寡。成長為參天大樹,要放棄很多選擇,錨定一個目標,全神貫注,朝著方向一步步按照規律和秩序向上爬。這個過程,如果老是被外在事物幹擾,所有的能量耗費在選擇和猶豫不定中,很難成就自己,最終只會半途而廢。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們對粗壯的樹,需心懷敬畏,因為它是王者。完美樹幹如何做到心無旁騖?
  • 輕薄工藝的秘密 2013款Air拆解一探究竟(全文)_蘋果 MacBook Air...
    輕薄工藝的秘密 2013款Air拆解一探究竟因此對其進行拆機一探究竟還是有必要的,下面的文章我們就來評析這被拆解的11英寸 MacBook Air 2013款。   蘋果身上改變多亦不多,這是一種堅持,不僅是外形和硬體,設計師還需考慮接口、軟體和配件的兼容性,以及與未來的產品如何連接。
  • 前蘇聯是真敢玩,予挖穿地球,一探究竟?網友:挖穿地球第一天!
    前蘇聯真是敢玩,予挖穿地球,一探究竟?網友:挖穿地球第一天!可能就有很多朋友同時想到這個國家的神奇,這種神奇不是一般的神奇,而是敢說、敢做、敢玩,比如說什麼在火星、月球、宇宙中發現外星文明,外星生命等,都是前蘇聯率先傳出的,還有什麼在那個地方發現史前怪獸,大型生物等,總之只要是稀奇古怪的世界未解之謎前蘇聯都曾做過「結論性」的研究比如一直在網上很火的「挖穿地球」事件,也是前蘇聯鼓搗出了的,被眾多網友調侃道:「前蘇聯是真敢玩,竟然予要挖穿地球,一探究竟
  • 母雞從不下蛋,老農想宰殺一探究竟,打開蛋愣住了
    母雞從不下蛋,老農想宰殺一探究竟,打開蛋愣住了最近老張家的母雞整天咯咯亂叫,滿院子溜達就是遲遲不見下蛋。張老漢午休的時候,母雞更是叫的異常歡快,上下撲騰,搞得整個後院烏煙瘴氣,雞飛狗跳。這天母雞又昂起了脖子,準備高歌一曲,奈何老張可不願意聽,也沒有心情聽,於是老張準備將母雞抓住,宰殺掉一探究竟!老張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身手還算敏捷。於是三下五除二就將母雞抓住五花大綁,準備大卸八塊一探究竟!
  • 陳思誠:大年初一唐探3,暑假再看莫扎特,暖心喜劇你值得擁有
    《瘋狂的外星人》喜劇界三大男神導演陳思誠眼中的「莫扎特」是一個來自外太空的「萌物」,並且期望這個「萌物」能夠成為陪伴一代代的孩子們一起長大的「夥伴」,有點類似於日本的「哆啦A夢」陪伴了許多日本小學生一起成長,並為他們的成長帶去了歡樂
  • 《雙筒望遠鏡》: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雙筒望遠鏡》是海燕出版社精心為孩子們打造的原創兒童文學佳作。河南作為一個人口過億的中部大省,少年兒童佔到人口總數的21%左右。
  • 【薈讀】《颶風》:孩子們的隱秘角落
    文丨小c同學編丨薈小聲音頻丨笑   白孩子們總是會幻想著有一處秘密基地,在屬於自己的角落中供他們玩耍,肆意地揮灑想像。那麼,孩子們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僅僅是從封面,就迅速勾起我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大衛·威斯納細膩真實的筆觸,讓我們身臨其境般走入了颶風之中。「颶風」一詞源於美洲瑪雅神話中的邪惡之神Hurakan(胡拉坎)。在加勒比海中,當地的土著人認為颶風是Hurakan(胡拉坎)在施展魔法。可想而知其破壞力有多麼的強大。
  • 詩人教師丁雲:做指向兒童生命成長的教育
    就如同生命不能沒有陽光、雨露,兒童的成長也需要文學的滋養,童話、小說、童謠、童詩缺一不可。 丁雲,一個寫詩的人,一個帶著孩子們在詩園裡徜徉的人。 丁雲的詩歌有一種獨特的美感,有一種陽光的質地,輕盈而溫暖。
  • 柳州街頭,疾馳車中兩孩童探出天窗近一個半小時!「驚險」瞬間曝光
    5月26日上午,柳州交警在監控視頻巡查時發現,有一輛號牌為桂BV****的車輛在路面行駛時天窗大開,兩個年幼的孩子從天窗的開口處探出了小半個身子。車子在疾馳,孩子們高興的在天窗外揮舞。12時返程時,還能看到兩個孩子探出天窗,駛到桂柳路上時,天窗依舊開著,孩子已經坐回了車裡。
  • 《十三號站臺的秘密》:一個奇幻瑰麗的世界,一顆天真無邪的童心
    1、如何保持住孩子的好奇心與想像力?孩子學校留了一篇作文,寫一寫未來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或許是父母都是科技工作者吧,孩子寫的未來的世界充滿了科技感,飛車、瞬移、綠化藥水,在孩子的筆下未來的世界是如此美好。
  • 深藏在貝加爾湖的秘密,到底是人間慘劇還是治癒天堂?值得一探!
    望著碧藍的湖面,引起無限遐想,這麼寧靜的貝加爾湖到底有何秘密呢?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它和我們祖國有著太多的淵源,在漢代時這裡被稱為「北海」,是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湖,也是世界第七大湖,它的形狀呈月形,十分漂亮。為什麼說貝加爾湖與我國淵源密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