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像是講段子,網紅教授戴建業魔性解讀李白杜甫,帶你重返盛唐

2020-12-05 小屁孩的好媽媽

過年期間英國BBC推出了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講述了杜甫波瀾壯闊的一生。但畢竟中西文化存在著差異,紀錄片最大的意義反倒是讓我們看到西方視野裡的杜甫,以及他背後的盛唐詩壇。

紀錄片中的杜甫是非常悲慘落魄沉重的,沉重到我們難以產生共鳴。真實的杜甫並非只看到腳下大地,每日哀嘆命運,從未抬頭仰望過星空。

如果你看過戴建業教授的解讀,你會知道盛唐時代的詩人們,是狂的可愛,都是非常爺們的。一起來看看戴教授是怎樣用幽默的語言魔性解讀李白和杜甫的。

先說杜甫的偶像——李白

盛唐時代的詩人,個個自我感覺良好,都覺得自己是最牛的,李白的自戀遠在他們之上——不僅覺得是天下第一,還覺得自帶仙氣。

年輕時在《與韓荊州書》中稱「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中年時就來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老來還相信自己「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

中學時讀李白,老師說李白灑脫、超然、浪漫主義,我聽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再長大一點,我覺得李白整天不幹正事,就知道求仙問道,還自詡仙人。

一輩子,到翰林院幹了三年,後來被唐玄宗嫌棄,勸歸江湖山林,李白就開始四處流浪。最傻的一件事就是帶著杜甫和高適,三個人去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搞了半天啥都沒得到。

說完李白,講講杜甫

李白和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兩位神仙會面是什麼場面?這麼神聖和歷史性的時刻,這倆人混一起「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

「唐玄宗讓李白滾回家去,杜甫是李白的粉絲,一見他就佩服得要死!結果就是跟著大哥走,兩個人一起從河南洛陽到河北,去幹嘛呢?就去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從夏天搞到秋天,路上又遇到高適,一起上路,三個人搞得蓬頭垢面,啥都沒幹成!」

在我們的印象中,杜甫很慘,一生都很慘。早年鬱郁不得志,後期經歷了國破家亡,詩裡交集的都是悲歡離合,甚至是國恨。但看了戴教授的解讀,你會發現對杜甫有很大的誤解。

「大學課堂裡,教授們喜歡拿一些西方術語,胡亂給我們的古人貼標籤,給杜甫貼上『現實主義詩人』,就好像杜甫永遠盯著腳下的土地,從未仰望過頭頂的星星空,和浪漫無緣,和狂放沾不上邊。其實,在放縱和疏狂上,年輕的杜甫從來是當仁不讓。

盛唐時代的詩人,狂的可愛,背後卻蘊藏著中華民族在盛世時代獨有的活力。剛才說到李白很傻,但長大後才明白,李白詩裡蘊藏著倔強和大勇氣。

李白的精神世界長期處於衝動 -亢奮 - 希望 -沮喪的狀態,大部人受不了這種折磨就會苟且偷安,但李白從未向命運屈服。戴教授也說:「李白通過個體命運的激揚,展現了中華民族在盛世裡的偉大活力。」而年少時的杜甫,一樣很狂的,他目空四海,瞧不起平庸的同齡人,一身英雄主義豪氣。

杜甫的一生,並非只有沉重和慘烈,他更像每個活在焦慮時代的我們,更真實,卻比我們當中大多數人爺們得多。我們現在看來他們自戀,但在當時的大國環境下看,那些狂妄傲氣都理所當然,甚至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戴教授的解讀也告訴我們,常讀李杜詩篇,往往能激發生命的激情和創造的動力,李白是想像領域裡的天才,杜甫的想像又另有特點,這些詩篇正是培養想像力的最好題材,適合入門唐詩學習。

最初知道戴老師,也是通過短視頻平臺,通俗幽默的授課方式讓他在短視頻平臺擁有500萬粉絲,課下每節課更是座無虛席。

戴教授一生受益於詩詞,他說他現在只想用洪荒之力同大家一起重返盛唐,於是戴教授出版了《戴建業魔性詩詞課》一書,這本書是戴教授講課的精華,網上盛傳的李白找仙人,採仙草,練仙丹的段子,在這本書裡俯拾皆是。

為什麼戴教授講的詩能讓人聽進去?因為現在人能靜下心來細細品讀的已經很少了,但戴教授獨特的吐槽風格,不管是哪首詩,都能讀出新意來,像是在聽一個故事。

他自己也痛恨說教:「一說教詩就死了」,要讓人愛上詩詞。所以戴教授寫出這本書,為的就是能夠讓更多的人,更多的學生喜歡上詩詞,喜歡上我們中華傳統的文化。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背古詩也感到頭疼,就是在那死記硬背,根本記不到心裡去,如果你也有這種煩惱,那就聽聽戴教授講詩詞或者看看戴教授的書,相信很快就可以把孩子對於古詩詞的興趣培養起來。

不管自己讀還是和孩子一起讀,《戴建業魔性詩詞課》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去看看了解更多,讓我們一起跟隨戴教授的腳步,重返盛唐!

相關焦點

  • 網紅教授四處演講撈金上千萬,被罵誤人子弟?人民日報卻頭版點讚
    隨著手機的普及,電商時代的開啟,人人都可以成為」網紅「的時代。而隨著」網紅「的層出不窮,社會上對於」網紅「褒貶不一,存在著不一樣的聲音。其實那些不好的聲音噴的是一些帶壞風氣的網紅。而人們對於教師從事網紅這個職業還是存在著偏見,有不少人認為教師從事網紅職業不太妥當,畢竟教師主要應該負責教書育人,而且在很多人看來,教師還應該自身樹立好形象,如果涉獵網紅行業,就會顯得」低俗「。而如今就有這樣一位老教授,四處演講撈金1000萬,卻被罵誤人子弟?這位教授就是來自華中師範的老教授戴建業,如今已經有65歲的高齡,戴建業教授主要以負責古風文學的授課。
  • 網紅教授瘋狂撈金1000萬!人民日報頭版點讚,網友:掉錢眼裡了?
    「一個人不能紅得太久,太久可能就毀了!」這句話是華中師範大學戴建業教授所說的,他本來想表達的是,任何人要是不斷在聚光燈下,什麼事也幹不成,但是,他卻從另一方面親身考證了這句話。在這個網際網路時期,隨著網絡直播技術的興起,知名早就不是傳統媒體的專利,特別是短視頻的呈現,應用人們碎片化的時間帶火了不少網紅,在這個時期,簡直人人都能成為網紅。
  • 網紅教授瘋狂撈金1000萬!人民日報頭版點讚,網友:鑽錢眼裡了?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隨著網絡直播技術的興起,出名早就不是傳統媒體的專利,尤其是短視頻的出現,利用人們碎片化的時間帶火了不少網紅,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想,幾乎人人都能成為網紅。相信大家對於網紅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的,有些人覺得敗壞社會風氣的就是那些網紅,但是,也有被官方認可的正能量「網紅」,就是華中師範大學戴建業教授。
  • 老教授講《歸園田居》在抖音爆紅,論老師有口音是種什麼體驗
    近日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爆紅網絡網友們覺得他的口音很可愛而且講課方式也非常幽默風趣這位老教授為何如此受歡迎他說就是想跟學生像聊天一樣去感受一下詩詞之美並儘可能重建這首詩的現場感但是這也太真實了吧戴教授的 段子 教學風採還不止這些呢
  • 62歲「網紅」教授:魔性解讀曹操父子3人情感世界
    「孫權無曹操之量,劉備無曹操之才,孔明無曹操之膽」「陰謀是古代政治家一種慣用手段,並不是曹操性格上的重點」「男生要有更多的陽剛之氣,追求之路要堅毅前行」……這些金句均來自於「網紅教授」戴建業。據悉,作為華中師範大學最受歡迎的導師之一,戴建業教授前不久因一段抖音講座視頻點擊率破2000萬,被大學生們稱為「網紅教授」。他給學生講古詩文的視頻被傳到網上,普通話裡夾帶著濃濃的湖北麻城口音,語言幽默風趣,內容又接地氣,且不失深度,在短視頻平臺「抖音」上開通帳號尚不到一個月,62歲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就成了「網紅」。
  • 李白在天上飛,杜甫在地上追——同一個時代,不同的詩意人生
    我們都知道杜甫和李白是忘年交,尤其是杜甫,曾經給李白寫過很多詩。李白的姿態要高一些,但還是有許多頗具真情的詩作贈答杜甫。兩位雖是詩史上有名的摯友,但詩風卻大不相同,浪漫恢弘恣肆的李白都像在天上飛,而樸實真切的杜甫則在地上苦苦奔跑。
  • 唐詩天空的日和月:李白與杜甫真正意義上地會面
    少年時代的李白不僅喜歡道家的仙遊生活,而且作賦的水平更不可小覷。他20歲時所作《大獵賦》,其中豪俠與浩然之氣縱橫奔突,文氣、詩意水平之高已非同尋常。公元725年秋天,25歲的李白出蜀,過起了幹謁諸侯、仙遊、飲酒、寫詩的豪放生活。   這期間,他去過一次長安,大詩人賀知章一邊讀他的《蜀道難》,一邊驚呼李白是「太白星謫仙人」,從此「謫仙人」成了世人對李白的稱號。
  • 杜甫送別李白,寫下人生第一首七絕,讀之催人淚下,成為千古絕唱
    公元744年初夏,桀驁不馴的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遂遊歷天下,以排解愁緒。在遊歷到洛陽時,李白與杜甫相遇,一見如故。於是,二人便相約同遊梁宋。在共同遊歷了一個多月後,這一年的秋天,杜甫與李白在魯郡(今山東兗州)相別。臨別之際,杜甫為送別李白,寫下人生第一首七絕,讀之催人淚下,成為千古絕唱。這首贈別詩也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絕句。
  • 如何用英語講「詩聖」杜甫的故事?BBC教你用地道表達俘獲聽眾
    「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時,BBC推出了一部談論遙遠東方詩人的紀錄片: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它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亞,而是我們熟知的「詩聖」杜甫。
  •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唐朝詩人的名和字有何來歷與含義?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唐朝之所以被稱為「盛唐」,不僅源於國力之盛,也源於文化之盛。一般情況下,名與字是相互關聯的,連在一起解讀方能得知其內涵。另外,古人稱名是非常不禮貌的,只有自稱或者長輩稱呼晚輩、上級稱呼下級時偶爾使用,其他大多數情況都是稱字或號。
  • 真實歷史上的李白和杜甫,原來不過君子之交淡如水
    李白和杜甫的塑料兄弟情,已經不是秘密。杜甫的詩作中充斥著對李白的讚美。春天想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秋天想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冬天想李白,「寂寞書齋裡,終朝獨而思」;做夢想李白,「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合著遇到李白之後,杜甫沒幹別的事,天天想李白了,可是李白卻不怎麼想。
  • 我自鬥酒詩百篇,卿自其中尋情緣,和李白一起品味浪漫
    當我們小時候搖頭晃腦讀著詩,在老師的要求下背著這些不知道什麼意思的文字,並不了解唐朝大詩人李白。只知道這個人很擅長寫詩,寫出來的詩不同尋常,能夠讓我們在很小的年紀背著他的詩。李白畫像李白,他是一個多麼重要的人物。名字越是輕簡,越是有故事,說起李白,就有了很多故事可講。
  • 李白:酒仙醉成章,劍客舞劍狂——等一個李白要多久?
    ——余光中《尋李白》有人說,只有盛唐的開放包容,才會生出來李白這樣的詩人。灑脫不羈、恣意神奇,從一出場就帶著藐視王侯的氣場。同樣,李白每每張口,都帶著足以舒筋活血的酣暢淋漓。在余光中先生的《尋李白》中寫到:「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誠如所言,李白是只屬於盛唐的詩人,他也是盛唐的代表。
  • 杜甫被忽略的佳作,縛雞行你讀過麼,有趣又深沉,包含儒家大胸懷
    △王和尚讀詩:杜甫為何如此矛盾?杜甫一生飽經憂患,見證了「盛唐之盛」如流星般的衰落,硝煙四起,徵伐不斷,在兵戈和哀吟中,杜甫更感受到國家的危機和百姓的苦難。杜甫在秦州寓居之時就擔憂吐蕃會趁機入侵中原,暗流湧動,鼓角聲聲,杜甫寫道「古來無人境,今代橫戈矛。」等到杜甫避亂在四川寓居時,他看到了四川軍閥割據,兇暴跋扈的混亂場面。公元761年,梓州刺史段子璋發動叛亂趕走東川節度使李奐,自稱梁王。
  • 孫小淳教授入蜀講落下閎 首先拜訪四川歷史名人杜甫
    2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國際科學史學院院士孫小淳抵達成都的次日,大清早直奔杜甫草堂,沿著詩聖的足跡,尋找詩意的棲居。孫小淳教授拜訪杜甫草堂儘管這次做客名人大講堂,孫小淳教授要解讀落下閎的天文世界,但他曾帶隊勘查落下閎的故裡閬中古城,對落下閎的名人軼事信手拈來,而他對同列四川首批十大歷史名人的杜甫同樣興趣濃鬱。
  • 美得沉醉的中英雙語詩畫集-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泰鬥親譯 權威臻美  《最美中英雙語詩畫集》共3冊,包括《林深見鹿:美得窒息的唐詩》《紙短情長:美得窒息的宋詞》《燕燕於飛:美得窒息的詩經》,「雙語」是其一大亮點。  本詩集由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我國譯界泰鬥許淵衝教授親譯。  在萬千英文專業學子間,許淵衝老先生的大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古代文採出眾的詩人那麼多,為什麼杜甫被稱之為「詩聖」?
    瀟灑不羈卻深藏功名的詩仙李白講述著大唐的「形骸」。 唯有被後人稱之為詩聖的杜甫一言不發,撫著長鬚遙望遠方。「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不同於「詩仙」李白飄逸不羈的文風,杜甫之詩讀來讓人憂鬱、悵然,字裡行間透著幾分悲苦與不甘。
  • 杜甫與燕子:鳥鳴叫響了春天|周末讀詩
    本周「周末讀詩」,我們在《絕句漫興九首·其三》《燕子來舟中作》兩首詩中,走進杜甫和燕子,看杜甫憨厚純真的樸質,如何與燕子的靈動可愛相遇,他們又如何在彼此的命運中相互見證,相互慰藉。撰文 | 三書鳥鳴是春天的好聽,尤其在春分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