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鬥酒詩百篇,卿自其中尋情緣,和李白一起品味浪漫

2020-11-29 敏兒聊文化

當我們小時候搖頭晃腦讀著詩,在老師的要求下背著這些不知道什麼意思的文字,並不了解唐朝大詩人李白。只知道這個人很擅長寫詩,寫出來的詩不同尋常,能夠讓我們在很小的年紀背著他的詩。漸漸長大,接觸了更多的詩篇,了解了更多的詩人,才知道李白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才明白為什麼他的詩篇會出現在我們的課本裡。「詩仙」之名絕非浪得,浪漫主義絕不是人人都有的,那是一個時代與一個性格的交融與升華,經典需要傳承下去。

李白畫像

李白,他是一個多麼重要的人物。名字越是輕簡,越是有故事,說起李白,就有了很多故事可講。李白嗜酒,就著酒寫詩,搞不清詩是下酒菜,還是酒為詩作韻腳。中國有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其中有歌有舞,有李白。李白的酒量如何,尚且不知道,但他喝酒會醉,不會醉就沒有那麼多夢中之境,就沒有夢遊天姥,就沒有舉杯邀明月,就沒有那麼多璀璨壯麗的詩篇流傳百世......他喝醉酒,就會忘掉憂愁,忘掉煩惱,消除寂寞,還能提筆寫詩。

李白與朋友飲酒圖

李白處在盛唐時期,那時候,有花有月又美人,他可以在幼時就飽讀詩書,可以即成為詩人又成為俠客,可以在山川遊歷增長見識,四處留下自己的詩篇筆跡,令人豔羨不已的不僅是他的才華,還有他的自由。但是他也是有抱負的有志青年,任誰也不希望自己的才華就那麼付諸河山,大丈夫就要建功立業,為國爭光。李白也是一心求得功名,進入仕途,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為了自己的抱負,也為了自己的驕傲。他們驕傲的人就是這樣,總要有東西支撐住自己的驕傲才是。所以他遇見賀知章,他毛遂自薦,將自己的詩篇獻上,賀知章非常欣賞,稱他為「謫仙人」;他獻詩玉真公主,憑藉自己的才華,他一步步走向上層社會。

李白畫像

他越是靠近上層社會,越是一步步逼近腐敗和遠離心中的東西,大殿之上,他醉酒燻燻,為求一言,他讓高力士為他脫靴,當堂譏笑這個被皇帝寵愛的宦官,表面是在拿這位宦官找樂子,實際上是對朝廷中阿諛奉承的官員們的藐視,他得罪了宮中很多小人,那些看不慣他的人正好藉機誹謗,他的仕途之旅可以說前途無光了。但是他早已厭倦了在宮裡做文人的生活,每天用醉酒麻痺自己,正好可以找機會脫身。

李白hau'x

或許這很令人遺憾,李白的一身才華無處施展,報國無門,前途堪憂。然而早先作為翰林學士,整日隨從左右,寫詩的目的變成娛樂皇上、妃子,吟詩作對,為皇帝荒淫無度的生活書寫下或誇讚、或頌揚、或反諷的筆觸,讓後世吟唱,皇上很喜歡他,經常去各處遊玩都帶著他,利用他的文字記錄成詩。說是被重用,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可以留下幾首字句聽其誇讚。但也毫無樂趣,什麼時候自己寫詩的目的變成阿諛奉承,文字什麼時候包含荒淫之氣,這不是他想要的。

李白畫像

他有才,他自負。眾人恨之,言隙他與玄宗。他離開皇宮,這是一件壞事,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任何一個有才之人,在懷才不遇,無人賞識的時候,都會用自己浪漫的想法幫自己度過艱難的困苦時期。李白,作為一個集大成者,有著最多的浪漫,加上抱負無從施展的憤懣,就是滿腔的詩篇,一吐而出。他後來遇到杜甫,這個小他十一歲的忘年交。他們之間,沒有你尊我卑,沒有你長我幼,沒有功名也沒有桀驁......只有詩歌的交流,看到一個「性豪也嗜酒」、「結交無老蒼」的杜甫,友誼涓涓流通。後世成為「李杜」。兩人聯名,言盡了唐朝的整個發展。

李白飲酒畫像

後來就是唐朝的災難,到了安史之亂的時候,李白已經進入暮年,唐朝由盛轉衰,作為心懷天下之士,自然要與國家共存亡,他作詩抒發自己建功立業的情懷,然而永王兵敗,李白也入獄潯陽,他自幼習武,一把劍沒有用過也從未離身,男兒之情他一分未少,半生流離病死異鄉,作《臨終歌》溘然長逝。然而一個浪漫的人就要有一個浪漫的結局,有人說他是要去水中撈那明月,醉酒入水溺死。不知道他付出生命撈取的明月有沒有帶他找到天子,贏得自己的抱負。

李白畫像

相關焦點

  • 「李白鬥酒詩百篇」當如何解釋?
    回到家裡,閒暇下來,我翻檢書籍,發現裴斐所著《李白十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中《歷代李白評價述評》一文說:「杜甫說李白『鬥酒詩百篇』」,並註明了引自杜甫《飲中八仙歌》。如此容易地找到典故的出處,令我十分高興。  我迅速地從《杜甫詩選》(山東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研究室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中找到《飲中八仙歌》,發現原文與裴斐先生的引文不一致。
  • 李白最寂寞的一場酒
    李白有「詩仙」之譽,是一個天才的詩人,是一個天才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贊他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同時,李白生性孤傲,嫉惡如仇。他從不肯與當朝的權奸同流合汙,因此,在官場便受到汙濁勢力的排斥和打擊。這也使得李白在政治上有深深的孤獨感,常常以酒澆愁,沉飲市井。有「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中酒家眠。
  • 詩仙李白為何不寫中秋詩?有人說《靜夜思》是中秋節寫的,真的嗎
    「詩仙」李白,一生愛月說起李白我們一定不陌生,唐朝時期在詩詞領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稱為第一,有著不少的粉絲,正是因為他的浪漫與灑脫。他的頭號粉絲曾經作詩誇讚李白,「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可以看出李白的才氣十分的高,而且特別的愛喝酒「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 只恐卿卿辜負我,不如先自賦鏗鏘|宋彩霞己亥下半年雜詠
    事自亭臺始,花猶泗水方。登高生肅穆,暮色正蒼蒼。秋思晚綠虔誠發,春紅大半休。詩將心底出,景自夢中留。海上無非事,田園有愛頭。域外人初躍,詩中燕始飛。新詞多未校,執筆試芳菲。酬躍明先生見贈用「三」字尋詩何懼遠,沐手訪群嵐。秩眼長如一,編心豈可三。
  • 4種常見「廉價」白酒,口味醇正不上頭,關鍵是糧食酒
    說到酒,很對愛好喝酒的人都會侃侃而談,什麼酒好喝,什麼酒不好喝,什麼酒味道香,什麼酒口味談,他們都能說出個一二。我國最出名的就是白酒了,白酒只有我國才會有,而且歷史悠久,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我國的很多古代詩人都特別的愛喝酒,就拿李白來說,李白不僅喜歡喝酒,還喜歡寫關於酒的詩,杜甫說「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 李白詩詞中超好聽的名字,每一個都如詩如畫
    —— 李白《早發白帝城 》雲間是一個非常有古風意蘊的名字,朝從白帝城出發,看遍山巒雲霧繚繞,如在雲間遨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瓊瑤的小說名就有取自其中的《水雲間》,「雲間」二字雖然字形極簡,但是卻有別有一番風味。【青岸】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為什麼李白說對影成三人 不是我和影子二人麼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孤單的李白在花前月下自斟自飲,只有自己人和影子,的確是」兩人「,為什麼「對影成三人」呢?
  •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把酒臨風,品味醉美桂花古詩詞
    在國慶仲秋夜,夜靜月圓之際,把酒臨風,賞怒放叢桂,品味醉美桂花古詩詞,書香怡情、花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詠桂詩詞中,最有名的當屬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喝好幾壇酒都不會醉呢?
    在文藝作品中,古人喝酒以「壇」論、以「鬥」論,一連喝好幾壇都不會醉。杜甫寫詩稱,「李白鬥酒詩百篇」,李白喝一鬥酒都不會醉,還能作詩百篇。在唐代,一鬥大概相當於今天兩升,也就是說,李白的酒量在4斤以上。4斤的酒量,擱今天絕對是令人驚訝的海量,東北、內蒙最能喝的大漢,恐怕兩斤白酒也已到頂了。那麼,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如此能喝呢?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475句(花)篇
    >20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宋 · 蘇軾《蝶戀花·春景》21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 宋 · 王禹偁《清明》22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宋 ·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2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唐 · 李白《贈汪倫》24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 唐 · 李白
  • 負能量的人有多可怕:我是李白,我也不和杜甫做朋友
    不過很多人在說到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時,多半會為杜甫鳴不平,感覺是兩個人一生在上演一個虐、一個追的劇情。證據就是杜甫一生不斷地給李白寫詩,可考證的就有15首。而李白寫給杜甫的可考證的只有4首。當然還有人說是在李白被流放後戰亂不斷,可能是李白寫了,但是被遺失了。其實算起來,自杜甫《夢李白二首》後,確實李杜之間互動就少了,可是原因真的就是車馬很慢、世道很亂嗎?
  • 李白:酒仙醉成章,劍客舞劍狂——等一個李白要多久?
    ——余光中《尋李白》有人說,只有盛唐的開放包容,才會生出來李白這樣的詩人。灑脫不羈、恣意神奇,從一出場就帶著藐視王侯的氣場。同樣,李白每每張口,都帶著足以舒筋活血的酣暢淋漓。在余光中先生的《尋李白》中寫到:「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誠如所言,李白是只屬於盛唐的詩人,他也是盛唐的代表。
  • 大話成語:金龜換酒和金谷酒數是什麼意思,原來都和李白有關
    據說後人稱李白為詩仙,也和賀知章對他的這句讚賞有關。欣賞完李白的詩,天色已晚,賀知章要為李白接風洗塵,盡地主之誼。在酒樓兩人把酒言歡,談到詩都有說不完的話。喝完酒,賀知章要付酒錢,一摸兜忘帶錢了。賀知章隨手解下了腰間的金飾龜袋,遞給小二當酒錢。李白知道這是皇家飾品,如果把這個寶物拿出來換酒喝,怕賀大人以後遭到朝廷指責,就不讓他換。
  • 李白的一首寫景名詩,開頭第一句就是狂言,震撼人心!
    李白的詩句就猶如啟明星,長長久久的掛在東方。從「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到「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從「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到「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一字一詩,一詩一畫,無不搖動人心。「十步殺一人」的李白能做到「深藏身與名」,「十五觀奇書」的李白能「作賦凌相如。」這是李白,也是大唐的俠客。
  • 用100天研究李白,我發現了他成為天才的四點秘密
    (《文選》即《昭明文選》,收錄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優秀的文賦詩歌700餘篇。)於是,小李白為了趕在老婆婆磨出繡花針之前讀成書,開始了仿寫《文選》之路。前前後後,一根筋的他,竟然整整仿寫了三遍!這個過程,李白也終於長大了。
  • 「李白的錢哪來的」上熱搜,詩中的玉盤、珍饈、金樽都怎麼翻譯?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前些天,「詩人李白的錢從哪來的」上了熱搜。 李白的詩飄逸瀟灑,仙氣十足,他仿佛永遠在見證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他的詩裡有黃河之水自天上滾滾而來,有九天銀河一般的懸泉瀑布,有皎皎峨眉山月,有千尺桃花潭水。 但有人發出石破天驚的一問:李白整日旅遊,他的錢是哪來的?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如今很多人都有一些個性的籤名,其中我們最常見的一句網絡流行語是「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這句話成為了文藝青年最時髦的心靈寄語之一。而我們每次讀到這句話,心中都會生發出一種美感,好似到了人間仙境,這裡沒有紛爭和困擾,只有林鹿踱步,海鯨遨遊,此情此景,讓我們流連忘返,陶醉其中。
  • 李白為什麼那麼愛大鵬鳥?
    一談及李白,仿佛眼前就浮現出一幅狂人縱酒豪歌圖。李白給人的印象,總是曠達、縱逸、瀟灑、樂觀、恣肆的。李白一生都很嚮往一種神話中的大鳥,那就是大鵬。李白的詩作中多次出現了大鵬鳥的意象,如《上李邕》詩中:「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 李白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他最具哲理性的作品,那便是他的《行路難·其一》,這首詩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這首作品中,李白充分地表達出了自己的一種人生觀,非常的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行路難·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 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有聲有色有畫面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首,這是當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著名的離別詩。之所以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首詩,是因為最近小編經歷了一些事情,讓小編想起了自己一年多之前大學畢業,當時送別舍友時候的心情,想起了李白的這首詩,所以想把它分享給大家。送別詩在古詩中應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題材了,而且古代的交通、通訊都沒有我們現在這麼便捷,親人好友離別也更加的令人傷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