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一首寫景名詩,開頭第一句就是狂言,震撼人心!

2020-12-06 詩文雜貨鋪

翻開歷史畫卷,那些滌蕩人心的詩句猶如繁星,星星點點的綴在畫布上。李白的詩句就猶如啟明星,長長久久的掛在東方。從「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到「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從「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到「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一字一詩,一詩一畫,無不搖動人心。「十步殺一人」的李白能做到「深藏身與名」,「十五觀奇書」的李白能「作賦凌相如。」這是李白,也是大唐的俠客。

讀李白的詩詞就像在賞畫,那裡面有大唐的萬國來朝,有安史之亂的民不聊生。仗劍天涯的李白,遊遍三山五海,留下無數名篇。「飛流直下三千尺」壯觀瀑布猶在眼前,「舉頭望明月」故鄉人與自己看的是同一輪月亮,永不回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這位大唐俠客的一字一句都有大唐的影子,讓我們這些後人魂牽夢縈。

今天雜貨鋪給大家分享的詩是李白的《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這首詩是寫景名篇,作者以恢宏壯觀的手筆描寫了廬山的壯麗的風光。詩肅宗上元元年,是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來的次年,歸來途中遊廬山,作了這首名篇《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唐代 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裡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李白的這首詩用典很多,出現了很多的歷史人物,如果不能正確認識這裡面出現的人物,不一定能理解李白這首詩的意思。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第一句出現了陸通和孔丘,春秋時楚人陸通,不滿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時人謂之「楚狂」,「孔丘」即為孔子。謝公是謝靈運,汗漫是仙人名,一雲造物者。盧敖是戰國時燕國人,週遊時遇見了一個怪人,那個怪人迎風而舞,之後還跳進了雲裡。這首詩作為寫景名篇,摻雜了很多的神話元素,從名山大川天下奇景到神仙事跡,都掩蓋不了李白以陸通自比,對政治的不滿,要像楚狂那樣遊覽名山過隱居的生活。

「廬山秀出南鬥旁,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裡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這兩句詩人正面描寫了長江和廬山的雄奇與瑰麗。「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從這一句裡最能看出李白嚮往自由自在的世界。

李白的這首詩思想內容複雜,李白一面留戀紅塵俗世,一面又嚮往神仙生活,對儒家嘲弄,又對道家崇信。由此可見李白內心的矛盾,亦和我們這些俗人一樣,總會搖擺不定,矛盾重重,這就是人心,接受這樣的自己沒什麼不好。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李白臨死前寫下一首詩,僅用14字概括生平,讀完震撼人心!
    南宋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詩者,吟詠性情也」。詩歌中最基本的特點,也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便是飽含著詩人的思想感情。而對思想感情的表達,無疑在一個詩人臨死前最為豐富和震撼人心。譬如,南唐後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
  • 這首詩開頭第一句就是千古名句,卻被後世用來形容私密事
    對古詩詞,很多學家往往評論某一首詩「有句無篇」或「有篇無句」。有句無篇意為一首詩有警策之句,卻在結構上不夠渾融;而有篇無句則是結構渾融,感情貫通,但缺少了點睛之筆,沒有傳世佳句。上等好的詩詞往往是有篇有句,甚至很多詩詞往往開篇就是驚豔之句。
  • 李白極具想像力的一首詩,用筆如風檣陣馬,頷聯更是氣象壯闊
    李白二十出頭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下面這首詩就是他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之作。渡荊門送別唐代: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這首詩就是他的經典之作,從中可以窺豹一斑。首聯先交代送客之地,「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荊門是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有宋玉、莫愁女等一批名人,而且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作者乘舟來到此地,同時也隨便遊覽古代楚國的名勝古蹟。
  • 原來是出自李白20歲前寫的詩
    這三句話,後兩句是網友原創,第一句卻是出自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這首詩寫於李白二十歲之年,李白十八九歲時,曾隱居在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這首詩大概就是那時所寫。古代詩人似乎很喜歡寫訪隱者、道士、僧人不遇這樣的題材,最經典就是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尋訪不遇,能突顯隱者、道士僧人的神秘感,同時,詩人也更能全心欣賞尋訪途中的美景,感悟哲思。
  • 李白寫給王昌齡的一首詩,情真意切,真摯感人!
    公元753年,王昌齡被貶龍標縣尉,當時李白人在揚州,聽說好友被貶後寫下的這首詩,表達了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同情之心,也寄託了自己對王昌齡的思念之情。《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代: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但是很多人會好奇地尋找這句話的出處,如果尋根問底,其實這句話是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李白,唐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風格俊朗豪邁,影響了詩歌文壇幾千年的歷史走向,開闢了詩詞的新天地。根據清代的黃錫珪《李太白年譜》記載,李白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還在戴天山讀書學習,在此期間,李白訪問戴天山的道士,卻並未見到,於是他曾寫下一首詩,名曰《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中的第三句正是此句的源出處,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 李白很美的一首詩,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卻是寫出了勝似春光的秋景
    李白和杜甫那都可以稱為偉大的詩人,無論是他們的才華,還是才情,那都是無人能及,不過兩個人的風格卻是完全不一樣;李白是屬於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則又是現實主義詩人;讀李白的詩讓人能夠感受到獨特的美,然而杜甫的作品又是極為真誠,不過所傳遞出來的文學價值,還有那種感動卻是相同,畢竟文學它是相通
  • 「李白鬥酒詩百篇」當如何解釋?
    如果說它符合杜詩的原意,為什麼杜詩不直接說「李白鬥酒詩百篇」,卻說「李白一鬥詩百篇」呢?  《飲中八仙歌》寫李白的四句詩中,第二句「長安市上酒家眠」和第四句「自稱臣是酒中仙」,都有「酒」字。如果第一句說「李白鬥酒詩百篇」,在一首詩中「酒」字就用得太多,犯重複之病。
  • 「林深時見鹿」,原來下句不是「海藍時見鯨」,竟出自李白一首詩
    然而並不是,「林深時見鹿」其實是李白寫的一首詩的其中一句,當然後人稍加改動,成了現在備受歡迎的名句。可是又有幾個人知道這首詩詞本來的面目呢?在經過後世的添加修改,其實詩詞早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韻味。所以今天為大家賞析的這一首詩,就是李白所寫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這首詩的第2句是「樹深時見鹿」,雖然與前文提到的僅有一字之差,但是卻也有些許不同。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韻味悠長,深遠動人,可謂鬼斧神工
    時間是一條歡快流淌的小河,生活卻是一首歷經滄桑的老歌。從相遇到成為知己,需要經過漫長的磨練,而分離卻只是在最痛苦的剎那。遇見是人生最好的點綴,陪伴也是最長情的友誼。很多時候分別雖然是情不得已,卻也見證了最真摯的情感。
  • 你只知道林深時見鹿,但你知道它其實出自於李白的一首詩嗎?
    根據清代黃錫珪《李太白年譜》,李白在十八、九歲時,曾隱居在大匡山,即詩題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這首詩應是當時所作,全詩譯文如下: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鐘聲。
  • 歷史上最「囂張」的6句詩詞,太狂妄,第一句除李白外無人敢喊!
    我們都知道,李白的詩歌瀟灑飄逸,也都知道李白很狂放,然而,究竟有多張狂,這6句詩歌告訴你答案。第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彷佛在推杯換盞中看見了氣吞山河,能夠說出這一句話,該是多有底氣。真正的天才,李白當如是。將一首勸酒詩寫得如此氣勢磅礴,唯他一人而已。
  • 李商隱最出名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就驚豔世人,果然是情詩大家!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唐代著名情詩大家李商隱的一首詩。如果說唐代詩壇是一塊聖地的話,李商隱就是一朵綻放的情花,他的情詩無人能比。現在的人已經無法判斷,當年的李商隱到底經過了什麼樣的愛情波折,一生要愛過幾回,才明白愛的真諦?
  • 李白特別唯美一首詩,短短4句,讓人陶醉其中,結尾更是流傳千年
    但是在眾多詩人中,李白卻是獨樹一幟,他不僅極為擅長五絕,對於七絕的造詣也是常人所難及。縱觀李白所留下的經典名篇,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用來抒發內心的種種感想以及描寫山水之美,所以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白的一篇山水詩。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的暮春,是他前往廣陵遊歷時所做的一首五言絕句。
  • 李白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詩,用詞簡單質樸,道盡人生無常
    李白在遊覽大好河山時寫過很多懷古詩,其中當他遊覽越中時看到了滿地的蕭條,聯想起歷史上曾經的輝煌之景,思索中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詩——《越中覽古》。這位浪漫主義詩人在看到古蹟時腦海裡在想什麼,寫下的經典詩歌表達出了怎樣的思想,我們一起來跟隨李白的詩歌感受這番人生況味。
  • 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這首詩犯了個致命錯誤,為何還能千年流傳?
    一直覺得唐朝名垂千古的一流大詩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像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佳作頻出,留下幾百上千首詩歌的大佬,還有一種是作品不多,但卻影響力極大的隱形高手。 例如張若虛,只留下了兩首作品,但是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卻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 怎麼用一首詩,完整的概括浙江的山水風景,來看看詩仙的這首
    在這裡有朗朗上口的詩詞和飽含氣韻的名碑名貼,趕快來看今天的文化鑑賞吧!文:百家原創首發,禁止抄襲我們的詩仙李白是一個具有超高藝術手段的詩人,再平常的景物,到了他的筆下,便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李白喜愛浙江這塊地方,所以對這塊地方尤為的熟悉,而這首詩便是在為朋友介紹浙江越中的美好之處。我們來看一下詩的大意:會稽山是像你這種才比謝靈運的人所應該去的地方。在這個地方,你可以看到千巖清泉,萬頃綠樹。當初秦始皇便是在此處眺望東海。湖水清澈的就好像是一面明鏡,這裡波濤洶湧,十分壯闊。
  • 李白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作為唐朝最為重要的詩人之一,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他的喜愛,已經是超過了他的作品本身,作為唐朝最有才華,也最具才情的一位詩人,他的一生那就是傳奇,放蕩不羈,給人的印象,他好像一輩子都是在行走,一會是在黃山,一會是在廬山,一會又到了長江邊上。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最後兩句氣吞山河,響徹古今!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著「詩仙」之稱。與杜甫並稱「李杜」,是我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其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所以在李白的詩中我們往往能看到雄奇的意象,以及詩中毫不掩飾的感情,如《塞下曲六首·其一》。
  • 李白和杜甫各寫了一首詠月名詩,千百年來難分高下,蘇軾力捧杜甫
    今天,我們選兩人各自一首詠月名詩來一探究竟。我們都知道李白這人比較狂傲,整天牛氣哄哄,覺得天下沒有自己搞不定的事,一生都渴望功業,匡時濟世。實際上,李白在政治上非常幼稚。雖然才華橫溢,但是在現實的鬥爭中,經常搞不清狀況。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逃出長安,並派他的四個兒子領兵四處平叛。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