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這首詩犯了個致命錯誤,為何還能千年流傳?

2021-01-18 騰訊網

一直覺得唐朝名垂千古的一流大詩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像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佳作頻出,留下幾百上千首詩歌的大佬,還有一種是作品不多,但卻影響力極大的隱形高手。

例如張若虛,只留下了兩首作品,但是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卻被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王之渙,傳世之作只有6首,卻躋身唐朝「四大邊塞詩人」之列,其中兩首《登鸛雀樓》和《涼州詞》都是耳熟能詳的名作。

還有崔護也是存詩六首,但一首《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足以令他流芳百世。

盛唐詩人張繼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楓橋夜泊》這首詩,也許後世早已遺忘了這個並不起眼的詩人。

《楓橋夜泊》這首詩影響力有多大呢?

可以說蘇州的寒山寺、楓橋之所以能夠成為無數文藝青年追捧的旅遊勝地,全因張繼的這首詩。

90年代風靡一時的歌曲《濤聲依舊》,靈感來源就是這首《楓橋夜泊》。

而且不僅是中國,還有日本甚至其他亞洲國家都將這首詩編入小學教科書。

作為這首詩的作者張繼,他在海外的知名度甚至要比李白杜甫大。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首詩到底寫了什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關於張繼此人,史書中的記載並不多,只知他在天寶年間中過進士,與「五言長城」劉長卿頗有交情。

後世推斷這首《楓橋夜泊》寫於安史之亂期間,當時很多文人為躲避戰亂,逃到江浙一帶,張繼便在其中。

一個微霜悽冷的秋夜,張繼乘一夜扁舟來到了姑蘇城外,望著江南水鄉幽美的夜色,聽著不遠處傳來的鐘聲,他的心中湧起無限惆悵,於是便有了這首傳世名作。

詩歌開頭兩句既是寫景也是抒情。

落月、啼烏、霜、江楓、漁火,還有作者這個不眠之人,共同構成了一幅幽寂清冷的江南秋夜圖。

在這孤冷的氛圍中,流露出了詩人羈旅天涯的愁苦之情,正如王國維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眼中所見正是他心中所感。

後兩句詩人不再鋪陳秋夜的景象,只選取了「夜半鐘聲」這一意象,反襯秋夜的寧靜,以及詩人的夜不成眠。

至於詩人因何難以入眠,留給讀者自己去體會了。

全詩將江南水鄉秋夜之美,詩人羈旅他鄉的愁思之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景有情,有聲有色,創造出了一種美到極致,又愁到極致,畫筆難以描繪的藝術境界,妙絕千古。

也許是因為這首詩太經典,關注度太高,所以也留下了很多爭議。

例如第二句的「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具體指什麼?有人說是江楓橋,也有人說是江邊的楓樹,千百年來,眾說紛紜。

還有第四句的「夜半鐘聲到客船」,北宋的文壇大佬歐陽修就曾提出質疑,「句則佳矣,奈半夜非鳴鐘時」。

對於歐陽修的這一觀點,後世也有很多人提出反駁,最有利的論據就是白居易、溫庭筠等人都寫過「夜半鐘聲」,所以歐陽修所言不過是少見多怪罷了。

最具爭議的還是第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根據常識,霜只會落在地上,不可能掛在天空,在空中的應該是霧氣。

李白曾寫「疑是地上霜」,範仲淹也有詞雲「羌管悠悠霜滿地」,可見古代文人也是知道這一點的。

那麼張繼為何卻偏偏寫「霜滿天」,而他犯了如此致命錯誤,這首詩為何還能千古流傳呢?

這就涉及到詩詞中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叫作「無理而妙」

所謂「無理」就是指違背一般生活自然規律或者邏輯思維,而「妙」就是說這種看似無理的描寫卻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蘇軾曾言「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

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也曾說:「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對於張繼這句「月落烏啼霜滿天」,很多人喜歡的是他所營造出來的意境,所以即使違背常理,依然覺得妙不可言,這就是詩詞的魅力。

不知你是否也喜歡《楓橋夜泊》這首詩?歡迎一起來討論。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相關焦點

  • 「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的《楓橋夜泊》,為什麼就這麼美?
    張繼的《楓橋夜泊》非常有名,不但在咱們國家有名,還在日本被奉為神作。日本人可能不知道李白杜甫寫了哪些作品,但是這首詩是一定知道的,就像咱們的《詠鵝》一樣,童蒙初開的日本小孩就要學習這首詩。這和詩僧寒山拾得有關,也就是後世所封和合二仙,這裡面有些曲折的淵源。
  • 《楓橋夜泊》首句「月落烏啼霜滿天」寫得不合理,為何能成經典?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隨性之作,詩名《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論起這首七言絕句的妙處,其實不用筆者多說,入選小學課本多年。此詩無論是意境之美,還是遣詞用字,都是唐詩中的精品,被今人奉為神作。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唐代詩人唯美詩篇,千古流傳
    在八十年代的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濤聲依舊》,曾傳唱大街小巷,「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這句歌詞是根據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詩改編的。至今讓人印象深刻,情不自禁就唱上一句。張繼在唐朝是一個名不見驚傳的小詩人,他是湖北襄陽人。天寶十二年,張繼考中進士。
  • 考「月落烏啼霜滿天」難住北大博士,專家:語文書也不對?
    但是,就是這樣一首膾炙人口、人人皆知、流傳千古的經典佳作,出現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卻難倒了百人團中91位選手。具體的題目是這樣的:回答這道題的時候,衝關選手開始選擇了一個錯誤答案,幸好在有效的答題時間內他終於選擇了正確答案,否則,現場包括衝關選手就會有92人答錯。
  • 中華詩解|《楓橋夜泊》:經常被後人點金成鐵的兩句——月落烏啼...
    施蟄存先生認為:「這首詩是一般的賦寫景物的詩,也沒有比興的意義,讀者也無可深入研究。」(《唐詩百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第465頁)不過在筆者看來,本詩開頭第一句就巧妙地將情和景有機地交融在一起了:「月落」,宛如自己選試的落第;「烏啼」,宛如自己失意的哀嘆;「霜滿天」,宛如自己悽涼的境況。真可謂「事理雙切」,「比興深矣」!並非「沒有比興的意義」。
  • 唐詩閒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楓橋夜泊》跟《春江花月夜》一樣,也是詩人「孤篇橫絕」的作品,詩人張繼最終能以詩人的名義流傳後世,靠的只是這一首詩,因為《全唐詩》裡也僅收了他的這一首詩,獨佔一卷。先讓我們看一下這首詩:(詩意圖)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10句最美楓葉詩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10句最美楓葉詩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1. 林暗交楓葉,園香覆橘花。——宋之問《過蠻洞》宋之問詩多為粉飾太平的浮華空泛之作,另有少量寫景詠物之作,詩風清新坦蕩。本句出自其一詩,這是作者在其被貶途中所作。
  • 有人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是病句,月落夜黑又如何知道霜滿天?
    這一句中的月黑雁飛高與月落烏啼霜滿天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通過兩個看似矛盾的景物,一個表達出敵軍欲逃跑之時的倉皇景象和戰爭的壯烈,另一個則表達出自己落第之後的落寞與孤寂。這是古詩之中常見的一種描寫方式,借用兩個看似相互矛盾的意象衝突,讓情感的表達更為真摯。這兩個意象表面的矛盾之下,有著內在情感的統一。
  • 夜泊楓橋 大運河邊「一宿千年」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蘇州是一座水做的城市。河道縱橫,一座座古橋串聯起古城的街巷脈絡。遠方的親人是否平安,漂泊的日子何時結束,國家的動亂還要持續多久……張繼再也睡不著了,他翻身披衣坐起,取來紙筆,寫下了這首浸潤著愁緒和憂思的《楓橋夜泊》。在燦若星辰的唐代詩人中,張繼並不算名家。除了中過進士,他只當過洪州鹽鐵判官等普通官職。張繼流傳下來的詩也不多,宋人葉夢得說,到南宋時,張繼的詩存世就只有三十多首而已(《石林詩話》)。
  • 《魔道祖師》江澄的萌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澄與狗對愁眠!
    《魔道祖師》江澄的萌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澄與狗對愁眠!導語:一開看《魔道祖師》的時候,對江澄的印象不好,特別是書中一開介紹這個人人物的時候,是從那幾個議論紛紛的人中知道他的,「江澄是逼殺他的主力軍之一」,一看到這裡,心裡默默地盤算,這有可能是這本書的大反派,然後看到江澄正式現身出場的那一段,用紫電狠狠地抽在魏無羨深山的時候,對他的印象又降了一重,「嗯!肯定就是反派了!」
  • 七個詩人,七首七言絕句,每首都上過教科書
    絕句,是中國傳統詩詞中的一種載體,也是上千年歷史中流行最廣的一種文體。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七首唐詩,七個詩人,七首七言絕句,每首都上過教科書,所以就不做解釋導讀了。1.《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考試落榜寫下這首詩,卻因一女子病逝
    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考試落榜寫下這首詩,卻因一女子病逝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的歷史非常的悠久,它在漫長的文化發展中,形成了中國所獨特的文化底蘊。詩詞歌賦在古時候可以說的上是無處不在,這一點我們從古代的那些詩詞歌賦中就可以窺見。中國古代的詩詞發展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僅僅是一部全唐詩就收錄了唐朝詩人所寫的四萬兩千多首詩。當然因為當時社會安定,也就導致那個時期湧現出了大批的像李白、杜甫這樣優秀的詩人,有這麼多優秀的詩作流傳到現在也就不足為奇了。古時候那些閒下來的詩人們,他們作詩並不一定都是沒有真實感情。
  • 【寧品讀】霜染烏桕紅于楓
    【寧品讀】霜染烏桕紅于楓 2020-12-13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人們為何期待一場濃霜?與「舌尖」有關
    北方下雪了,江南卻等不來一場霜,父親為此很焦急:菜地的高杆白早已熟透,卻等不來一場濃霜的「沐浴」;而不經霜的蘿蔔也難「動(凍)心」……清楚記得,小時候的初冬,小麥下種不久,那些結在草木上的露水就有了硬度。古人說這是「露凝而白」。
  • | 葉嘉瑩講詩中秋日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約779),字懿孫,唐代詩人。張繼成為眾人皆知的詩人,只是因為他寫了《楓橋夜泊》這一首詩,人以詩傳。張繼的生平在歷史上並沒有詳細的記載。
  • 秋高氣爽,這6首關於「秋」的經典唯美詩詞,收藏了!
    這是寫秋最特別、也最讓人難忘的一首詩。這首詩一反常態,沒有描寫秋天的蕭瑟、冷清,反而以極大的熱情歌頌了秋的美好。在詩人劉禹錫看來,文人騷客大都描寫秋的悲涼、蕭瑟,但是在他看來,秋天是比春天還要美好的季節。晴空萬裡,仙鶴扶搖直上,這是何等的瀟灑。值得一提的是,創作這首詩的時候,劉禹錫剛剛被貶沒多久。
  • 這首宋詞是歌頌愛情的千古名篇,但是詞人的名字卻很少有人記住!
    在唐詩裡有一個現象,詩句千古流傳,但是詩人的名字很少有人關注,比如「月落烏啼霜滿天」,大家都聽過這句詩,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作者是誰?這種「詩紅人不紅」的現象對於詩人來說,當然是一個莫大的遺憾!無獨有偶,這種「詩紅人不紅」的現象也屢屢出現在宋詞中,比如今天我們要聊的這首宋詞,它雖然被選進了《宋詞三百首》,很多人都知道這首詞,可是就是想不起詞人是誰?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20首經典詩詞,都是在船上寫的,每一首都流傳千古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安史之亂後,張繼流落到南方,這個秋天的夜晚,他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詩中景物與人物心情達到高度交融,歷來傳唱不絕。而寒山寺也因此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