嫋嫋秋風生,芳意竟何成? | 葉嘉瑩講詩中秋日

2021-01-21 活字文化

葉嘉瑩先生講唐詩時,每每講到動情處總會提到「感發」二字,她所說的「感發」,便是一首詩或一句詩是否讓你有所感動,是否激起你內心的情感、引發你的共鳴。


「是不是果然『情動於中』,這是判斷一首詩歌的最重要的標準」,


然而什麼能使人「情動於中」呢?就是外在的物象。


比如,屈原在《離騷》說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陳子昂在《感遇》說

「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這都是在秋天草木搖落的時候,自然感受到的生命落空無成的悲哀。


「秋」是古往今來詩人們吟詠不絕的主題,但是不同的詩人目之所見,心之所思不同,對於秋日的感發也不盡相同。


今天,我們匯集了葉嘉瑩先生《給孩子的古詩詞》中所選錄的古代詩人們書寫秋天的詩詞,看看面對蕭瑟的秋景,他們曾經產生了哪些動人的「感發」。

本文摘選自葉嘉瑩《給孩子的古詩詞》,活字文化策劃出品

王勃(約650—約676),字子安,唐代詩人、散文家。這是一首律體的五言絕句四句,要講求平仄。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世稱王右丞,唐代詩人、畫家。


「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獨」是入聲字,但它是第一個字,平仄不重要,中國詩節奏的重點在第二、第四、第六個字,所以按普通話把它念成dú也可以。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節」、「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插」都是入聲字,就一定要按仄聲念。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唐代詩人。


杜甫有許多非常好的、有名的、有分量的詩。


杜甫在詩歌的才華、功力上是了不起的大家,同時,在中國的詩人裡,杜甫是感情最正常的,而且是最合乎倫理道德的一個人,他對於他的妻子、兒女、兄弟、朋友都有一份很深厚的情感。這是在戰亂之中懷念他弟弟的一首詩。


「露從今夜白」的「白」、「寄書長不達」的「達」是入聲字。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約779),字懿孫,唐代詩人。


張繼成為眾人皆知的詩人,只是因為他寫了《楓橋夜泊》這一首詩,人以詩傳。張繼的生平在歷史上並沒有詳細的記載。


楓橋在蘇州城外的西郊,是一座非常古老的橋,就在上塘河上面。


「月落烏啼霜滿天」,夜晚,泊船在楓橋的旁邊,月亮已經都西斜快落下去了,這時聽到了夜晚啼叫的烏鴉——「烏夜啼」也是一個詞牌名。秋天,結霜了,其實霜不是從天上落下來的,霜是附著在植物上的水分遇到冷空氣凝成的,說「霜滿天」,因為我們覺得這樣冷,已經到處都凝了寒霜了。


「江楓漁火對愁眠」,秋天,江邊的楓葉都紅了,夜晚的時候,河上有幾家漁船點著燈火。一個坐船漂泊、旅行在外的人,面對著這樣悽涼的秋天的景色,滿懷鄉愁。


「姑蘇城外寒山寺」,在姑蘇城外有個寒山寺。寒山與拾得是兩位著名的唐朝僧人。這個寺廟寒山曾經住過,便稱為「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寺廟中暮鼓晨鐘,晚上敲鼓,早上敲鐘。僧人一般凌晨三、四點就起床敲鐘了。


釣罷歸來不繫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司空曙(約720—約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唐代詩人。


司空曙是唐朝代宗時「大曆十才子」之一。


這首詩寫眼前的景色,很生動。有一個人釣魚回來,本來應該用船纜將船系在岸上的船樁上,但鄉村的人家很安靜、平和,不會有人把船划走,今晚也沒有什麼風浪,船也不會漂走,因此就不系了。


是月落夜深的時候,正好可以去安睡了。就算晚上起風,吹走了船,這麼小的河流,船也不會被吹得很遠,明天早上來找,在茂密的蘆花叢中,淺淺的水邊就可以找到。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約766—約830),字文昌,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唐代詩人。


張籍曾經做過水部員外郎,因此人稱張水部,他是韓愈的朋友。


「復恐匆匆說不盡」的「說」、「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發」是入聲字。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約766—?),字仲初,世稱王司馬,唐代詩人。


詩人在一個圓月的十五夜晚,望月寫詩寄情給他的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姓杜,做郎中。院子裡的月光一片白色,樹上很多烏鴉已經飛回巢中,寒冷的露水滴在桂花上,今天晚上這麼明亮的月亮,大家都會看月亮,哪個人家看到的月亮,有更豐富的情意呢?


王建寫過幾首《從軍行》,寫去從軍的感情,也寫得不錯。


「中庭地白樹棲鴉」的「白」是入聲字。


「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思」念sì,作名詞。作動詞時念sī。


戴叔倫(約732—約789),字幼公,一作次公,唐代詩人。


唐朝有兩個有名的古文家,一個叫蕭穎士,一個叫李華。戴叔倫是蕭穎士的弟子。他的詩很有情味。


這首詩是悼念屈原的。屈、景、昭是楚國王族三個有名的姓氏,稱為「三閭」,三閭大夫是屈原被貶後的官職,負責主持宗廟祭祀,兼管王族三大姓子弟教育。戴叔倫經過三閭大夫廟,感慨屈原忠而被謗,信而見疑,對楚國那麼忠心耿耿,卻不被楚王信任,湖南的沅水、湘水一直向東流去,而屈子的哀怨就像這沅湘之水,東流不盡。


韋應物(約737—約792),世稱韋蘇州,唐代詩人。


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和柳宗元並稱「王孟韋柳」,都是唐朝以寫山水著稱的詩人,並且寫的都是很清幽的景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屬」,正當的意思。

每當秋天的晚上,我就特別懷念你,因為覺得在這樣的情景下,應該有你這樣的朋友。我一邊散步,口中吟誦著寫秋天涼夜的詩歌。古人常常一邊散步,口中一邊念念有詞,有時是背誦古人的詩,有時是醞釀一首自己的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山裡寂靜無人,可以聽到松子「啪」的落在地上的聲音。這是寫夜中的寂靜。我想你在這樣的秋夜,也一定有很多詩情的感動吧。這是詩人在一個秋天的夜晚遙想他的朋友。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


悲秋是中國的傳統,宋玉《九辯》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但劉禹錫覺得秋天比春天還好,他說秋天的時候一片晴空,白色的鶴飛到萬裡的藍天上,引起了很多的詩情。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772 — 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世稱白傅、白文公,唐代詩人。


這首詩講的也不是宏大的主題,而是眼前的景物,但能把它寫出來,就是很好的詩。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瑟瑟」是碧綠的顏色。


歐陽炯有一首詞《南鄉子》:「耳墜金環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頭招遠客。」「瑟瑟」本來是一種藍綠色的珠玉。所以詩人說,當日暮黃昏的時候,晚霞不在的這一邊水是清冷的,是碧藍的顏色,而晚霞照上去,就是「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景象。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憐」是可愛的意思,古人的「憐」就是「愛」,元稹《遣悲懷》說「謝公最小偏憐女」,指的便是謝公偏愛的女兒。這裡詩人說最可愛、美好的時節是九月初。九月初三的晚上,樹葉、草葉上開始有小小的露珠了,剛剛開始凝露,還沒有變成嚴霜,而初三的月亮是一彎新月。這些眼前的景物,也不必有什麼大的悲哀、感慨寄託其中,詩人也要有排遣和欣賞的心境。


客舍并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

卻望并州是故鄉。

劉皂(約785—約805),唐代詩人。


劉皂沒有很多首詩傳下來,《全唐詩》裡只有他五首詩,但這首《渡桑乾》很有名。桑乾在河北,是永定河的上遊。詩人說「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這是一生在外、四方行旅的人,真是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感覺。


「客舍并州已十霜」的「並」在這裡念平聲,bīng,「舍」「十」兩字是入聲字。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803—約853),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代詩人、散文家。


杜牧在晚唐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他的詩很有情韻,很風流倜儻。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押麻韻,念xiá。


「停車坐愛楓林晚」的「車」這裡押魚韻,念jū,它的另一個正規讀音押麻韻,念chā。chē是俗音。


「白雲深處有人家」的「深」,也有版本作「生」。我個人覺得是「白雲深處有人家」,與「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是同樣的意思;當然,也可以認為雲是從山上流出來的,「白雲生處有人家」,那便和「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陶淵明《歸去來辭·並序》)是同樣的意思。這兩個版本都可以,都在流傳。


長空澹澹孤鳥沒,

萬古銷沉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事業,

五陵無樹起秋風。

杜牧(803—約853),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代詩人、散文家。


杜牧在晚唐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他的詩很有情韻,很風流倜儻。


樂遊原是長安城外不遠的一個高原,登上這個高原,可以看到長安城。杜牧寫《登樂遊原》,其實是比較傷感的,雖然也是眼前景物,可是裡面有很深的感慨。「長空澹澹孤鳥沒」,一隻鳥,飛向遠天看不見了。


「萬古銷沉向此中」,人間的歷史興衰也如同這隻鳥一般,如此消失了。


「看取漢家何事業」,漢朝曾是盛世,而現在漢朝又留下了什麼?


「五陵無樹起秋風」,「五陵」是漢朝皇帝的墳墓,墳墓上的樹都叫人砍伐了,原本有樹在秋風之中就已悽涼蕭瑟,何況現在連樹都沒有了。


初聞徵雁已無蟬,

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裡鬥嬋娟。

李商隱(約813 — 約858),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唐代詩人、駢文家。


李商隱的詩,總是表面顯得很淺近,裡面的悲哀卻很幽深。


「初聞徵雁已無蟬」,聽到天上雁叫的時候,說明夏天早已過去。


「百尺樓高水接天」,已經降霜的夜晚,天上一輪明月照在高樓之上,百尺的高樓,月光如水,從天上灑下來。


「青女素娥俱耐冷」,霜神是青女,月神是素娥,即嫦娥。既然青女是霜神,當然能夠忍耐寒冷。月亮孤獨地掛在天上,當然也能夠忍耐寒冷。


「月中霜裡鬥嬋娟」,就是在這樣悽涼、寒冷、降霜的夜晚,她們在寒冷之中保持了她們的美麗。「鬥嬋娟」,就是說兩個人都能夠經受、承擔這種孤獨和寒冷。


《嫦娥》詩中寫的是「嫦娥應悔偷靈藥」,這首詩寫的是「青女素娥俱耐冷」。前一首詩的重點在神話故事,所以用「嫦娥」,這首詩著重於寒冷的感覺,所以用「素娥」。作詩用字的感覺是很微妙的。


錢珝(生卒年不詳),字瑞文,唐代詩人。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江上行船,天已經冷了,「萬木已清霜」,看到江邊農村的人家正忙著收割,便想到了自己的老家故溪,這時也是稻子熟的時候,於是,這一夜夢見的都是老家稻田的情景。人對於故鄉總是有很深的記憶。


「故溪黃稻熟」的「熟」是入聲字。


烏桕微丹菊漸開,

天高風送雁聲哀。

詩情也似並刀快,

剪得秋光入捲來。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宋代文學家。


陸遊是一位愛國的詩人。他是會稽人,在江南出生。他生下來的第二年就是靖康之難,北宋敗亡,所以他正是出生在北宋、南宋大變故的中間。陸遊終生想收復北方的失地,可是,連辛棄疾這樣的英雄豪傑都沒有達成自己的願望,陸遊當然也沒有達成自己的願望。他寫了許多豪放的詩篇。這首詩是其中之一。


這首詩蘊含了詩人平生的志意和感情。他說,秋天時,烏桕樹的葉子一紅,菊花就開了。秋天天高氣爽,天上有鴻雁,北雁南飛,這麼明媚的秋光,所以「詩情也似並刀快,剪得秋光入捲來」。


江頭落日照平沙,

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

見人驚起入蘆花。

戴復古(1167—1248),字式之,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宋代詩人。


月落夜深的時候,正好可以去安睡了。就算晚上起風,吹走了船,這麼小的河流,船也不會被吹得很遠,明天早上來找,在茂密的蘆花叢中,淺淺的水邊就可以找到。

相關推薦

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

作者:葉嘉瑩 編著;

叢書:「給孩子」系列(北島主編) 

中信出版社

2016年10月 


掃描圖中二維碼即可訂閱課程 👇

現在訂購即享限時福利

特惠 106  原價128元

特惠時間:9月29日-10月17日


掃描圖中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訂閱課程 


相關焦點

  • 葉嘉瑩:「詩的女兒」的「百年孤獨」
    如王國維所講,「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漂泊離亂的苦難,伴隨了葉嘉瑩的一生。亦如陳傳興所說,這是一部女性版的《百年孤獨》,呈現的是一個女人的百年史。1924年,中華民族處在風雨飄搖之中,葉嘉瑩出生在北京察院胡同的一個書香世家。雖生於亂世,卻從小受到良好的傳統教育。葉嘉瑩名字中的「葉」來自「葉赫那拉」。
  • 立秋丨遲遲白日晚 嫋嫋秋風生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6日電(石毅)「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8月7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立秋。立秋是秋天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正式開始。每年公曆8月7日或8日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指莊稼成熟時期。
  • 民生人文雲端大師課|「葉嘉瑩講十家詞」人文大咖對談會舉行
    來源:新浪財經回放:葉嘉瑩講十家詞之溫庭筠品讀詩詞之美,暢敘古今之情。2020年5月23日下午15時,由民生私人銀行、民生書法公益基金會聯袂推出的首期民生人文雲端大師課之「葉嘉瑩講十家詞」人文大咖對談會,通過雲端直播形式舉行。
  • 葉嘉瑩:我的蓮花總會凋落 我要把蓮子留下來
    一直教授她詩詞的伯父看了她的詩,便說她「不是有福之人,卻是堅強之人」。  伯父的這句話,幾乎洞穿了葉先生的未來。  在哈佛,一個人的圖書館  盧溝橋事變後,北平淪陷。  「我每天晚上查生字查到半夜兩點鐘,第二天就用我半生不熟的英文去給人家講。」葉嘉瑩說,自己用了很笨的方法,比如「國破山河在」,她就用直譯。  直到今天,一說到自己天生就是教書的,葉先生的語調中,就滿是歡欣。  「那些學生對我講的這種生硬的、英文的詩非常感興趣,來聽課的人從十六七個增加到六七十個。所以我是被逼出來的。」
  • 記錄葉嘉瑩近百年的詩詞人生,其實《掬水月在手》並不高冷
    電影節火爆而院線遇冷 據悉,《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導演繼《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之《如霧起時》《化城再來人》後的第三部文學紀錄片,也是他的「詩的三部曲
  • 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用一生傳遞詩歌中生生不息的力量
    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
  • 《古詩詞課》:讀詩的好處,在於培養一顆美好的活潑不死的心靈
    這堂課的老師呢,是葉嘉瑩。葉嘉瑩生在1924年,一生醉心於研究中國古典詩詞。上世紀80年代,葉老師在世界各地講學,非常受歡迎。當她來到南開大學的時候,天津、北京很多學生慕名來旁聽。整個高校颳起了一股聽葉老師講古詩的風潮,出版社也紛紛約稿。
  • 集大成的天才:葉嘉瑩先生講杜甫(一)
    我們下面開始講杜甫的詩。講杜甫的詩以前,我忽然間想到前兩天我的學生施淑告訴我說,一份報紙上刊載了楊振寧先生的一段演講。我和楊振寧先生很熟,他新婚之後,請我到他家裡吃飯,我也見到了他新婚的夫人,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子。楊先生雖然是研究物理的,但是他很喜歡詩歌,我們見面的時候,他常常給我背詩,也把他寫的詩給我看,還要求我給他寫詩。
  • 領讀人張靜|從古詩詞講到葉嘉瑩先生,「活出來」才最重要的課題
    從2021年1月1日下午開始,很多人知道了這句詩。這是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繆鉞先生贈予葉嘉瑩先生一首《相逢行》中的最後一句。新年第一天,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錢江晚報主辦,浙江圖書館特別支持的2021「書香迎新 閱享美好」TALK SHOW上,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電影《掬水月在手》學術顧問及聯合製片人張靜女士在題為《四季讀書》的演講中,以這一句詩作為結尾。
  • 嫋嫋造句和解釋_嫋嫋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嫋嫋(niǎo niǎo)。搖曳不定的樣子。[黃節《春夜與菑叟過小素梅閣聽曲》:「嫋嫋春幡原曩見。」]纖長柔美的樣子。[艾蕪《鞍鋼啊,我回來了》:「街燈燦然,垂柳嫋嫋,高樓櫛比,馬路廣闊。」]形容聲音婉轉悠揚。
  • 葉嘉瑩:不須澆灌偏能活,一朵仙人掌上花
    作 者 | 姜 蕾1小時15分58秒,95歲的葉嘉瑩先生又一次站著講完全程。此次是葉先生在「文化中國講壇」上第八次開講。出於照顧先生的考慮,在「2017年度文化中國講壇·秋季講座」的流程表上,主辦方第一次把先生的講座時間縮短為25分鐘。然而,先生依舊一絲不苟地講了1小時15分58秒。
  • 古詩文已佔浙江高中語文新教材半壁江山 六神磊磊在杭州講詩詞
    昨天,因解讀金庸、唐詩聞名的六神磊磊來杭州講詩詞課,現場名額瞬間秒光,可見古詩詞的熱度。昨天(9月7日),六神磊磊帶著新書《給孩子的唐詩課》現身博庫書城文二路店。面對底下黑壓壓的家長和孩子,六神磊磊說:「我們傳統的教孩子詩詞的方式,實際是違反學習規律的。打個比方,你把一群人圈在屋子裡,給他們逐字逐句念周杰倫的歌詞,你覺得還有誰會喜歡周杰倫的歌?
  • 葉嘉瑩先生再捐款 葉先生詮釋了什麼是: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
    葉嘉瑩先生再捐款 葉先生詮釋了什麼是: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時間:2019-05-15 08: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葉嘉瑩先生再捐款 葉先生詮釋了什麼是: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近日,南開大學發布消息稱,該校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再向南開大學捐贈
  • 《獵人筆記》:給你想要的詩和遠方
    他們在清早伴著晨曦,呼吸著樹木的清香,敏銳地緊盯獵物;日暮時分萬籟俱寂,他們或背著獵槍守獵,或坐在營火旁看繁星萬點,帶著豐碩的獵物追尋山下的嫋嫋炊煙。他們時而與過往的人們攀談幾句,時而和寄宿的農家共進晚餐,在醇厚的美酒中醉倒。陪伴他們左右的只有忠誠的獵狗、醉人的風景和遊獵的雅興,這種生活簡單而富足,怎能不讓人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