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淘票票評分9.0、豆瓣評分8.2。該片曾入選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紀錄片,今年7月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時,一再加場仍一票難求;而今,影片公映以來,仍收穫觀眾一致好評。
葉嘉瑩
葉嘉瑩這個名字,也許一般觀眾對她並不熟悉,但是在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全國藝聯加盟影院專線上映後,我們也能真正走近她,了解她,感受她的詩詞人生。96歲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一生坎坷多艱,曾歷經戰亂,在海外飄零數十載,在許多次人生的至暗絕望時刻,是詩詞給了她無窮的力量,而她也用自己畢生之力,傳承中華文化,闡述古典詩詞之美。
《掬水月在手》杭州路演現場
10月21日,《掬水月在手》結束了杭州路演。陳傳興導演與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王忠明映後暢談電影、藝術以及葉先生的傳奇一生,本片出品人廖美立、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和本片製片人沈禕出席了映後活動。
《掬水月在手》通過葉嘉瑩的詩詞和生命,回溯中國詩詞的源頭——詩的本質,也想回溯「詩如何作為人的生命的一種存在」。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著「弱德之美」,在逆境中秉持對中國傳統詩詞的堅守。
在杭州路演映後,出品人廖美立表示葉先生讓她體會到作為女性、作為學者的人格的魅力,讓我們仰望,覺得自己非常渺小。本片製片人沈禕也在現場說到:「面對殘酷的市場,所有走進電影院的觀眾正是點亮黑夜的閃耀繁星,讓主創有信心繼續前行,並希望這部電影能夠點亮更多人的人生」。《春江水暖》的導演顧曉剛也來到本場放映,看完影片的他深受震撼:「電影讓我感受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一種向上的力量。」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作為長久陪伴葉嘉瑩先生的助理在談及葉先生和中國詩詞文化時稱:「她內心中因為有古典詩詞作為支撐,所以歷經磨難依然能夠活出來。到了晚年,還能夠想到用曾經支撐自己走過苦難的古典詩詞反哺我們的民族和文化,成為整個華人世界的一道光彩。這部電影雖是女性傳記,更應該引發大家關於生存觀的思考」。
作為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輾轉十個地區、採訪43位受訪者、採訪稿近百萬字、歷時近兩年才完成拍攝製作,陳傳興導演在開拍前做了大量關於詩詞的案頭工作,意圖探討「葉先生跟中國詩詞史、中國詩人的大的生命河流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呼應」。本片以葉嘉瑩在北京察院胡同祖宅為結構概念,由外而內,追尋葉嘉瑩歷經劫難波折的個人生命史和詩史的交織。主創團隊採訪了葉嘉瑩本人和她的學生白先勇、席慕蓉、漢學泰鬥宇文所安等名家,眾人關於葉先生的所有記憶,在如詩如歌的影像裡將這位詩詞大家苦難而又精彩的一生娓娓道來。
影片《掬水月在手》正在全國藝聯專線熱映中,葉先生的傳奇一生,值得被更多人傳頌!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