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考試落榜寫下這首詩,卻因一女子病逝

2021-01-15 凌淑愛文史

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考試落榜寫下這首詩,卻因一女子病逝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的歷史非常的悠久,它在漫長的文化發展中,形成了中國所獨特的文化底蘊。在古代沒有像網絡這麼方便快捷的通訊工具的時候,那些不得志的詩人們用傳遞書信的方法來傳達信息,來表達他們心中那不能被外人所理解的悲憤和無奈。於是在極其漫長的文化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中國所特有的詩詞文化。詩詞歌賦在古時候可以說的上是無處不在,這一點我們從古代的那些詩詞歌賦中就可以窺見。

中國古代的詩詞發展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僅僅是一部全唐詩就收錄了唐朝詩人所寫的四萬兩千多首詩。當然因為當時社會安定,也就導致那個時期湧現出了大批的像李白、杜甫這樣優秀的詩人,有這麼多優秀的詩作流傳到現在也就不足為奇了。古時候那些閒下來的詩人們,他們作詩並不一定都是沒有真實感情。他們寫詩大部分都是有感而發,有時候靈感來了就找地方寫下來。他們開心的時候要寫詩,紀念一下這一瞬間的開心。不開心的時候要寫詩表達一下他們不開心的原因,有時候路上遇見一些朋友,就要寫詩抒發一下他們的情感。

閒來無事的時候,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開一個鬥詩大會也不失一種情趣。就在這種只要有點文化就會寫詩的文化背景下,湧現出了無數的詩人,在他們寫詩的過程中發生過許多的有趣的小故事。今天我們所說的就是這樣的一位唐朝時期的詩人,在他進京趕考落榜後,他心情十分低落的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而這首寫在他最落魄時期的詩作卻成為了一首千古流傳的佳作,這個詩人就是張繼,而那首詩就叫做楓橋夜泊。張繼這個人就像是那個時期市場上流行的話本中的男主人公一樣,出身於一個平民家庭。

但是就想話本中所寫的那樣,出生貧寒的他在某一天遇到了一個美麗的女子。他一見到那個女子就驚嘆於她的美麗,而那個女子一見到他也被他的文採所徵服,之後的情況也就是他們兩個互相愛上了對方。但是戀愛中的的男女總是會不自覺的提起成親這個問題,要知道古時候的人總是非常注重門第觀念,他們認為身份低微的人如果和一個身份高貴的人在一起後就會被世人認為這是高攀,而那個出生低微的人也會被高貴的那一家人看不起。

這種觀點不分男女,無論是男是女如果身份地位差距較大的話,都會被人看不起。再說這種高低相配的成親的方法也是不被世人看好的,所以說出身寒門的張繼只能夠憑藉自身的努力考取功名,只有有了功名身份才能迎娶他那位心儀的姑娘。所以就有了後續的一系列事情,經過十年寒窗苦讀的張繼並沒有成功的考上狀元。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女方的家人因為看到張繼落榜之後就不同意這件事婚事。所以當時的張繼非常的鬱悶以及悲憤,然後他就去出去遊玩散心,總不能一直像這樣現在這樣頹廢。於是他就獨自一個人到楓江這個地方遊玩,到了晚上他就看到了他這一生都難以忘記的景象。

上弦月早早的升起,天空中的那一輪孤月已經落下了,樹枝上站著的烏鴉在呀呀的啼叫。之後在幽靜密布的寒夜裡,繁霜暗凝,只有江邊的那條小船,泛著點點星光。姑蘇城外的寺廟裡傳來陣陣鐘聲,一聲聲的傳入他所在的這一方天地。這麼美好的景色,他卻無心欣賞,聯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這茫茫的水面上無依無靠的漂泊。在想到他科舉的失利,以及自己心愛的女人不被允許嫁給他的種種情況。這個時候他的靈感就突然湧現出來,於是就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作,儘管他之前的情況處處不如意。

但是他並沒有灰心喪氣一蹶不振,他相信自己的實力以及他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考取功名。於是他又重新振作起來,終於經過他不斷努力,他在第二年成功的考上了進士,終於擺脫了他寒門子弟的身份、然後他在成功的考取功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他心愛的姑娘提親,但是沒想到那位姑娘早已另嫁他人。因為這件事,他心中鬱結了很久,導致他上任不久後就因病去世了。對於這首詩,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但是我們可能並不知道這首詩背後有一個這樣的故事。那麼你怎麼看這個由愛情故事產生的絕世佳作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二十四史之舊唐書

參考資料:二十四史之新唐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的《楓橋夜泊》,為什麼就這麼美?
    張繼的《楓橋夜泊》非常有名,不但在咱們國家有名,還在日本被奉為神作。日本人可能不知道李白杜甫寫了哪些作品,但是這首詩是一定知道的,就像咱們的《詠鵝》一樣,童蒙初開的日本小孩就要學習這首詩。這和詩僧寒山拾得有關,也就是後世所封和合二仙,這裡面有些曲折的淵源。
  • 夜泊楓橋 大運河邊「一宿千年」
    遠方的親人是否平安,漂泊的日子何時結束,國家的動亂還要持續多久……張繼再也睡不著了,他翻身披衣坐起,取來紙筆,寫下了這首浸潤著愁緒和憂思的《楓橋夜泊》。在燦若星辰的唐代詩人中,張繼並不算名家。除了中過進士,他只當過洪州鹽鐵判官等普通官職。張繼流傳下來的詩也不多,宋人葉夢得說,到南宋時,張繼的詩存世就只有三十多首而已(《石林詩話》)。
  • 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這首詩犯了個致命錯誤,為何還能千年流傳?
    盛唐詩人張繼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楓橋夜泊》這首詩,也許後世早已遺忘了這個並不起眼的詩人。 《楓橋夜泊》這首詩影響力有多大呢? 可以說蘇州的寒山寺、楓橋之所以能夠成為無數文藝青年追捧的旅遊勝地,全因張繼的這首詩。 90年代風靡一時的歌曲《濤聲依舊》,靈感來源就是這首《楓橋夜泊》。
  • 中華詩解|《楓橋夜泊》:經常被後人點金成鐵的兩句——月落烏啼...
    唐代天寶十二載(753年),張繼考中了進士,但這只是獲得了做官的資格,要取得官職,還須經過吏部的選試。選試通過之後,才能呈請皇帝授予官職。張繼選試沒有通過,於是漫遊吳越,一來消遣心中的鬱悶,二來尋找為節度使做幕僚的機會。當他乘船夜泊楓橋時,便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不朽佳作。
  • 《楓橋夜泊》首句「月落烏啼霜滿天」寫得不合理,為何能成經典?
    不管身在哪裡,總能發現身邊的詩情詩意,並揮筆寫下來,這就是古人與我們的區別。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隨性之作,詩名《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論起這首七言絕句的妙處,其實不用筆者多說,入選小學課本多年。此詩無論是意境之美,還是遣詞用字,都是唐詩中的精品,被今人奉為神作。而且這種喜歡還跨域了地域,日本人和韓國人也是頗為喜歡這首詩的。但對於這首詩中一些字句的理解,卻多年來一直有爭議。比如詩中「愁眠」到底是作者愁得失眠了,還是當地有座山叫愁眠山?
  • 20首經典詩詞,都是在船上寫的,每一首都流傳千古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安史之亂後,張繼流落到南方,這個秋天的夜晚,他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詩中景物與人物心情達到高度交融,歷來傳唱不絕。而寒山寺也因此而聞名。
  • 蘇州楓橋:發展蝶變邁向「詩與遠方」
    楓橋,一個美麗宜居的地方中國江蘇網訊 千百年前,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讓楓橋蜚聲海內外千百年後,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的成名,已不僅僅因為這首詩,還源於它「工業大鎮」的底氣。11月27日、28日,在「我眼中的全面小康——走進蘇州楓橋」大型全媒體視覺採風活動中,30多位來自國家、省、市黨報都市報的攝影名家走進楓橋街道,實地感受這座詩意古鎮、工業大鎮的小康實景。
  • 杜甫在成都寫下一詩,本是寫景抒情,卻被用來批判女子作風
    假如你聽說某個女子的生活作風不好,你會是什麼反應?破口大罵還是冷笑置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首形容女子作風不佳的詩,而且這首詩還是出自於憂國憂民的杜甫。當然,杜甫一般不會寫這類型的詩,這首詩實際上也是杜甫寓居成都時,寫下的一篇借景抒情之作。但因為詩中的兩個詞,這首詩就常常被後人用來批判女子的生活作風問題。
  • 秋高氣爽,這6首關於「秋」的經典唯美詩詞,收藏了!
    在他的詩中,沒有哀怨,反而是如此的瀟灑、清明,讓人不得不佩服詩人的高尚品質。這首詩也是安久最喜歡的一首詩,因為它太特別,在一眾詩詞中脫穎而出。這是初中必背古詩,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但是通過詩本身我們可以判斷應該創作於深秋或是初冬時候。王維的詩很有特點,尤其擅長對於景物、環境的描寫,且都是立意新穎,讓人難忘。這首詩也是如此,詩中描繪了詩人路上的所見所感,整首詩如夢如幻,用語清新自然,可謂是經典作品!
  • 孟郊落榜後的一首詩,看盡人情冷暖,道盡世態炎涼,令人唏噓不已
    說道孟郊大家很熟悉,尤其是他的那首《慈母吟》更是感動所有人,不過雖然他的作品流傳千古,但是他的人生卻並不順遂,相反,他數次參加科舉卻都名落孫山,直到即將步入"知天命"的年紀時才終於中榜。在792年之時,是他第一次趕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結果大家已然知曉,那就是失敗,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在此之後,他過了很長一時間的羈旅生,。
  • 一直不理解為什麼稱孟郊為「詩囚」,這幾首詩或許能讓你理解
    兩次的落榜,讓孟郊有了不想再去考試的想法,那接下來怎麼辦呢?要說以前的文人墨客,那腰杆是真值,不為五鬥米折腰,你要考不中你就去種地經商啥的,得混口飯吃啊,孟郊就不,他不去做這些,而是跑去河南嵩山隱居起來,順便結婚生子,但是平常也是偶爾看看當地人種菜,去寫首詩送人家,看到打架的也不去勸架而是寫首詩送給人家,這要是現在估計早挨揍咯。
  • 古詩詞裡的月亮說:一畫月亮就是圓月,從前的常識如今少人知曉
    二更是晚上9點到11點,這時候月亮升起了,而且這月亮的亮度不錯,把天都照白了。唐 張繼 《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月落時,是夜半。宋 釋重顯 《頌一百則》霜天月落夜將半,誰共澄潭照影寒。這裡,月落的時候快到半夜。
  • 劉禹錫在人生遭遇重大挫折之時寫下了這首詩,獨樹一幟,百讀不厭
    他在仕途上積極參與變革創新,加入了王叔文的改革集團,但是後來卻因為這次「永貞革新」失敗而慘遭貶謫,到了現在的湖南常德擔任朗州司馬一職。劉禹錫的個性很鮮明,他不喜歡人云亦云,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經常做出一些標新立異的事情,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首《秋詞》就屬於這樣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