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考試落榜寫下這首詩,卻因一女子病逝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的歷史非常的悠久,它在漫長的文化發展中,形成了中國所獨特的文化底蘊。在古代沒有像網絡這麼方便快捷的通訊工具的時候,那些不得志的詩人們用傳遞書信的方法來傳達信息,來表達他們心中那不能被外人所理解的悲憤和無奈。於是在極其漫長的文化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中國所特有的詩詞文化。詩詞歌賦在古時候可以說的上是無處不在,這一點我們從古代的那些詩詞歌賦中就可以窺見。
中國古代的詩詞發展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僅僅是一部全唐詩就收錄了唐朝詩人所寫的四萬兩千多首詩。當然因為當時社會安定,也就導致那個時期湧現出了大批的像李白、杜甫這樣優秀的詩人,有這麼多優秀的詩作流傳到現在也就不足為奇了。古時候那些閒下來的詩人們,他們作詩並不一定都是沒有真實感情。他們寫詩大部分都是有感而發,有時候靈感來了就找地方寫下來。他們開心的時候要寫詩,紀念一下這一瞬間的開心。不開心的時候要寫詩表達一下他們不開心的原因,有時候路上遇見一些朋友,就要寫詩抒發一下他們的情感。
閒來無事的時候,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開一個鬥詩大會也不失一種情趣。就在這種只要有點文化就會寫詩的文化背景下,湧現出了無數的詩人,在他們寫詩的過程中發生過許多的有趣的小故事。今天我們所說的就是這樣的一位唐朝時期的詩人,在他進京趕考落榜後,他心情十分低落的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而這首寫在他最落魄時期的詩作卻成為了一首千古流傳的佳作,這個詩人就是張繼,而那首詩就叫做楓橋夜泊。張繼這個人就像是那個時期市場上流行的話本中的男主人公一樣,出身於一個平民家庭。
但是就想話本中所寫的那樣,出生貧寒的他在某一天遇到了一個美麗的女子。他一見到那個女子就驚嘆於她的美麗,而那個女子一見到他也被他的文採所徵服,之後的情況也就是他們兩個互相愛上了對方。但是戀愛中的的男女總是會不自覺的提起成親這個問題,要知道古時候的人總是非常注重門第觀念,他們認為身份低微的人如果和一個身份高貴的人在一起後就會被世人認為這是高攀,而那個出生低微的人也會被高貴的那一家人看不起。
這種觀點不分男女,無論是男是女如果身份地位差距較大的話,都會被人看不起。再說這種高低相配的成親的方法也是不被世人看好的,所以說出身寒門的張繼只能夠憑藉自身的努力考取功名,只有有了功名身份才能迎娶他那位心儀的姑娘。所以就有了後續的一系列事情,經過十年寒窗苦讀的張繼並沒有成功的考上狀元。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女方的家人因為看到張繼落榜之後就不同意這件事婚事。所以當時的張繼非常的鬱悶以及悲憤,然後他就去出去遊玩散心,總不能一直像這樣現在這樣頹廢。於是他就獨自一個人到楓江這個地方遊玩,到了晚上他就看到了他這一生都難以忘記的景象。
上弦月早早的升起,天空中的那一輪孤月已經落下了,樹枝上站著的烏鴉在呀呀的啼叫。之後在幽靜密布的寒夜裡,繁霜暗凝,只有江邊的那條小船,泛著點點星光。姑蘇城外的寺廟裡傳來陣陣鐘聲,一聲聲的傳入他所在的這一方天地。這麼美好的景色,他卻無心欣賞,聯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在這茫茫的水面上無依無靠的漂泊。在想到他科舉的失利,以及自己心愛的女人不被允許嫁給他的種種情況。這個時候他的靈感就突然湧現出來,於是就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作,儘管他之前的情況處處不如意。
但是他並沒有灰心喪氣一蹶不振,他相信自己的實力以及他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考取功名。於是他又重新振作起來,終於經過他不斷努力,他在第二年成功的考上了進士,終於擺脫了他寒門子弟的身份、然後他在成功的考取功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他心愛的姑娘提親,但是沒想到那位姑娘早已另嫁他人。因為這件事,他心中鬱結了很久,導致他上任不久後就因病去世了。對於這首詩,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但是我們可能並不知道這首詩背後有一個這樣的故事。那麼你怎麼看這個由愛情故事產生的絕世佳作呢?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參考資料:二十四史之舊唐書
參考資料:二十四史之新唐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