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落榜後的一首詩,看盡人情冷暖,道盡世態炎涼,令人唏噓不已

2021-01-09 每天讀文史

人這一生,活在世上,誰都希望自己能夠做出一番作為,不僅是為了自己和家人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也是為了能過光宗耀祖,不讓自己的父母家人失望。現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人們都能讀書學習,只要努力就能靠知識改變命運,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就算有滿腹才華,卻也不見得能在科舉中中榜,寒窗苦讀數十載卻無用武之地,不得不說這是古代讀書人的悲哀。

有很多讀書人終其一生也是無所作為,只能寫一些困頓的詩詞以發洩心中的抑鬱,詩人孟郊也是其中的一員。說道孟郊大家很熟悉,尤其是他的那首《慈母吟》更是感動所有人,不過雖然他的作品流傳千古,但是他的人生卻並不順遂,相反,他數次參加科舉卻都名落孫山,直到即將步入"知天命"的年紀時才終於中榜。

在792年之時,是他第一次趕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結果大家已然知曉,那就是失敗,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在此之後,他過了很長一時間的羈旅生,。在這期間,他寫下了一首詩,將自己的失意困頓的處境寫得淋漓盡致,也講述了人情冷暖與是世態炎涼。

長安羈旅行

唐代:孟郊

十日一理髮,每梳飛旅塵。

三旬九過飲,每食唯舊貧。

萬物皆及時,獨餘不覺春。

失名誰肯訪,得意爭相親。

直木有恬翼,靜流無躁鱗。

始知喧競場,莫處君子身。

野策藤竹輕,山蔬薇蕨新。

潛歌歸去來,事外風景真。

讀過這首詩之後,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詩人內心的那種抑鬱與悲傷的惆悵,而整首詩也完全籠罩在這種基調之中。在這首詩的前4句中,詩人說道他很長時間也沒有理一次頭髮,實在是懶得梳頭,而且每次梳頭時都是一片塵土飛揚,一副狼狽無比的樣子。三和九也不是具體的日子,大概是說一個月也就喝了幾次酒,而且每頓飯都是粗茶淡飯,從中也可以看出他滯留長安的時間之久。

而在接下來的四句中,作者寫到了春天來臨,萬物復甦,自然界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這一切到了,他眼中卻並沒有覺得春天到來的溫暖。相反,他因為參加科舉落地而獨自一人呆在寒舍之中,相比於外面的春天,他的內心只感到無比的冰冷。當然了,對於他來說冰冷的並不僅僅是科舉的落榜。

真正讓他感到無比寒冷的,其實還是那種人情冷暖與世態炎涼。科舉落地沒有奪得名聲,自然也沒有人前來拜訪,然而得意時卻爭相前來拜會,正所謂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居深山有遠親。對於詩人來說,他一個人遠離家鄉,不僅考試落榜,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安慰相反還要受盡人們勢力的白眼,這又怎能讓人不感到寒冷?

直到這時,詩人才看透人情冷暖,發出感慨,挺直的大樹上自然有鳥兒棲息,而清寒的小溪裡卻並不會有成群結隊的魚兒,可想而知,名利場也不是君子該待的地方。當然了,這雖然讓詩人感到無奈,但是他對未來卻依舊充滿著嚮往,所以在最後四句中他則筆鋒一轉,想像著自己將來拄著拐杖跋涉與崇山峻岭之間的隱居山林的生活,為我們帶來了一位落魄文人的處世態度。這是他為自己設計的一個結局,當然了,這卻並非他的初衷。

相關焦點

  • 孟郊金榜題名後所作的一首詩,內含一句人盡皆知的成語
    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孟郊終於進士及第,而這一年,孟郊已經四十六歲了。詩人得到消息後,興高採烈的作了這一首詩,來表達他當時難以按捺的喜悅之情。登科後唐代:孟郊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戲說孟郊:一日看盡長安花卻難報「三春暉」的天涯遊子!
    三十歲之前的孟郊,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行蹤飄忽不定,除了詩歌和漸漸微起的名聲,其餘不足為道。首次進考,名落孫山中年之後的孟郊開始活躍,四十一歲那一年,孟郊中了吳興鄉貢。他興衝衝趕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滿以為能由此扭轉命運。也正是在此時,孟郊遇到了25歲的考生韓愈。由於性格相似、志趣相投,都異於世俗之人,韓孟兩人很快便結為忘年之交。
  • 高考後最該讀的一首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所以很能理解46歲的孟郊在高中進士後,會發瘋般地寫下《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兩句將詩人得意洋洋的姿態寫到了極致,歷來為人所稱道。其實唐朝許多人在高中進士後,都很不淡定,例如和賈島齊名的詩人姚合,「夜睡常驚起,春光屬野夫」,翻譯過來就是興奮得睡不著覺。
  • 薔薇花的眼睛:孟郊的3首薔薇詩,以儒、釋、道的思想相望一生
    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這首詩,可以說是寫盡了天下母親對孩子的至深之情,也因此成為了千古名詩。除了這首詩之外,孟郊還有一首《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首詩,寫於孟郊久試不中,而終於登科之後。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最燦爛最得意的時刻:往日的那些惆悵、徘徊、費力思索,在如今看來,都不算什麼了。
  • 一直不理解為什麼稱孟郊為「詩囚」,這幾首詩或許能讓你理解
    你看孟郊的詩,勸學,勸友,贈農人等,看到誰都想即興賦詩一首,不止是眼觀,自己的事情也是這樣,生病了來一首,喝酒了來一首,吃飯不對胃口了來一首。後世所收集詩集幾乎都是圍繞著自己身邊的事情在寫作。孟郊何許人?孟郊生於湖州武康,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是當地的一個縣尉,家中清貧,而孟郊從小生性孤僻,很少與人往來。
  • 三首流傳千古的小詩,四個膾炙人口的成語,孟郊憑此成就名傳千古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詩人,就是被人稱為「詩囚」的孟郊。孟郊一生寫詩500餘首,其中《遊子吟》和《烈女操》兩首被選入了《唐詩三百首》,還有一首雖未進入《唐詩三百首》,但知名度卻絲毫不低於這兩首,那就是著名的《登科後》。這三首詩加在一起一共十六句,但卻創造了四個膾炙人口的成語,以此見出孟郊真可謂創造成語的高手。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 孟郊最經典的一首詩:豬八戒用來教訓唐僧,畫風太詭異!
    中唐詩人孟郊是有名的苦吟詩人,孟郊的詩情緒低沉,語多苦澀,如果要選一首孟郊最經典的詩,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這首《遊子吟》,同時這首詩也是描寫母愛最經典的一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年屆46歲的孟郊奉母命赴京科考,終於考上了進士。孟郊仕途多舛,直到50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於是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遊子吟》就是在溧陽寫的。這首詩的意思很好理解,詩人以漂泊無依的遊子自喻,寫出了一首母親的頌歌。
  • 孟郊這兩首詩,從少年遊到殿前歡,寫盡人生百態
    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河南府今洛陽),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唐憲宗元和九年,鄭餘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 。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
  • 劉禹錫被貶朗州,寫下一首詩,僅開篇7字便道盡身世悽涼!
    在遭受貶謫後,他們感自己所感,言自己所言。只是因個性、遭遇及時代的不同,詩歌中流露出的貶謫情懷自然也就不同。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被貶黃州時,就曾寫下「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表達了一種開朗樂觀、意氣昂揚的情懷。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漢壽城春望》,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之手,是他被貶朗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 看了他寫的詩,整個人覺得不好了,蘇軾為什麼還要嘲笑他?
    孟郊的這首《出門行》,寫的就是這種進取受挫、彷徨無依的狀況。「本望文字達,今因文字窮」,年少時的孟郊一直幻想著以文字求顯達,可是殘酷的現實「啪、啪」打臉,幾次科考都是名落孫山。他的一首長詩《贈別崔純亮》,其中有「當其失意時,滋灑各滿裳。……一飯九祝噎,一嗟十斷腸。」落第後傷心欲絕、哭天抹淚的糗樣躍然紙間。
  • 羅隱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寫盡了人性的醜陋,通篇寫得很深刻
    杜牧的詩同樣充滿諷刺,特別是那首《江南春》,看似在描寫江南春色美景,但更多的還是諷刺了那個時代。那麼筆者今天要重點來與大家聊一聊羅隱,這也是一位憤世嫉俗的詩人,他一生參加了十次科舉考試,但是每一次都名落孫山,也就使得他悲痛不已,寫下過很多充滿諷刺的詩作,最經典的一首要數《蜂》,相信很多人對於這首詩一定不會陌生,整首詩看似信手拈來,寫得很一般,但是詩人正是借用蜜蜂,從而諷刺了那些不勞而獲的人。
  • 李白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詩,用詞簡單質樸,道盡人生無常
    懷古這首詩名為《越中覽古》,為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所作,詩歌原文如下: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懷古首先看第一句,這句詩說的是越王勾踐在歷史上曾消滅了吳國後帶領著眾人凱旋歸來。李白第一句便寫古時候在越中發生的歷史事件,越王勾踐的故事家喻戶曉,曾經的輝煌在此地,而李白踏上這片越中之地看到了不一樣的光景。
  • 孟郊這首詩有直擊心靈的力量,暗用了一個典故還藏著一個小謎題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歲至四十歲這段期間,他在河南目睹過當時的藩鎮之變,在信州上饒為陸羽新開的山舍題過詩,後來又在蘇州與詩人韋應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蹤不定,卻是除去寫詩以外,並沒有其他什麼事業可做。今天我們還是來品讀的孟郊這首名作《遊子吟》吧。詩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李商隱非常唯美的一首詩,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令人感傷不已
    李商隱,字義山,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大多都是描寫愛情,把愛情的失落,以及對於愛情的那一份煎熬,描寫真是入木三分,讀來令人感傷不已;所以每次讀他的作品,總是能夠從他的詩作中,總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那一份失落,給人一種非常純粹,非常悲傷的感覺。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當然文學也正是一種情感的渲洩,對於很多詩人來說,他們往往也是能夠在信手拈來之間,便是寫下這世間令人感動的千古名篇,儘管看上去寫得漫不經心,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細膩的筆觸,卻是能夠直抵我們的心靈,這也就是為什麼唐詩儘管過去了一千多年,可是當我們讀起這些作品時,卻是依舊還會感動,還會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翻譯及賞析
    此詩所以膾炙千古,在於第一聯僅十字,就展現出一幅壯麗開闊,絢爛多姿的畫面,使景中有人、有情;後一聯又「景入理勢」,把這種恢宏的境界提高一層,極富哲理性,啟發讀者的思考,激動讀者的心緒。【注釋】①「白日」句:夕陽西下在遠山中隱沒。 ②「欲窮」句:要想窮盡目力,遠看千裡之外。
  • 詩人李益的一首小詩,寫盡了人生的聚散離合,悲喜交集,令人感動
    詩的題目是《喜見外弟又言別》,其中的「外弟」就是表弟。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詩人同表弟久別重逢又匆匆話別的情景。詩的第一句「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看似開門見山,簡潔明了,其實卻信息量很大。主要信息有三點,分別是十年、離亂、長大。所謂十年,是兩人離別的時間。離亂,是兩人離別的原因。
  • 孟浩然漂泊他鄉時寫下一首經典古詩,道盡清明的滋味,令人感慨
    他獨自漂泊在他鄉,清明時節到來,因為路途遙遠瑣事在身,不能趕回家中去,清明節時的孟浩然,在他所看所想之中寫下了一首經典的古詩,這首詩有著怎樣的三兩滋味呢,一起來品讀。從這首詩的詩題便能知道,這是詩人在清明節時所看所想之後立即寫下來的,整首詩用詞上比較平淡簡單,但在字裡行間能讀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以及對於人生的思考,清明時節獨自在外漂泊,這份心境要感同身受來體會,且來細細品讀這首詩。
  • 李白一首28字七言詩,寫盡了人世間的變幻無常,讀懂的人甚少!
    李白一首28字七言詩,寫盡了人世間的變幻無常,讀懂的人甚少!李白是我國唐朝時期的著名的大詩人,可以說如果大唐盛世有十分,那麼李白獨佔三分一點都不為過。酒入豪腸,三分嘯成劍氣,餘下的七分釀成詩篇,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可以說是當時文人裡面最厲害的一個人物,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這樣的待遇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 據說與有「詩囚」之稱的孟郊有關
    古來如此,當學霸的才不全是做官的料,因為從政除要有文化知識外,還要有決策能力、運籌能力、交際能力......孟郊做官後不是忙於政務,而是四方尋訪名勝古蹟,到處交友飲酒賦詩。那年冬季的一天,大雪紛飛,他遊玩到了一座古寺,走進大殿就看見牆上題了一首詩:六出九天雪飄飄,恰似玉女下瓊瑤,有朝一日天晴了,使帚的使帚,使鍬的使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