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寫盡了人性的醜陋,通篇寫得很深刻

2020-12-03 小雷說詩詞

晚唐詩壇同樣人才濟濟,這一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是杜牧、李商隱、羅隱、許渾、溫庭筠、韋莊等人,他們的作品別出新意,風格多樣;而且他們對於現實的描寫也更加深刻,這些詩人的作品中都有著諷刺意味,譬如李商隱的《賈生》,裡面有這樣的詩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很明顯是在諷刺那個時代,以及當時的權貴。杜牧的詩同樣充滿諷刺,特別是那首《江南春》,看似在描寫江南春色美景,但更多的還是諷刺了那個時代。

那麼筆者今天要重點來與大家聊一聊羅隱,這也是一位憤世嫉俗的詩人,他一生參加了十次科舉考試,但是每一次都名落孫山,也就使得他悲痛不已,寫下過很多充滿諷刺的詩作,最經典的一首要數《蜂》,相信很多人對於這首詩一定不會陌生,整首詩看似信手拈來,寫得很一般,但是詩人正是借用蜜蜂,從而諷刺了那些不勞而獲的人。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人性無疑是很醜陋,羅隱是當時著名的才子,可是他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碰壁,十次的科舉考試,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一種打擊,要知道古代的科舉考試,並不是年年舉行,要三年一次,只有在大赦天下的時候才有可能多一兩次機會,但是這樣的機會一般很少。試想一個青年參加十次科舉考試,等到不行了之後才放棄,這本身就是一件很諷刺的事情。

羅隱後來不再參加科舉考試,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使得他對於底層,對於現實的生活,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加諷刺,在這首《蜂》一詩中,他正是諷刺了當時的權貴,還有那些卑鄙的小人。

我們從這麼一首小詩中,除了看到諷刺,還有就是人性的醜陋,詩人從一開篇便是讚美了蜜蜂,它們每天都在辛勤勞作,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那陡峭的山峰,那都是能夠看到蜜蜂的身影,而且這些蜜蜂也是佔據了春光。採得了百花之後,開始釀成蜂蜜,但是那些蜜蜂大部分自己吃不到,全部都被人給吃了。

蜜蜂的生命很渺小,可是它們每天都在勞作,從來不會偷懶,但是他們辛勤的背後,卻又是在為別人做嫁衣。詩人這樣寫,無非是想到了自己悲苦的人生,明明有才華,有著過人的學識,學富五車,但是始終是沒有任何的機會,大部分的機會都給予了那些庸才,那是由於他們有資源,即使是不去讀書,那也照樣可以實現人生理想,但是對於羅隱那樣的底層人物,他們唯一的出路是讀書,然後通過科舉考試,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人生理想。

科舉考試看似在考學生的學識和才華,但是很顯然一些有才華的人,他們一生都難以中進士,這了就意味著他們即使是讀再多的書,學問做得再好,那也是無濟於事,而羅隱就是這其中的一員,他有學問,也有才華,可是卻每次都名落孫山,這就像極了蜜蜂,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

羅隱這首詩寫得很深刻,諷刺的也很到位,整首詩沒有引經據典,也沒有使用一個生僻的字,只是那麼娓娓道來,但是字裡行間又是充滿了憂愁,也充滿了諷刺,寫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人性的醜陋,這樣的作品,其實是最值得我們一讀,只要真正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相信從中也會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王安石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通篇寥寥數語,但是寫得很深刻!
    ,這在他很多的詩歌中就有體現,譬如這首《賈生》,那就充滿了諷刺意味。可能提起這首詩,人們會立馬想到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賈生》,這首詩也是充滿了諷刺。兩首詩其實是不同的風格,但是那種諷刺意味是一樣,寫得也是很深刻,讀來令人感慨萬千,對於任何一個有才華的人來說,他們有的時候其實是沒有任何的用武之地。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 古人寫的這些諷刺詩,或明指或暗喻意味深長
    詩詞中有一類諷刺詩,通常是以嘲諷的手法,描寫生活中消極、反動的事物,或明指、或暗喻,能強烈地反映現實生活,具有意味深長的意義。這就是一首諷刺詩,表面上是在描寫老鼠,實際上則是暗喻當時的統治者用虛偽的禮節以欺騙人民,人民深惡痛絕,比之為鼠,給予辛辣的諷刺,被後人認為是《詩經》中罵人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詩。
  • 魯迅學李商隱寫無題,一開篇就令人驚豔,整首詩還充滿了諷刺意味
    魯迅是近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也是白話文第一人,他的文章寫得很深刻,還充滿了諷刺意味,尤其是他的雜文,那就像是一把匕首深深地扎進了敵人的身體裡;不過他除了雜文之外,成就最高的是散文和小說;一部《吶喊》和《彷徨》,讓我們見識到了他過人的才華。
  •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的諷刺與幽默
    前言:前幾天看到一個問題, 絕句《蜂》諷刺了什麼人?這首詩的作者是晚唐詩人羅隱 ,《蜂》是一首寄託遙深的詠物詩。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也不客氣,我沒有中第,你也沒有家人,可能咱倆都不如別人吧。二、羅隱為什麼不中第呢?何光遠說「羅秀才隱,傲睨於人」,既然恃才傲物,自視甚高,為什麼偏偏考不上呢?可能原因就是「體物諷刺」吧。
  • 魯迅19歲寫的一首七律,通篇句句有水平,沒有深厚的功底寫不出來
    900多年前,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用一篇《愛蓮說》,寫火了蓮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將蓮花的高潔之美寫得淋漓盡致。自此文後,蓮花就成了很多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楊萬裡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吳師道的「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等都是詠蓮的經典之作。
  • 一首寫雪的古詩,通篇不見雪字,但句句都在寫雪
    於是李白出了一個主意,讓大家每人聯詩一句,最後組成一首七律。只是有個要求,今天大雪,就以雪為題,句句寫雪,但是不能出現「白雪」二字,有違者罰酒三盅。緊接著他們就行起酒令來,像我們現在的擊鼓傳花的方式差不多,按次序每人聯一句,先是孟浩然開場,最後輪到李白收尾,一首詩就大功告成了。詩是這樣的:一夜北風吹客愁,醒來不見望江樓。鐵佛寺成銀佛寺,金沙洲作玉沙洲。
  • 楊萬裡最唯美的一首小詩,通篇看似信手拈來,寫得卻是極為唯美!
    楊萬裡的作品主要還是描寫鄉村的普通風景,以及普通的人與事,這也使得他的作品顯然是要更加的接地氣,而他也是往往能夠在信手拈來間,寫下令人感動優美的詩篇,譬如他的這首《舟過安仁》,那就是一首很唯美的作品,整首詩寫得也是極為簡練,也很是直白,通篇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可是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猶如一幅唯美的山水事,讀來更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
  • 李商隱在雨天寫下一首詩,通篇不著一個雨字,寫出了不一樣的雨!
    很多的詩人會把這種自然現象,再結合自己內心的感受,從而把這種普通的雨描繪的如歌如泣,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正是雨帶給了詩人們靈感,而詩人們又重新賦予了雨新的生命,這兩者之間的這種融入,從而也是成就了無數的經典名篇。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羅隱經典詩詞五首: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是唐代詩人,曾參加科考十多次,但每次都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這並不是因為他才華不高,而是他的詩文諷刺意味太濃,人也很狂妄,這使他在講究謙虛的中國古代社會裡非常孤立,考官們對他很反感。但他的詩文卻屢屢出佳句,今天我們來欣賞幾首羅隱的詩詞。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當然文學也正是一種情感的渲洩,對於很多詩人來說,他們往往也是能夠在信手拈來之間,便是寫下這世間令人感動的千古名篇,儘管看上去寫得漫不經心,可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以及細膩的筆觸,卻是能夠直抵我們的心靈,這也就是為什麼唐詩儘管過去了一千多年,可是當我們讀起這些作品時,卻是依舊還會感動,還會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 宋代高僧觀劍客圖,寫下一首充滿俠客精神的詩,通篇描寫得很霸氣
    古代僧人也是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這些人不僅能文能武,而且寫下的詩,無論是意境,還是表現手法,那都可以和一流的大詩人相比。特別是在唐朝和宋朝,由於獨特的人文環境,使得這些詩僧在文學上也是大放異彩,譬如唐朝的貫休;宋朝的志南,那都是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們的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寫得也是極為有趣,特別是貫休的一首《獻錢尚父》,通篇描寫得霸氣十足,寫得極為優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從而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儘管白居易的詩看似很普通,可是每一首詩又很獨特,平淡中見真情,同樣充滿了詩意,也很是有趣,例如《長恨歌》和《琵琶行》這種洋洋灑灑的長篇敘事詩,我們也依舊很容易能夠理解,寫得同樣很深刻,這也正是白居易的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們讀他的作品,不需要有過多的解讀,只需要從字面上,那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 劉伯溫冷門的一首詩,看似普通的描寫雪,實則充滿了諷刺
    不過在古代,雪確實很多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歡使用的意象,很多詩人在看到雪之後,往往就會詩興大發,寫出許多優美或有趣的詩句。縱觀古代的諸多詩文,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絕大多數的詩人都是寫雪的,他們把雪也描繪得極為唯美浪漫。不過在這些詩文中,有一首卻是比較另類的,那就是明朝劉伯溫所寫的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做《北風行》。
  • 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四川民歌很有特色,儘管看似粗獷,但是情感細膩,劉禹錫非常喜歡四川的民歌,所以他把民歌結合到詩歌裡,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而他的組詩,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那麼在這組詩中,有一首可謂是弦技之作,也就是其中最後一首,通篇寫得很有趣,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
  • 史上最現實的一首唐詩,開篇就戳痛人心,揭開人性虛偽,發人深思
    而今天筆者想要與大家分享的詩作就是後者,唐代冷門詩人張謂的一首《題長安壁主人》。這首詩雖然並不出名,可是卻堪稱史上最現實的一首唐詩,開篇就戳痛人心,揭開人性虛偽,發人深思。全詩如下: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 季羨林的一首詠泰山詩,通篇大氣磅礴值得一讀,不愧是國寶級文人
    1980年大詩人臧克家與季老再次相逢時,曾提筆贈了季老這樣一首詩:年年各自奔長途,把手欣逢驚與呼!樸素衣裳常在眼,遍尋黑髮一根無。 是的,印象中的季老幾乎沒有西裝革履的時候,永遠是一身樸素的衣服,真正牛的人是不需要衣服來裝飾的。
  • 李賀「鬼詩」中最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悽美!
    李賀,字長吉,唐朝著名的詩人,也可以說是天才詩人,他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但是卻同樣的創造出了奇蹟,特別是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鬼詩」,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而且很多的作品裡,自有一種鬼魅飄飄的感覺,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人們往往把他的這一類詩稱為「鬼詩」,然而他本人,也是被後世稱為「詩鬼」。
  • 陶淵明一首很有趣的詩,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最後一句還充滿哲理
    大家對於陶淵明比較熟悉的還是那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記》,其實除了這一篇文章之外,他還有很多優美的詩作,譬如這首《四時》,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只不過是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但是陶淵明深入到生活中去,仔細觀察四個季節不同的變化,從中感悟生命,所以這首詩也是充滿了哲理,每一句都另有深意,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只要讀懂了自然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