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主要還是由於他搞了一個變法,最終沒有進行下去半途而廢,這也使得他的歷史評價很低,有人認為他就是一個「小人」和「偽君子」,其實這樣的評價我個人認為是不妥當,太過於偏激。近年來隨著人們視野更加開闊,也慢慢地了解到了王安石的價值,所以當下王安石的評價又回歸到了他生前的高度。
當年宋哲宗在王安石逝世後,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認為他是千古以來一人,受到了人們的頂禮膜拜,但是後來由於北宋滅亡,偏安一隅的南宋,為了找一個替罪羊,於是把王安石重新推向了歷史的舞臺,認為他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其實說到底無非是為自己開脫,要知道王安石所做的一切,那都無非是為了整個國家,並沒有半點的私心。
王安石還是一位比較敢言,也敢寫的人,這在他很多的詩歌中就有體現,譬如這首《賈生》,那就充滿了諷刺意味。可能提起這首詩,人們會立馬想到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賈生》,這首詩也是充滿了諷刺。兩首詩其實是不同的風格,但是那種諷刺意味是一樣,寫得也是很深刻,讀來令人感慨萬千,對於任何一個有才華的人來說,他們有的時候其實是沒有任何的用武之地。
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儘管這首詩不如李商隱那首出名,但是也寫得很有趣,整首詩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表達了對於現實的不滿,表面看似在為賈誼打抱不平,更多的還是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悲痛之苦。由於他的變法之路走得很艱辛,人們並不能夠理解,這也使得他悲痛萬分,即使是連他的好朋友蘇軾都出來反對,認為祖宗之法是不可變,但是王安石排除萬難,還是要將變法進行下去。
第一二句那就是寫了賈誼很有才華,可是帝王卻又看不起他,使得他失去了用武之地,沒有平臺供他去發揮,「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賈誼只要稍稍使用一些謀略,便是能夠成就一番大事,可是對於當時的帝王來說,卻是看不起賈誼,認為他只會吹牛,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對於他的建議也不聽從。
第三四句寫得就更為有趣,也更具有諷刺意味,「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一個人站在高處,卻是聽不進任何的建議,這是很不可取,畢竟有的時候還是要聽一聽有用的建議,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好一件事,古來的聖賢那都是禮賢下士,為了人才可以尊重對方。這兩句與前面的兩句,也是形成了對應關係,從而讓這整首詩更具有諷刺意味。
王安石大部分的作品都別具一格,而且文風也是極為獨特,往往寫一件事情,或者是寫普通的事物,那都是能夠寫出了新意,在這首《賈生》一詩中,他沒有做過多的鋪墊,完全是直入題,這樣的寫作手法,如果寫得不夠好的話,很容易落入俗套,但是王安石又是一位才子,在這首詩中,他把握的恰到好處,從而讓這首詩顯得很有趣,也充滿了諷刺。
那麼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從這麼一首小詩中,也是能夠學會很多的東西,一個人一定是要聽從別人的建議,一定要敬重別人,只有這樣才能夠發現自己的缺點,從而去改正過來,這也正是此詩最為有趣的一個地方,所以如此清新脫俗的一首詩,也是值得我們反覆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