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通篇寥寥數語,但是寫得很深刻!

2020-12-04 塵世曉書僮

王安石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主要還是由於他搞了一個變法,最終沒有進行下去半途而廢,這也使得他的歷史評價很低,有人認為他就是一個「小人」和「偽君子」,其實這樣的評價我個人認為是不妥當,太過於偏激。近年來隨著人們視野更加開闊,也慢慢地了解到了王安石的價值,所以當下王安石的評價又回歸到了他生前的高度。

當年宋哲宗在王安石逝世後,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認為他是千古以來一人,受到了人們的頂禮膜拜,但是後來由於北宋滅亡,偏安一隅的南宋,為了找一個替罪羊,於是把王安石重新推向了歷史的舞臺,認為他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其實說到底無非是為自己開脫,要知道王安石所做的一切,那都無非是為了整個國家,並沒有半點的私心。

王安石還是一位比較敢言,也敢寫的人,這在他很多的詩歌中就有體現,譬如這首《賈生》,那就充滿了諷刺意味。可能提起這首詩,人們會立馬想到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賈生》,這首詩也是充滿了諷刺。兩首詩其實是不同的風格,但是那種諷刺意味是一樣,寫得也是很深刻,讀來令人感慨萬千,對於任何一個有才華的人來說,他們有的時候其實是沒有任何的用武之地。

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

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儘管這首詩不如李商隱那首出名,但是也寫得很有趣,整首詩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表達了對於現實的不滿,表面看似在為賈誼打抱不平,更多的還是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悲痛之苦。由於他的變法之路走得很艱辛,人們並不能夠理解,這也使得他悲痛萬分,即使是連他的好朋友蘇軾都出來反對,認為祖宗之法是不可變,但是王安石排除萬難,還是要將變法進行下去。

第一二句那就是寫了賈誼很有才華,可是帝王卻又看不起他,使得他失去了用武之地,沒有平臺供他去發揮,「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賈誼只要稍稍使用一些謀略,便是能夠成就一番大事,可是對於當時的帝王來說,卻是看不起賈誼,認為他只會吹牛,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對於他的建議也不聽從。

第三四句寫得就更為有趣,也更具有諷刺意味,「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一個人站在高處,卻是聽不進任何的建議,這是很不可取,畢竟有的時候還是要聽一聽有用的建議,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好一件事,古來的聖賢那都是禮賢下士,為了人才可以尊重對方。這兩句與前面的兩句,也是形成了對應關係,從而讓這整首詩更具有諷刺意味。

王安石大部分的作品都別具一格,而且文風也是極為獨特,往往寫一件事情,或者是寫普通的事物,那都是能夠寫出了新意,在這首《賈生》一詩中,他沒有做過多的鋪墊,完全是直入題,這樣的寫作手法,如果寫得不夠好的話,很容易落入俗套,但是王安石又是一位才子,在這首詩中,他把握的恰到好處,從而讓這首詩顯得很有趣,也充滿了諷刺。

那麼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從這麼一首小詩中,也是能夠學會很多的東西,一個人一定是要聽從別人的建議,一定要敬重別人,只有這樣才能夠發現自己的缺點,從而去改正過來,這也正是此詩最為有趣的一個地方,所以如此清新脫俗的一首詩,也是值得我們反覆品讀。


相關焦點

  • 羅隱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一首詩,寫盡了人性的醜陋,通篇寫得很深刻
    晚唐詩壇同樣人才濟濟,這一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是杜牧、李商隱、羅隱、許渾、溫庭筠、韋莊等人,他們的作品別出新意,風格多樣;而且他們對於現實的描寫也更加深刻,這些詩人的作品中都有著諷刺意味,譬如李商隱的《賈生》,裡面有這樣的詩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 楊萬裡最唯美的一首小詩,通篇看似信手拈來,寫得卻是極為唯美!
    楊萬裡的作品主要還是描寫鄉村的普通風景,以及普通的人與事,這也使得他的作品顯然是要更加的接地氣,而他也是往往能夠在信手拈來間,寫下令人感動優美的詩篇,譬如他的這首《舟過安仁》,那就是一首很唯美的作品,整首詩寫得也是極為簡練,也很是直白,通篇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可是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猶如一幅唯美的山水事,讀來更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魯迅學李商隱寫無題,一開篇就令人驚豔,整首詩還充滿了諷刺意味
    魯迅是近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也是白話文第一人,他的文章寫得很深刻,還充滿了諷刺意味,尤其是他的雜文,那就像是一把匕首深深地扎進了敵人的身體裡;不過他除了雜文之外,成就最高的是散文和小說;一部《吶喊》和《彷徨》,讓我們見識到了他過人的才華。
  • 古人寫的這些諷刺詩,或明指或暗喻意味深長
    詩詞中有一類諷刺詩,通常是以嘲諷的手法,描寫生活中消極、反動的事物,或明指、或暗喻,能強烈地反映現實生活,具有意味深長的意義。這就是一首諷刺詩,表面上是在描寫老鼠,實際上則是暗喻當時的統治者用虛偽的禮節以欺騙人民,人民深惡痛絕,比之為鼠,給予辛辣的諷刺,被後人認為是《詩經》中罵人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詩。
  • 陶淵明一首很有趣的詩,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最後一句還充滿哲理
    大家對於陶淵明比較熟悉的還是那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記》,其實除了這一篇文章之外,他還有很多優美的詩作,譬如這首《四時》,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只不過是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但是陶淵明深入到生活中去,仔細觀察四個季節不同的變化,從中感悟生命,所以這首詩也是充滿了哲理,每一句都另有深意,這樣的作品最是值得我們一讀,只要讀懂了自然會有所收穫。
  • 王安石的名句「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嗎?
    後來我們也知道王安石的變法之路走得很艱辛,只不過四年的時間,他就被罷了相,還遭受了許多的指責,認為他的變法不可取,宋神宗也頂不住壓力,王安石只好退居幕後。但是僅僅又過了一年,再次啟用王安石,很快又被罷相,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也宣告結束。王安石兩次拜相,又兩次被罷相,可謂是大起大落,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儘管人們反對,不理解他的行為。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儘管白居易的詩看似很普通,可是每一首詩又很獨特,平淡中見真情,同樣充滿了詩意,也很是有趣,例如《長恨歌》和《琵琶行》這種洋洋灑灑的長篇敘事詩,我們也依舊很容易能夠理解,寫得同樣很深刻,這也正是白居易的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們讀他的作品,不需要有過多的解讀,只需要從字面上,那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 宋代高僧觀劍客圖,寫下一首充滿俠客精神的詩,通篇描寫得很霸氣
    特別是在唐朝和宋朝,由於獨特的人文環境,使得這些詩僧在文學上也是大放異彩,譬如唐朝的貫休;宋朝的志南,那都是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們的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寫得也是極為有趣,特別是貫休的一首《獻錢尚父》,通篇描寫得霸氣十足,寫得極為優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從而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
  • 王安石罷相後心灰意冷,「洗稿」古樂府一首詩,結果成了千古名篇
    北宋名相王安石,外號「拗相公」。一生堅持己見,極力在北宋王朝推行其「變法主張」。結果不但生前遭到朝中「保守派」打壓,死後也被文人蓄意撰文抹黑。王安石為了變法兩度被罷相,中途家人還遭到了陷害,可是他仍矢志不渝。他寫過一首詠梅詩,我們小時候都背誦、默寫過。不過,這首詩並非他原創,而是「洗稿」《古樂府》中一首五言詩作成。
  • 魯迅19歲寫的一首七律,通篇句句有水平,沒有深厚的功底寫不出來
    900多年前,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用一篇《愛蓮說》,寫火了蓮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將蓮花的高潔之美寫得淋漓盡致。自此文後,蓮花就成了很多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楊萬裡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吳師道的「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等都是詠蓮的經典之作。
  • 李賀「鬼詩」中最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一首詩,通篇寫得很悽美!
    李賀,字長吉,唐朝著名的詩人,也可以說是天才詩人,他一生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歲,但是卻同樣的創造出了奇蹟,特別是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鬼詩」,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而且很多的作品裡,自有一種鬼魅飄飄的感覺,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人們往往把他的這一類詩稱為「鬼詩」,然而他本人,也是被後世稱為「詩鬼」。
  • 一首寫雪的古詩,通篇不見雪字,但句句都在寫雪
    大雪是冬天最美的景致,天空中紛紛揚揚,地面上白茫茫一片,這個時候整個天地是一個乾淨潔白的世界,所有的坎坷紛繁雜亂都逃遁得無蹤無影。小孩子們非常高興,他們歡呼跳躍著來慶祝,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大人們呢,圍爐煮酒,對雪談詩,那賞雪玩雪的興趣是不亞於孩子們的。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經常看到有文章說蘇軾和王安石不合,時不時便上演文學大戰。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
  • 春分日,蘇東坡一首春分詩,暗喻諷刺,寫盡世事難料
    一枝雪梅詩的作者20歲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高中,本應該摘得狀元頭籌的他,因考官歐陽修的避嫌錯舉,拿了第二名。王安石手下這群「豬一樣的隊友」,藉助變法之名,趁勢鑽營苟且,排除異己,擴張自己的勢力,弄得整個大宋朝人人自危,雞犬不寧。蘇軾看清朝廷內部實質,主動申請外調,到地方為百姓做實事,於是他來到了杭州。這首《癸丑春分後雪》就是作者擔任杭州通判時所作。當1089年蘇軾再度調任杭州時,修築了今天的蘇堤和著名的三潭印月建築(一元紙幣背後風景)。
  • 李商隱在雨天寫下一首詩,通篇不著一個雨字,寫出了不一樣的雨!
    那麼唐詩裡就有很多經典的詠雨名篇,譬如李商隱的這首《微雨》,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詩人在寫這首詩時正是在雨天,看到了外面淅淅瀝瀝的雨,於是有感而發,信手拈來,成就了這麼一首經典之作。那麼我從這麼一首作品中,除了能夠感受到詩人的對於雨細膩的描寫,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悲痛之苦;另外這首詩寫得也是很絕,通篇都是在寫雨,但卻又沒有寫一個雨字,可謂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 季羨林的一首詠泰山詩,通篇大氣磅礴值得一讀,不愧是國寶級文人
    可是這樣說,其實也不能完全涵蓋其所學,季老精通漢語、梵語、阿拉伯語、法語、俄語等12種語言。更令人佩服的是,就連原始印歐人的吐火羅語他也會,他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而其影響力,顯然也不只限於東方,他是我們國寶級的大師。季老的「大師煉成」之路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從小就很優秀,高中畢業同時考上了北大和清華,最後選擇了清華。
  • 這是一首非常罕見寫鸚鵡的詩,讀起來俏皮活潑,卻極其諷刺深刻!
    鸚鵡由於具有光鮮亮麗的羽毛和善於學習人語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多人家中都會養一兩隻鸚鵡,日常逗樂也算是很好的消遣方式。今日國外還有一則新聞,一隻鸚鵡離家出走,等了幾天又飛回主人家的窗外,用喙敲窗戶,喊主人開門,那畫面簡直太可愛了。
  • 劉伯溫冷門的一首詩,看似普通的描寫雪,實則充滿了諷刺
    不過在古代,雪確實很多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歡使用的意象,很多詩人在看到雪之後,往往就會詩興大發,寫出許多優美或有趣的詩句。縱觀古代的諸多詩文,我們不難發現,其實絕大多數的詩人都是寫雪的,他們把雪也描繪得極為唯美浪漫。不過在這些詩文中,有一首卻是比較另類的,那就是明朝劉伯溫所寫的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做《北風行》。
  • 宋代著名數學家的一首小詩,十個數字全用上,寥寥幾筆寫盡春色!
    這首小詩只有短短四句,把十個數字全部用上,但是絲毫不顯拙劣,反而意境朦朧,極有韻味,是一篇描寫山村田園風光的佳作,寥寥幾筆就寫盡了春色。《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但是通過這首小詩,我們卻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一位名師大家身上獨有的高雅情懷和非凡氣質。這些並不僅僅是文學家才具有的。寫這首詩時,作者正在河南輝縣遊玩。時值陽春三月,鄉村一片迷人的田園風光,樸素自然,清新優美。當時的邵雍剛過而立之年,正懷著滿滿的志向要「行萬裡路」,要用自己的親身實踐來驗證自己書中所學的道理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