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歌的大花園裡,最為人們稱讚和推崇的作品,要麼是像國色天香的牡丹一樣豔麗多姿的李詩晏詞,要麼是像清新脫俗的梅蘭菊荷一樣含蓄雅致的陶歌謝韻,要麼是像藏身崖壁的仙草奇葩一樣丰神秀美的關曲白劇。在人們心中,似乎只有專業的極具天賦的文人才能創作出如此格調不凡,意境優美的詩詞歌賦曲。
其實,在文學的大千世界裡,除了專業的文人大家外,很多「外行人士」創作的詩詞作品,絲毫不遜於那些文學大家的名篇佳作。只不過,因為他們在其他領域內的成就過於卓越,因而他們的文採就被忽視了。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小詩《山村詠懷》,其作者不是什麼科班出身的大詩人大詞人,而是一位實打實的「理科生」,北宋著名數學家,理學家邵雍。這首小詩只有短短四句,把十個數字全部用上,但是絲毫不顯拙劣,反而意境朦朧,極有韻味,是一篇描寫山村田園風光的佳作,寥寥幾筆就寫盡了春色。
《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首詩初一看,語義簡單明了,可謂是一覽無餘,似乎沒什麼特別之處。可是等大家稍稍回味一下,就會發現,它就像清冽的泉水有一種淡淡的回甘,說不清道不盡。這就是所謂的「大家小詩」。因為邵雍數學家和理學家的身份,很多詩詞愛好者並不熟悉他。但是通過這首小詩,我們卻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一位名師大家身上獨有的高雅情懷和非凡氣質。這些並不僅僅是文學家才具有的。
寫這首詩時,作者正在河南輝縣遊玩。時值陽春三月,鄉村一片迷人的田園風光,樸素自然,清新優美。當時的邵雍剛過而立之年,正懷著滿滿的志向要「行萬裡路」,要用自己的親身實踐來驗證自己書中所學的道理和知識。因此,他的心境是安寧的,是沒有塵世雜物的,是純淨而閒適的。也唯有如此,才能寫出這樣一首樸素至極卻意味悠長的佳作來。
首句「一去二三裡」平鋪直敘,沒有任何修飾性的詞語,就像鄉間的泥土一樣樸實無華。「一去」直言作者興致高昂,心情愉悅,因此一路上不急不緩,走著走著就走了二三裡路,不遠也不近,一切剛剛好。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作者改成「一去百十裡」,那麼遊春的閒適之意還有嗎?估計早就疲憊地直不起腰杆,只想一屁股坐著不動彈了。哪還有什麼興致欣賞鄉村景色呢?「二三裡」雖是虛指,但也說明作者並沒有走的很遠,也沒有走地很急。
第二句「煙村四五家」,作者緩緩徐行,看到了什麼美麗的景色了?在這裡,作者既沒有寫豔麗的春花,也沒有寫青青的芳草,更沒有寫喧鬧的鳥鳴,而是選取了山村人家來描寫。一是暗合詩的主題「山村」,二是營造處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來:炊煙嫋嫋,幾家農舍在煙霧種若隱若現,就像一副寫意的水墨山水畫一般,充滿了朦朧的藝術美感。這遠比奼紫嫣紅鳥語花香要清新脫俗,要美麗淡雅。這也顯示了作者不俗的氣質和魅力!
第三句「亭臺六七座」就暗暗切合了首句的「一去二三裡」,說明作者走地不急不遠,走走停停,邊走邊看,邊走邊歇息,一股淡淡的閒適之意躍然紙上;而且這裡的「六七座」雖然也是虛指,但是也和「二三裡」一樣說明作者遊春的行程不是很遠,沒有特定的目的,沒有特定的路線,隨意地走,隨意地看。其實,這才是賞春的正確打開方式。反觀今人,同樣是三月賞春,卻步履匆匆,一路上大呼小叫,不是上樹就是摘花,全然沒有「欣賞美景」的優雅姿態,倒像是家庭主婦逛菜市場一般,粗俗不堪。
末句「八九十枝花」如果全句到這裡還不寫一些花花草草的話,那麼整首詩似乎就顯得過於寡淡了,就會過猶不及,像白開水一樣讓人感覺索然無味了。春天,繁花盛開,這是最美麗也最明顯的自然現象。沒有了春花,春天就會失去色彩,就會黯淡無光。因此,既然是遊春,在作者的詩裡,花是一定要有的。
但是,春花可以燦若桃李,可以豔若紅杏,可以媚若海棠,到底應該寫哪種花了?在鄉村,桃李紅杏似乎要普遍一些。可是,這些花朵一般是成片成片的,如雲如霞,放在全詩中就會破壞詩句的「寧靜和平和」,但顯得有些吵鬧和俗氣了。於是,作者什麼花也沒寫,但又寫了很多花。這樣即增加了詩作的美感,不會破壞詩作的整體韻味,又與鄉村的樸實無華相映襯,像「畫龍點睛」一樣讓詩句增加了一點亮色,於寧靜中顯出一絲生動的活力來。
總之,一首好的詩句不在乎字眼是否華麗,也不在乎詞中典故是否豐富,更不在乎情感是否濃烈,只要順其自然,將自己眼中所見之景用最樸實的語句描述出來,它就是一篇佳作。這首小詩,語句不多,寥寥幾筆就寫盡了春色!大道至簡,最美的東西往往是最簡單最樸實的東西,詩歌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