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
宋代有一位老和尚,一天,老和尚騎著驢子穿過橋,但是不小心掉下來掉進了水裡。碰巧的是,就是這一跌讓他明白了佛教的真正含義,隨後寫了寫了一首著名的禪詩,全文如下:
《啟蒙詩》我有一顆珍珠,被困在塵土中很久了;目前,塵土充滿了光線,穿過山脈和河流。
全篇只有24個字,卻流傳了近千年。首句中的「明珠」指的是一個人的佛性,後人也經常將其引申為才華。
次句「久被塵勞關鎖」是指這個佛性被世界耗盡,眾生無法擺脫,所以珍珠被覆蓋。
敬拜佛陀的人認為,每個人都有一顆被塵封的珍珠。最後兩句話是掉入水中後的感受。詩人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塵土被衝走了,珍珠出現了,閃耀著山脈和河流。
這首詩看似簡單,卻闡明了佛法的真諦。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首詩也是非凡的。首先,從措詞的角度來看,它和單詞一樣清晰,但是卻使每個句子都變成了單詞。
首先書寫珍珠,然後轉動筆,珍珠上覆蓋著灰塵;第三句話再次被打開,塵土飛揚。這種重要的寫作方式使整首詩一口氣完成,使其易於閱讀。其次,從詩歌的角度看,整個故事都是圍繞珍珠而寫的,沒有任何痕跡,但內心的想法是寫的,而且寫得也很氣勢,這在禪詩中是罕見的。
如果說師父這首詩寫的很有趣了,那他的徒弟小和尚白雲守端能寫出下面這首詩,那更有意思了。小和尚夜裡正巧看見一隻蒼蠅為了出房門撞上了窗戶,便悟出了這首詩:
《蠅子透窗偈》宋.白雲守端為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不管是在是遣詞還是意境,都比師父高出了許多。
詩的前兩句,是指蒼蠅之所以會撞到紙窗戶上,是因為窗戶透著光,它以為有光亮處就是出口,卻不知這樣根本是無法出去的。
後兩句中,這只可憐的蒼蠅出不去能亂飛亂撞,終於被它找到了來時的路,從門口直接就飛出去了,這時它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直被那所謂的光亮給騙了。
這首禪詩的精華部分就在「始覺平生被眼瞞」一句。詩人認為修禪時,若總是被世俗表象蒙蔽雙眼,定然是修不成禪心的。短短的幾十個字卻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道理,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這兩首詩自宋代傳承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是禪宗詩歌的代表作。詩僧的作品通常看起來很簡單,但每個人閱讀時的感受都不同。就這兩首詩而言,有些人讀有趣,而另一些人讀生活哲學。即使同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讀這類詩,他們的看法也會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