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

2021-01-09 歷史的大風大浪

老和尚摔了一跤悟出首詩,小和尚看見蒼蠅也寫一首,都流傳至今

宋代有一位老和尚,一天,老和尚騎著驢子穿過橋,但是不小心掉下來掉進了水裡。碰巧的是,就是這一跌讓他明白了佛教的真正含義,隨後寫了寫了一首著名的禪詩,全文如下:

《啟蒙詩》我有一顆珍珠,被困在塵土中很久了;目前,塵土充滿了光線,穿過山脈和河流。

全篇只有24個字,卻流傳了近千年。首句中的「明珠」指的是一個人的佛性,後人也經常將其引申為才華。

次句「久被塵勞關鎖」是指這個佛性被世界耗盡,眾生無法擺脫,所以珍珠被覆蓋。

敬拜佛陀的人認為,每個人都有一顆被塵封的珍珠。最後兩句話是掉入水中後的感受。詩人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塵土被衝走了,珍珠出現了,閃耀著山脈和河流。

這首詩看似簡單,卻闡明了佛法的真諦。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首詩也是非凡的。首先,從措詞的角度來看,它和單詞一樣清晰,但是卻使每個句子都變成了單詞。

首先書寫珍珠,然後轉動筆,珍珠上覆蓋著灰塵;第三句話再次被打開,塵土飛揚。這種重要的寫作方式使整首詩一口氣完成,使其易於閱讀。其次,從詩歌的角度看,整個故事都是圍繞珍珠而寫的,沒有任何痕跡,但內心的想法是寫的,而且寫得也很氣勢,這在禪詩中是罕見的。

如果說師父這首詩寫的很有趣了,那他的徒弟小和尚白雲守端能寫出下面這首詩,那更有意思了。小和尚夜裡正巧看見一隻蒼蠅為了出房門撞上了窗戶,便悟出了這首詩:

《蠅子透窗偈》宋.白雲守端為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不管是在是遣詞還是意境,都比師父高出了許多。

詩的前兩句,是指蒼蠅之所以會撞到紙窗戶上,是因為窗戶透著光,它以為有光亮處就是出口,卻不知這樣根本是無法出去的。

後兩句中,這只可憐的蒼蠅出不去能亂飛亂撞,終於被它找到了來時的路,從門口直接就飛出去了,這時它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直被那所謂的光亮給騙了。

這首禪詩的精華部分就在「始覺平生被眼瞞」一句。詩人認為修禪時,若總是被世俗表象蒙蔽雙眼,定然是修不成禪心的。短短的幾十個字卻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道理,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這兩首詩自宋代傳承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是禪宗詩歌的代表作。詩僧的作品通常看起來很簡單,但每個人閱讀時的感受都不同。就這兩首詩而言,有些人讀有趣,而另一些人讀生活哲學。即使同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讀這類詩,他們的看法也會完全不同。

相關焦點

  • 女道士愛上和尚,還有一首詩流傳千古
    話說李冶在六歲那年,看到外面的生物,觸景生情,突然寫了一首情詩。詩中描述了女子嫁娶的心情,情感之細膩真摯,恐怕年方二八的小姑娘想起來都會臉紅,竟然出自一個六歲的小姑娘之手。你見過誰家的六歲小孩能寫出這麼好的情詩嗎?即使放到今天,也很不可思議。
  • 和尚看見蒼蠅往窗戶上撞,頓悟後寫下千古名作,28字道出人生哲理
    比如李商隱年輕時,曾經尋訪過很多得道高僧,後來在一位大師的指點下終於有所頓悟,寫下了一首《北青蘿》,詩中最後一句「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飽含哲理,被後世所推崇。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同樣也是一首偶然間頓悟出來的古詩,作者是北宋時期的一個和尚,他就是白雲守端。和尚看見蒼蠅往窗戶上撞,頓悟後寫下千古名作,28字道出人生哲理白雲守端從小就頗具才華,非常熱愛寫作,20歲時剃度出家。
  • 和尚半夜釣不到魚,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
    春天裡,微風細雨這樣的平常事在志南和尚眼裡,卻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早春時節的梅花在宋代一位尼姑的眼中卻是「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唐代也有這樣一位和尚,叫德誠,一日頗有閒情雅致,在月夜下釣起魚來,結果一直等到深夜,還是一條魚都沒釣到,雖然無功而返,但他卻悟出一首千古名作,僅28個字從開篇美到結尾。
  • 老和尚看到眼前美景,寫下一首絕句,名垂千古
    在中國,不論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甚至是僧道尼姑,都有可能是詩歌的作者。今天說著這個人就是僧人,他的俗家名字不詳,他的事跡出現在洪邁的容齋隨筆裡面,稱呼他為釋惟茂。釋惟茂只留下一首詩,這首詩沒有名字,因此習慣上將這首詩成為絕句,全詩如下:四面峰慈翠入雲,一溪流水漱山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午先教掩寺門。根據容齋隨筆記載,釋惟茂與佛有緣,從小就在天台山出家。
  • 和尚吃雞蛋算不算殺生?這首詩告訴你答案
    佛門禁葷腥的範圍很廣,不僅僅包括肉類,蔥、姜、蒜、等氣味辛辣的食材,都被歸入了葷腥的範疇。那麼有個問題來了:和尚能吃雞蛋嗎?有人認為已受精的蛋已經是一個生命體了,佛教講究不傷生,所以不能吃已受精的蛋。而未受精的蛋還並不能算作一個生命體,所以是可以食用的。
  • 和尚寫了首詠梅詩,大詩人隨手給他改了一個字,和尚叩頭感謝他
    筆者一個英國朋友問我:「杜甫的詩,字數也太少了吧?就這樣都能成為你們最偉大的詩人,不可思議」。我明白,他這樣說是因為看了古希臘人的《荷馬史詩》,他認為咱們的古詩也都該是洋洋灑灑寫上數萬行。其實他不明白,咱們一首20個字的五絕,28字的七絕,56字的七律,寫起來的難度很多時候是遠超數萬行的外國詩歌的,而其包含的意義也遠非幾十個字那麼簡單。
  • 和尚獻詩,國王想改兩個字,和尚憤然而去,成為別國國師
    小珏是南方人,對於這種繞口令非常頭疼,特別是說到「十四」和「四十」的時候,更是倍感難受。繞口令雖然難說,但有首詩歌,竟然在無意間與它結緣。唐朝末年,天下再次陷入了紛爭,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此時如同往昔的亂世一樣,各種風流人物競相登場。他們訴說著自己的政治理念,徵戰在各自的疆場,希望在風雲詭譎的年代建功立業。
  • 上海兩千年人物考 船子和尚
    老畫家「有些憤然」,說了兩句話:一,「以後不畫魚了」;二,「就是砍了船子和尚的三千毛竹做魚竿,我也要把那條魚釣回來」。 這幅他的「得意之作」,畫的正是船子和尚釣魚。畫面上三首題詩,也來自著名的「船子和尚撥棹歌」。
  • 和尚寫詩「一劍霜寒十四州」,國王:改為四十州。和尚:你不配!
    和尚寫詩「一劍霜寒十四州」,國王:改為四十州。和尚:你不配!唐朝和尚的傲骨:國王讓改掉詩中的數字,和尚:州難添,詩難改!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全盛期,群星閃耀的大唐壇,還活躍著一群僧人的身影,他們就是人們所說的「詩僧」。
  • 《劍來》老和尚的愛情觀
    大圓月寺老和尚聽到小玄都觀老道人說到蒲禳的名字,心中便佛唱一聲,老和尚沒有摒除「貪嗔痴慢疑」五毒,但惟有「痴」的話語能夠遲滯了他的腳步,走過去就能證得菩薩果位。老和尚在救下老烏龜的時候,對河對岸說了一句「回頭是岸」,這既是在提醒陳平安危險,要儘快離開鬼域谷,也是在對蒲禳說,事情應該有個結果了,雙方就是這麼默契,蒲禳來到了大圓月寺,老和尚也終於出來相見。蒲禳以前來過多次,老和尚都是避而不見,蒲禳以為他是內疚,實際上老和尚是沒把握過情關,如果蒲禳知道這件事,恐怕早就不再糾結了。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
  • 唐代這個瘋和尚,生前寂寂無名,死後卻讓後人膜拜了近1000年
    01從富二代到瘋和尚寒山的一生,就像一個謎。(關於寒山的生平正史無載,這裡僅取其中一種說法)他的真實姓名已無從考究了,約在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寒山出生於京都長安之郊鹹陽的一個地主家庭。青少年時期的他,家境富裕,是個富二代,過著不愁吃穿的生活。也許是年少時把好運氣都用完了,成年後的他去考科舉,卻幾次三番落第。
  • 寫詩如兵法,也要出奇制勝,王和尚論詩,如何奇正相合,寫好詩詞
    王和尚論詩:寫詩如何守正出奇?王和尚談詩,今天談詩之「出奇」。01.提出問題:寫詩為何要出奇兵法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旁人常用之俗語俗意,自己就不必再蹈襲了,王和尚不愛寫「節令」詩,應酬詩即是為此。每逢端午,多有拼湊應付勉強寫之者,其意多俗,其句亦多粗,如此俗腔俗韻,又何必效仿跟風?凡遇題目,自忖不能出新出奇者,自不必寫。
  • 和尚上聯「三更挑水,擔回兩輪明月」,才女的下聯堪稱經典!
    這些充滿正能量的對聯,每次讀後都是心曠神怡,當然對聯也不僅僅是說教,有的對聯也是詼諧幽默,插科打諢,細細品讀更是忍俊不禁。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副對聯,就很有意思。在明朝天啟年間,有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行了大半天的路,夜間來到一寺廟住宿。寺廟有一位老和尚給秀才安排好了住宿,一個人就忙去了。
  • 和尚法術高強欺負村民,村中老人出來鬥法,和尚輸得一敗塗地
    突然聽到一個小和尚來報告:「有個老回民到廟裡來了。」蟠龍和尚聽了,心想:無事不登三寶殿,來者會不會是那個傳說中的老回民一保老師祖? 我倒要看看他有什麼能耐,跟他比試比試。想到這裡,蟠龍和尚起身出門去迎接。一見面,蟠龍和尚說道:「想必是保老師祖吧,今天光臨寒寺,是我們的榮幸啊。」
  • 虛雲老和尚一入定就是半個月
    在十九歲時,虛雲老和尚再次避開家人,獨自跑進了寺廟。這次他在寺廟剃度成功,但他的父親還在四處找他,他就躲在寺廟後山的洞裡修行。後來,他父親離開了他出家寺廟所在的地方,他也走出山洞在寺廟任一小職。在寺廟內幹了一陣後,他覺得自己還是對打坐修行更有興趣,就把自己的心願告訴了寺院的主持。寺院主持為有這樣的弟子感到欣慰和高興,就準許了他。
  • 給我一個小和尚:誰把「小魚乾」,當成寶藏?
    給我一個小和尚:誰把「小魚乾」,當成寶藏?白天的時候小狐狸興致勃勃的來找饅頭,跟他說自己無意中得到一張藏寶圖,問小和尚要不要今晚一起去挖寶藏?饅頭又怎麼可能會拒絕小狐狸呢?就約好了今晚見。饅頭跟小狐狸非常開心,不枉自己這麼晚來到這麼,他們先把火和藏寶圖先放了下來,兩個人蹲下來賣力的挖著一個洞洞,邊挖還邊很開心的說他們可真幸運,這樣也能找到寶藏。當饅頭跟小狐狸把洞裡的泥土挖開後,兩個都已經滿臉的泥土了,兩張小臉都是髒兮兮的。當看到裡面的東西後,兩個都沉默了下來。小和尚饅頭轉過身悠悠的問小狐狸這張寶藏圖是從哪裡得到的?
  • 日本妖怪河童和《西遊記》中的沙和尚是一個人嗎?
    我們看日本拍的《西遊記》影視劇,沙和尚都是日本妖怪河童的樣子,他最大的特徵,就是頭上有個像碗一樣的凹陷。根據民俗學者石川純一郎的統計,河童傳說分布極廣,包括日本的東北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關西的石川、富山縣、四國、北九州、九州的佐賀、宮崎縣以及奄美諸島和衝繩縣都有河童傳說流傳。芥川龍之介寫過一篇短篇小說,題目就叫《河童》,芥川筆下的河童,面似虎,身上有鱗,形如四五歲的兒童,這是日本最常見的河童形象。水木茂在《日本妖怪大全》中記載了許多關於河童的故事。
  • 中青報:「百影和尚」與成才
    原標題:「百影和尚」與成才   「百影和尚,為清末民初三湘詩僧,原名寄禪,號八指頭陀,又自號言難尊者。初在寧波育王寺為知客僧。一日,王闓運與易順鼎遊育王寺,行至山麓,闓運語順鼎曰:『寺已在望,何妨慢氽。』(氽,讀吞字去聲,湘潭土語。)於是並轡聯吟打油詩。闓運先曰:『一步一步氽,』順鼎曰:『氽入育王嶺。』
  • 評詩二首:請不要給我天上的星,也不要給我恆河的沙
    今日瀏覽詩吧,看見二首詩,挺不錯的。作者名字不祥,但是沒有充沛的感情,還真寫不出這樣的文字,如下:《布施》請不要給我天上的星,也不要給我恆河的沙,只把菩提種在安靜的屋簷下,待它長成三千繁華,待它結出渡世的法。為孤獨的身影,披上美麗的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