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如兵法,也要出奇制勝,王和尚論詩,如何奇正相合,寫好詩詞

2020-12-06 六不和尚

王和尚論詩:寫詩如何守正出奇?

王和尚談詩,今天談詩之「出奇」。

01.提出問題:寫詩為何要出奇

兵法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奇正相合才是制勝之道。就詩而言,奇則顯重要。明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諄諄言道:作詩最忌蹈襲。作詩雖多以古為師,但若不能翻新出奇,語工字簡,「乃有愧古人矣」,所謂「化腐朽為新奇」,即要在師法古人之基礎上,做到不落窠臼,別出境界,此方是學詩之至。

何謂奇?奇則不俗,奇則清新。

杜甫「月湧大江流」之「湧」即奇警不俗,富有動感和氣勢,其「楓樹坐猿深」,寫古猿如人之「坐」,亦新奇生動,其寫螢火蟲則曰「簾疏巧入坐人衣」,寫雨中黃鶯則曰「黃鶯並坐交愁溼」,其「坐」字均奇崛。

△ 王和尚論詩:寫詩如何守正出奇?

由此可知,鍊字生動,摹寫入神可出奇。鍊字所追求者乃是生動、形象、準確且新雅,亦為寫詩出奇之必須。

02.何為寫詩五俗?《滄浪詩社》的論斷

寫詩若要出新出奇,首要須知何為「俗」。

嚴滄浪論詩法,開言即談及:學詩先除五俗,曰俗體,曰俗意,曰俗句,曰俗字,曰俗韻。

所謂俗體,即體制題材不夠新奇,比如黃庭堅之「山谷體」硬峭雕鏤,嚴滄浪即目之為俗體,然「山谷體」亦頗新雅奇崛,不可以「俗體」論之。

△ 王和尚論詩:寫詩如何守正出奇?

今人所好之「軲轆體」,「打油體」,「老乾體」,王和尚均斥之為「俗體」。

所謂俗意,即立意俗套,平板無味,空洞矯飾者,均可稱為「俗意」。要知,「俗」即常見,俗套是也,熟語套語,均可稱為「俗」。

句法平直,辭句拉雜者可稱之為「俗句」,即便老辣如杜工部,其「楚天不斷四時雨,巫峽長吹萬裡風」之句,尚被朱瀚譏之為「村塾對句」,何也?「四時雨,萬裡風」之對太過俗套之故耳。

△ 王和尚論詩:寫詩如何守正出奇?

所謂「俗字」,可與精妙鍊字對看,用字意枯語拙者,可謂「俗」字。而格律不暢,用韻不穩者,可稱為「俗韻」。

古人對「俗韻」,猶有更高追求,「寬韻」,常用之韻,俗套之韻,皆鄙之為「俗韻」,韓昌黎所追求之「橫空盤硬語」之險韻奇句,即為其「避俗」之舉。然,過分追求險韻,亦容易落入怪僻穿鑿之弊,不可過分追求。

03.寫詩如何避俗?姜夔的經典論述

關於「避俗」,姜白石之論最為透徹。其言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旁人常用之俗語俗意,自己就不必再蹈襲了,王和尚不愛寫「節令」詩,應酬詩即是為此。每逢端午,多有拼湊應付勉強寫之者,其意多俗,其句亦多粗,如此俗腔俗韻,又何必效仿跟風?凡遇題目,自忖不能出新出奇者,自不必寫。

△ 王和尚論詩:寫詩如何守正出奇?

而「人所難言,我易言之」,則要求更高。王和尚以為,寫詩要舉重若輕,萬不可舉輕若重。寫詩不可太「笨」,直衝硬撞,兜兜轉轉,其意卻粗糙生硬,此即為「舉輕若重」。

譬如王摩詰寫思鄉,「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一句圓融自然,四兩撥千斤將思鄉之弄清巧妙寫出,此即為「舉重若輕」。如何寫詩新奇不俗,姜白石特特指出「精思」,此可為至論。

04.寫詩可以單純追求出奇麼?如何做到奇正相合

需要指出的是:所謂奇,其要在於新雅生動,而絕非「險怪邪僻」。所謂好奇之過,則不奇矣,即這個道理。

以韓昌黎之句為例,其《山石》詩有句「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此句遒勁生動,骨力蒼然,要點即在「肥」字之妙用。此字與李易安之「綠肥紅瘦」句,均化俗為雅,且生動準確,此可謂「奇而不失其正」之妙句。

△ 王和尚論詩:寫詩如何守正出奇?

另外,以俗語入詩,非為不可,其要在於表意生動,俗而不鄙。如張打油寫雪之「白狗身上腫」之「腫」,豈非俗字,又焉為不新雅奇警?因此,所謂「奇正」,無非用之妥帖,表意精準之謂也。

因此,構思險怪,不落窠臼,然亦要講求造語精圓,所謂「以正合,以奇勝;以奇合,以正勝」,運用之妙,在乎其表意而已。

謝榛在論述「奇正」時指出:造語平易而合乎法度,此為正;發言雋俊而不被繩墨所縛,此為奇。奇正相合要求平易而不拘泥,雋俊而不險怪,所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勁健灑脫而不失其度,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之詩句,則可為「奇正相參」之句矣。

05.可資借鑑,明代才子楊慎論詩觀點

明代才子楊慎在談及南朝庾信之詩時,曾有一段精妙論述。他說庾信之詩「綺而有質,豔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此語可為當今寫詩者為戒。綺豔清新,可為詩之表,而有質、有骨,不薄、不尖則為詩之實。

△ 王和尚論詩:寫詩如何守正出奇?

所謂有質,有骨,在於寫詩要有內涵,有風骨,有真切表達之寄託,而非僅僅追求文辭華麗,字句精妙。而在用字時,要注意詩意豐厚而不乾枯,用語新奇而不怪僻。此即杜甫所謂庾信詩之「老成」之要。

譬如,蘇軾有詩寫煎茶,其首二聯為「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江水以「深清」代之,所取之水在大甕中曰「貯月」,在小瓶中則曰「分江」,此語均甚奇,然卻巧妙而不失美感,灑脫且暗含茶理,讀來自然滿口生香,奇而不覺其奇了。

李白之奇句則更多。他寫風狂則曰「一風三日吹倒山」;寫酒醉後狂想則曰「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如此則巴陵的美酒就可以順利送達;他寫思念則說「狂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寫歸心似箭則說「(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這些句子均思落天外,奇警生動,可茲揣摩學習。

△ 王和尚論詩:寫詩如何守正出奇?

故而嚴滄浪謂「太白之詩法如李廣」,往往能出奇制勝;楊升庵也稱太白之詩乃是仙翁劍客之語,飄逸絕倫,神思飛動。因此,想學習詩法之奇,蘇子瞻,李太白之詩,不可不枕藉觀之,細細揣摩。

06.結束匯總:如何奇正相合,出奇制勝

綜而論之,若要寫好詩,則必須出奇;若要出奇,則必須避俗。俗體、俗意、俗句、俗字與俗韻,須知其何為俗,然後方可避俗

避俗之法,乃在於意合詩體,淳厚沉實,造語新雅,用字奇警,而聲律諧和,音韻鏗鏘,自然也是題中之義。避俗出奇,其要在於精思揣摩。

但是,出新出奇,也不可追求尖怪之句。古人所評「江西詩派」黃山谷之詩「有奇而無妙」,句雖新奇,而氣乏渾厚,僅以鋪張學問為是,以點化陳腐為新,此皆其不足道者也。

△ 王和尚論詩:寫詩如何守正出奇?

故而,新奇之句亦要渾然天成,流動蘊藉。辭不可勝氣,氣不可卑弱乾枯,此即「奇正相合」之謂也。

明人賀貽孫之《詩筏》贊盛唐詩「字句之奇,皆從全篇元氣中孕育而出,故而句句渾老生動」,而其「奇」亦暗蘊其中,由此可知,奇乃在其氣質,在其立意,在其言辭之外意境之中。

因此,詩之出奇,其結穴仍在其內質,若李長吉之句,非不奇警,然終究失之邪僻詭怪,善學詩者,當於此著眼。

至於,具體到字、句、章、意如何出新出奇,請期待王和尚後文詳述。

△ 王和尚論詩:寫詩如何守正出奇?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兵勢篇——帶隊伍的人應該好好看
    ——孫子這句話是《孫子兵法》中被誤讀最多的一句。奇,不念qi,念ji,奇數偶數的奇。正兵安排好了,餘下的就是奇兵,要用在關鍵時候,也就是預備隊。在作戰指揮時,不要一下把所有的牌都打完,留一隻在手上,關鍵時候打出去。正奇彼此相用,循環無窮。
  • 如何理解《孫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勝」和「節如發機」?
    然而,奇正之兵並非固定,當兩軍正式交戰之後,常有些意料之外的變化,敵軍也會隨時改變戰法,此時便需因應臨場情況,作出適當的調度。所以,孫子說「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日月、江海、四時交互輪替循環,生生不息;五聲、五色、五味,互相融合搭配,可以有許多不同變化。
  • 《孫子兵法》管理學思維,學者說:治眾如治寡很重要,不然得累死
    治眾如治寡,是孫子兵法管理智慧的核心,要用孫子兵法,這是首先要理解的,不然即使成功,也會累死。千軍萬馬抓班子,千頭萬緒抓根本;千難萬險巧應對,千方白計穩大局。領導千軍萬馬,實際上與領導兒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 《孫子兵法》與足球,管理哲學的相通,學者:「勢」哲學最契合
    《孫子兵法》是我國一部軍事著作,其戰術思想對足球產業發展大有作用。「文化興,則民族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要廣泛地讀名著,悟其原理。古人常說「以史為鑑」,其實這關鍵在於「悟」,《孫子兵法》雖短,但是其戰略哲學,十分值得研究。
  • 和尚寫詩「一劍霜寒十四州」,國王:改為四十州。和尚:你不配!
    和尚寫詩「一劍霜寒十四州」,國王:改為四十州。和尚:你不配!唐朝和尚的傲骨:國王讓改掉詩中的數字,和尚:州難添,詩難改!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全盛期,群星閃耀的大唐壇,還活躍著一群僧人的身影,他們就是人們所說的「詩僧」。
  • 《孫子兵法》影響中醫發展,學者總結:三個方面具有借鑑意義
    「勢」思維對治療方案的指引作用《孫子兵法》:『勢者,因利而制權也」。這是要審辯當時情況並制定最適宜的作戰策略,這與中醫核心思想「辨證論治」,通過辨證選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如衛氣營血辨證,葉天士提出:「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
  • 北京女孩的唯美詩詞,雨中的情思,20首詩詞,字字飽含細膩與溫柔
    她是一個北京大妞,卻深愛著詩詞。她的詩詞溫柔細膩,平淡中蘊含深意,溫婉中暗藏深情。讀她的詩詞,內心的柔軟總會不經意被觸動。她的作品多寫兒女之情,一顰一笑都含著內斂的憂傷和精緻的才情。(註:上圖非作者本人,乃是王和尚根據其詩意選取之網絡圖片。)
  • 為什麼要鄙視網絡古風和老乾體詩詞?
    前幾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網絡古風、老乾體是詩詞的一場浩劫嗎?從問題來看,網絡古風、老乾體這兩個詞明顯帶有貶義,實際上這兩個詞如何界定似乎並沒有非常明確的標準,對於懂一點詩詞的和完全不懂詩詞的人來說,這兩個詞語的看法未必相同。
  • 《詩的秘密:給孩子的28堂詩詞課》:上好28堂詩詞課,就能培養出...
    小時候,殷爸爸常用故事形式,給女兒講詩詞後面的故事,還陪她玩詩詞遊戲,帶她領略詩中自然之景、景中之情。比如,「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殷怡航父母真的會「絕知此事要躬行」,體驗扇撲流螢,仰望牽牛織女。
  • 《孫子兵法》,商戰實踐,好風憑藉力,助你上青雲
    如生產、經營、貿易等等。常言道,商場如戰場。凡商業活動都有成有敗,如何在通過商業活動謀求發展的過程中求之於勢而領先勝出呢?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孫子是怎麼說的。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 女道士愛上和尚,還有一首詩流傳千古
    李冶是古代為數不多的女詩人,才華橫溢,六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也正是因為如此,她的人生出現了巨大的變化。話說李冶在六歲那年,看到外面的生物,觸景生情,突然寫了一首情詩。詩中描述了女子嫁娶的心情,情感之細膩真摯,恐怕年方二八的小姑娘想起來都會臉紅,竟然出自一個六歲的小姑娘之手。你見過誰家的六歲小孩能寫出這麼好的情詩嗎?
  • 古體詩詞在當代:如何寫出古意和新意
    古體詩詞跟現代詩詞創作能否兼容並蓄,怎樣才能寫出新意……在近日由《詩刊》社中國詩歌網在北京主辦的詩人張珂《蕭月集》新書首發式暨研討會上,業內人士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當代詩人在融匯古今、把握時代脈搏的基礎上,可以寫出具有當代風骨的優秀古體詩詞。張珂既寫古詩詞也寫現代詩,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 老街味道 賀鑄的四不堪及讀古詩詞要學習的幾個方面
    老街味道最近的觀宋填詞在賀鑄處耽誤了好些天,一是太忙,另外賀方回流傳下來的詞確實挺多。今天看到了這首《西江月》,不知道是誰點評的,我覺得」四不堪」很精彩。順便借這首西江月,說一說讀古人詩詞都注意哪些方面。第一部分 賀鑄的四不堪秦觀去世以後,黃庭堅專門寫了一首絕句寄賀方回:少遊醉臥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
  • 【詩詞微塾】如何寫好仄韻格律詩?
    詩詞微塾 如何寫好仄韻格律詩? 一:四平頭:是指中間兩聯對仗,開頭不能都是相同的詞性,如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 邯山區河沙鎮南街村冀學武先生詩詞選集《梅香雅韻》發行儀式
    翻看書頁,詩詞書畫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似春風撲面,如浩氣迴蕩。在當今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急速轉變的偉大時代,有一位農民詩人熱情地投入到了偉大的變革,以詩詞手法全景式的記錄下了這一偉大歷史進程。這是時代的榮耀,也是一位農民詩人的歷史擔當。我與冀學武先生經歷著同樣的社會變遷。過去的祖祖輩輩臉朝黃土背朝天土裡刨食。
  • 詩詞賞析:古典的新解讀方式能走多遠(文化視點半月談)(圖)
    2004年年底前,有圖書策劃人找到我們幾個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博士,希望攢一本解讀詩詞的暢銷書,要貼近市場、貼近現實,文字要唯美,情調要小資,還最好古今中外融會貫通,讓人讀後覺得心有戚戚焉。100首詩詞,從《詩經》到近代,都是名家名篇,我們每人平均寫十幾首讀解的文字,每篇一兩千字,起初也沒覺得是件難事。
  • 《孫子兵法》與現代企業經營之道
    從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並被經濟列強奉為「兵法聖典」「商業天條」的《孫子兵法》中,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孫子兵法》可以說是一把研究制勝之道的鑰匙,誰先拿起它,誰就有可能先打開通向成功的大門,正是它給一些成功的經營者指出了許多制勝之道。僅從下面一些兵法要訣中,就可以使我們領悟到古代戰爭規律和現代經營方式之間的微妙的聯繫。
  • 星光閃爍的草根詩人散落詩城 楊冬梅:寫詩=寫日記
    導讀:「我隨時想起一句詩就隨手拿起紙片寫下來,等下班回到家再整理到本子上。這首就是前兩天學校組織獻血時的靈感之作。」楊冬梅是建中後勤部的員工,每天早上要賣早點,中午還要忙小賣部的生意,真正能寫詩的時間不多。馬鞍山不僅是一座鋼鐵城市,這裡更盛產詩歌,被譽為中國的詩城。
  • 席慕蓉:寫詩是我的家庭手工業(圖)
    我相信,一萬年以後還有人類的話,還是會有人寫詩。安靜地寫詩,在每一個時代都有很多人在做這件事。詩是從來不會消失的,只是有時候偶爾會被別人忘記而已。  記者:您最初以愛情詩聞名,據我所知有很多女生都把您的詩抄在筆記本上。您是如何成為一個詩人的,最初寫詩的動因是什麼?  席慕蓉:初中二年級,我在日記本上寫了第一首詩,寫得亂七八糟,完全不通。
  • 長沙這個村有群愛寫詩的農民
    「一開始我們只是辦牆報,每月把大家寫的詩稿貼在牆上,供人閱讀。」 張運東說,為了激發村民寫詩的積極性,大家萌生了要出詩集的想法,他便跑到村支兩委尋求支持,「村裡聽說後很重視,同意出資出詩集。」2005年,龍洞村第一期詩集面世,共收錄各類詩詞190餘首,詩集取名「新村之歌」,意在歌頌新農村建設。此後,詩社每年都會出一本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