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尚論詩:寫詩如何守正出奇?
王和尚談詩,今天談詩之「出奇」。
01.提出問題:寫詩為何要出奇
兵法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奇正相合才是制勝之道。就詩而言,奇則顯重要。明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諄諄言道:作詩最忌蹈襲。作詩雖多以古為師,但若不能翻新出奇,語工字簡,「乃有愧古人矣」,所謂「化腐朽為新奇」,即要在師法古人之基礎上,做到不落窠臼,別出境界,此方是學詩之至。
何謂奇?奇則不俗,奇則清新。
杜甫「月湧大江流」之「湧」即奇警不俗,富有動感和氣勢,其「楓樹坐猿深」,寫古猿如人之「坐」,亦新奇生動,其寫螢火蟲則曰「簾疏巧入坐人衣」,寫雨中黃鶯則曰「黃鶯並坐交愁溼」,其「坐」字均奇崛。
由此可知,鍊字生動,摹寫入神可出奇。鍊字所追求者乃是生動、形象、準確且新雅,亦為寫詩出奇之必須。
02.何為寫詩五俗?《滄浪詩社》的論斷
寫詩若要出新出奇,首要須知何為「俗」。
嚴滄浪論詩法,開言即談及:學詩先除五俗,曰俗體,曰俗意,曰俗句,曰俗字,曰俗韻。
所謂俗體,即體制題材不夠新奇,比如黃庭堅之「山谷體」硬峭雕鏤,嚴滄浪即目之為俗體,然「山谷體」亦頗新雅奇崛,不可以「俗體」論之。
今人所好之「軲轆體」,「打油體」,「老乾體」,王和尚均斥之為「俗體」。
所謂俗意,即立意俗套,平板無味,空洞矯飾者,均可稱為「俗意」。要知,「俗」即常見,俗套是也,熟語套語,均可稱為「俗」。
句法平直,辭句拉雜者可稱之為「俗句」,即便老辣如杜工部,其「楚天不斷四時雨,巫峽長吹萬裡風」之句,尚被朱瀚譏之為「村塾對句」,何也?「四時雨,萬裡風」之對太過俗套之故耳。
所謂「俗字」,可與精妙鍊字對看,用字意枯語拙者,可謂「俗」字。而格律不暢,用韻不穩者,可稱為「俗韻」。
古人對「俗韻」,猶有更高追求,「寬韻」,常用之韻,俗套之韻,皆鄙之為「俗韻」,韓昌黎所追求之「橫空盤硬語」之險韻奇句,即為其「避俗」之舉。然,過分追求險韻,亦容易落入怪僻穿鑿之弊,不可過分追求。
03.寫詩如何避俗?姜夔的經典論述
關於「避俗」,姜白石之論最為透徹。其言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旁人常用之俗語俗意,自己就不必再蹈襲了,王和尚不愛寫「節令」詩,應酬詩即是為此。每逢端午,多有拼湊應付勉強寫之者,其意多俗,其句亦多粗,如此俗腔俗韻,又何必效仿跟風?凡遇題目,自忖不能出新出奇者,自不必寫。
而「人所難言,我易言之」,則要求更高。王和尚以為,寫詩要舉重若輕,萬不可舉輕若重。寫詩不可太「笨」,直衝硬撞,兜兜轉轉,其意卻粗糙生硬,此即為「舉輕若重」。
譬如王摩詰寫思鄉,「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一句圓融自然,四兩撥千斤將思鄉之弄清巧妙寫出,此即為「舉重若輕」。如何寫詩新奇不俗,姜白石特特指出「精思」,此可為至論。
04.寫詩可以單純追求出奇麼?如何做到奇正相合
需要指出的是:所謂奇,其要在於新雅生動,而絕非「險怪邪僻」。所謂好奇之過,則不奇矣,即這個道理。
以韓昌黎之句為例,其《山石》詩有句「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此句遒勁生動,骨力蒼然,要點即在「肥」字之妙用。此字與李易安之「綠肥紅瘦」句,均化俗為雅,且生動準確,此可謂「奇而不失其正」之妙句。
另外,以俗語入詩,非為不可,其要在於表意生動,俗而不鄙。如張打油寫雪之「白狗身上腫」之「腫」,豈非俗字,又焉為不新雅奇警?因此,所謂「奇正」,無非用之妥帖,表意精準之謂也。
因此,構思險怪,不落窠臼,然亦要講求造語精圓,所謂「以正合,以奇勝;以奇合,以正勝」,運用之妙,在乎其表意而已。
謝榛在論述「奇正」時指出:造語平易而合乎法度,此為正;發言雋俊而不被繩墨所縛,此為奇。奇正相合要求平易而不拘泥,雋俊而不險怪,所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勁健灑脫而不失其度,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之詩句,則可為「奇正相參」之句矣。
05.可資借鑑,明代才子楊慎論詩觀點
明代才子楊慎在談及南朝庾信之詩時,曾有一段精妙論述。他說庾信之詩「綺而有質,豔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此語可為當今寫詩者為戒。綺豔清新,可為詩之表,而有質、有骨,不薄、不尖則為詩之實。
所謂有質,有骨,在於寫詩要有內涵,有風骨,有真切表達之寄託,而非僅僅追求文辭華麗,字句精妙。而在用字時,要注意詩意豐厚而不乾枯,用語新奇而不怪僻。此即杜甫所謂庾信詩之「老成」之要。
譬如,蘇軾有詩寫煎茶,其首二聯為「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江水以「深清」代之,所取之水在大甕中曰「貯月」,在小瓶中則曰「分江」,此語均甚奇,然卻巧妙而不失美感,灑脫且暗含茶理,讀來自然滿口生香,奇而不覺其奇了。
李白之奇句則更多。他寫風狂則曰「一風三日吹倒山」;寫酒醉後狂想則曰「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如此則巴陵的美酒就可以順利送達;他寫思念則說「狂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寫歸心似箭則說「(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這些句子均思落天外,奇警生動,可茲揣摩學習。
故而嚴滄浪謂「太白之詩法如李廣」,往往能出奇制勝;楊升庵也稱太白之詩乃是仙翁劍客之語,飄逸絕倫,神思飛動。因此,想學習詩法之奇,蘇子瞻,李太白之詩,不可不枕藉觀之,細細揣摩。
06.結束匯總:如何奇正相合,出奇制勝
綜而論之,若要寫好詩,則必須出奇;若要出奇,則必須避俗。俗體、俗意、俗句、俗字與俗韻,須知其何為俗,然後方可避俗。
避俗之法,乃在於意合詩體,淳厚沉實,造語新雅,用字奇警,而聲律諧和,音韻鏗鏘,自然也是題中之義。避俗出奇,其要在於精思揣摩。
但是,出新出奇,也不可追求尖怪之句。古人所評「江西詩派」黃山谷之詩「有奇而無妙」,句雖新奇,而氣乏渾厚,僅以鋪張學問為是,以點化陳腐為新,此皆其不足道者也。
故而,新奇之句亦要渾然天成,流動蘊藉。辭不可勝氣,氣不可卑弱乾枯,此即「奇正相合」之謂也。
明人賀貽孫之《詩筏》贊盛唐詩「字句之奇,皆從全篇元氣中孕育而出,故而句句渾老生動」,而其「奇」亦暗蘊其中,由此可知,奇乃在其氣質,在其立意,在其言辭之外意境之中。
因此,詩之出奇,其結穴仍在其內質,若李長吉之句,非不奇警,然終究失之邪僻詭怪,善學詩者,當於此著眼。
至於,具體到字、句、章、意如何出新出奇,請期待王和尚後文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