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兵系興亡,醫司生命,執中心學,熟先乎此」。兵法與醫學同作為「中心學」,一個用兵於兩軍對戰,一個用藥於正邪交爭,在理論思想形成與發展就會形成交匯和影響。醫學典籍中會引用兵法的例子來說明藥理,以將軍帳中運籌以及其剛猛果斷,比喻肝的藏血主疏洩性條達。學者總結了三個方面,用兵法思想解讀中醫,對於制定診療策略,提高診治效果具有一定意義。
「勢」思維對治療方案的指引作用
《孫子兵法》:『勢者,因利而制權也」。這是要審辯當時情況並制定最適宜的作戰策略,這與中醫核心思想「辨證論治」,通過辨證選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如衛氣營血辨證,葉天士提出:「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衛氣功能失調為衛分證,病邪入裡使氣的生理功能失常則為氣分證;熱邪灼傷營陰擾亂心神是營分證,繼續深入引起耗血動血之類的病變則為血分證。溫熱病邪由表入裡的4個層次,也就確立了溫病傳變不同階段的「勢」。定「勢」確立治法,故而才有「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就恐耗血動血,只須涼血散血」。治法與病情發展存在著直接因果關係,也就是兵家所說的「因利制權」。
對於「勢」,兵法進一步提出了「任勢」的要求:「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這裡的任勢就是把握戰機和戰地。在中醫的「論治」思想中,「戰機』「戰地」也是重點。《說文解字》曰:「主發謂之機』。「戰機」意為適合發動戰爭的關鍵時機。兵法云:「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趁人所不能防備之時便為戰機《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敵衰我盛也是戰機。中醫的「戰機」,是邪氣交戰的時機《金匱要略》:『病者脈伏,其人慾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湯主之」。闡述了甘遂半夏湯的應用時機,為留飲欲去,即邪氣衰,正氣來復之時。這正與「彼竭我盈」不謀而合。
上兵伐謀與「治未病」的不謀而合
《孫子兵法·謀攻篇》:「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謀略戰勝敵人,即「不戰而屈人之兵」。而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則指出:「是故聖人不治己病治未病」,強調了行醫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上兵伐謀」和「治未病」在思想上有著近似的策略。
為不可勝與未病先防:《軍形篇》:「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軍事作戰最理想的是先立於不敗之地,伺機而動,使己方傷亡最低,即「自保而全勝」。中醫「未病先防」思想也是力求內養生氣、外慎邪氣,以達到「全勝」的效果。而「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指出了「不可勝」的關鍵在於自己,突出了內因在戰爭中主導性。這與中醫突出正氣因素不謀而合。通過養慎以達到「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正是「不可勝在己」。 廟算與已病防變的不謀而合:《始計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廟算是在戰爭開始之前對戰爭進行預先的謀劃和決策。《素問·六微旨大論篇》:「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疾病的診治預後伏倚於「變化」,需要正確判斷病情的發展走向。精確的廟算能夠為奪取戰爭勝利創造更大的可能性。「預判疾病」亦如廟算判斷病證走勢,或把握時機、祛邪外出,或「先安未受邪之地」截斷病勢。用兵打仗與用藥治病同樣需要靈活多變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並提出用兵的總綱:「兵者,詭道也」。即用兵方式變化要靈活機動,這裡「詭」強調的是變化。而中醫的治法用藥,亦是靈機多變,隨症加減。
「奇正」與正治、反治:《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正」是以堂堂正正之師正面對陣『奇」則是出敵意外而的襲擊。在中醫治療方法中,則有「正治」「反治」。《黃帝內經》就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熱因熱用,寒因寒用」,正治與反治不同。反治常常是病情複雜,表徵與內裡情況不符,正治之法不可解決只能出奇制勝。 「用間」與反佐:《孫子兵法》突出了「用間」策略,所謂「無所不用間也」。中醫也有「用間」策略,如反佐。《黃帝內經》就有「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即於溫熱方藥中加少量寒涼藥,或寒涼方藥中加少量溫熱藥。治熱證則藥以熱服法,或寒證則藥以冷服法。目的在於引藥入裡,提高療效,預防抗拒。鬥一守二與攻補兼施:作戰講究排兵布陣,用藥組方也如布陣圍殲。兵家「攻守兼備」的思想在中醫學中也是極其重要的用藥思。張仲景將攻補並用做了進一步深化,如散補兼施、清補兼施、溫補兼施、通補兼施、消補兼施、降補兼施,「夫諸病在髒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所述,根據病情選取適當的攻補法。 八陣與八法:兵法中有「八陣」之法。張景嶽則在辨治中引入「八陣」之法」探其要者,類為八陣,曰補、和、攻、散、熱、寒、固、因」。並將「攻陣」描述為「邪固疾深,勢如強寇,速宜伐之,不可緩也」,借伐寇用兵來闡述「攻陣」。 用兵之道與醫道有著共通的地方。就如其他行業一樣,都需要《孫子兵法》的思維理念。
主要參考:楊智斌,繆捷,郝徵.《古代兵家學說對中醫發展的影響》發表於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