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影響中醫發展,學者總結:三個方面具有借鑑意義

2020-12-05 古文理解

「夫兵系興亡,醫司生命,執中心學,熟先乎此」。兵法與醫學同作為「中心學」,一個用兵於兩軍對戰,一個用藥於正邪交爭,在理論思想形成與發展就會形成交匯和影響。醫學典籍中會引用兵法的例子來說明藥理,以將軍帳中運籌以及其剛猛果斷,比喻肝的藏血主疏洩性條達。學者總結了三個方面,用兵法思想解讀中醫,對於制定診療策略,提高診治效果具有一定意義。

「勢」思維對治療方案的指引作用

《孫子兵法》:『勢者,因利而制權也」。這是要審辯當時情況並制定最適宜的作戰策略,這與中醫核心思想「辨證論治」,通過辨證選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如衛氣營血辨證,葉天士提出:「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衛氣功能失調為衛分證,病邪入裡使氣的生理功能失常則為氣分證;熱邪灼傷營陰擾亂心神是營分證,繼續深入引起耗血動血之類的病變則為血分證。溫熱病邪由表入裡的4個層次,也就確立了溫病傳變不同階段的「勢」。定「勢」確立治法,故而才有「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就恐耗血動血,只須涼血散血」。治法與病情發展存在著直接因果關係,也就是兵家所說的「因利制權」。

對於「勢」,兵法進一步提出了「任勢」的要求:「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這裡的任勢就是把握戰機和戰地。在中醫的「論治」思想中,「戰機』「戰地」也是重點。《說文解字》曰:「主發謂之機』。「戰機」意為適合發動戰爭的關鍵時機。兵法云:「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趁人所不能防備之時便為戰機《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敵衰我盛也是戰機。中醫的「戰機」,是邪氣交戰的時機《金匱要略》:『病者脈伏,其人慾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湯主之」。闡述了甘遂半夏湯的應用時機,為留飲欲去,即邪氣衰,正氣來復之時。這正與「彼竭我盈」不謀而合。

上兵伐謀與「治未病」的不謀而合

《孫子兵法·謀攻篇》:「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謀略戰勝敵人,即「不戰而屈人之兵」。而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則指出:「是故聖人不治己病治未病」,強調了行醫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上兵伐謀」和「治未病」在思想上有著近似的策略。

為不可勝與未病先防:《軍形篇》:「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軍事作戰最理想的是先立於不敗之地,伺機而動,使己方傷亡最低,即「自保而全勝」。中醫「未病先防」思想也是力求內養生氣、外慎邪氣,以達到「全勝」的效果。而「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指出了「不可勝」的關鍵在於自己,突出了內因在戰爭中主導性。這與中醫突出正氣因素不謀而合。通過養慎以達到「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正是「不可勝在己」。 廟算與已病防變的不謀而合:《始計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廟算是在戰爭開始之前對戰爭進行預先的謀劃和決策。《素問·六微旨大論篇》:「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疾病的診治預後伏倚於「變化」,需要正確判斷病情的發展走向。精確的廟算能夠為奪取戰爭勝利創造更大的可能性。「預判疾病」亦如廟算判斷病證走勢,或把握時機、祛邪外出,或「先安未受邪之地」截斷病勢。用兵打仗與用藥治病同樣需要靈活多變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並提出用兵的總綱:「兵者,詭道也」。即用兵方式變化要靈活機動,這裡「詭」強調的是變化。而中醫的治法用藥,亦是靈機多變,隨症加減。

「奇正」與正治、反治:《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正」是以堂堂正正之師正面對陣『奇」則是出敵意外而的襲擊。在中醫治療方法中,則有「正治」「反治」。《黃帝內經》就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熱因熱用,寒因寒用」,正治與反治不同。反治常常是病情複雜,表徵與內裡情況不符,正治之法不可解決只能出奇制勝。 「用間」與反佐:《孫子兵法》突出了「用間」策略,所謂「無所不用間也」。中醫也有「用間」策略,如反佐。《黃帝內經》就有「治熱以寒,溫而行之;治寒以熱,涼而行之」。即於溫熱方藥中加少量寒涼藥,或寒涼方藥中加少量溫熱藥。治熱證則藥以熱服法,或寒證則藥以冷服法。目的在於引藥入裡,提高療效,預防抗拒。鬥一守二與攻補兼施:作戰講究排兵布陣,用藥組方也如布陣圍殲。兵家「攻守兼備」的思想在中醫學中也是極其重要的用藥思。張仲景將攻補並用做了進一步深化,如散補兼施、清補兼施、溫補兼施、通補兼施、消補兼施、降補兼施,「夫諸病在髒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所述,根據病情選取適當的攻補法。 八陣與八法:兵法中有「八陣」之法。張景嶽則在辨治中引入「八陣」之法」探其要者,類為八陣,曰補、和、攻、散、熱、寒、固、因」。並將「攻陣」描述為「邪固疾深,勢如強寇,速宜伐之,不可緩也」,借伐寇用兵來闡述「攻陣」。 用兵之道與醫道有著共通的地方。就如其他行業一樣,都需要《孫子兵法》的思維理念。

主要參考:楊智斌,繆捷,郝徵.《古代兵家學說對中醫發展的影響》發表於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百科寶庫
    《孫子兵法》哺育了我國歷代兵法將才,我國古代軍事思想家在他們的軍事著作中都廣泛引證了《孫子兵法》的觀點,以致影響著我國軍事思想的發展。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者很早就把《孫子兵法》列為五學的基本的教材,是武舉考試當中的主要的內容。在宋朝政府時期就頒布了五經七書,其中把《孫子兵法》列為七書之首。
  • 《孫子兵法》與足球,管理哲學的相通,學者:「勢」哲學最契合
    《孫子兵法》是我國一部軍事著作,其戰術思想對足球產業發展大有作用。「文化興,則民族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要廣泛地讀名著,悟其原理。古人常說「以史為鑑」,其實這關鍵在於「悟」,《孫子兵法》雖短,但是其戰略哲學,十分值得研究。
  • 美國學者:川普在玩孫子兵法,還是什麼都沒發生?
    美國學者布萊恩·喬恩德夫(Brian C. Joondeph),發表在《美國思想者》上,題目是《川普在玩孫子兵法,還是什麼都沒發生?》。作者認為,一輩子身經百戰的川普,可能在玩一種不同的遊戲,而這種遊戲對於甚至是他的支持者們來說,都有點看不懂。
  • 孫子兵法全球行:從中葡航海家看東西方兵家文化
    葡萄牙這個人口僅150萬的小國,卻編織如此巨大的一張海上交通網絡,覆蓋如此廣闊的領域,在東方過度擴張,沒有相應的人力來承受如此多的「領地」,許多青年死於前往東方的戰爭和沉船中,青壯年人口銳減,戰爭中積累起的財富並沒有投入到工業發展中。葡萄牙在海上霸權的爭奪中很快分崩離析,走向衰落,海上帝國的大旗就此落下。
  • 《孫子兵法》家喻戶曉,可是你知道它的歷史嗎?
    公元前512年左右,Sun Tzu的《吳王魯》的勝利使他寫出了《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戰國後期流傳最廣的軍事著作之一,是趙、齊、秦、楚、漢、魏、閻七國爭奪華東大片肥沃土地的持續戰爭時期。[來源:維基百科+]譯者Lionel Giles寫道:「我發現很難搜集到Sun Tzu文本的歷史。
  • 2013海峽兩岸企業主管孫子兵法研習營在蘇舉行
    中國臺灣網9月18日蘇州消息 《孫子兵法》是吳中大地的文化瑰寶,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9月16日,2013海峽兩岸(蘇州)企業主管孫子兵法研習營在蘇州吳中區舉行。海峽兩岸近百位研究孫子兵法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在這部「兵學聖典」的誕生地--穹窿山下孫武書院,共同探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兩岸經貿文化這篇大文章。  研習營上,精彩演講不斷。
  • 濱州如何發展?壹粉借《孫子兵法》就事論「勢」
    近日,壹粉以《孫子兵法》論濱州發展之「勢」。通過從謀勢、蓄勢、任勢、造勢、乘勢等方面進行了闡釋,藉助古人思想,論濱州發展之勢,為濱州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因利制權」之謀勢《孫子兵法》重在謀勢,在開篇的《計篇》中便提到:「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 《孫子兵法》十句名言,堪稱世界三大兵書之首
    作為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孫子兵法》內容博大,思想精邃,邏輯縝密,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唐朝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達」,如今,美國凡教授戰略學、軍事學課程的大學,特別是軍事院校,均將《孫子兵法》作為必讀教材和必修課。美國國防大學甚至還將《孫子兵法》列為將官主修戰略學的第一課,位於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之前。
  • 孫子兵法全球行:貴在變通的美國休斯敦唐人街(圖)
    孫子兵法全球行:貴在變通的美國休斯敦唐人街(圖) 隨著華人的數量和居住位置幾經變化 ,唐人街一切都在悄悄地改變著,印證了《孫子兵法·九變篇》所說的「故將通於九變之地利者,知用兵矣」。  上世紀90年代,休斯敦唐人街開始從舊中國城轉移到新商業區。
  • 不僅有三十六計,還會孫子兵法
    動畫《福五鼠》背景介紹這部作品一度被認為是國漫版的「貓和老鼠」,雖然都是以貓鼠對戰為故事結構,但《福五鼠》主要表現形式是貓國和鼠國的戰鬥,而且在故事中融入了例如《孫子兵法》和《戰國策》等文化內涵,是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勵志番。
  • 《孫子兵法》與現代企業經營之道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企業面對的是紛紜複雜、競爭激烈的「經濟戰爭」,應採取怎樣的戰略戰術,才能不斷獲勝成功呢?從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並被經濟列強奉為「兵法聖典」「商業天條」的《孫子兵法》中,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 伍霜駟:孫子兵法演繹揮桿 正確握杆為何最重要
    搜狐體育訊 既然編輯將文章冠以「用孫子兵法學打高爾夫」,那就不妨繼續演練孫子兵法。其實,中國有三項東西屬於「老虎屁股摸不得」。它們是: 易經,孫子兵法,中醫。它們被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維持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傳承和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寶」。
  • 《孫子兵法》管理學思維,學者說:治眾如治寡很重要,不然得累死
    治眾如治寡,是孫子兵法管理智慧的核心,要用孫子兵法,這是首先要理解的,不然即使成功,也會累死。千軍萬馬抓班子,千頭萬緒抓根本;千難萬險巧應對,千方白計穩大局。領導千軍萬馬,實際上與領導兒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 傳統文化走出去 美國人讀懂<孫子兵法>了嗎
    我不是研究軍事的,也不是研究孫子兵法的專家,但是對中華文化的經典卻有著濃厚的興趣和長時間的學習,也略略有些心得和體會。因為現在研究孫子兵法非常熱門,國內熱,國外也熱,美國更熱,所以就以《孫子兵法》為例來談談對於經典的解讀方法和體會,以期拋磚引玉。  《孫子兵法》是一部什麼書?是一部兵書。有什麼作用?指導戰爭。誰讀懂了孫子兵法?中國人。
  • 《孫子兵法》:懂「勢」,才能成「事」!
    在《孫子兵法》裡有這麼一句話:孫子曰:「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張弩,節如發機。」意思是,能讓石頭浮在水面上,靠的是力量和速度,這裡就是"勢"!除了這句還有一句:孫子曰:「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 孫子兵法詳解,利用好自身的優勢,在戰役就能以少勝多
    《孫子兵法》這本書中的計謀,一直被我們歷史上很多戰役所使用,這本書主要講訴的就是,不管你在開戰前還是開戰中,都要很好的分析當下的局勢。且要有一個好的將領統領好自己手下的士兵,還要能計算出自己對這場戰役的勝利和把握。
  • 讀《孫子兵法》評「擇人而任勢」
    這裡就有三個問題,一是選人,二是造勢,三是人勢匹配。孫子兵法一、如何選人首先,企業要樹立用人標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領域,也有搞不定的方面。在選人的時候一定要務實,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其次,領導人要禮賢下士,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管理者是如何對待人才的呢?古人云:「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事」,《戰國策-齊策》記載一句話「夫斶(chu)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 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黑暗中的《孫子兵法》、沒有展出的名畫……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該展品因為保護的緣故,位於一個黑漆漆的展櫃裡,幾次經過都錯過,最後問了工作人員才找到。距離魯國大玉璧很近。1972年4月10日發現於銀雀山漢墓。失傳1700多年的《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同時出土,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
  • 《孫子兵法》,商戰實踐,好風憑藉力,助你上青雲
    求發展,是當今社會的主題。無論國家、區域、企業或個人,都離不開發展。而發展很多時候都與商業活動緊密相聯。如生產、經營、貿易等等。常言道,商場如戰場。凡商業活動都有成有敗,如何在通過商業活動謀求發展的過程中求之於勢而領先勝出呢?
  • 《孫子兵法》兵勢篇——帶隊伍的人應該好好看
    孫子強調通過造勢去影響人的心智。是只要造成那勢,就必然取得的那種結果。勢——就是創造「勢所必然」。孫子講的勢,一是講戰術,二主要是講管理。組織架構得當,那麼指揮一萬人就如同指揮一個人。業務發展的變革越快,對組織架構的變革越多。以正合,以奇勝。——孫子這句話是《孫子兵法》中被誤讀最多的一句。奇,不念qi,念ji,奇數偶數的奇。正兵安排好了,餘下的就是奇兵,要用在關鍵時候,也就是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