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孫子兵法》評「擇人而任勢」

2020-12-07 人力資源的那些事

孫子在《兵勢》篇中講到:「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杜牧解釋說:「善戰者先量度兵勢,然後量人之才,隨短長以任之,不責怪說下面人不成器。」所以優秀的領導者,要求之於勢,不責怪下面的人。要造好勢,選對人。

「擇人任勢」的含義是:把人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使之能充分發揮自已的優勢。人力資的角度來說就是「人崗匹配」。這裡就有三個問題,一是選人,二是造勢,三是人勢匹配。

孫子兵法

一、如何選人

首先,企業要樹立用人標準,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談過:德才兼備是聖人,備勝於才是君子,才勝於德是小人,無才無德是愚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領域,也有搞不定的方面。在選人的時候一定要務實,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其次,領導人要禮賢下士,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管理者是如何對待人才的呢?古人云:「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事」,《戰國策-齊策》記載一句話「夫斶(chu)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顏斶的意思是:「我上前是趨炎附勢,大王上前是禮賢下士。與其讓我趨炎附勢,不如大王禮賢下士。」

第三,領導要有辨才之能,現在人都會偽裝,領導要有辨別人才的能力,不要被假人才迷惑。《六韜-龍韜-選將》中提出了選拔人才的八種方法:「一曰問之以言以觀其辭,二曰窮之以辭觀其變,三曰與之間謀以觀其誠,四曰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五曰使之以財以觀其廉,六曰試之以色以觀其貞,七曰告之以難以觀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觀其態。」在現在人力資源選人時會用到一些人才測評工具,如:DISC(馬斯頓的正常人的情緒),MBTI(榮格的心理測試),CPI(心理調查表),PDP(行為風格測評),LEA(領導力測評工具)。

孫子在《兵勢》篇中講到:「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

二、如何造勢或選勢

曹操給留守的合淝的護軍一錦囊:「如果孫權來,張遼、李典將軍出戰,我將軍守,護軍不要出戰。」孫權來犯,李、張出戰,乘孫權立足未穩,即刻出戰,大破孫權,吳軍氣勢沒了。張、李二將再回城中守,守軍氣勢盛,孫權再來攻城,久攻不下,自動撤軍。曹軍合淝之守,如果專任勇者,則好戰生患;專任怯者,則懼心難保。且彼眾我寡,他人多,必有惰性。我以亡命之師,擊他貪惰之卒,其勢勝。勝而後守,則必固!

兵者有三勢:一是氣勢,二是地勢,三是因勢

首先,氣勢是你內心強大,別人也讓為你強大。氣勢是實力,有底氣,同時別人也要認,被你的氣勢壓倒,比如你手中有百萬美元,那氣勢就是不一樣,吃飯走路也不一樣。

其次是地勢,諸葛亮失街亭,街亭就是地勢,地勢沒有了怎麼打,只能撤退。李靖說:「關山狹路,羊腸狗門,一夫守之,千人不過,謂之地勢」。

第三,因勢,因人之勢,根據對方的勢來,因勢利導。合淝之戰曹操知道,先到的部隊心態上必然要等後面的部門,立足不穩,乘他「前營未舍」「後軍半液濟」這個勢,先給迎頭一擊,他的氣勢被打下去了,我軍勢氣就壯了。

孫子在《兵勢》篇中講到: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紉之山者,勢也。

三、如何任勢

「駿馬能耕田,犁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才貴適用,慎勿多苛求。」善戰者,任勢不任人,任勢而後擇人,把對的人放在對的地方,才是領導力所在。

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局乃無事。把人才放在正確的地方,發揮人才的最大優勢。「擇人任勢」是孫子用人思想的關鍵,也是領導帶好團隊的關鍵。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與足球,管理哲學的相通,學者:「勢」哲學最契合
    《孫子兵法》是我國一部軍事著作,其戰術思想對足球產業發展大有作用。「文化興,則民族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要廣泛地讀名著,悟其原理。古人常說「以史為鑑」,其實這關鍵在於「悟」,《孫子兵法》雖短,但是其戰略哲學,十分值得研究。
  • 《孫子兵法》與現代企業經營之道
    從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並被經濟列強奉為「兵法聖典」「商業天條」的《孫子兵法》中,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孫子兵法》可以說是一把研究制勝之道的鑰匙,誰先拿起它,誰就有可能先打開通向成功的大門,正是它給一些成功的經營者指出了許多制勝之道。僅從下面一些兵法要訣中,就可以使我們領悟到古代戰爭規律和現代經營方式之間的微妙的聯繫。
  • 《孫子兵法》兵勢篇——帶隊伍的人應該好好看
    孫子強調通過造勢去影響人的心智。是只要造成那勢,就必然取得的那種結果。勢——就是創造「勢所必然」。孫子講的勢,一是講戰術,二主要是講管理。組織架構得當,那麼指揮一萬人就如同指揮一個人。——孫子這句話是《孫子兵法》中被誤讀最多的一句。奇,不念qi,念ji,奇數偶數的奇。正兵安排好了,餘下的就是奇兵,要用在關鍵時候,也就是預備隊。在作戰指揮時,不要一下把所有的牌都打完,留一隻在手上,關鍵時候打出去。正奇彼此相用,循環無窮。
  • 兩個故事告訴我們,高明的領導都擅長這招:擇人任勢|職場兵法
    兩個故事告訴我們,高明的領導都擅長這招:擇人任勢第一個故事。南唐還沒被北宋滅國的時候,後主李煜派大臣徐鉉出使。徐鉉文化高、嘴皮子利索,把北宋的大臣一個個的都貶損得說不出話來,搞得宋朝皇帝趙匡胤很沒面子。
  • 孫子兵法詳解,利用好自身的優勢,在戰役就能以少勝多
    《孫子兵法》這本書中的計謀,一直被我們歷史上很多戰役所使用,這本書主要講訴的就是,不管你在開戰前還是開戰中,都要很好的分析當下的局勢。且要有一個好的將領統領好自己手下的士兵,還要能計算出自己對這場戰役的勝利和把握。
  • 孫子兵法:十句讓人深思的句子
    《孫子兵法》作為兵法之首,出現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其文包含著太多太多思想之精髓,可以慢慢被吾輩所挖掘。窮寇勿迫對於處於困境中的敵人不要步步緊逼。把敵方逼得過於急,敵方感覺沒有退路,反而會激其拼死一搏。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指望通過造成有利態勢去奪取勝利,而不去苛求部眾。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為將,不能一味的苛責士兵,而應該藉助不同的條件作為用兵作戰的優勢。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
  • 《孫子兵法》:懂「勢」,才能成「事」!
    說到「勢」,大家可能比較陌生,很多人也不知道他的意思,更不知道他背後的所指。其實,「勢」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勢,是一種力量,更是一個方向。在《孫子兵法》裡有這麼一句話:孫子曰:「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
  • 《孫子兵法》影響中醫發展,學者總結:三個方面具有借鑑意義
    「勢」思維對治療方案的指引作用《孫子兵法》:『勢者,因利而制權也」。這是要審辯當時情況並制定最適宜的作戰策略,這與中醫核心思想「辨證論治」,通過辨證選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如衛氣營血辨證,葉天士提出:「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
  • 淺析《孫子兵法》兵勢篇:真正的善戰者是怎樣的?又該如何成為?
    孫權孫子在《孫子兵法》之《兵勢篇》中的最後說道:「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其中蘊含了另一種在戰場上的作戰方式,教會了世人除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兵貴神速」之外的智慧。
  • 《孫子兵法》管理學思維,學者說:治眾如治寡很重要,不然得累死
    治眾如治寡,是孫子兵法管理智慧的核心,要用孫子兵法,這是首先要理解的,不然即使成功,也會累死。千軍萬馬抓班子,千頭萬緒抓根本;千難萬險巧應對,千方白計穩大局。領導千軍萬馬,實際上與領導兒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 壹粉借《孫子兵法》就事論「勢」
    近日,壹粉以《孫子兵法》論濱州發展之「勢」。通過從謀勢、蓄勢、任勢、造勢、乘勢等方面進行了闡釋,藉助古人思想,論濱州發展之勢,為濱州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因利制權」之謀勢《孫子兵法》重在謀勢,在開篇的《計篇》中便提到:「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 《孫子兵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百科寶庫
    《孫子兵法》哺育了我國歷代兵法將才,我國古代軍事思想家在他們的軍事著作中都廣泛引證了《孫子兵法》的觀點,以致影響著我國軍事思想的發展。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者很早就把《孫子兵法》列為五學的基本的教材,是武舉考試當中的主要的內容。在宋朝政府時期就頒布了五經七書,其中把《孫子兵法》列為七書之首。
  • 《軍事課千問》什麼是「求之於勢」「擇人任勢」的中心思維原則?
    其次,孫子提出了「求之於勢」的具體方法。了解「勢」的作用,懂得需要創造什麼樣的「勢」才能制勝還不夠,將帥還要善於「求之於勢」。換句話說,善於「求之於勢」,這是指揮部隊作戰的將帥戰略思維重心中更為關鍵的環節。吳如嵩先生的《孫子兵法新說》一書中說:「『勢』是一個泛概念,它可以在三個層面上使用:一是戰略態勢,二是戰役布勢,三是戰術位勢」。
  • 《孫子兵法》,商戰實踐,好風憑藉力,助你上青雲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孫子是怎麼說的。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在商業活動中,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誠信經營屬於「以正合」的範疇,做到這一點不需要足智多謀。但做到「以奇勝」就很難了。如何出奇制勝?
  •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這句話怎麼理解?寫的真好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這句話出自於《孫子兵法》,這裡邊有兩個核心的關鍵詞,一個是勢,一個是人。如何理解這個這句話,就要從這兩個關鍵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來理解。首先,什麼是勢。只要符合了趨勢,人的努力程度就可以縮減到最小,反之再怎麼努力違背了大勢也不能成功。按照哲學上的話說,就是按照事物的規律辦事,而不是過於依靠個人的努力。其次,什麼是不責於人。也就是上面說的不要過於依靠個人努力,比方說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人想把它扭轉過來,這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和勢在作對。勢,是古代人的說法,用現代的說法是客觀規律。另外,還要注重體會這個責字。
  • 傳統文化走出去 美國人讀懂<孫子兵法>了嗎
    我不是研究軍事的,也不是研究孫子兵法的專家,但是對中華文化的經典卻有著濃厚的興趣和長時間的學習,也略略有些心得和體會。因為現在研究孫子兵法非常熱門,國內熱,國外也熱,美國更熱,所以就以《孫子兵法》為例來談談對於經典的解讀方法和體會,以期拋磚引玉。  《孫子兵法》是一部什麼書?是一部兵書。有什麼作用?指導戰爭。誰讀懂了孫子兵法?中國人。
  • 如何理解《孫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勝」和「節如發機」?
    《孫子兵法·兵勢》篇中的「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是作戰時的定律。所謂「正」,是正常、正統、正規之意。春秋時期的作戰形式,就是「陣而後戰」。諸侯國的軍隊通常陳列在一塊面積不大的場地上,彼此排好陣勢後,再相互接近,才開始進行有秩序的戰鬥,也就是古人說的「合戰」。
  • 《孫子兵法》:討好你的人,綿羊外表下,可能潛伏著豺狼野心!
    「兵者,詭道也」,《孫子兵法》告訴我們,凡是懂兵法的人,都知道最厲害的就是詭詐、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狼那麼狡猾聰明,如果披上了綿羊的外表,那麼在你看來,它是羊還是狼呢?披著羊皮的狼「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這是《孫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一篇《計篇》,講的是「在別人沒有防備
  • 2013海峽兩岸企業主管孫子兵法研習營在蘇舉行
    中國臺灣網9月18日蘇州消息 《孫子兵法》是吳中大地的文化瑰寶,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9月16日,2013海峽兩岸(蘇州)企業主管孫子兵法研習營在蘇州吳中區舉行。海峽兩岸近百位研究孫子兵法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在這部「兵學聖典」的誕生地--穹窿山下孫武書院,共同探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兩岸經貿文化這篇大文章。  研習營上,精彩演講不斷。
  • 《孫子兵法》家喻戶曉,可是你知道它的歷史嗎?
    公元前512年左右,Sun Tzu的《吳王魯》的勝利使他寫出了《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戰國後期流傳最廣的軍事著作之一,是趙、齊、秦、楚、漢、魏、閻七國爭奪華東大片肥沃土地的持續戰爭時期。[來源:維基百科+]譯者Lionel Giles寫道:「我發現很難搜集到Sun Tzu文本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