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於勢,不責於人。這句話出自於《孫子兵法》,這裡邊有兩個核心的關鍵詞,一個是勢,一個是人。如何理解這個這句話,就要從這兩個關鍵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來理解。
首先,什麼是勢。其實,勢包含了形勢、趨勢兩層含義,形勢指的是事務現時發展的狀態,趨勢是指事物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趨向。聰明人做事,當然包括帶兵打仗,總是首先要弄明白事務的現有狀態,然和結合其未來趨勢去做,才能事半功倍,輕易取勝。只要符合了趨勢,人的努力程度就可以縮減到最小,反之再怎麼努力違背了大勢也不能成功。按照哲學上的話說,就是按照事物的規律辦事,而不是過於依靠個人的努力。
其次,什麼是不責於人。也就是上面說的不要過於依靠個人努力,比方說地球是自西向東轉的,人想把它扭轉過來,這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和勢在作對。勢,是古代人的說法,用現代的說法是客觀規律。
另外,還要注重體會這個責字。人有發揮努力的責任,但努力了還不成功就不要過於苛責。
我們再結合孫子兵法的原文來體會一下吧,「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總體意思就是掌握戰爭的規律,隨勢應變,打敗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