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故事告訴我們,高明的領導都擅長這招:擇人任勢|職場兵法

2021-01-17 兵哥讀兵法

兩個故事告訴我們,高明的領導都擅長這招:擇人任勢

第一個故事。

南唐還沒被北宋滅國的時候,後主李煜派大臣徐鉉出使。徐鉉文化高、嘴皮子利索,把北宋的大臣一個個的都貶損得說不出話來,搞得宋朝皇帝趙匡胤很沒面子。後來趙匡胤乾脆派了個不識字的人去,任憑徐鉉說的口沫橫飛,那村夫始終毫無表情,因為他根本就聽不懂徐鉉在說什麼。徐鉉說的口乾舌燥,就像拳頭打在了棉花上,自討沒趣,心煩意亂,乾脆閉口不言。

第二個故事。

某次出行,孔子在路上休息時,駕車的馬掙脫韁繩啃食了農夫的莊稼,農夫很生氣,抓住馬給關起來。孔子的徒弟子貢去索要,放下架子和顏悅色的講道理,懇求農夫還馬,卻沒想到農夫根本不理會他。孔子說:「用別人聽不懂的話去說服他,就跟用草料去誘惑狗,用骨頭去誘惑羊,根本起不到作用。」於是孔子派遣馬夫去要馬。馬夫對農夫說:「您可能沒有去過我們那,但您也知道,您的莊稼長得跟我們那的差不多。我的馬兒怎麼能分清您的莊稼不能偷吃呢?」農夫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歸還了馬。

這兩個故事,讓我想起《孫子兵法》的兩句話。

孫子云:能因敵之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云: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因敵制勝,就是所謂的「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根據敵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人用合適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趙匡胤找不識字的人去對付博學鴻儒,正是因為他不識字,可以不用思考徐鉉的邏輯辭令,不會被帶到彎彎繞裡。

孔子讓馬夫去跟農夫商量,正是因為馬夫跟農夫屬於同一階層的,有共同話語;不是馬夫的話比子貢更有說服力,而是馬夫的身份比子貢更有說服力。

擇人任勢,就是因敵制勝。根據問題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人去解決,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就是領導藝術。

想要做到「擇人任勢」,需要兩大智慧:第一是,識人之智;第二是,識勢之智。做領導,你得先摸清自己手下的人,這個能幹什麼,那個能幹什麼,有沒有雞鳴狗盜之徒可行竊,有沒有經天緯地之才可柱國。搞清楚自己有多少資源,有多大能耐,然後你才可能正確的調兵遣將。

然後,碰到問題一定要下勁分析問題,找到問題的關鍵在哪,然後再下手。不能解決問題,往往在於對問題的認識不夠清楚。本來是肚子餓了,吃頓飽飯就能解決問題,但你卻誤以為自己渴了,就算喝兩噸水也無濟於事。

認清了問題,看清「勢」,然後再看自己手下是否有相應的人才,用貓去抓老鼠,用狗看家護院。趙匡胤和孔子都是用人高手。

當然,說到底,考驗的還是領導對問題的認識分析能力,對人才的認識分析能力,修為不夠,光是知道這兩句「因敵制勝」、「擇人任勢」,也沒有用。

相關焦點

  • 讀《孫子兵法》評「擇人而任勢」
    「擇人任勢」的含義是:把人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使之能充分發揮自已的優勢。人力資的角度來說就是「人崗匹配」。這裡就有三個問題,一是選人,二是造勢,三是人勢匹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領域,也有搞不定的方面。在選人的時候一定要務實,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其次,領導人要禮賢下士,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管理者是如何對待人才的呢?古人云:「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事」,《戰國策-齊策》記載一句話「夫斶(chu)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 《軍事課千問》什麼是「求之於勢」「擇人任勢」的中心思維原則?
    如何科學解決這一問題呢?孫子提出的「求之於勢」「擇人任勢」的重心思維原則,對於指揮員把握戰略思維的重心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這個原則,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為個問題。首先,孫子提出了「求之於勢」這一戰略思維重心觀。在《勢篇》中,孫子提出的「分數」「形名」「奇正」「虛實」四個平行觀念,「四者環環相扣,渾然一體,是軍隊戰鬥力形成並得到充分發揮的關鍵環節。」
  • 壹粉借《孫子兵法》就事論「勢」
    近日,壹粉以《孫子兵法》論濱州發展之「勢」。通過從謀勢、蓄勢、任勢、造勢、乘勢等方面進行了闡釋,藉助古人思想,論濱州發展之勢,為濱州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因利制權」之謀勢《孫子兵法》重在謀勢,在開篇的《計篇》中便提到:「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 《孫子兵法》與現代企業經營之道
    從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並被經濟列強奉為「兵法聖典」「商業天條」的《孫子兵法》中,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孫子兵法》可以說是一把研究制勝之道的鑰匙,誰先拿起它,誰就有可能先打開通向成功的大門,正是它給一些成功的經營者指出了許多制勝之道。僅從下面一些兵法要訣中,就可以使我們領悟到古代戰爭規律和現代經營方式之間的微妙的聯繫。
  • 孫子兵法詳解,利用好自身的優勢,在戰役就能以少勝多
    《孫子兵法》這本書中的計謀,一直被我們歷史上很多戰役所使用,這本書主要講訴的就是,不管你在開戰前還是開戰中,都要很好的分析當下的局勢。且要有一個好的將領統領好自己手下的士兵,還要能計算出自己對這場戰役的勝利和把握。
  • 《孫子兵法》與足球,管理哲學的相通,學者:「勢」哲學最契合
    《孫子兵法》是我國一部軍事著作,其戰術思想對足球產業發展大有作用。「文化興,則民族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要廣泛地讀名著,悟其原理。古人常說「以史為鑑」,其實這關鍵在於「悟」,《孫子兵法》雖短,但是其戰略哲學,十分值得研究。
  • 如果你的領導把你當心腹,那麼他往往會告訴你這3個職場法則
    特別是那些善於演講的人會被領導重用。要想在職場上得到發展,你必須通過領導力考試。我們發展的「命脈」,可以說,基本上掌握在領導手裡。有才幹的人如果和領導關係不好,往往會「失去才幹」;如果能力一般的人接近領導,就會「違反紀律」得到提升。也許有人不相信,但這就是職場的真相。繪畫。假如你的領導想要真誠地對你進行培訓,他會告訴你這三條工作原則。
  • 面對領導排擠,情商高的人用這3招反擊,領導反而慫了
    職場有一條黑暗法則:先確認安全後再逆襲。在單位,最好不要惹領導生氣,讓領導排擠你。在夾縫中生存是最難的,即使你有能力,沒有領導的支持,做很多事情都會不方便。但是生活中有很多無奈,難免會遇到那種「垃圾領導」,沒事就愛找茬,總想排擠打壓你。到時候,千萬不能自己吃虧,三招教你快速化解!
  • 職場上,搞定「六種關係」,讓你成為領導和同事喜歡的「聰明人」
    有人問:怎麼成為讓領導和同事都喜歡的「聰明人」?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總的感到能夠處理好「求快與求穩、埋頭與抬頭、共性與個性、服從與盲從、唯上與唯下、重才與重德」六個關係,就算是職場上的「聰明人」。第一,處理好求快與求穩的關係一般人表現:求快是職場新人的一個典型特徵,急於求成、急於表功,急於得到領導認可;求穩是職場老人的一個突出表現,喜歡四平八穩,出不出成績無所謂,但不能出問題,幹事缺少衝勁和動力。
  • 《孫子兵法》:懂「勢」,才能成「事」!
    其實,「勢」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勢,是一種力量,更是一個方向。在《孫子兵法》裡有這麼一句話:孫子曰:「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張弩,節如發機。」意思是,能讓石頭浮在水面上,靠的是力量和速度,這裡就是"勢"!
  • 掌握「費曼學習法」,職場下半場,讓領導圍著你轉
    但其實這也是很多人職場人的困惑,想學習跟年輕人競爭,時間精力都跟不上,公司裡儘管是個小領導,但是如果我們弄不清楚一件事兒的話,我們就很容易陷入困境之中,或許一輩子都出不來。因為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思維模型和職場困惑梳理。接下來呢,我將分三大部分給大家進行講解,基礎篇:費曼學習法,進階篇:個人成長和提升,高級篇:能力遷移,讓領導圍著我們轉。
  • 面對領導排擠,聰明人用這3招化解,領導反而高看一眼
    舉例來說,你傲慢自大,不把領導看在眼裡,也不想在背後說領導的壞話,總是要抓住領導的風頭。並且和團隊不兼容。同時,我也喜歡和領導意見相左,不向領導請教,不向領導匯報,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話,哪位領導需要你也不會覺得奇怪。當領導把我趕走的時候怎麼辦?既然這樣會把你排擠出公司,那就意味著領導一定不滿意你,那我們怎麼辦?
  • 淺析《孫子兵法》兵勢篇:真正的善戰者是怎樣的?又該如何成為?
    戰爭古往今來都是雙方或者是多方之間進行博弈和較量的場所,但是由於一場戰爭是有害的,所以無論是哪一方都想要在戰爭中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最終的勝利。因為支撐一場戰爭的背後往往都是國家的財力和人力,戰爭的時間拖得越久,國家的損耗就是越來越大。
  • 擇人任勢 唯才是舉——四公司召開項目經理競聘會
    競聘上崗展示自我擇人任勢唯才是舉為進一步規範公司對項目經理的管理和任用,完善項目管理制度,調動項目經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和建設一支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項目經理隊伍,提高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水平,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 《孫子兵法》影響中醫發展,學者總結:三個方面具有借鑑意義
    兵法與醫學同作為「中心學」,一個用兵於兩軍對戰,一個用藥於正邪交爭,在理論思想形成與發展就會形成交匯和影響。醫學典籍中會引用兵法的例子來說明藥理,以將軍帳中運籌以及其剛猛果斷,比喻肝的藏血主疏洩性條達。學者總結了三個方面,用兵法思想解讀中醫,對於制定診療策略,提高診治效果具有一定意義。
  • 領導吐槽:好後悔招了兩個奮鬥逼,以前我6點準時下班,現在變了
    相信在職場上工作的人們都有過加班的經歷。當遇到加班的情況時,大部分人都是抵制的。畢竟加班這個事情耗費時間和精力,在當代社會,越來越多人強調健康生活。而加班就有些違背健康理念。本以為人人都會拒絕,沒想到現實中居然有人主動請求加班。事情是什麼樣的,請往下看。
  • 《孫子兵法》管理學思維,學者說:治眾如治寡很重要,不然得累死
    治眾如治寡,是孫子兵法管理智慧的核心,要用孫子兵法,這是首先要理解的,不然即使成功,也會累死。千軍萬馬抓班子,千頭萬緒抓根本;千難萬險巧應對,千方白計穩大局。領導千軍萬馬,實際上與領導兒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 學會這三招!讓你輕鬆應付職場中的囚徒心理
    大家有沒發現,無論囚徒B選什麼答案,囚徒A選擇認罪都是最好的結果,這就是囚徒心理,當人們面臨團體以及個人利益的時候,理智的人,往往優先考慮個人利益。我們覺得自己做了損人利己的事,其實往往做了損人不利己的事。故事的最後由於兩個人都是囚徒心理,分分出賣了對方,最終誰都不能直接釋放,而要攜手坐牢5年。
  • 《孫子兵法》兵勢篇——帶隊伍的人應該好好看
    ——孫子這句話是《孫子兵法》中被誤讀最多的一句。奇,不念qi,念ji,奇數偶數的奇。正兵安排好了,餘下的就是奇兵,要用在關鍵時候,也就是預備隊。在作戰指揮時,不要一下把所有的牌都打完,留一隻在手上,關鍵時候打出去。正奇彼此相用,循環無窮。
  •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這句話怎麼理解?寫的真好
    這句話出自於《孫子兵法》,這裡邊有兩個核心的關鍵詞,一個是勢,一個是人。如何理解這個這句話,就要從這兩個關鍵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來理解。首先,什麼是勢。其實,勢包含了形勢、趨勢兩層含義,形勢指的是事務現時發展的狀態,趨勢是指事物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趨向。聰明人做事,當然包括帶兵打仗,總是首先要弄明白事務的現有狀態,然和結合其未來趨勢去做,才能事半功倍,輕易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