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詞在當代:如何寫出古意和新意

2020-11-29 騰訊網

古體詩詞跟現代詩詞創作能否兼容並蓄,怎樣才能寫出新意……在近日由《詩刊》社中國詩歌網在北京主辦的詩人張珂《蕭月集》新書首發式暨研討會上,業內人士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當代詩人在融匯古今、把握時代脈搏的基礎上,可以寫出具有當代風骨的優秀古體詩詞。張珂既寫古詩詞也寫現代詩,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作家要把握時代的脈搏

傳統詩詞的創作和當代經驗,甚至和這個時代正在發生著的宏大的主體之間如何能夠形成有效的互動和命名,這可能是大家需要深入探討的。《詩刊》社副主編霍俊明說,現代詩人徐志摩在寫出《再別康橋》前也寫了很多古詩詞,直到《再別康橋》才找到了準確的言說方式。詩人和日常生活的關係需要得到多樣化的表達,例如張珂在《詞與詩》這首詩中,把現代詩看成是一隻摔碎的酒杯,展現了詩人複雜而現代的情感。

《詩刊》社副主編王冰談及詩詞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的問題,認為文化有一個積澱的過程,真正的創新需要把握時代的脈搏,只有把握了時代的核心體系、整體架構、思維方式後才能去寫,不能僅憑几個新鮮的詞彙。看張珂的詩不像讀現代詩人的作品,倒有唐詩、宋詞的感覺,他的詩具有傳統文化的底色。當代詩人的詩詞要寫出古意,寫到有限與無限、不朽與速朽,承接幾千年文化中對人生和時間的思考,體現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浸潤和熟悉。

《蕭月集》是張珂所著的一部古體詞集,收錄了詩人多年來創作的古體詞200餘首。這些詞嚴格按照古典詞牌和詞韻填寫,能夠自如地駕馭多種詞牌和韻律,詞作意蘊厚重、感情豐沛、樸質真誠、沉鬱大氣,不但具有哲思的深度,對情感和情緒的捕捉也不失靈動秀美。不論是詠物還是自省都充滿了對大自然和人性的敬畏和感動,與宏大處和細微處皆體現出詩人深厚的詞學功力和修養。張珂表示:「古人留給中國人最美的遺產就是詩詞,詞的每一個字都體現著中國文化璀璨的美。詩能表達的東西是其他領域無法替代的,我把寫詩當做人生的一個目的,是進入自己的生命和情感經歷的一個重要方式。」

以詩性思維融匯古今

「詞這種形式,實際上教會了我對形式的尊重,它有規矩,但又跟像唐代的律絕,講究五言或七言的整齊格式,但又不一樣。」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研究所教授汪劍釗回顧詞對自己寫作觀念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汪劍釗說:「我讀的時候多少有點挑剔在讀的,這種挑剔讓我讀到了張珂好的地方。張珂的詞偏婉約的一派,近姜夔、吳文英一路。他非常善於發現、創新,有首詞寫武則天,一般人寫武則天更多寫霸氣,而他把武則天看成小女人來寫,這種筆法讓人耳目一新。」

現代人寫古詩詞,把古今中外融匯起來十分不易,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曾凡華認為:「詩人在寫關於歷史、人生的詩詞時融入自己的哲思,就會寫得很豐滿,富有感染力。」中華詩詞發展基金會詩人之家執行主任朱彥提出,《蕭月集》的總體風格是哀婉、悽美,以赤子之心,抒發淡淡的憂傷、隱隱的寄託,哀而不傷,悲而不悽。它的特點,主要有四個字:一是真,真切、真實、真情;二是新,表現在新穎的筆法、新鮮的感受;三是自然,向自然中尋找自我;四是深,包含了生命意識、理性光芒和人性光輝。

新詩和舊詩需要互相借鑑

「創造性的詩性思維給讀者帶來更多的期待和嚮往。」在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林峰看來,得益於學習新詩的影響,詩人在進行遣詞造句、構思立意時會給人與眾不同的驚喜,把許多新詩的創作元素糅合到古體詩的意境中來,產生天馬行空、天外飛仙的觀感,尤其是跳躍性的詩性思維。

新詩和舊詩需要互相取長補短,有新詩向古典學習的東西,也有舊詩向現代社會、向時代的敞開的問題,舊詩確實有很多值得新詩思考的東西。天津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士強指出:「寫出古意不難,難的是寫出新意。《蕭月集》滿足了我對古體詩詞的很多期待,張珂的作品有古意,同時也有新意,語言上特別有意思,如《鷓鴣天·平遙懷古》上闕最後兩句『沉陽曾照翩翩袖,殘月疑泠隱隱她』。最後一個『她』字,非常妙,是一個現代漢語的創造,寫得大膽,有餘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韓倚雲肯定了張珂詩詞新穎獨特的視角,他開拓了舊體詩詞的題材:一是國外題材,一是空間題材,一是信息題材。張珂寫到了古人不可能寫出的雲海、日全食,走到了古人不可能去到的國外。詩詞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平臺,文化對科技也有反作用,當代人寫的這些詩,也許對後人來講就是一個科學發現。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曹宇翔指出:「張珂的作品題材豐富,情思遼闊,也詩也詞,也鐵板銅琶,也曉風殘月,用兩副筆墨書寫百感交集的人生。《蕭月集》中的許多作品喚醒我們塵封的記憶,那些不曾留意的情景,在我們生命裡生發出意味,這意味在讀者心中蕩漾開來,他的好多詩都有一種餘音嫋嫋的感覺。

責編:楊曉君

相關焦點

  • 四川大學教授古體詩詞獲魯迅文學獎遭吐槽
    這首《寫鄧稼先》是出自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獎者川大教授周嘯天之手,經網絡傳播後,引來一眾網友吐槽,和對周嘯天獲得「魯獎」的質疑,更有不少網友將之與此前有「跑獎」嫌疑的湖北詩人柳忠秧做對比,稱「方方啊方方,擋住了柳忠秧,沒擋住周嘯天!」第六屆魯迅文學獎8月11日揭曉,四川詩人周嘯天以《將進茶——周嘯天詩詞選》(四川天地出版社)獲得詩歌獎,這是魯迅文學獎首次給舊體詩詞發獎。
  • 何雲春:用詩詞藝術為時代楷模和德藝雙馨人物點讚的幾點體會(摘編)
    古體詩詞的品種也得到全面展示。中華古體詩詞不僅具有言志抒情審美意義,更可發揮激揚正氣的社會功用。用古體詩詞的文學形式完全可以記錄時代豐碑、弘揚核心價值、歌頌時代楷模和德藝雙馨人物、張揚時代正氣、振奮民族精神。通過「古為今用」的實踐,不僅反映了中華詩詞的社會功能的回歸,而且是超越任何歷史時代的一次飛躍。是繼承傳統文化的轉化與創新發展的有益嘗試和優秀成果。
  • 格律詩詞與自由詩詞相對 根本區別在講不講格律
    古代各體詩詞是數千年形成的經典文體,其生命力無限。那麼今後當如何稱謂呢?詩詞界商榷已久,迄今未得良策。若迴避時間的含義,以「自由詩詞」和「格律詩詞」對舉並稱,體例區別是清晰的。  問題是中國古代詩詞又有「古體」、「近體」之別。古體與近體比,自由度大得多,不必講究篇制、平仄、對仗,用韻比較自由,句式基本整齊即可,可視為古代的自由詩。近體則是嚴格的格律詩。
  • 為什麼要鄙視網絡古風和老乾體詩詞?
    前幾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網絡古風、老乾體是詩詞的一場浩劫嗎?從問題來看,網絡古風、老乾體這兩個詞明顯帶有貶義,實際上這兩個詞如何界定似乎並沒有非常明確的標準,對於懂一點詩詞的和完全不懂詩詞的人來說,這兩個詞語的看法未必相同。
  • 這首感慨人生的古體詩詞,大夢空空一場,道盡悲歡與豁達
    喜歡閒來無事時抬頭望一眼天空上潔白的雲,夏天的風帶著熱意撲向面頰,雲的樣貌和別的季節有些許不同,以前望雲時候的所思所考,和現在望雲時得到所思所考,似乎不大一樣,於是便寫下了一首古體詩詞,感慨三兩人生往事,感受人生悲歡離合,讀來有些悲歡,亦有些豁達。這是怎樣的一首詞呢,一起來品讀。
  • 【觀象山】劉藝東的古意世界
    舊題以意別而新,新題以事切而新  ---讀劉藝東古意人物畫有感    撰文/古廣祥  歌德:一件藝術作品是由自由大膽的精神創作出來的,我們也就儘可能地用自由大膽的精神去觀察和欣賞。  「師古人,師造化,求獨創」乃張大千之繪畫主張。我個人認為,所謂「獨創」只不過是後人在「師造化」之外,還借先哲的智慧和在長者經驗的基礎上加以推陳出新之結果。
  • 欣賞北體南韻 體會古意今情——「坐看雲起時—劉明傑山水畫展...
    多年來,他從描摹自然的真山真水入手,在繼承古聖先賢山水畫之「古意」的同時,以自身之筆墨表現其時代精神之奧妙,也是畫家劉明傑在追求山水畫藝術的性情流露。此次展覽是劉明傑先生多年來在山水傳承創新、理論研究和實踐相結合方面的一次探索,揮翰自如形成自己獨特的韻味和對藝術生活的理解,以「古意」筆墨創新為指歸,以「造化」檢驗古法,創不同於他人之筆墨,充分展現了他山水畫面「北體南韻、古意今情」的藝術面貌。
  • 傳承的力量丨詩詞裡的驚蟄
    如陶淵明《五月旦作和戴主簿》一詩中也有「神萍寫時雨, 晨色奏景風」這樣的詩句。 「我心固匪石」, 用《詩經·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託物言志,借燕子不為門庭荒蕪而背離舊巢,表達詩人不願做受羈絆的飛鳥、囿於池中的遊魚。在這裡,詩人與燕子彼此心靈相通。
  • 中國詩詞研究會副會長劉成宏七絕之故園冬思十首
    商丘市作家協會理事、商丘市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詞研究會副會長,河南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詞》雜誌(月刊)榮譽主編、香港左龍右虎國際詩書畫研究會榮譽副主席,是國內十餘家詩詞網站籤約詩人、顧問和古體詩詞主審。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相思詞,化用另一位詩人的名句,卻寫出了新意
    白居易的詩最大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情感真摯,往往可能只是寥寥的數語,便是能夠營造出一種高遠的意境;他的寫作也是別具一格,寫得很直白,不喜歡在詩作中堆砌一些典故,往往以一種很直白語言,但是同樣的寫出了新意,從而也使得詩作,顯得更為飽滿,更加的豐富。
  • 詩詞取名字,出自詩詞的美名賞析,這些美名既有新意又有內涵
    想達到此目的可以挑選一些膾炙人口的詩詞,從中選擇好的字組成孩子的名字,既有新意又有內涵。 以上為詩詞取名字的相關推薦。
  • 石開:要想成為當代優秀書法家,這3個能力要具備
    書法,講究的是承和續。所謂的「承」,指的就是取法借鑑古人的優良傳統,借用前人的經典來提升和充實自己;所謂的「續」,指的就是借鑑之外的別出新意,嘗試去展現適合當下時代的新書風,努力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個性和面貌。
  • 格律詩詞:改革的路有多遠?有8000裡路雲和月,天上人間1光年
    》等火爆節目,掀起了學習古詩詞的陣陣熱潮,學習和繼承是一方面,但改革和發展更是需要重視一個方面,格律詩詞在當代的現狀如何?改革的重點是什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一一擺在了我們面前。我想用嶽飛的《滿江紅》裡的名句「八千裡路月和月」和李煜的《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裡的句子「天上人間」來形容當今格律詩詞改革面臨的現狀和窘境,可謂舉步維艱,距離我們的理想至少1光年。
  • 尋章造句寫新意
    □唐國華 《陳幼榮詞選》最近由北方文學出版社出版,是陳幼榮先生從2009年8月擔任惠州市詩詞楹聯學會創會會長至今創作的詞作彙編。10多年來,作者走遍惠州山山水水,領略惠州的人文和自然風光,創作了許多內容新鮮、意境深邃、風格靈動、語言優美的作品。
  • 國家不幸詩家幸:李煜的帝王之悲和詩詞之幸
    虞美人 李煜是一個複雜的人,情商和智商時而在線,時而感人。他在投降三年後便突然死亡,後人多懷疑他是被宋太宗下毒而死,原因就是他所作的諸多懷念故國的詩詞引起了宋太宗的不滿。但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南唐亡國的事實了,李煜所能留給後世的,只有一篇篇文學著作罷了。 1.繼位後驕奢聲色、尊釋重佛 李煜出生於公元937年,是南唐中主的第六子。
  • 舊體詩詞綿延數千年 為何流落於文學的邊緣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不久前落下帷幕。很多觀眾在回味傳統詩詞魅力的同時,不禁心生疑問:當代舊體詩詞為何少有經典流傳?  翻開各類現當代文學史論著,很難尋覓到「舊體詩詞」的蹤影。綿延數千年的中國詩歌傳統,為何被排斥在現代文學之外?  日前,由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召開的「中國文學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論壇引發學界共鳴。
  • 一文讀懂詩詞歌賦,原來它們之間有這四層關係!
    中華名族可以說是一個詩詞歌賦的民族,儘管會作詩,能作詩,能做出好的詩詞歌賦的人不多。但是,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確是一個人流傳千古,登堂入室的敲門磚!可以說,中國人是最愛詩詞歌賦,也最會利用詩詞歌賦的民族。詩詞歌賦,其中有大米,有金銀,有功名利祿,有中高考分數,有悲歡離合,更有愛恨情仇!
  • 關於描寫七夕的詩詞表達思念之情的句子 七夕表白唯美詩詞
    關於七夕的詩詞 描寫七夕的詩詞有哪些一  1、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唐•盧殷•《七夕》  2、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唐•李嶠•《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9、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唐•宋之問•《七夕》  10、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唐•李商隱•《辛未七夕》  11、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唐•杜審言•《七夕》  12、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唐•李賀•《七夕》  13、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 品讀《古意》,中國的君子,都得有這樣的精神品質
    梅堯臣連環畫封面寧折不屈,堅守自己的信念,面對挫折,也絕不放棄,這,就是梅堯臣的《古意》。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他的這首詩,用月亮和寶劍,來寫人的意志和志氣,月亮不會因為缺損而改變自己的光輝,寶劍不會因為被折斷而改變自己本來的剛硬,而且,月亮缺了,也還有再次圓滿的時候,寶劍即便是折斷了,經過重新鑄造,也還會再次的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