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體詩詞綿延數千年 為何流落於文學的邊緣

2020-12-02 天山網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不久前落下帷幕。很多觀眾在回味傳統詩詞魅力的同時,不禁心生疑問:當代舊體詩詞為何少有經典流傳?

  翻開各類現當代文學史論著,很難尋覓到「舊體詩詞」的蹤影。綿延數千年的中國詩歌傳統,為何被排斥在現代文學之外?

  日前,由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召開的「中國文學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論壇引發學界共鳴。舊體詩詞如何實現當代復興,成為很多學者共同思考和探索的話題。

  綿延數千年,為何流落於文學的邊緣

  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詩詞一旦被冠以「舊」的稱號,似乎就是與時代相悖,不入潮流。

  「五四」運動以後,白話文學興起,為了與用白話寫的詩相區分,中國古典詩歌被稱為「舊體詩詞」。如同戴了緊箍一樣,舊體詩詞走下神壇,流落於文學的邊緣。

  四川大學教授曹順慶把舊體詩詞衰頹的原因,歸於「進化論」邏輯在文學裡的消極影響,「傳統詩詞因自身不可避免的落後與缺陷,不可避免地被科學、先進的新詩所淘汰、取代,時間這一尺度成為價值判斷最核心甚至是唯一的標準」。

  雖屢遭衝擊,舊體詩詞創作卻從未中斷。1925年,聞一多致信梁實秋寫道:「唐賢讀破三千紙,勒馬回韁作舊詩。」他宣布重回舊體詩詞創作。魯迅、鬱達夫、田漢、俞平伯等一批新文學家也從未停止舊體詩詞創作,開新詩一代新風的郭沫若創作舊體詩詞就有1400餘首。

  1987年5月31日,中華詩詞學會成立是舊體詩詞發展史上一次標誌性的事件。當時葉聖陶聽聞此事,欣然致賀信寫道:「詩詞雖然是舊形式,跟『五四』以來提倡的新詩一個樣,也能反映咱們這個時代生活。所以我想,瓶子無論新舊,咱們總希望瓶子裡裝的酒又香又醇。」

  進入21世紀以來,關於舊體詩詞的話題越來越熱。2010年由中國作協主辦的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首次向舊體詩詞敞開大門,2011年成立中華詩詞研究院,成為舊體詩詞發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舊體詩詞的地位已漸漸發生轉變。

  舊體詩詞,何以綿延不斷?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邸永君有深刻感悟:「儘管時過境遷,然舊體詩詞仍具強大生命力,其根植於厚重的文化積澱,擁有隻有一字一音之中文才有資格獨享之結構、音律特色,集形式、意境、節奏、才思、氣韻等諸多大美於一身,精巧凝練,朗朗上口,浸入骨髓,深入人心。」

  高數量的創作背後,為何難有「高峰」之作

  大眾持續熱,學術界一直冷,當代舊體詩詞仍遭遇「冰火兩重天」。

  中南民族大學教授王兆鵬多年關注新詩和舊詩的爭論,他指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在新文學家眼中,舊體詩詞不具備現代性。「我認為這是荒謬的,舊體詩詞,你可以不喜歡,但不能否認和無視它的存在。文學史首先應反映客觀存在,然後才進行主觀評價。」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張三夕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研究現當代文學的人不太熟悉舊體詩詞,研究舊體詩詞的學者更傾向於研究更古老的文學作品。

  除了外部因素,舊體詩詞自身也存在諸多短板。「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張三夕一直憂慮當前舊體詩詞創作現狀,「很多作品格調不高,甚至不懂舊體詩詞基本格律的作者,卻在大量寫舊體詩詞」。

  網絡詩人裴濤深有感觸:「我們現在生活中的節日祝福簡訊,很多人都會用舊體詩詞,不過這些舊體詩詞簡訊,大部分都不能叫詩詞,人們想利用這種形式,可是大部分人都不能正確使用。」

  中華詩詞學會曾做過統計,我國目前有詩詞刊物800多個,網絡詩詞論壇遠超800家,每天創作數量達5萬首。高數量的創作背後,為何難有「高峰」之作?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李遇春指出,很多人傳統文學學養和古典詩詞素養與前輩相比皆有不及,他們創作的詩詞重鋪排和渲染,但難掩骨子裡的疏闊蒼白。另外,現在有很多名目繁多的詩詞大賽,充斥著大量的應景應制之作,商業市井氣息瀰漫。

  「寫一首詩,不一定就是詩人;寫一部小說,不一定就是作家。」王兆鵬認為舊體詩詞缺少一個判斷質量的標準。「那些既沒有技術含量,也沒有藝術和思想含量的作品,不能算是一種文學意義上的創作。」

  雲南民族大學教授陳友康坦言,現當代舊體詩詞無論是創作還是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還沒有進入公眾的視野,知識譜系有待梳理和建立。長期以來,好的詩詞得不到認定,問題得不到批評,學術化批評長期處於缺席狀態,導致創作越來越泛濫。

  新時代的春風裡,舊體詩詞如何綻放

  近日,由李遇春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多卷本〈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編年史〉編纂與研究》開題。該項目就是要通過為舊體詩詞建立完整的編年史,推動舊體詩詞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使其在新時代實現復興。

  新時代呼喚新文藝,舊體詩詞應有新作為。中華詩詞研究院原常務副院長蔡世平告訴記者:「新時代會出現許多與傳統詩詞不一樣的東西,新事物、新題材,催生新的表現手法與藝術技巧。詩詞必須要伸向社會生活的細部,這正是我們詩詞發力並大有可為的地方。」

  「與時俱進」是舊體詩詞創作的關鍵詞。「我們提倡儘可能將語言和意象與現代社會結合,儘可能熔鑄使用現代生活氣息的語言。有些隨著時代產生或消亡的意象,就必須注意時代性。」王兆鵬舉例說,有句古詩是「閒敲棋子落燈花」,這是描寫油燈的。現代人早已不用油燈而用電燈了,如果還以油燈為意向,就與時代不符了。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高昌堅持一種觀點,新詩和舊詩應互見與互鑑,而不是水火不容。「當代詩詞的發展,應該學習和借鑑新詩靈動的語感和鮮活的句式,於規矩嚴苛,詞彙疲敝,同質化、趨同化的意象之中突圍而出,創造出接近口語、輕快自然、奇詭靈動的新鮮風景,適應更多的當代讀者。」

  「創作隊伍已經很龐大,但是研究隊伍還嚴重不足。」復旦大學教授郜元寶認為,好的文學作品要有評論引領。舊體詩詞也需要加強評論,褒優貶劣、引導創作、提高審美,這樣才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網絡詩詞是舊體詩詞發展的新現象。據中華詩詞學會負責人透露,網絡詩人近年來增長迅速,且以中青年為主,人數達百萬之多。「網絡也應建立相應的評選機制,把一些優秀作品,通過相對嚴格和可觀的途徑篩選出來。」裴濤說。

  「不少老師在講古典詩詞的時候,基本上只是對作品進行文本賞析,很少有格律、用韻規則的講解。」張三夕認為,大學詩詞教育的地位應該進一步提高加強。

  近幾年,《中國詩詞大會》《詩書中華》等傳統詩詞類電視節目在各類媒體「刷屏」。曹順慶很贊同推廣這樣的節目形式,「它們能讓觀眾更多了解舊體詩詞的魅力,營造一個對傳統文化更加『懂得』與『友好』的文化大生態。」(記者劉江偉)

相關焦點

  • 新時代,舊體詩的新作為
    唐以後的一千多年歲月裡,人們對於中華詩詞喜愛不減,備加珍視。鬱達夫先生甚至說過,他不知道不讀詩、不寫詩(舊體)的人是如何生活過來的,那會是多麼的無聊與乏味。  格律詩的出現,把漢語言文字的美推向了極致。為什麼格律詩的句式止於七言,沒有出現八言、九言、十言呢?筆者在《南園詞》創作實踐中發現,是因為人們一句話說到7個字正合適,再往下說就要換氣了。
  • 格律詩詞與自由詩詞相對 根本區別在講不講格律
    格律詩詞是個適合與自由詩詞相對舉的名稱,二者的根本區別是講不講格律。  在數千年中華文化中發育成熟的格律詩詞,近百年來被稱為「舊體詩詞」。它有五大格律要素——篇制、句式、平仄、對仗、押韻。  二十世紀以來興起的自由體詩歌,國人習慣稱之為「新詩」。這是相對於「舊體詩詞」而言的。新詩不講究格律,形式完全自由隨意。
  • 舊體詩的含義和類型
    舊體詩是中國現代文學術語,我國的舊體詩有古體近體的分別。舊體詩是五四文學革命興起之後,對中國傳統的格律極嚴的詩體,包括五七言絕句、五七言律詩等多種體式的一種通稱。
  • 舊體詩的現代性問題
    作者:劉煒評(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舊體詩創作由沉寂、寥落走向復甦、繁盛,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引人注目的文學景象之一。相關的學理研討,也經歷著日益拓寬、深入的積極變遷。其中兩個方面的爭鳴最為詩壇和學界關切:一是現當代舊體詩是否具備進入現當代文學史的資格,二是現當代舊體詩創作能否獲得文化精神上的現代性。
  • 相逢山水惠州 詩意綿延千年
    嶺東之雄,羅浮之仙,西子之秀,一千年以來,文人墨客反覆詮釋,慷慨比興,把惠州地理人文魅力濃縮成為可堪仔細品讀的詩句詞章。或許大多數人未曾想到,當時有感而發,落筆寫就的竟是萬人爭誦的名篇,以及綿延千年的詩意。羅浮山常入詩文中。 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詩意之境舊時惠州,是宋人汪應辰筆下的那種「天樣遠」,也是邊陲重地,國之門戶。
  • 十七年文學之毛主席詩詞
    其時,吳祖光正接替黃苗子,鬱風主編的《新民報晚刊》「西方夜譚」副刊,他從黃苗子處得到《沁園春·雪》,幾經核校,於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刊登在《新民報晚刊》副刊「西方夜譚」上,這是毛澤東詩詞第一次公開發表。
  • 四川大學教授古體詩詞獲魯迅文學獎遭吐槽
    著名舊體詩人李子也稱:網上列出的那幾首,應該是特意挑選的爛詩,並不能代表周嘯天的正常水平。「炎黃子孫奔八億,不蒸饅頭爭口氣。羅布泊中放炮仗,要陪美蘇玩博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8月11日揭曉,四川詩人周嘯天以《將進茶——周嘯天詩詞選》(四川天地出版社)獲得詩歌獎,這是魯迅文學獎首次給舊體詩詞發獎。生於1948年5月的周嘯天是四川渠縣人,畢業於西華師範大學數學系,後獲安徽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現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新聞系主任。在獲得「魯獎」之前,就曾獲得過曾獲張浦杯《詩刊》首屆(2010年度)詩詞大獎、第三屆華夏詩詞獎等詩歌獎項。
  • 為什麼要鄙視網絡古風和老乾體詩詞?
    前幾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網絡古風、老乾體是詩詞的一場浩劫嗎?從問題來看,網絡古風、老乾體這兩個詞明顯帶有貶義,實際上這兩個詞如何界定似乎並沒有非常明確的標準,對於懂一點詩詞的和完全不懂詩詞的人來說,這兩個詞語的看法未必相同。
  • 守護巍巍長城,綿延悠悠文脈
    站在時間刻度上回望,長城的營建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唐、明數代,2000多年的歲月濃縮其中,不計其數的故事傳唱至今。習近平總書記說:「長城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的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蓬勃力量。」
  • 銀杏的美從古至今源遠流長,古人的詩詞讓你見識著美的歷史
    這是一顆有著千年歲月的銀杏樹,銀杏到了這個季節,可以說是這個季節的標記。它的美然人們不約而同的來欣賞。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歡銀杏,都會以銀杏為題材作詩寫詞。用詩詞記錄表達它的美。四壁峰山,滿目清秀如畫; 一樹擎天,圈圈點點文章。
  • 2019·雲帆女神詩詞大會
    1977年入師範中文專業就讀,從事漢語言文學教育三十年。詩書承母親啟蒙,及長對杜甫李商隱猶為崇拜。數年間廣泛涉獵,上溯漢魏下及明清,詩風清醇雅正,頗得唐人格調與風韻。曾榮獲國詩大賽詩部狀元 。有澡雪齋詩文集將由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 【文學選編033】吳志誠詩詞專欄/臨江仙《登王莽嶺》
    文/吳志誠 (文學選編) 行香子《詠蓮》 文/吳志誠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鄭州詩詞學會常務理事、原新鄭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軒轅詩詞》主編。著有《貽笑齋吟草》一部。
  • 阿根廷海灘甲蟲泛濫綿延數千米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29日報導,近日,阿根廷一處海灘突然聚集了大量的黑色甲蟲,這些甲蟲綿延數千米,場面十分壯觀。最近,距離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聖貝爾納多31英裡(約合50千米)的Mar de Ajo度假村,來了一大群不速之客。度假村的沙灘上,擠滿了大量的黑色甲蟲,它們綿延數千米,場面蔚為壯觀。
  • 古體詩詞在當代:如何寫出古意和新意
    古體詩詞跟現代詩詞創作能否兼容並蓄,怎樣才能寫出新意……在近日由《詩刊》社中國詩歌網在北京主辦的詩人張珂《蕭月集》新書首發式暨研討會上,業內人士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當代詩人在融匯古今、把握時代脈搏的基礎上,可以寫出具有當代風骨的優秀古體詩詞。張珂既寫古詩詞也寫現代詩,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 帝王將相·詩詞人物誌系列(南郭居士·郭軍)
    過佳人生處,數吳越風光。嘆舊夢、無顏故國,廿年籬下,去日惶惶。問塵寰、利器誰鑄,流恨何藏?雪牛玉馬,祀昆吾、金石成鋼。斬四海梟龍,八方魔怪,薛燭驚狂。一任夫差貽悔,西施隱、範蠡居荒。剩青銅殊刃,獨留王者滄桑。
  • 詩詞學習:什麼叫做詩歌的張力?
    可物理學和文學,一文一理;物體與詩歌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對應的,何以用於物理學中的詞語竟用於文學中? 文學批評中時常會提及「張力」,然已是二十世紀的事了。美國批評家艾略特1938年曾於《論詩的張力》一文中指出:「我們公認的許多好詩——還有我們忽略的一些好詩——具有某種共同的特點,我們可以為這種單一性質造一個名字,······這種性質稱之為『張力』」。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新中國文學...
    遵囑將記得起來的舊體詩詞,連同你們寄來的八首,一共十八首,抄寄如另紙,請加審處。  這些東西,我歷來不願意正式發表,因為是舊體,怕謬種流傳,貽誤青年;再則詩味不多,沒有什麼特色。既然你們認為可以刊載,又可以為已經傳抄的幾首改正錯字,那末,就照你們的意見辦吧。  《詩刊》出版,很好,祝它成長發展。
  • 臺灣中小學語文課本裡怎樣呈現傳統文學經典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北師大與師生交流時說,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這一番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的深思,使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海峽兩岸共同傳承著中華文化,在寶島臺灣,中小學語文課本裡是怎樣呈現傳統文學經典的?
  • 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周文彰:詩詞中國呼喚薪火相傳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題: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周文彰:詩詞中國呼喚薪火相傳新華社記者史競男、劉碩「中華詩詞的無窮魅力和強大生命力,使學習、誦讀、創作的人越來越多。中華文化自信和繁榮發展的大背景,是促進中華詩詞事業發展極為有利的條件,也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30日在京舉行的中華詩詞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剛當選的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會長周文彰說。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中華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凝聚著民族精神,也體現了時代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