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詞與自由詩詞相對 根本區別在講不講格律

2020-12-05 人民網

  格律詩詞是個適合與自由詩詞相對舉的名稱,二者的根本區別是講不講格律。

  在數千年中華文化中發育成熟的格律詩詞,近百年來被稱為「舊體詩詞」。它有五大格律要素——篇制、句式、平仄、對仗、押韻。

  二十世紀以來興起的自由體詩歌,國人習慣稱之為「新詩」。這是相對於「舊體詩詞」而言的。新詩不講究格律,形式完全自由隨意。

  然而新、舊之稱,是以時間來區別的,一時姑且用之可以,久則表意難明。試想數百千年之後,「新」「舊」之謂當如何理解?

  新詩是自由詩,不講究任何形式規範。具體說,古代詩歌的五大格律要素全都不講了。自由詩既然是詩,當然也須區別於散文、小說、論說文等文體,但其區別主要在於一些並無固定程序的聯想思維、跳躍結構、片斷敘事、隱喻意象,以及由此構成的特殊的詩性美感等等。自由體詩歌不需要其它名稱,「自由」就是它永遠合適的名稱,「新詩」只不過是其初生階段的簡稱,就如唐代稱格律詩為「今體」一樣。「新」遲早會「舊」的。古代各體詩詞是數千年形成的經典文體,其生命力無限。那麼今後當如何稱謂呢?詩詞界商榷已久,迄今未得良策。若迴避時間的含義,以「自由詩詞」和「格律詩詞」對舉並稱,體例區別是清晰的。

  問題是中國古代詩詞又有「古體」、「近體」之別。古體與近體比,自由度大得多,不必講究篇制、平仄、對仗,用韻比較自由,句式基本整齊即可,可視為古代的自由詩。近體則是嚴格的格律詩。但古代的「古體詩」與二十世紀以來體式完全自由的詩歌相比,也還是有句式和韻式限制的,是有格有律的。因此,可以將古代的「古體詩」和「近體詩」並稱為廣義的格律詩詞,以與體式完全自由的詩詞對舉並稱,二者即可涵蓋目前漢語詩歌的全部體式,且分野清晰,「格律詩詞」與「自由詩詞」的外延和內涵具有清晰的區別,不受時間限制,永遠具有區別品性的效用。

  「舊體詩詞」之名稱已經使用了近百年,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不可用了。有學者提倡借用「國畫」概念,稱「國詩」。問題是這個「國」字是個局限性概念,需要特指,需要立場,國與國之間,就必須加上「中華」這個限定語。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化,都可能有自己的「國詩」「國畫」「國樂」等等。況且,以「國詩」特指格律詩詞,又排斥了自由體詩詞。都是一國之詩詞,只是體式不同,怎麼能說誰「國」誰不「國」呢?

  還有「傳統詩詞」這個概念,其含義主要是指向歷史的。有數千年歷史的詩詞是傳統的,有百年歷史的就不傳統嗎?再過千年呢?孰傳統孰不傳統呢?

  有學者認為用「格律詩詞」這個名稱,目前不容易區別古代自由體和唐代以後形成的嚴格的格律體。這的確是個問題。唐宋元明清人是怎樣處理呢?他們或者什麼名稱也不說,寫什麼就是什麼,或者明確稱「樂府」、「古風」、「歌」、「行」、「古意」、「律」、「絕」「排律」等等。不論是否說明體裁,每種體裁的格律是清楚的,不同體裁的詩詞,格律要求各不相同。那麼今人乃至今後人寫作格律詩詞,照此處理就是了,凡使用有格有律之體,遵循其各自的格律。

  有人說詞本來就是講究格律的,沒必要說「格律詞」。這個觀點在古代是對的,現在和今後就不同了。自有自由詩以來,歌詞也有自由體,從而區別古代用詞牌標示格律的歌詞。格律歌詞和自由歌詞已經是事實上的區別,任何實用的表述和理論的表述都必須以這樣的實際情況為基礎。

  如此,學術研究意義上的學科分野就可以對同一歷史時段內不同體例的詩歌,劃分為格律詩詞、自由詩詞兩大領域。理論批評就可以放心地使用自由詩詞、格律詩詞兩個大概念。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自由詩詞被官方視為詩歌之正宗,格律詩詞被主流意識形態邊緣化了。學術研究受此影響,也出現了格律詩詞長期無人研究的局面,古代文學研究截止於清末,現當代文學史無視格律詩詞的存在,近幾年才開始討論格律詩詞應否入現當代文學史的問題。這是文化史、文學史的「百年荒唐」。近十幾年,一些學者開始申請各級研究課題,立項研究百年格律詩詞。實際研究已經有一些成果,但名稱總有那麼一點不正不順。所以現在討論各體詩詞的名稱問題,以格律詩詞與自由詩詞對舉並稱,是一件既有實用意義,又有學術意義的事情。

  總之,無論詩還是歌詞,永遠都存在自由體式和格律體式之別。用「格律」和「自由」對舉,是科學的、便捷的、長久的。

  作者張海鷗 單位:中山大學

(來源:人民政協報)

相關焦點

  • 格律詩詞:改革的路有多遠?有8000裡路雲和月,天上人間1光年
    格律詩詞的現狀1、詩詞老乾體現在學習和創作詩詞的群體主要以退休的老年人為主,由於受年代和教育的影響,他們的作品往往帶有「口號宣傳式」和「歌功頌德式」,美學和文學藝術性不高,被年輕人親切的稱做「老乾體」。
  • 【詩詞微塾】如何寫好仄韻格律詩?
    詩詞微塾 如何寫好仄韻格律詩?仄韻詩:是指平仄與正常格律相反的詩。即一二四六八為仄韻,三五七為平韻的律與絕。 仄韻詩著名的有《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數學賞析與唐詩格律
    我大學第一學期選了一門課叫《數學賞析與唐詩格律》。我選它是被這課程名吸引了。
  • 寫古詩詞,是與時俱進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嚴格遵循平仄格律?
    寫古詩詞,是與時俱進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嚴格遵循平仄、格律?很多人現在寫古典詩詞,墨守成規,嚴格遵守格律、平仄,認為這是一成不變的。其實在詩歌的演化過程中,都是在不斷的推陳出新。楚辭、漢賦慢慢演化為唐詩、宋詞、元曲,每個時代都在進步。所謂格律詩、宋詞等,一定是有人創新,後人認為寫的很好,才會去模仿,然後形成固定的模式,如果我們照搬照抄,就相當於固步自封。
  • 古典詩詞中,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有哪些,為什麼
    古典詩詞中,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有哪些,為什麼 文/成長新視點 現在很多人,不明白古體詩和近體詩是什麼,多數人有個錯誤的認識,誤以為民國以後的詩叫近體詩,清末以前的詩是古體詩。
  • 為什麼要鄙視網絡古風和老乾體詩詞?
    真正的古風是指古體詩,這一類詩是相對于格律嚴謹的近體詩而言,古體詩的要求雖然比格律詩簡單很多,但是也有自己的標準。 古體詩可換韻可一韻通押可以用鄰韻,但是古體詩換韻的要求也不是沒有規則。2、假古風古風(古體詩)相對簡單,不講究平仄、對、黏連等格律要求,但是押韻不對的話,就不能稱為真正的古風,首先四句的絕句不可換韻,二四句必須押韻,而且不能一個是平聲一個是仄聲。例如:《送別》 年代:唐 作者: 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以太陽或陽光作格律詩詞一首,題目自擬,角度自選,期待大家佳作
    本期請大家以太陽或陽光作格律詩詞一首,題目自擬,角度自選,新舊韻皆可,但新舊韻不可混搭。期待大家佳作。本周輪值:第6小組立春向陽文心麗語苦疾時飛影漸消,絲絲春意到今朝。心隨境闊何惆悵,月伴天長不寂寥。醉錄三冬情可待,痴吟五柳夢來邀。餘將韻料留烹採,趕趁陽光味一調。
  • 蒼龍詩詞觀:什麼樣的詩詞是好詩詞?
    不求詩人之名,但求詩人之心!〖蒼龍詩詞觀〗一、 前言:如果一個詩詞創作者連「什麼詩(詞)是好詩(詞)?」都迷糊或不知道的話,只靠個人感受判斷,終究還是顯得很不靠譜的。而當下大多寫詩詞之人或讀詩詞之人同樣面臨上述的情況。
  • 舊體詩詞綿延數千年 為何流落於文學的邊緣
    舊體詩詞如何實現當代復興,成為很多學者共同思考和探索的話題。  綿延數千年,為何流落於文學的邊緣  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詩詞一旦被冠以「舊」的稱號,似乎就是與時代相悖,不入潮流。  「五四」運動以後,白話文學興起,為了與用白話寫的詩相區分,中國古典詩歌被稱為「舊體詩詞」。
  • 「蒼龍詩詞觀」通過這幾點,可知曉詩詞的好壞程度
    而詩詞寫作是個技藝活,講技術也講藝術,詩詞鑑賞需要(一些)有文學鑑賞基礎的、文學鑑賞專業水平的人說了算,而不是沒有文學鑑賞基礎的大眾說了算,比如不能讓耕人去判斷詩人作品的優劣。而好的詩詞,必須有詩詞味,不管什麼形式的寫法和語言!都要具備詩詞味,要有文學性和藝術性。不然就是打油和順口溜,而不算真的詩詞,最多算是符合格律規則的押韻句、打油詩或順口溜!文無第一,詩有高低!風格各異,各花各香!詩詞和文學,不是靠比文學拼理論定高低好壞!
  • 詩詞詞性基礎:動詞
    生長  消失   —— 存現消失起來  下去  過去  來  去  上  下 過來── 動作趨向能夠  應該  可以  能  會  肯  敢 應當── 能願動詞2.動詞的語法特徵(1)動詞多數受副詞的修飾,但除了心理動詞和能願動詞之外,不受程度副詞
  • 「相對浴紅衣」——瑛姑思念老頑童時吟唱的《四張機》是什麼意思
    《射鵰英雄傳》中,伴隨老頑童和瑛姑感情悲劇的,有一首《四張機》: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金庸的小說中經常會使用一些古人詩詞,小說的流行反過來又推動了大眾對古詩詞文化的了解。像「問世間,情為何物?
  • 詩詞大會上董卿講的起承轉合啥意思,怎樣讀懂詩歌中的起承轉合?
    在央視的詩詞大會上,主持人董卿認為,要理解詩詞的抑揚頓挫、起伏變化,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格律知識外,還應懂得詩詞的基本結構:起、承、轉、合。那麼,起承轉合啥意思呢?起承轉合一般是指藝術創作中的一種結構技巧。
  • 《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方笑一,揭秘千古名詩《登黃鶴樓》為何...
    楚天都市報10月26日訊(記者舒均 李輝 通訊員王紅念 江萌)10月26日上午,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央視 《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暨現場學術顧問方笑一做客「黃鶴大講堂」,帶來一場《古詩詞與天下名樓》品評錦繡詩詞的講座,受到江城上百名古詩詞愛好者的熱捧。
  • 外賣小哥《詩詞大會》一朝奪冠非偶然!熱愛詩詞13年,今見花開
    他過五關斬六將,意外擊敗詩詞老將彭敏,一氣呵成,奪下桂冠。短短的一段話,表達了對外賣小哥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堅持詩詞學習十餘年始終不放棄的讚揚與肯定。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物;機會雖多,不給無用之人。喜愛是最好的啟蒙在雷海平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他家的四層抽屜裡放了很多爸爸以前看過的書,其中就有唐詩。
  • 康震,中國詩詞大會的嘉賓評委,有人說他是徒有其表,你怎麼看?
    我覺得他不必是不接地氣的「專家」,不必是高水平的書畫家,更不必是演說家。你們對康老師的要求有點高!殊不知有多少孩子因為康老師的電視節目而愛上了古詩詞,這樣的功績也是值得點讚的。詩乃隨心而發,方有詩之靈性,意為詩之魂,境為詩之魄,音為詩之修飾,律為詩之網規之用,不以附而輕其主也,唐詩宋詞之前非格律,卻不乏佳作之巔峰,無後人創新,何來音律、格律之出現!其唐詩宋詞豈不是胎死腹中?
  • 「一起讀詩詞」在「飛花令」裡邂逅最美詩詞——少年篇
    親愛的小學友們,這個假期和左左老師一起品讀詩詞吧!品讀詩詞,我們便可乘詩詞之舟,跨越千年,在時空中與名人雅士邂逅;我們便可徜徉在詩詞勝境中,賞春華秋實之絢爛、觀風霜雨雪之妙景;品梅蘭竹菊之淡雅、閱魚蟲鳥獸之靈性。讀詩,讀史,浩瀚的詩海中,不一樣的格律、不一樣的感嘆,講述的卻是同一段歷史、同一種悠情。